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抽烟,抽雪茄成瘾性弱了很多,抽雪茄代替抽烟是不错的戒烟方式”。
这种类似的言论并不少见,同时这也是雪茄吸引我注意力的一个开始。我开始对雪茄感兴趣,同时意识到了雪茄的衍生文化。本文就想简单探讨一下这十分神奇的存在。本文的讨论多为闲谈,各位不必纠结用词,本人不是专家,我会尽量从多角度探讨,避免下定论的逻辑。欢迎各位分享自己的看法。
这句话得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对于抽雪茄的人来说,抽烟一般特指抽卷烟,而抽雪茄是抽雪茄,这两者泾渭分明。对于不抽雪茄,甚至是完全不抽烟的人来说,雪茄只是香烟这个大类里的小类,所以抽雪茄会被认为是抽烟的一种。回到这个问题,答案就很明显了,取决于各位自己思考的角度。
这个问题也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区分。倘若直接问大家:雪茄算烟吗?我相信不少人会说算,但同时大家也都知道雪茄和普通卷烟不一样,更多的分辨方式是从外观上。刻板印象中的雪茄一般很大、很粗、很长、通体都是棕色并且没有滤嘴。这些外观和卷烟差距很大,能让人一眼分辨出区别。比方下面的这个图片就是个大家比较常见的雪茄外观。
但我可不可以把雪茄做成卷烟的样子呢?雪茄和卷烟之间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啊?他们明明都是用烟草作为原料的啊。
上图就给了非常完美的例子,4号与5号烟看起来和卷烟十分类似,但却被归类于雪茄。一般来说,雪茄需要有笳衣、笳套、笳芯,并且这三部分全是烟叶。这三个共同组成了一支雪茄。
“ 茄衣 决定了雪茄的外观。茄衣烟叶都是在纱网下生长的,并且单独发酵,以确保其光滑、油分不太多且具有一种微妙的芬芳。茄衣烟叶还要柔软、有韧性,方便手工卷制。 茄套 使整支雪茄定形,通常用两半片烟株上部日照较多、较粗糙的叶子制作,这种烟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 茄芯 用不同的叶片手工纵向叠成,这样可以形成通道,雪茄点燃时烟气可以从中通过。这种折叠方式只有凭手工才能完全实现,而这也是机制雪茄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所在。”
犹如上文《雪茄指南》中所描述的这样,雪茄在制作层面就和普通的卷烟不一样。卷烟白色部分多为纸张,一般称为烟卡纸,烟用白色卡纸。烟卡纸是由木浆制作的,同时还会添加适量的填料和粘合剂确保加工方便。卷烟和雪茄都可以添加滤嘴,只是一般雪茄不加,但滤嘴本身不能成为区分雪茄与卷烟的标准。烟叶是否完整也不能成为区分雪茄和卷烟的标准,因为不少雪茄也会采用碎烟叶制作笳芯。
上文只是从雪茄组成本身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但实际上从文化角度分析,部分人是否认可长得像卷烟一样的雪茄为雪茄则是见仁见智了,毕竟这是个文化属性偏重的圈子,每个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也很正常。
雪茄不过肺,但是香烟一般过肺。一般雪茄很大,抽一口就有很多燃烧的烟雾,所以刺激性也比较大。肺部对于各种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远大于口腔,所以如果抽雪茄过肺,则很容易导致尼古丁过量,感到头晕等情况。尼古丁达到大脑的速度很大程度影响了尼古丁上瘾的概率。
“尼古丁替代疗法有多种制剂,包括贴剂、口香糖、锭剂和鼻喷雾剂。所有这些都能为大脑提供尼古丁,但却不会像香烟一样迅速产生刺激效果。药物到达大脑的速度增加了其成瘾潜力。”
如《默沙东诊疗手册》所描述的,我们可以发现口腔直接吸收尼古丁的速率低于肺泡,所以雪茄不过肺的抽吸方式影响了它的成瘾性。但也不得不提的是雪茄会产生二手烟,所以部分烟雾还是会被吸入肺中,只是比起卷烟所有烟雾全吸入的情况要好一些。
提到吸收速率对于尼古丁成瘾的影响,这里还有个点可以讲一下。一些电子烟品牌会说自己的烟油使用尼古丁盐。而尼古丁盐由于更容易被吸收,从而导致了更高的成瘾性。
“在每一口中尼古丁浓度一致的情况下,相比较自由基态的尼古丁,尼古丁盐形式的尼古丁能让血浆里的尼古丁浓度比自由基态的高3倍。(自己翻译,原文如下)Nicotine salts gives three times higher plasma nicotine concentration (Cmax) than free base nicotine of the same concentration at a given puff profile.”
