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马太福音26:26-28》
《迷宫饭》是一部主要围绕吃而构建的地下城冒险漫画,其改编的动画也被观众们所追捧,是近些年来少有的从作画到剧情再到内容深度都无可挑剔的优秀作品。
在《迷宫饭》中,吃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上升到了地下城存续的哲学思辨当中。
在《迷宫饭》的设定中,因为地下城的神秘影响,人是不会自然死去的,只要使用复活术,且身体保持完整,死去的人就能够被复活。就连那些地下城中的魔物也难以被彻底消灭,而唯一能够消灭魔物的方式,就是吃掉。
被消化的魔物只能成为粪便,成为地下城循环中的一部分。
因此,整个《迷宫饭》的故事走向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吃那些地下城中千奇百怪的魔物来展开。
要把魔物吃下去,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分辨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吃起来美味。
是的,吃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会问了,吃不是有嘴就行吗?难道吃不是生物的本能吗?
原本是这样的,但绝大多数生物进化出来只能吃一种食物,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海藻。绝大多数生物都难以吃自己所在生物链之外的食物,哪怕能吃,也很难消化,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撑死或者毒死。
为了吃,牛进化出了四个胃,考拉进化出了不惧桉树毒的消化系统,蛇进化出了可以扩张的消化道。但即便如此,一旦生态链出现了问题,能够给这些生物提供食物的生产者消失了,作为消费者的生物们也无法逃离无食物可吃的窘境,也跟着消失在了食物链上。
这一情况在第三纪迎来的改变,当哺乳类动物成为世界的主流时,一些哺乳动物进化出了更为复杂的消化系统,形成杂食性动物种群。
其中就包括灵长类动物,也就是人类的祖先。灵长类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林木交错带,常年生活在树上,偶尔也会到草原上寻找食物。
但是植物的果实和叶子实在填不饱灵长类饥渴的胃,他们偶尔也会狩猎落单的其他动物。但是,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食物不可避免的匮乏了。
一批灵长类不得不走出森林,迈向广阔的草原,去尝试狩猎数量更多,体型更大的动物。这批来到草原的灵长类,后来进化为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
再后来,人类发现了火的用途与好处,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烧烤,就成为了人类嘴古老的烹饪方式。
高温,可以处理绝大多数的食物问题,比如有毒性的生物碱以及微生物造成的腐肉。这扩展了古人类的食物名单,让很多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不可食用的动植物,变得可食用起来。
然而,高温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尽管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消灭有害物质,但某些生物体内含有的毒素,在高温下却可能变得更为活跃。这些毒素,如某些深海生物体内含有的特殊酶类,即使在极高的温度下,也能保持其活性,对古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古人类在探索食物来源的过程中,不仅仅依赖高温来处理食物,他们还学会了观察、学习和适应。他们观察不同动植物的习性,学习如何分辨哪些是可食用的,哪些是有毒的。他们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发现了某些动物对某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偏好,这些植物往往是无毒的,甚至富含营养。
这些知识,就被一些活得足够久的老家伙们所掌握,发展出人类族群中最早的一批特权阶层——族老。
他们依靠敏锐的观察和智慧的头脑,将吃下各类动植物的反应记录下来,以知识的形式进行了传承,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知识垄断。也就是对食物的解释权与分配权。
任何族人狩猎采集来的食物,首先都要经由族老的识别和分辨,才能确定是否可以食用,并且也要由族老来分配谁吃什么。
比如负责狩猎的人就可以先吃肉,并且时吃最肥美鲜嫩的部分,而负责采集的就只能吃靠近骨头的那些肉以及配一些浆果和植物种子。老人和孩子就只能分点吃剩下的肉残渣、内脏、骨头以及块茎之类的不好吃的食物了。
族老们要解释他们如此分配的原因,这就诞生了一种吃的哲学——吞噬猎物的血肉可以获得对方的力量。
