导语:《Batman: Arkham Knight》这款游戏一周目断断续续拖了3个月完成,再考虑到自己通关之前已经看过几遍真结局的视频,本以为只是解几个成就然后关机下线,结果还是感慨万千。趁着余温,笔者也不是DC老粉,所以只能算随便胡言乱语几句。
动笔之前启动了完整版的“骑士陨落协议”(Knightfall Protocol)。
这一作PC版存在的问题在正文不再多谈。Rocksteady的实力相信大家有目共睹,“PC版强行赶工进而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一大罪只能怪罪于华纳的贪婪和不负责。如果抛却PC版优化问题不谈,Batman: Arkham Knight在我看来只有唯一一个缺点:
它是一个讲述“结束”(Knightfall)的故事,而这总是让人感伤。
但我感觉大家能玩的都玩过了,能看的都看过了......
实在是很开心能在一个蝙蝠侠游戏里见到几乎所有蝙蝠家族的成员:
当然,还有这作的标志性BOSS“阿卡姆骑士”以及本该已死的二代“罗宾”杰森·托德(Jason Todd)。
主线剧情和诸多的支线任务让我们有幸看到老爷和他们或是争执冲突或是并肩作战,而在布鲁斯·韦恩(Bruce Wayne)作为“蝙蝠侠”的这最后一晚,所有的这些交谈和互动都是给这不知从何时起就注定要以“死亡”结尾的黑暗传奇增添充满人情味的悲伤和怜悯。
成为“夜翼”的大少还是一如既往的稳重可靠却又不忘继续吐槽嘴贱。看到他总是能够独当一面地守护布鲁德海文(Bludhaven),同时又并没有变得像老爷那样的阴沉封闭,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当支线任务结束,和“夜翼”分别时,老爷再次面容严肃(mian tan)地强调“守护好布鲁德海文”“再也不见”。我们可以想到在黑色尖耳朵面具之下,那个感到略微疲惫的老人对面前这个能在夜晚露出自信笑容,拥有比自己稍微幸福了那么一些的童年(而这些也都是拜老人所赐)的年轻人,其实是已经有了任何话语都显多余的信任。
“罗宾”提姆其实在正篇里表现得并不太抢眼,或者换一个说法,提姆是一个非常合格非常优秀的“罗宾”。前作送装备,老爷失联还跑去救援;本作我们有机会亲自体验“蝙蝠侠与罗宾”组合,二人天衣无缝。提姆和迪克有几分相似,也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是蝙蝠家里比较幸福的那几个。
关于赛琳娜,在我看来蝙蝠侠与猫女的每次互动似乎都是“老夫老妻”的画风,二人的关系有点像是“惺惺相惜”,也有点像是“一见如故”的冤家,也许是猫和老鼠,但绝不是天敌。“猫女”只是个喜欢为自己偷东西,偶尔还给蝙蝠帮点“小忙”的“普通”小偷。赛琳娜不想卷入老爷的“圣战”,但她也清楚地知道即便她想,老爷也会强烈反对让她涉足这个泥潭,而这点两人都心知肚明。(事实上,本作里“谜语人”已经通过绑架赛琳娜来威胁老爷了。)我想,也许曾有无数个那样的夜晚,二人都产生“这次见面可能是最后一面”的微妙感觉。
而如果要谈赛琳娜,恐怕也不得不说起塔利亚·奥古(Talia al Ghul),这两位被认为是老爷一生中唯二真正爱过的人。前作里塔利亚虽然痴心于刺客联盟(League of Assassins),但仍然在老爷中毒时收留了他,结局还被小丑(Joker)杀死,本作老爷在警局证物室(Evidence Room)查看她的佩剑时会触发一句“Talia,I‘m sorry...”足见情深。
另外赞美Rocksteady,我们这次终于见到了芭姐真容。从第一作疯人院开始,芭姐后勤情报能力之强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老爷能在现场游刃有余灵活应对,芭姐和阿福实在功不可没。尽管黑夜险恶,但芭姐的声音总能是让人安心,自信,果敢。即便已经不能再站起来,她也没有就此离开,而是继续像从前一样和所有人站在一起。她的内心,和蝙蝠家族的其他人一样,是一名勇士(warrior)。