数据来自 Nicotine forms: why and how do they matter in nicotine delivery from electronic cigarettes? 除了让人迷惑的果味烟油,文中的数据也是一些人认为电子烟比起传统纸烟更容易上瘾的原因。
话说回来,雪茄还有一个点与卷烟不同,那就是大部分雪茄如果不持续吸,它自己就会熄灭。相比之下,卷烟会自己燃尽。这个区别则可以又引申出一个新的话题。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观点是在一些UP的视频里,一些人认为雪茄不会添加“科技与狠活”,不会添加各种化学添加剂。同时他们认为因为雪茄更加天然,所以雪茄比起卷烟会更健康。同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理解他们说的天然到底是指什么。以卷烟会自己燃尽为例,其实是卷烟里添加了适当的助燃剂。那至少从这一个角度来看,雪茄确实会更“天然”一些。
但如果换个角度,从调味的角度来说,其实雪茄也有调味雪茄,即通添加香精等方式改变或增加雪茄的味道。有时候制作方会通过别的方法,例如发酵等来改变烟叶的风味。这种方法则不被一些人认为是调味,因为这算天然增香,属于天然的范畴。
可以看出,这个话题就很像做饭该不该用“科技”一样。一些人认为用xxx炖出来的味道是更天然,更好的,如果用了调味料就是不健康。但其实不少调味料是帮助我们把饭做的更好的,比方鸡精、味精等提鲜的产品,这些产品本就是天然鲜汤里的鲜味物质,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有人认为使用味精不健康,认为鸡精稍微好一些。可如果我们去看鸡精的配料表,其中占大头的就是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所以从健康的角度来讨论鸡精和味精,难免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健康角度考虑,使用添加剂来模拟的味道反而可能更加健康,因为添加物可控。香烟的危害很大,其中除了大家熟知的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上千种化合物也可能对身体有害,但由于成分过于复杂,研究并不容易。尤其是这些化合物之间可能会相互反应,产生更多的变数。
从味道的角度来考虑,许多使用鸡精和味精来提鲜的菜没有自己炖煮出来的鲜香是因为风味物质的单一。鲜虾和香菇炖煮出来的鲜味不仅仅是谷氨酸钠,还有一大堆其他微量的风味元素。我相信一些雪茄爱好者喜欢“天然”的味道更多的是指这种复杂和饱满的味道。
说个有趣的点,不少人认为电子烟没有“劲”就是因为电子烟内容物十分单一,比起烟草燃烧产生的上千种化合物,太单薄了。电子烟的调味都是通过香精来调味,但香精也只能选取经典化合物,数量太少,无法模拟真正的味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电子烟也有尼古丁,但很多老烟枪就是受不了。
客观上说,雪茄比起香烟更加稀缺,价格更加昂贵。同时受到影视作品影响,电影里很多大佬就是随时叼着一根雪茄,所以我以前心目中一直觉得雪茄更加厉害一点点。
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我并不觉得抽雪茄比抽卷烟有什么格调上的区别。雪茄所隐含的那种形象是被塑造出来的。举个例子,我们生活中也不乏遇到有钱但是没有文化的人,我们很难将这种人和上流和优雅联系起来。抽雪茄也是同理,虽然雪茄更加昂贵,但一个人在物质上有更多的花销并不代表这个人就是优雅和上流的。影视作品中很多抽雪茄的场景发生在装修奢华的办公室,亦或是赌场这种高消费场所,所以雪茄与富贵联系在一起。
