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面对《PLUTO冥王》第一话的稿纸时,浦泽直树会回想起1964年的那个下午。那时他四岁,读到了《铁臂阿童木:地上最大机器人之卷》。
在以短篇为主的阿童木系列里,像《地上最大机器人》这样的长篇堪称少见。这篇漫画讲述了中东的某个国王企图用机器人普鲁托来击败世上最强的七台机器人,从而征服世界的故事。在该作连载的20世纪60年代,这种拥有最强战斗能力的机器人们相互争斗的故事还很新颖,瞬间便在青少年中引发了热潮,同时也诞生了与其说是“阿童木粉丝”不如说是“地上最大机器人粉丝”的人群。
如果浦泽直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那么想必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虽然年仅四岁,浦泽的心中已经萌生了多余的情感——尽管当时的他还不知何以言表,只能发出“自出生以来第一次读到这么令人揪心的作品”的声音。
随着岁月流逝,浦泽渐渐长大,也逐渐明白了这种仿佛被揪住心口的不协调感该如何用语言形容:不同于普通的儿童漫画,《地上最大机器人》并非善恶分明,更不止于惩恶扬善——阿童木并不代表绝对的善,普鲁托也并不代表绝对的恶,即便阿童木打败了普鲁托,胜利也不会带来开心,不如说战斗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上,浦泽的直觉是正确的。作为对日本文化界、乃至日本社会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阿童木》的思想内容有着单从圆润画风看来难以想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漫画”这一媒介,手冢治虫将二战后的现实影射到剧中,探讨“科学万能论是否正确”“人类与科技是否能够共存”及“战争的虚无与和平的珍贵”等等深刻的命题。
人类、机器人、战争、科技伦理、人权……这些厚重的主题,自然也刺激到了浦泽作为创作者的思考。在浦泽关于《PLUTO冥王》的访谈中,他反复表达了对于手冢原作的崇敬,以及希望《PLUTO冥王》作为改编作能将原作主题再度传递给受众。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总之,四岁的浦泽在一笔一画临摹《地上最大机器人》时绝不会想到,四十年后,他成为了这部作品改编之作的执笔人。
在接手《PLUTO冥王》之前,浦泽直树的漫画就有不少与战争有关。
《终极佣兵》的主角是参加过越战的退役佣兵,《危险调查员》涉及到了爱尔兰共和军和马岛战争,MONSTER则是以东德和捷克作为舞台,讲述了以冷战中及冷战后的牺牲者为剧情关键的悬疑故事。
或许是受到手冢治虫与大友克洋的影响,浦泽习惯将连载当时的世界局势与战争时事加入漫画,形成了社会派的作风。虽然《PLUTO冥王》是以机器人角色为主的悬疑漫画,它毫无疑问是一部社会派作品。
巧合的是,《PLUTO冥王》的前世今生也均与战争密切相关。
在原作的《地上最大机器人》连载之前的1962年,发生了古巴危机;在《PLUTO冥王》企划开始前的2001年,发生了911事件;在《PLUTO冥王》开始连载之前的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了。
作品中大流士十四世的“大规模杀伤性机器人”与现实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产生了惊人的重合,故事所涉及的战争、霸权主义、军事产业与人权等议题更是与时代紧密相连。浦泽以他的冷静笔触将这些议题赋以故事的血肉,通过富有真实感的情节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刺激读者的思考。
在人物形象上,浦泽也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改编。阿童木是长着软萌呆毛的日本小男孩,盖吉希特是鹰钩鼻的白人刑警,天马博士则变成了写实版碇司令。浦泽擅长的表现方式为角色注入了灵魂:对动作细微之处的描写与对表情变化的精细刻画令读者自然地将自身的感情移入漫画,与角色产生共鸣。
具有现实味道的剧情、写实主义的技法与《20世纪少年》的科幻感、MONSTER的欧陆风情巧妙混合,让《PLUTO冥王》成为了一部令人在阅读时无法置身事外的现实主义作品。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如今,人类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和平与平等。可能正是因为诉说了如此无解的难题,即便原作至今已有60年,改编作至今也有20年,这部作品也能够常看常新。