有点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游戏重现了那个改变芭姐一生的事件:
—— “致命玩笑”(The Killing Joke) 。
关于小丑,请允许我后文再讲。尽管芭芭拉受害是因为小丑想借此伤害她的父亲——警局局长詹姆斯·戈登(James Gordon),但老爷很难说自己对此不必负责。蝙蝠家的“事业”意味着整夜地与可能让你失去理智和生命的危险相伴,作为普通人类的他们,外出的每一夜几乎都会受伤,也完全有可能在某个寻常夜晚某个不知名巷子里失去性命——如果他们有一丝丝的掉以轻心。老爷可以及时救援一次,两次,三次,上百次,上千次,但是只要有一次他没能来得及做点什么,反派们的恶行就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特别是在这里,哥谭,充满了各种疯狂犯罪天才的吃人之城。
而蝙蝠家族里最大的不幸者,布鲁斯·韦恩作为蝙蝠侠最大的失败,在本作也登上了Arkham世界的舞台。
Arkham世界的他在作为“罗宾”的时候被小丑绑走,受尽折磨和变态的洗脑“教育”。小丑拍了一份自己假装枪杀杰森的录像寄给蝙蝠侠,随后把杰森一直囚禁在阿卡姆疯人院(Arkham Asylum)。杰森看着布鲁斯·韦恩培养了又一个“罗宾”,还把疯人院掀了个底朝天,但从来没有找过自己,在小丑强行的严刑拷打和微妙的旁敲侧击之下,他一步步变成了满腔复仇怒火的现在。
杰森的遭遇不论在漫画还是游戏里(也许我们马上也能在电影里看到),都对老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前作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旦事情变得棘手,老爷对于罗宾等人总是一副拒之门外“你走不要你管”的强硬得不近人情,甚至可以说有点独裁的态度。
漫画里杰森的故事比游戏复杂了不少,上次“新52”(New 52)的重启对蝙蝠系列也是做了大改动,但是都有一些共同点:受过小丑的折磨,对老爷心存不满,与蝙蝠家族保持距离(新52之后这段距离被缩小了不少,杰森能重新感受家庭温情也确实是好事)。
漫画里杰森对老爷强烈的恨意,是因为他发现杀死自己的小丑依旧在活蹦乱跳地“越狱-害人-被抓-越狱”,曾经崇拜的蝙蝠侠并没给自己报仇雪恨,依旧古板地守着那条“不杀人”的底线,而杰森所浸泡的拉撒路池(Lazarus Pit)又会放大浸泡对象性格中极端、暴戾、嗜杀的一面。因此,在新52重启之前,杰森与蝙蝠一家的和解之路不可谓不曲折。
而在Arkham世界里,犯下这些恶行的罪魁祸首小丑已经死去,杰森对老爷的恨,不如说是怨。仔细回忆游戏流程,我们可以发现,杰森本人其实对什么“用恐惧征服哥谭”的远大目标没多少热情,他熟悉老爷的所有套路,他知道蝙蝠套装哪里防御最薄弱......他所有的偏执都是围绕着“怎样才能伤害到蝙蝠侠”。Arkham世界里的杰森,其实还是一个受到伤害后对没能及时保护自己的父亲感到抱怨、不信任,最后心碎的孩子,于是发脾气地与父亲作对,只不过这条背离父亲家族的路,不论是漫画还是游戏里的杰森都走得太远了。
于是在布鲁斯一拳一拳打得杰森看清现实,又仍然伸出手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弥补这一切之后,我们在结尾看到了不再怒火中烧,沉默冷静的红头罩(Red Hood),以及他胸前鲜红的标志(不是红领巾)。
【Even Death Can't Do Us Part】
在Arkham Knight这一作里老爷最大的敌人依旧是小丑——即便他在一开始就被玩家亲手火化。不,现在想想,当我们在开场点火的时候,难道真能放心地认为“小丑”已经彻底离开这个世界了吗?