除了金钱,抽雪茄还和某些品格联系到了一起,比方硬朗、危险、不屈、潇洒、只智慧等。很多名人,比方:Big Boss,施瓦辛格、史泰龙、汤姆·哈迪、丘吉尔、切·格瓦拉、卡斯特罗、马克·吐温、乔丹、弗洛伊德、阿尔·卡彭等。不难看出,光是我提到的就包括社会上各个领域的名人,并且其中不少人曾明确表示自己对雪茄的热爱,抽雪茄对他们而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我相信有一些人希望通过模仿他们抽雪茄,从而能向他们靠近一些。
比方马克吐温曾经说过:“If smoking is not allowed in heaven, I shall not go.(如果抽烟在天堂是不被允许的,那我就不去了)”。
弗洛伊德曾说:“Cigars served me for precisely fifty years as protection and a weapon in the combat of life... I owe to the cigar a great intensification of my capacity to work and a facilitation of my self-control. (雪茄在整整50年与生活的战斗里是我的保护和武器…我将我工作能力的极大增强和自我控制的促进归功于雪茄)”。
丘吉尔曾说:“I drink a great deal. I sleep a little, and I smoke cigar after cigar. That is why I am in two-hundred-percent form .(我喝很多的酒,我睡得很少,同时我一根接一根的抽雪茄。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百分之两百的状态。)”
不难发现,这些名人将自己的成功和生活于雪茄紧紧绑定。这些人的一些品格可以被抽象提取出来,然后通过他们的日常习惯而将这习惯或品格成功转移到这个习惯上,于是雪茄就被贴上了许多标签。其实这些人历史上有没有真地说过这些话并不重要,因为现在随便一搜就能找到这一大堆例子,这些人已经是“雪茄文化”里的一部分了。
随后,雪茄的这个标签又会被提取出来,让人通过抽雪茄而塑造一些特定形象。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xxx类人抽雪茄,于是雪茄有了xxx的印象,随后一些人通过抽雪茄来试图赋予自己或者特定角色xxx形象。雪茄和这些品格被绑得越来越紧,可实际上各位也不难发现,在文化属性上,雪茄只是一个载体,人们更在意的还是内核。
我无意吹捧或者打压抽雪茄,只是把我观察到的这一套思维逻辑分享出来,与大家共享。其实生活中不少其他产品也有类似的情况,比方烟斗,甚至是早期的卷烟。提起烟斗,不少人会想到斯大林,一些人也会想到福尔摩斯。显然,烟斗和雪茄一样,主要是正面形象或者中性形象居多。“烟斗客”这个词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但如果提到卷烟,或许会有人想到罗斯福,但也有人会想到“树先生”。卷烟被赋予了非常多的社会含义,从一开始成功与优雅,到后来的落魄与失意,卷烟的形象在屏幕上起起落落。
遗憾的是并没有一个词叫做“卷烟客”。我想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抽卷烟的人比起抽雪茄和烟斗的人多太多了。我们生活中见了太多抽卷烟的人,他们并没有如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般,他们不一定是成功的上流人士,但也不一定是失意的人。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生活有起有落。在见多了之后,卷烟在荧幕中塑造的形象就崩塌了。当然,不得不提的是随着健康意识的进步,各国政府通过法律限制烟草公司在影视节目或其他途径进行宣传,这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对卷烟印象的迭代。还有一点是二手烟的味道并不好闻,同时抽烟的人身上与口腔里有味道,这些味道并不好闻。这也能抑制人们对于卷烟的正面印象。