《PLUTO冥王》的故事开始于人类和机器人的连环离奇凶案。
顶尖机器人接连遭到被破坏,与此同时,与机器人相关的著名人物也纷纷惨遭杀害。凶案被现场留下的神秘符号联系起来。机器人刑警盖吉希特奉命追查,发现了重要的关键词:被害者均与以“大规模杀伤性机器人”为导火索的第三十九次中亚战争有关。而盖吉希特本身,正是参加了那场战争的世界七大顶尖机器人之一。在错综复杂的事态中,杀害机器人的凶手普鲁托现身了……
不同于原作,《PLUTO冥王》并没有将笔墨倾注在“强大机器人们之间的战斗”这种在现在看来已显陈旧的场景,而是采用了浦泽惯用的心理悬疑,将重点放在了机器人对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的违背上。
明明从制造之初就将“不能伤害人类”刻入芯片,机器人却学会了憎恨、战争带来的恐惧、对于人类的杀意。是人类与机器人的过度亲近种下了恶果。高度发展的人工智能拥有了超越人类的强大力量,却重复着人类相互憎恨与争斗的历史。
可惜的是,直到2024年的现在,世界上也没有诞生《阿童木》与《PLUTO冥王》中所描绘的与人类难以分辨的机器人。但是,毫无疑问,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临界点正在逼近。计算机科学家雷·库兹韦尔在2005年出版的《奇点临近》一书中认为这一奇点(临界点)将于2045年到来,这件事可能会发生得更早:不久前有专家发表意见,认为奇点的到来将会在5年内。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让《终结者》《A.I.》与《银翼杀手》中的场景看上去不再像是对遥远未来的幻想。Stable Diffusion生成的图片让职业画家都难以分辨,Copilot生成的代码可以取代低端程序员,ChatGPT更是大杀器,让无数外包彻底破产。在军事领域,军用机器人和无人机在战场上的投入加速了军事的现代化,《PLUTO冥王》中投入机器人士兵车轮战的情景近在咫尺。
手冢与浦泽在20世纪构想的未来社会图景,在21世纪反而产生了略显悲观的现实味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不断发展,真的会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好吗?
手冢治虫将阿童木的生日设定为2003年4月7日,所以阿童木是真正的21世纪少年。以小男孩面貌登场的阿童木若是能够长大,如今也应当是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的样子了。
这一姿态与看着手冢漫画长大的孩子们相仿。手冢将长大后要担负社会责任的孩子们称作“未来人”。在《留给未来人的信息》中,他曾表示过,自己把对战争的悲惨、和平的宝贵、生命的尊严等命题的思考倾注了在作品中,希望将这些传达给他们。
浦泽直树的《PLUTO冥王》继承了手冢留下的想法。在《PLUTO冥王》连载结束后,阿童木原作改编作品也有了其他展开,比如由结城正美担任概念设计、笠尾哲郎负责绘制的《阿童木起源》,这部作品在2017年由Production I.G.等公司制作成了动画。
现在的青少年虽然无需承受战争与贫困带来的痛楚,却还是陷入了精神危机。精神科医生斋藤环在其所著《关于承认的疾病》中就分析过平成世代精神危机的成因:正是因为年轻人认为将来的生活不可能比现在更幸福了——也就是丧失了“未来会变得更幸福的希望”,他们才会认为如今的生活是满足的。这个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年轻一代中抑郁症呈现出了增加的倾向。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一个无数人都思考过的问题。手冢给出的答案是:要先教会孩子们活下来。活着的喜悦、存活的重要性、生命的尊严,在教会孩子们这些的基础之上,大人们才有资格教育他们要从战争悲惨与破坏中保护包括人命在内的所有生命,才能再去建立属于孩子们的文化。空口谈论和平与战争等等政治议题,是无法让孩子们理解的。
浦泽在《PLUTO冥王》动画上映前的访谈中说过,在原作《地上最大机器人》问世60年后的今天,这部作品传达的意义越来越有效。让这部作品走向世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动画能让人们回头阅读原作,那将会为他们带来透视历史的契机。
就像正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我一样,希望《PLUTO冥王》也能为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点。不过,在思考之前,先让我们好好地欣赏这部漫画吧。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