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我思考的是网上的一句话,大意是:“媒体只是信息的载体,我们应该关注信息,而非载体。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在接收新知识,在学习,就是好的。”这句话的背景是大家在探讨通过看视频等方式学习是否可取。我一开始也是支持这个观点的,但随着我思考的深入,我意识到不同的媒介有自己的特点,从而导致自身在呈现信息的时候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对学习产生影响,于是现在的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认为某种类型的信息有更合适自己的媒介,所以在我们有特定需求的时候,去寻找更合适的媒介有助于我们提升学习的效率。视频作为新时代的信息载体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劣势,单纯的把看视频理解为新时代的“看书”是片面的。我认为哪怕核心内容一样,看视频也不能等于看书。我并非指出谁孰优孰劣,而是客观的分享不同信息媒介之间的特点。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一定是片面的,有自己的刻板印象的。欢迎各位指出我的错误,分享自己的看法。谢谢各位。
书本算是大家比较公认的,传播学习知识的媒介。这种印象有来自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但也有书本自身的优势。书本里的内容一般是凝练的,是作者花大量时间总结和组织逻辑后写出的,所以书本的信息密度一般比较高,同时也结构清晰。这个特点来自书本自身的两个特质:出版流程复杂与把文字作为载体。
相比自媒体而言,出版一本书的门槛是比较高的。首先是字数上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出版的设计、费用、审核等流程。相对较高的出版门槛也变相减少了劣质内容的输出,因为过于低劣的内容在出版后会损害作家的名声,同时还会亏本。这就导致了想靠内容来大量铺货,占领读者注意力而实现盈利的策略是相对不可靠的。
由于每一个文字都是作家写出来的,所以在创作的最开始阶段就有比较少的无效信息。若作为实体书出版,后期的编辑审核阶段也会删除无效信息,因为纸张也不是免费的。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从读者阅读手感考虑,应该尽量用更少的文字和纸张传达更多的信息。因为书籍的厚度和重量通常也会影响货运、仓储、以及读者的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市面上也还是有质量低劣的书籍,但我没有因为它们的存在就否等书籍的一些优点,因为这些劣质书籍相对比较好分辨,同时总体数量占比不算很高。比方读者可以从书籍的质量进行判断。优质的书籍印刷清晰,纸张干净,而劣质的书籍字体模糊或者不全,甚至出现内容错误,纸张也不够优质。
顺带一提轻型纸的争议。轻型纸也叫蒙肯纸,特点是轻,但是体积大、密度低、表面不够平顺、更容易泛黄。大家更常接触到的纸张是道林纸,比蒙肯纸白和平顺,同时密度也更高,更重。我个人并不觉得使用蒙肯纸的书籍就是低质量的书籍,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选择。蒙肯纸更轻和更低的密度能给书籍带来不一样的质感,它更方便带出门和翻阅,书籍可以更容易自己翻开,而不是一松手就自动关上。但蒙肯纸更容易老化的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更倾向于理解不同书籍出版设计的取舍。
不少人讨论轻型纸有严重的气味,但我认为气味不是轻型纸必有的问题。因为我就发现不少轻型纸完全没有臭味,我直接把鼻子贴在书上闻也没闻到。我对此的理解是有两种可能:一些纸张生产商工艺不够完善,没用去除异味,第二个可能是墨水的气味。但由于我没用足够的知识与实践,我仅仅是把我知道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与书籍相比,网页的内容更加敏捷灵活,但也没有书籍这般凝练。我认为这种区别来自于三个特点:出版流程更短、表达方式更多元、呈现环境更复杂。
出版流程更短能体现出网页追求快速与高效。网页的内容多为新闻、简讯、博客、文章、攻略、内容分享等内容。这些内容讲究时效性与轻量化,它们不会相互印证从而表达作者的某一观点,它们更多的是及时的信息表达或者是情感抒发。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内容自然不会有非常完善与复杂的逻辑结构。同时一些网站为了充实自己的内容,会用技术自动复制别人家的网站内容到自家网站上,这也导致了网页内容同质化很高的现象。
更多元的表达方式是指网页一般有丰富的配图或者表格,这是依托于互联网和显示器实现的。互联网允许作者快速的找到表情包、图片、表格、动图、甚至是视频来辅助表达文章主题,同时显示器比起纸张更能展现图片的细节与色彩。