在族老们的讲述中,这种吃的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分配方式,更是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和生存智慧。他们解释说,狩猎是勇敢与智慧的体现,那些能够成功捕获猎物的人,不仅为整个部落带来了食物,更带来了安全和希望。因此,他们应该最先享受到猎物的美味,这也是对他们付出努力的认可和奖赏。
而那些负责采集的人,虽然他们的工作同样重要,但与狩猎相比,却显得较为轻松和稳定。因此,他们虽然能吃到肉,但只能分到那些较为次要的部分。这并非是对他们的轻视,而是希望他们能理解到,每一种劳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至于老人和孩子,他们虽然无法直接参与狩猎和采集,但他们的存在同样对整个部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代表了部落的传承和未来,因此,他们也应该得到食物的分配。尽管他们分到的是一些不太好吃的食物,但这正是部落团结和互助精神的体现。
这种吃的哲学,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分配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手段。它告诉每一个部落成员,每一种劳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同时,它也强调了部落的团结和互助精神,让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性和归属感。
在这种吃的哲学的指导下,部落成员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合理分配食物,更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团结互助。这种精神不仅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相互扶持、共度难关,更让他们在面对外界的挑战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抵御。这种吃的哲学,成为了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成为了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早期文化中,共通性的产生了图腾崇拜,人们认为那些动物神是具备特殊力量,而那些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动物,就是动物神力量的投射与象征。
因此,只要吃掉这些动物,或者他们身上的特殊部位,就能够获得动物神的力量。
这种图腾崇拜的思想,不仅存在于人类早期的文化中,更深深地影响了后续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信仰。随着时代的变迁,图腾崇拜的形式和内容虽然有所改变,但其核心观念却依然存在。
在一些古老的部落中,人们会举行盛大的仪式,以表达他们对动物神的敬畏和崇拜。这些仪式中,有的会模拟动物的形态和动作,有的会模仿动物的叫声,以此来感受动物神的力量。而在这些仪式之后,部落中的勇士们会分食象征动物神的动物,以此来获得力量和勇气,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比如非洲的马赛族,至今都保留了成人礼狩猎狮子的活动。
在早期人类的世界观中,将敌人吃掉,敌人身上的力量就会转移到自己身上,甚至会让自己更加强大。
当然,硬吃既不安全也不好吃,因此,如何让那些他们狩猎来的食物变得好吃,就成为了每个部落都要琢磨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由族老发展出的祭祀们,基于他们对于动植物特性的知识,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开发与研究,发展出了各种独特的烹饪技巧。
他们学会了使用不同的火源和烹饪工具,如石制烤架、陶制炊具等,以更好地控制烹饪的温度和时间。他们通过实践,发现了不同的烹饪方法,如烤、煮、炖等,这些方法不仅能更好地保留食物的营养,还能改善食物的口感。
那么究竟哪种食物搭配口味更好,效果更棒呢?于是,祭司们调配出了“香料”。
香料的配比成为了祭司们的不传之秘,别问,问就是神赐予的。为了更稳定的获得香料,祭司们研究出了“种植”技术,从而发现,原来植物种子不仅仅可以依靠野外采集获得,更能够依靠刀耕火种的形式获得。
此刻,自然动物神与人吃的欲望首次产生了冲突。动物神不再神秘且强大,人神诞生,并成为了万物之长。
祭司们的“种植”技术一经发现,便迅速在部落中传播开来。人们开始明白,他们不再需要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土地被精心翻耕,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播撒,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