除了雪茄本身的稀缺给雪茄增添了一点神秘感之外,抽雪茄的很多规矩也让雪茄变得比较独特,让抽雪茄多了一层“文明的外衣”。可以简单把规矩分为两类:会直接影响雪茄口感味道的规矩与仪式感为主的规矩。受限于每个人的个体经验和感官灵敏度,或许一些人认可但一些人不认可。重点不在于认可与否,而在于有这么一个说法。
抽雪茄不可以过肺。 这个规矩我认为是会直接影响抽雪茄的体验,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遵守。就如前面所说,雪茄含有的烟叶很多,直接吸一口所产生的烟雾和尼古丁等物质比起卷烟多很多,直接吸入肺部会造成不适。
抽雪茄要选择雪茄迷聚会或者非公共场合的情况下进行。 这个规矩我认为就属于仪式感为主的,因为本质上也不会影响雪茄的味道,但这个规矩会让雪茄客变得更有礼貌,不会给人留下坏印象,同时只在爱好者聚会上抽雪茄也会增加一定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事实上很多人对吸烟者的反感并不是来源吸烟这个行为本身,而是吸烟者不顾场合抽烟,强迫他人吸二手烟,无视他人健康,同时二手烟味也会留在头发或者衣服上难以散去。
不可以将烟雾吐向他人。 我认为这个也是仪式感和文明感为主的规矩,其实这个规矩我相信很多人都明白,电影里一些角色为了羞辱或者激怒别人,就会朝对方脸上吐烟雾。
应立即归还借来的刀具或者打火机。 看到这个规矩的时候我真是心里一乐,因为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打火机的梗图。饭局上很多人随手就把一个打火机揣兜里,导致大家找不到自己的打火机,或者打火机被拿走了。这不是一个很严肃的大事,但却是会影响心情,尤其是想抽烟的时候。对于抽雪茄,可能会有补火的情况,同时考虑到不少雪茄打火机都很独特,所以立即归还借的物品,不长期霸占对方会随时用到的物品真是一个特别礼貌的规矩。
不要不禁他人同意就随意剪对方的雪茄。 由于雪茄剪口会影响口感等一系列东西,直接替别人剪雪茄就相当于替别人做决定,剥夺了别人选择的权力,所以也是不礼貌的体现。
当主人说随便拿时,只可以拿一支雪茄。 这个也很简单,就是不要贪,尊重主人的礼貌行为。
雪茄应存放在湿度温度稳定的环境里。 这个规矩很直白易懂,因为雪茄毕竟是农产品,保护不好会导致发霉、长虫、干裂等情况,最坏的情况会导致雪茄直接无法被抽。
不要用煤油或者汽油打火机 ,因为异味会影响雪茄的味道。最好用丁烷打火机或者用专为雪茄设计的长条火柴。
再多的规矩我就不细说了,因为我发些有些规矩很奇怪,自己都前后矛盾,也可能这并不是形成共识的规矩吧。比方一些人认为烟灰有保温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些人认为烟灰有散热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上面分享的都是重复性较高,我在多个地方都看到的规矩。不难看出,这里面除了关于雪茄保养等实实在在会影响雪茄味道的规矩外,大多是对雪茄客的行为规范,并且这些行为规范的核心价值观都是社会的普世价值观。无论在哪个领域,能做到这些,都会被认为是个有礼貌,有教养的人。如果每一个吸烟的人都能做到上述的行为规范,尤其是只在规定的场合吸烟,那我相信不少人对于吸烟者的负面印象会少很多。
雪茄本身因为制作方式确实比较稀缺,但雪茄所代表的那种文化与刻板印象则是抽雪茄的人赋予的。本身缺乏某些特质的人无法通过抽雪茄来获得那些特质。吸烟有害健康!希望各位不要因为很多评测说雪茄有坚果,巧克力等听上去很美味的风味就入坑。它本质还是燃烧的烟草,这些风味占比真的很小很小。如果真的喜欢这种风味,那还是直接去吃坚果和巧克力吧!
最后的最后再说一个有趣的话题,本文的封面和头图由Designer软件使用AI生成。我的关键字是Cigar and Liquor, pixel。图片中的木质家具、西装革履的男性、壁炉等元素都死AI自己产生的,而且其他备选项也是一致的。不难看出很多与雪茄有关的刻板印象连AI都学会了。
评论区
共 1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