更复杂的呈现环境是指读者可能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打开网页进行阅读,同时网页的排版与内容展示也很复杂。当我把一篇网页分享给朋友之后,他可能在地铁上或者公交上临时打开看一看,也可能是坐在家里专心地阅读。网页上的排版也很大程度影响阅读体验,尤其是很多浮动广告或者文章中间的插入广告,都会打断阅读。
鉴于网页的多种特质,可以总结出网页比起书籍是一个更加灵活、注重时效、表达的信息媒介。它不追求读者静下心来细细思考,而是鼓励网页在更短的时间内传达足够清晰的信息。
播客与书籍或者网页相比,它的内容更加全面,生活化。我认为这种区别来自三个特点:难以掌控的节奏、丰富的细节、完整的对话逻辑。
难以掌控的节奏是指播客一般没有文字稿(对听众而言),主要是纯音频搭配时间戳或者时间轴。听众为了接触到内容,就只能按照主持人与嘉宾的节奏听他们的聊天。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也不敢快速跳过,因为快进就意味着彻底丢失中间的信息,是完全听不到的。不像阅读,读者还可以快速扫过关键字来判断进度,播客就只能依靠外部的时间轴或者时间戳来判断。
丰富的细节是指播客作为音频,能记录嘉宾的语气、语音、语调等文字无法记录的信息。这些细节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与注意力,加重的语气与更高的音量自然而然的会让人意识到“这是重点”。同时听众仅靠嘉宾的语气也能判断这次的主题的风格,听众也可以捕捉到嘉宾的态度。比方在一些搞笑类的节目中,这些细节反而是核心的表达之一,因为听众能更容易明白主持人与嘉宾的双关等表达方式。
完整的对话逻辑是指听众可以结合上下文,知道主持人问了一个怎么样的问题,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嘉宾回答的意思是什么。这种一来一回的对话逻辑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的理解嘉宾的逻辑结构以及推演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嘉宾很可能分享核心观点之外的内容,这些细节也是帮助听众理解的关键。
鉴于播客的各种特点,可以总结出播客是个内容丰富,充满细节,但是节奏不太可控的一种媒体内容。它可以充满生活气,仿佛有人就在面前进行对谈,听众能自然而然的随着他们的聊天节奏知道一些新鲜事。
短视频比起其他媒体,内容更加的具有冲击力。我认为这个区别来自它的四个特点:相对简单的制作流程、处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视频时长短、无法控制下一个视频。
相对简单的制作流程是指创作者无需购置复杂的设备即可用手机拍摄然后上传。现在手机也可以有相对完善的剪辑软件,软件也内置了丰富的特效与功能。大家常见的特效、音效都是软件自带的。这就大大降低了制作门槛,让普通人也可以轻易做出与众不同的视频,从而给观众带来视频与音频的多重信息。短视频的审核门槛比起书籍自然也是简单了许多,这也允许更多的人参与到短视频的制作与分享。
处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是指短视频如果想要成功,就需要抓住流量,提升关注度,从而变现赚钱。头部作者和腰部甚至更低位置的创作者的变现能力差距十分巨大,这是因为部分厂商更愿意花去找头部主播而非中小主播。抓住流量的前提就是内容要足够吸引人,在这个驱动力下,短视频的选题大都十分具有冲击力,选题有时候是整活,有时候是社会热点,都能在短短几十秒内给观众带来足够多冲击。考虑到一些视频为了流量,刻意夸大实际内容的情况,短视频带给人的冲击就更大了。
视频时长短是指单个视频时长很短,结合制作门槛简单以及需要抓住流量的需求,短视频就会把核心的高潮内容放出来,而舍去故事的前期铺垫,发展、甚至是结尾。这个特点也是让短视频具有冲击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点,这能让很多人直接感受到情感上的波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遗憾,因为观众对内容的了解相对片面。
无法控制下一个视频是指刷短视频的时候观众只有有限的选择权。观众没用办法看一堆封面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点进去,观众只能被动的接收系统推荐的下一个视频。由于大数据和算法的加持,系统能很轻易的判断不同类型的用户喜欢的视频类型是什么,于是结合前面制作短视频的种种特点,推荐一个具有冲击力,能引起情感海啸的视频就是轻而易举的。
短视频的这些种种特点让短视频变成一种情感海啸发生器,过短的形式让它无法有效的讲述一个故事,结合流量需求,它只能抓住重点吸引注意力,用最短的时间来给观众来一个情感按摩。