在人类将全球大部分大型哺乳动物吃绝种,造成了第四纪冰川期物种大灭绝事件之后,人类终于确认了自己在自然界已经处于霸主地位了。人神替代了动物神,成为了人类的守护者。
天地初开,万物生长,一切都在神的荣光下。人类作为神指定的万物之长,有权力也有义务管理好地上的生灵。
那么怎么管理呢?自然是养肥了之后吃进肚子里。在进入农业社会之后,人类认为吃是人与自然链接的一部分。
不论是哪个文明的神,其最基本的职责之一,就是保证地上的民能填饱肚子。不论是粮食生产也好,畜牧业生产也罢,只要能让人吃饱,那就是善神,如果不让人吃饱,那就是恶神。
因此,古希腊的主神宙斯,就是男性、牲畜与雷电之神,虽然他滥交、弑父还乱搞男女关系,但他依旧是善神。
而在祭祀仪式上,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论是在祭祀哪种神,食物总是要摆在C位上的。
等祭祀完了以后,那些祭品大部分也就被信徒给分着吃了。表示这些食物受到了神的赐福,重新让信徒们食用有着神奇的功效。这也是祭祀活动的一部分。
这也使得烹饪技巧一开始是从祭祀群体之中传播出去的,毕竟“香料”的秘方可是掌握在祭祀手中。
比如在古埃及烹饪香料的食用在古埃及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为食物增添了独特的风味,还反映了古埃及人对香料的深厚理解和广泛应用。以下是关于古埃及烹饪香料食用的
埃及香精香料种类繁多,包括莲花、玫瑰、百合、紫罗兰、柠檬、阿拉伯茉莉、熏衣草、纸莎草等,每种都拥有独特的香气和风味。
埃及还有一种多用途混合香料——杜卡(Dukkah),它是烤坚果、芝麻、香菜及小茴香的混合物。这种香料混合物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广泛的应用性,成为了埃及烹饪中的重要调料。
杜卡(Dukkah)香料几乎可以撒在所有食物上,包括烤蔬菜和面食,以及奶酪等。此外,它还经常用来涂于羊肉、鸡肉及鱼肉表面,为肉类增添独特的风味。
古埃及人在烹饪过程中会大量使用香料,通过研磨、混合等方式将香料与食材结合,创造出丰富的口感和香气。
香料在古埃及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食物的重要调料,还是社会交往和宗教信仰中的一部分。例如,某些特定的香精可能用于宗教仪式或庆祝活动中。他们坚信,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更是拥有神秘力量的源泉。
古埃及人还相信美食具有疗愈的力量。他们常常使用各种草药和香料来烹饪食物,认为这些食材具有治疗疾病和保健身体的功效。因此,在古埃及,美食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展现,更是一种健康和生命的象征。
吃在众多文明当中都具有着治愈属性,在中医当中更有“药食同源”的说法。
在中世纪欧洲,人们普遍相信食物具有治疗作用,这种观念在当时的医学和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世纪时,食疗作为一种养生和治病的方式,在营养保健、疗疾祛病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食疗的适当运用被认为可以滋养身体、抵御病原侵袭,使人精神充沛、体格强健。
比如欧芹就被认为是中世纪欧洲最受欢迎的药用植物之一,具有温良、干燥的属性,被认为可以产生良好的血液、利尿、促进排便及经血流通。肥肉被认为是特别有益的食物,甚至被用作药物。
葡萄酒、牛奶、黄油等:除了作为食物外,这些也被用作改善药物味道的辅助品。
这种认知的影响,自然也影响到了后世西方魔幻小说的前身——骑士小说当中。
在骑士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奇幻生物之中,更够给骑士带来神奇效果的食物,分别是圣杯、妖精的果实以及龙肉。
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圣杯作为骑士小说当中经常客串的神器,最常用来帮助骑士迅速治愈伤势,或者实现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比如取之不尽的食物。
妖精(或精灵、仙女等)作为奇幻元素经常出现。这些神秘生物往往与自然、魔法和未知的超自然现象相联系。
妖精的果实,如果作为小说中的元素出现,很可能被赋予某种特殊的魔法或神秘属性。
骑士文学的主题通常包括典雅爱情、战功冒险以及骑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妖精的果实,如果与这些主题相结合,可能成为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
例如,骑士可能为了拯救被妖精魔法困住的公主,或者为了获得某种力量以战胜邪恶势力,而去寻找和获取妖精的果实。
而龙肉,就更不必说了,龙作为骑士小说中经常客串的最终Boss,其本身就拥有着无数强大的神秘力量,但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倒在骑士的剑下,而沐浴了龙血或者吃了龙肉的骑士就能过够获得恶龙的力量从凡人进化为了超凡,获得了凡人无可匹敌的力量,比如力大无穷,刀枪不入之类的,最终救出公主,继承王位,成为了的一代君王。
