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82张《First Love》CD摆在地上,这不是什么警方扫荡盗版碟工厂的新闻图片,这是日本某个影音发烧网站编辑阿部邦弘的收藏,之所以买了这么多张同一张唱片,是因为日本的宇多田光歌迷之间有个传说:《First Love》当年卖了八百多万张,唱片公司东芝EMI虽然在静冈县有自己的压盘厂,但是产能不足以应付,所以东芝EMI把唱片的压制外包到几家压盘厂。结果JVC代为压制的版本音质最好,也最值钱。结果买了这么多张,也没遇到JVC压盘的版本,
二十年后,曾经从事过CD母带制作和蓝光视频编码的影音评论家秋山真,听到了宇多田光要发新单曲的消息,决定探访此事。秋山真年轻时曾经在日本压盘大厂Memory-tech干过,在这段日子里,他学会了辨别唱片良莠的鉴赏能力,并且确切地知道:因为压盘厂的不同,同一张CD的不同批次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说干就干,他和阿部邦弘一起行动,从网上到网下全面覆盖,很快就找到以下版本的《First Love》;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几经周折,秋山真采访到了一位日本压盘大厂的超资深技师,他以匿名身份做出解释:
CD的压盘工艺流程是:唱片公司做好的音频母带——用激光照射记录器在涂着感光剂的玻璃板上刻制记录数据的坑洞——制成玻璃母版——对玻璃母版进行光学显像,剥掉感光部分的光刻胶,然后镀上一层镍,把镍剥下来,就得到了带坑洞的镍片,也叫父盘(日语原文”メタルマスター“,英语叫“father(父盘)”,到了父盘这一步,如果是小规模生产,可以直接拿父盘当模具压盘了;但是,大规模生产必须翻模,以免损害父盘,所以得把父盘再走一遍电镀流程,剥下“母盘”,母盘再电镀翻模,制成模具,模具上压盘机,向融化的聚碳酸酯加上压力,使得聚碳酸脂上出现与模具方向相反的数据坑洞,用真空溅射法把铝材作为反射膜贴上,为了防止反射膜脱落,用旋转涂覆法涂上紫外线硬化树脂,CD才算压完。虽然CD是记录数字音频,但压制过程是很Analog的,影响音质的环节并不少,最后压盘那个工序,如果每张盘的成型时间够长,那都能对音质有改善.....
日本CD行业的巅峰期是1998年,全年产量4.5亿张,大厂月产2000万张不是梦,中等厂家月产1000万也不成问题,但唱片公司一贯猴急,唱片是流行产品,必须短期大量生产大量售出,结果就是唱片公司经常同时向多家压盘厂下单。
这种多家压盘厂同压一张专辑的结果,是压盘厂之间开始有音质竞争,索尼和JVC在这方面是业界先锋,他们在1990年代前期,从激光刻板技术的改良入手,推出了ALT刻板技术和K2刻板技术,其中,索尼的ALT刻板技术,力图减少时基误差(Jitter)——也就是刻录凹洞的位置偏差。
但是,并不是所有日本压盘厂都这么负责。翻模工序需要斥巨资建设无尘车间,有些压盘厂干脆就不做这些步骤,所以有些企业就专门给这些压盘厂搞OEM,提供代做母版和翻模服务。古伦美亚版《First Love》CD的音色之所以出现高频锐减的情况,大致是因为古伦美亚的生产线没法直接套用东芝工厂已经做好的光盘模具,只好由东芝EMI在预制母带时拷一份给古伦美亚,古伦美亚找到OEM公司,OEM公司从母版做到翻模,再送到古伦美亚的工厂压盘......
由于CD的制版、翻模、压制本质上还是Analog工艺,当中变量很多,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日本唱片公司和艺人不断指责“我们终混的声音跟试生产的盘不一样,试生产盘的声音又跟批量压出来的市售盘不一样”,各大压盘厂对外是装傻充愣,硬说”CD是数字介质,同一张专辑,从第一张到第一万张都是同样的声音,绝对不会失真”。虽然当时各大压盘厂都有了量化测定量产盘与母带音质关系的手段,也能够把高品质生产线和其他条线的特性串起来,但最后选定产线还是很随意很主观的——技师们觉得那条线的盘好听就用那条线。但是,唱片公司和歌手的骂声是越来越响亮,到了无法忽视的底步,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各大压盘厂才真正开始认真提高成品音质。1999-2001年是日本产普通CD的音质高峰,随后,伴随着网络音乐的冲击,压盘厂开始关停并转,常规CD的音质控制越来越难了(这里不算SHM-CD、蓝光基材CD、XRCD、SACD等高品质实体盘)....
这中间,这位技师先生还解释了一下,说是比起光盘压制精度问题,其实光盘自身的镀膜反射均匀性、运转中的动态平衡、偏心率、表面摆动,都会对CD光头读取讯号带来更明显的影响,干扰伺服电流,使得机内电压发生变动,给音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索尼、TEAC、先锋都在播放器里搞了很多技术措施,比如索尼的光学系固定方式(日文汉字如此)、TEAC激光唱机的VRDS系统
技师回首从业历程,坦然感言:其实只有日本压盘厂关注压盘工艺对音质的影响,欧美压盘厂根本对此莫不关心,别看CD是飞利浦与索尼联合开发,最后只有日厂关注压盘音质,欧美人?拉倒吧!
作者顺势问了一下,2000年代盛极一时的”防拷贝CD(CCCD,索尼BMG公司开发,这也是索尼第四次出场)“会不会对CD唱机的伺服电路造成负担?技师的回答是:YES!索尼炮制的“防拷贝CD”在编码过程中人为地植入了巨量错误码,这种CD碟片的播放不仅会给CD唱机的伺服电路造成负担甚至造成唱机关键部件损毁,还会使唱片在PC端的播放音质大幅劣化,除非PC端装上两个解码器.......
临别前,作者向这位技师赠送了被炒上天价的JVC压盘版《FIRST LOVE》
最后,作者采访了国际唱片母带制作企业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东京分公司(日本分部)的负责人兼母带工程师前田康二,对方直接告诉作者,其实数字音频时代,由于音源复制传输中发生的以BIT为单位的时基误差,不同来源音源的音质变化更明显。前田康二向他播放了同一首歌的两个音源,一个来自客户送来的硬盘,一个是从音乐工作站的电脑里拷贝下来的,同样的歌,同样的演唱和编曲,同样的编码规格,音质截然不同。作为业界金字塔尖的人物,为了让客户听到差异较小的声音,他只能尽量减少数字音源被拷贝的次数,比如弃用网络传输,改用DVD-R刻录盘。
前田康二告诉秋山真,作为一家总部在美国的跨国唱片母带制作企业,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的日本分部和美国总部一起协作的时候,双方都会极力减少数据传输/复制中的误差,日本分部把记录母带数据的移动硬盘交给指定快递FedEx递到美国总部,附上Wireworld公司的专业USB线,美国总部的工作人员接到移动硬盘之后,为了减少数据复制误差(以BIT为单位)带来的音质损失,绝不会把数据拷到PC上或者复制备份,而是直接插在音频工作站上就开始制备CD玻璃母版。
评论区
共 1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