长视频的内容一般比较丰富,但也可能比较冗长,植入广告较多,或者有较低的跟新频率。造成这方面的区别的原因来自它的两个特点:制作复杂、收益较低。
制作复杂是指长视频的制作比起短视频更加复杂。制作者要考虑更多样的镜头角度、打光、台词等。观众看到了十分钟的时长,背后可能是制作者重复了好几个十分钟的录制。综上所述,高质量同时精炼的长视频成本很高,并且要求有很高的技术力。这就导致了客观上大部分长视频水分较多,比较冗长。
收益较低是指长视频比起短视频制作更加复杂,但实际的收益可不见得更多。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但收益却可能更少,这就会导致长视频的更新频率下降。很多长视频的制作者都是用爱发电,或者他们会寻求广告商的支持。而广告商通常会需要制作者进行植入,这会变相的影响视频质量与内容。硬性植入还好,如果是软性植入,并且被观众意识到,那整个视频的质量很可能被质疑,导致原本不是软性广告的部分也被划为广告,最终导致观众对制作者信任度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少广告商就不找长视频制作者,收益进一步下降。
综合这些特点,可以得出长视频是个内容足够丰富,但制作难度高,还可能冗长,水分大,同时需要观众辨别广告的一种媒体形式。
在简单介绍完这些媒体类型和相应的特点之后,我想谈谈如何利用不同媒体的特点帮助我们最大化我们的信息触手,去突破信息壁垒。
我简单的把生活中常见的需要获取不同信息的场景分为了上述六种类型,并且把本文分享的几种媒体形式在几种不同场景下的适宜程度进行排序。排序的依据不单单是媒体自身的特点,还包括了特定媒体形式下产出的优秀内容。
在系统性学习的场景里,学习者最看重的是学习对象的深度和广度。书籍是最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媒体形式,如上文所说,书籍内容是凝练的,结构是相对清晰的。虽然内容时效性较低,但主题一般也是比较重大,不易过时的,整体来看是作者多年的思考的精华,所以十分符合对特定话题想要深入理解的人群。
长视频的优点与书籍类似,并且考虑到视频可以展现音频、图表、结构、视频素材等,长视频在表达的丰富度上是更强的。但由于视频长度和制作复杂等限制,内容的完整度上是比不上书籍的,
播客也具有足够复杂,内容足够丰富的优点,但由于自身采用对话的交流形式,内容的密度受限。同时播客主要为音频,在内容的展示丰富程度上比不上视频,同时由于时长的限制,在内容的完整度上比不上视频。
网页与短视频都有快速,敏捷,相对容易制作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这两类型的媒体内容大多以时效内容为主,对系统性的学习无法提供足够完整的内容。
快速浅度学习不讲究深入的研究,更强调快速的了解一个新事物。其中的要点是抓住新事物的主要特征,强调时效性,所以长视频所具有的丰富展现内容的特点与相对容易制作的便利性就十分适合展现新事物的特质。同时长视频的时长也足够支撑观众对事物产生基本的了解,结合丰富的表达,能做到多管齐下,让观众对新事物进行全方位的展现。
播客利于快速浅度学习是因为播客的时长足够长,同时采用交流的形式可以有效的介绍新事物的各个方面。交流的形式利于听众理解,因为观众可以跟随嘉宾的逻辑去思考,而交流无法深入探讨的弊端则在浅度学习中无关紧要,所以播客十分利于此类学习。
网页的对于此类学习的优点在于轻量化,网页内容相对单一,往往只能突出个别特点,但本身轻量化,展示方式多元,让新事物的单一特点也可以被细致展示。考虑到读者可以快速阅读多个网页,所以网页也十分适合快速的浅度学习。
书籍不太适合快速浅度学习是因为书籍内容比较完整,所以读者不太容易快速感受重点特指,同时书籍主要为文字,少量配有图片,在内容展示的丰富程度上不及视频和网页,所以对于快速学习来说,效果稍差。
短视频则是因为时间太短,内容相对较少,对新事物的特质展示会比较单一,不太利于学习。
交流分享一般指生活中大家交流观点,分享彼此的看法或者生活经验。我认为播客更适合此类场景是因为播客采用交流的形式来表达内容,更符合大家生活中与人聊天的逻辑。对一些比较抽象的话题,聊天的方式是十分合适的,因为不需要担心用图片或者图标进行展示。同时播客时长足够长,大家能有足够的时间用一种比较自然的方式来探讨一些话题。例子:对于xxx怎么看,处理xxx有没有什么经验。
长视频能通过足够丰富的展现手段来展示自己的观点,但由于视频本身是单向输出,所以对于交流分享的角度来看,比起播客稍微弱了一些。如果是交流类型的采访视频,则因为制作难度等原因,导致交流分享类型的长视频比起播客来说要少一些,播客的内容沉淀稍微多一些。有一些交流的长视频本身也没有对视频这个表现形式进行特别的优化,哪怕当成播客来听也完全没有问题。综合来看,我认为播客还是更适合这类型的信息一些。
短视频的优势在于快速输出自己的观点。短短几十秒,观众就可以了解完一个观点,几分钟就可以了解多个观点。但缺点也很明显,短短几十秒的观点输出很可能是片面的,容易被误解的,同时由于他是单向输出,交流分享这个愿景并不能被很好的实现。