这种设计自然也影响了后世很多奇幻作品。食物不光是能够填饱肚子,同样也能够帮助小说中的主角恢复伤势,甚至提供神秘的力量,用来击败强敌。
比如托尔金老爷子所创造的《指环王》系列小说中,就介绍了一些中土世界的美食。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自然就是精灵的“军粮”兰巴斯。这种原型就是一战时期压缩饼干,在中土世界有了夸张的效果。这样的“行路面包”外表是褐黄色,内馅色泽类似奶油,它只要被完整地包在瑁珑树叶子里,就能保存很长时间。它富含营养,滋养意志,提供耐力,能为食用者补充精力、加快伤病的痊愈,“使人以超乎凡人的方式控制肌肉和四肢”。一块兰巴斯就能支持身体一整天的运动,是充饥的最佳选择。 而与现实中被人英国军人诟病的糟糕口感不同,中土世界的兰巴斯有着香脆的口感和甜美的味道。
小说中, 制作兰巴斯需要采用一种特殊小麦,这种小麦生命力十分旺盛,只要少许阳光即能成熟,这种小麦一般生长在阿门洲,后来这些麦种被流传到中土大陆,当地精灵便开始在阳光充沛、有人看守的土地上大规模种植,这为兰巴斯的制作提供了足够多的原材料。
兰巴斯的制作配方一般由少部分女精灵所掌管,由诸神维拉雅凡娜传授下来。她们在等小麦成熟后,并不用镰刀收割、而是手工收集麦穗,并使用秸秆编织的篮子盛装谷物,按照古老的手艺磨成面粉、与特制香料混合、掌握火候精心烘烤。
以上解释自然是为了说明这种神奇食物的神秘力量来源。
人类对于吃可是很执着的,在所有动物之中,只有人类将吃变得如此复杂,烹饪过程中不仅要加入各种香料,思考各种食材的配比,更是要考虑食物之中的属性是否何时,人类简直把吃变成了一种艺术。
而在艺术创作中,吃不光具有基本的饱腹作用,更是具有了神奇功效。
比如在桌面游戏《龙与地下城》(DND)的规则当中,食物也是能够增加人物面板属性的,并且不同的食物,能够带来的属性变化都有所不同。更不用说在野外碰到了特殊的食物,通过骰子来判断,吃完之后到底是什么反应,是获得增益还是减益buff。这些设定在后来也都影响的电子游戏当中的设定。
像是塞尔达传说当中的食物系统,也是深受《龙与地下城》影响,将食物作为游戏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在广袤的塞尔达世界中,玩家可以通过烹饪各种食材来制作各种食物,这些食物不仅能为角色提供临时的生命值恢复,还能赋予他们各种特殊的能力或增益效果。
比如,一道由各种野果和蜂蜜精心烹饪而成的甜点,能够让角色在一段时间内获得更快的移动速度,让探险变得更加迅捷。而一道由鱼肉和蔬菜炖煮而成的汤品,则能为角色提供额外的防御力,让玩家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更加从容。
不仅如此,塞尔达传说还巧妙地融入了运气和随机性元素。在野外探险时,玩家可能会发现一些稀有的食材,它们能够制作出具有特殊效果的食物。但是,这些食材并不是每次都能轻易找到,需要玩家耐心寻找和探索。
此外,塞尔达传说中的食物系统还与其他系统相互关联,形成了丰富的游戏玩法。比如,玩家可以通过种植和养殖来获得食材,这需要玩家在游戏中建立和管理自己的农场或牧场。同时,玩家还可以与其他角色交流,学习新的烹饪技巧或获得新的食谱,这些都能让玩家在游戏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但要说近些年对于吃这个主题表现力最好的,还要属《迷宫饭》这部漫画,聊这部漫画的人确实不少,在这里就不再做赘述了,对于剧情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原作,或者各类解析视频。
人类对于“吃”,早已过了生物本能的阶段了,而是对于“吃”有了哲学思想上的理解。不论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写的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还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所提出的“餐桌菜单论”。都能够看出来,人类已经将吃提升到了一个不属于其本身作用的高度了。
我们与其说是在进行吃这种行为,不若说我们在吃一个幻想。一方面,被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是实体的,另一方面,色香味等抽象的部分被吃进了我们的大脑之中,让感官上产生了愉悦,心灵上获得了力量。
有一个四川新闻是这样报道的:一男子打算在屋顶烧炭自杀,不过想在死前做一个饱死鬼,于是本着不浪费的原则,烤了一条鱼,结果烤鱼太好吃,而放弃了自杀。
《迷宫饭》中,女主角半精灵玛露西尔从一开始对于吃地下城中的魔物的抗拒到后来的接受,其实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从抗拒到接受最后到融入当地生活的过程。
一个人是否能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看对方是否能接受当地的饮食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嵌套在整个社会环境当中。