阿卡姆骑士指挥军队占领城市,稻草人(Scarecrow)计划用毒气瘫痪整个哥谭,双面(Two Face)、企鹅(Penguin)忙着各自带领着自己的帮派抢占地盘,谜语人(R)绑了猫女要挟黑骑士继续陪他玩智力游戏......恐惧围城,恶役横行,但在这一晚,他们带给老爷的折磨,仍然没有比小丑带给他的更多。
稻草人的恐惧毒气,再加上充满疯狂的小丑之血,二者结合产生了奇妙的效果——老爷心里那被小丑认为是和他一样疯狂无序的一面被放大、分离,并赋予了实体,重新出现在蝙蝠侠的面前。于是,不像之前阿卡姆疯人院、阿卡姆城,这一晚老爷不论走到哪里都不是“孤身一人”,楼顶、地下通道,甚至到后面连大街上的广告牌都变成了“蝙蝠侠与小丑”......那位丧心病狂的老友一如既往地在他身边喋喋不休,死亡也没能让他永远安静下来。
那个夜晚,剧院后门的小巷,两声枪响,一串珍珠落地......我们都知道那晚的悲剧将那个男孩变成了什么——以复仇的怒火为动力,带着面具度过每一个白日,意外拥有了自己不曾想过的庞大家庭,最后将自己的所有生命献给了远比初衷更伟大的事业......一个放弃去过正常人生活的普通人。
但不论在那晚的悲剧之前还是之后,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和男孩一样的选择。尽管被认为是“哥谭良心”的韦恩夫妇的遇害确实带走了城市相当一部分的希望和信心,但哥谭一直都在扭曲、吞噬着她的市民。
企鹅对于自己家族没落的不甘和对其他望族的仇恨,双面作为前检察官对于现行司法体系的不信任,谜语人因总是受到排挤和嘲笑而以近乎病态的偏执想要证明自己,此外还有急冻人(Mr. Freeze)、泥面(Clayface)、稻草人......哥谭市的本地反派,即便有些生来就是性格残忍之徒,但也都饱尝了这座城市疯狂黑暗的一面,最终按照她的规则行事。
没有起源,没有真实身份,所作所为只是撒布疯狂、混乱、无序,旁人完全get不到他的想法(或者说是“You will lose your mind trying to understand mine”)。不论是《黑暗骑士归来》(The Dark Knight Returns)《致命玩笑》等早前名作,还是“灭族之灾”(Death of the Family)、“终局”(Endgame)等这些重启后蝙蝠刊连载中的事件,小丑的每一次成功,甚至稍微近似的成功,都是对蝙蝠侠所一直维护的价值观的莫大羞辱。
然而,即便疯狂如小丑,也仍然有自己会害怕的事物——喜剧演员最害怕的,莫过于没有一个观众笑。我如此喜欢《致命玩笑》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对这个疯狂无理性的角色的解读是如此地......
合乎逻辑,令人满意,我不知道用哪个词才好。当现实残酷得让你活不下去,小丑这类人选择了“‘发疯’这条出路”,“以疯狂为逃生门”,放声大笑,选择去任由这世界变得更糟,嘲笑所有世人穷尽一生追求的东西都没有意义;但总有另一些人会大声反驳,告诉他们“这一点儿也不好笑啊”,“不是所有人都会崩溃”,不是所有人遇到点困境就找个角落躲起来,并且他们会努力做出点什么影响周围的人,亲自证明给小丑这些人看:呐,这很简单,这一点也不糟,这值得奋斗(天哪,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蝙蝠侠”这个角色)。
Arkham Knight作为三部曲的终结之作,自然没有放弃继续挖掘这对天敌的故事,而且交出了一份可以让我给出满分的作品。实在忍不住要再对Mark Hamill精彩绝伦的演出称赞一番,只有他才能演绎得如此浑然天成。(另外Troy Baker配的小丑也超棒!)
【You need to see how it ends.】
身份已经暴露,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在世人眼前炸毁了韦恩庄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蝙蝠侠”的故事必然充满“牺牲”,也注定以“死亡”结尾,但它也是个有关“传承”的故事。
相似的夜晚,相似的小巷,相似的夫妇与孩子,相似的一串珍珠落地......但现在开始,再也不会有孩子目睹父母倒在自己面前。
布鲁斯·韦恩“死”了,但是蝙蝠侠从来不会。结局站在房顶上的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斗篷,他的事业,他的精神,传承了下去,而且会一直传下去。
最后贴一段发售前的真人预告“Be the Batman”:
Be Selfless
Be Determined
Be Courageous
Be Feared
Be the Batman
评论区
共 2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