书籍与网页也有单向输出的这个情况,导致没办法进行多视角的分享交流。同时书籍的复杂制作流程也导致了书籍讨论与分享观点一般是比较重大与复杂的观点,比方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等。而生活中关于哪家店好吃,这种休闲类分享书籍就不够快。而网页就更难了,这种类型的分享由于信息密度不够,加上对于商业推广的担心,网页的分享就难以捕获读者的信任。
资料查询有些类似快速浅度学习,但侧重点在于查询具体的信息,而非学习。网页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巨大的优势,因为查询一些具体信息不需要高信息密度,文字就足够了。同时网页内容轻量化、易于制作、易于阅读的特性让读者可以短期内阅读多个网页,抓取特定的信息。例子:查询产品的特定参数,查询一道菜的配方。
长视频可以快速的展示足够丰富的信息从而帮助观众查询到足够细节的信息。比方我知道xxx手机是xxx屏幕,但我不知道xxx屏幕的特点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一个长视频进行展示和对比,我就能一下自明白。考虑到长视频的制作难度和观众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观看的角度分析,我把它排在网页的后面。
书籍的优势在于一些网上不太容易找到的信息需要借助专业书籍进行查阅,同时可靠性较高,但考虑到目前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并且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一本书里有我们想要知道的东西,所以用书籍进行资料查询的效率也不是很高,我就把书籍排在第三位。当然,如果是需要查询专业信息,书籍自然是很可靠也是很快的,但本文更多的是考虑平日里的生活,所以就没有过多思考细分领域的专业需求,谢谢各位理解。
播客的优势在于通过交流的方式全方位的探讨一个产品,但缺点也很明显,听众无法把握他们的聊天节奏,同时只依靠语言描述太抽象了,所以播客不适合资料查询。
短视频的弱点在于时间太短,对于比较复杂的资料不够展示内容,对于比较简单的资料又比不过网页等,所以排在最后。
购物消费主要是对产品进行展示,并且结合推广逻辑,一般只展示核心的买点,所以短视频十分适合此类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足够丰富的展示手法来最大程度呈现产品特色,结合客观上短视频平台做的很成熟的购买渠道,在短视频上寻找消费购物的信息是最好的。
长视频的优点在于有足够的时间对产品进行细致的,系统的比较,能展现产品更多的细节,消除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其他方面的顾虑,所以价格比较高,功能比较复杂的产品,长视频是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考虑到客观情况下不少长视频都比较水,信息获取效率相对比较低,所以排在短视频后面。
网页有类似短视频的优点,内容足够轻,能很快展示核心卖点,但缺点是比起视频还是单薄了一些。
播客的缺点是内容冗杂,同时语音无法有效的传达产品卖点。书籍也有类似的缺点,过于冗杂,文字过于单薄,并且时效性太低。
在产品评测的领域里,长视频是最好的媒介,因为长视频会系统性的比较相似产品之间的差距,长视频有足够的时间和表达方式来展现产品之间的差别。更长的时长也允许创作者系统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产品有完善的介绍,避免了单一参数弱而全面否定产品的情况。
短视频的优势在于足够快,同时视频也可以多样化展示不同的内容,但缺点就如上文所说,没有足够的时间允许制作者阐述产品差异之间的原理和取舍,容易给人留下片面的印象,从而对产品产生误判。
网页的优势与短视频一样,但缺点是可以表达的方式更少,图文比起视频还是会单薄一些。
播客的优势在于能全面的分享嘉宾的看法,但缺点也很明显,只靠语言是不够展现一些产品的优缺点的,比起视频来说不够具体,太抽象。
书籍也有类似的情况,文字过于单薄,同时时效性太差。
综合来看本文分析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信息媒介,探讨了他们之间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媒介去查询信息。虽然本文没有直接探讨打破信息茧房的方式,但考虑到不同媒介自身的属性,他们自然而然有更多的,适合自身属性的内容,吸收此类内容能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茧房。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指出我的错误,谢谢大家。
头图与封面由Microsoft Designer 使用AI技术生成。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