在网上流转着经典一幕,那就是一只蘑菇怪追着一队冒险者新人跑,而玛露西尔一棍子就将那只蘑菇怪给敲死了。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那队冒险者新人就像是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看着街上贩卖的鸡爪、蚕蛹、臭豆腐,紧张害怕得到处乱窜,希望能赶紧找个麦当劳肯德基压压惊。
玛露西尔一开始也是抗拒食用这些“本地生产”的食物,但是随着地下城生存专家森西做出的一道又一道用地下城魔物制作的美食,玛露西尔的胃彻底被征服了,嘴上虽然说着不要,但是本身却十分诚实地吃起了地下城美食。
而从莱欧斯小队一行人的冒险来看,只有彻底融入到地下城生态循环中的一部分的他们,最终才能走到地下城的深处,并与地下城的最终Boss狂乱魔法师对决。
绝大多数冒险者小队,只能在三层以上徘徊,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光是给养的携带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绝大多数冒险者都没有像是森西这样的地下城生存专家来指点迷津,他们根本无法分辨魔物到底哪些方面能吃,该怎么吃,很多队伍都在饿的不行的情况下胡乱吃魔物,结果小队团灭。
《迷宫饭》的成功不仅仅是作画的优秀,剧情的流畅,以及世界观的塑造。更是对于吃这一主题的阐释——只有融入,方能品味。
地下城在很多作品中,都只是主角或者玩家们打怪升级的场景,大部分的创作者并不会去深究地下城的怪物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地下城中魔幻生物的种类又会有哪些,很多单纯就是设计元素的堆砌,最终目的就是给主角团制造困难,然后给主角团送经验,让他们快速成长并打败魔王救出公主。
《迷宫饭》的内核其实依旧是传统DND的“救公主”,不过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吃”这一行为,把原来很多作品中一笔带过的行为给细节化之后,一切都变得生动了起来。
人们吃饭究竟吃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吃饭并不是因为缺乏营养或者饥饿,而是因为“想吃好吃的”,本质上是满足享乐的动机。
人类吃饭,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同样也是吃的幻想。
我们身体在吃,大脑也在吃,只不过大脑吃的是幻想,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吃饭的时候不仅要讲究“色香味”同样还讲究“氛围”。
《迷宫饭》创作优秀的地方也是在这里,与其他冒险类漫画不停的在冒险的路途上,神经永远在紧绷的状态。
除了其独特的冒险设定外,更在于它巧妙地融入了美食元素,为紧张的冒险故事带来了丝丝温情和放松。
在这部漫画中,每当主人公们进入新的迷宫区域,面临重重挑战时,他们并没有仅仅依靠战斗来解决问题。相反,他们会巧妙地利用周围的资源,烹制出各种美味的迷宫饭。这不仅是一种生存的策略,更是一种享受和放松的方式。
当主人公们围坐在火堆旁,品尝着香气四溢的迷宫饭时,他们的脸上会露出满足和幸福的表情。这种简单的幸福,使得他们在面对接下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坚定。
而且,《迷宫饭》在描绘美食的同时,也注重了食材的来源和获取方式。每一道迷宫饭背后,都隐藏着主人公们的智慧和努力。他们在迷宫中不断探索,寻找着能够作为食材的植物、动物甚至矿石。这种寻找和探索的过程,也为漫画增添了几分冒险的色彩。
此外,《迷宫饭》还巧妙地融入了各种文化元素。不同的迷宫区域,会有着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主人公们会根据当地的特色,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迷宫饭。这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不仅丰富了漫画的内容,也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种一松一弛的节奏,让读者以一种十分轻松的状态在经历一场紧张的冒险,虽然妹妹还没救出来,虽然背后有着狂乱魔法师的追杀,但是,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我们先吃顿美味的饭吧!
这种感受是新奇的,哪怕那些图画上被幻想出来的美食读者一口都吃不到,却感觉自己口舌生津,好似吃了一顿大餐,就连泡面都变香了。
是泡面本身变好吃了吗?不,是你的脑子看《迷宫饭》的时候,大脑享受到了那从纸面上散发出来的不存在的“味道”,满足了脑子的饥渴,吃到了幻想。
在《浮士德》中,浮士德和墨菲斯托做了交易,只要他说出“我满足了”,墨菲斯托就能获得他的灵魂,于是墨菲斯托满足他的一切欲望,但越是满足,浮士德就越是空虚,直到他看到了海上的日出,那跃出海面的太阳,让浮士德下意识的说出了那句“我满足了”。
那浮士德究竟满足了什么?是那一瞬间的美,让他的饥渴的灵魂获得了最大的满足,让他浮躁的心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迷宫饭》那吃饭的宁静片刻,就是每一位浮士德的满足瞬间。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