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昭明以点心为小食,郑傪嫂劝叔且点心的传统由来已久。作《点心单》。
将一条大鳗蒸烂,拆肉去骨,与面混合,再加入鸡汤揉成面皮,切成细条,放入鸡汁、火腿汁和蘑菇汁中煮。
将细面放入汤中煮熟,沥干后放入碗中,浇上鸡肉和香蕈的浓卤,吃的时候各自舀上。
用小刀将面切成条,稍宽的称为“裙带面”。一般来说,做面时要汤多,这样在碗中看不到面是最好的。可以让食客在吃完后再加,以便引人入胜。这种做法在扬州很流行,确实有道理。
先用蘑菇熬汁,清理干净;次日再加入笋熬汁,和面煮。这是扬州定慧庵的僧人制作得最精致,不肯传授给人。其大致方法也可模仿。黑色的或许暗用虾汁、蘑菇汁,最好不重换水,这样原味才不会被稀释。
用干面加冷水和面,不可加太多,揉成薄片后,再擀薄。用猪油和白糖均匀涂抹,再卷起擀成薄饼,放在油中煎至两面金黄。如果想要咸味,可以用葱、椒、盐调味。
将生虾肉、葱盐、花椒和少许甜酒加水和面,香油煎透。
山东的孔藩台家制作的薄饼,薄得像蝉翼,大得像茶盘,口感极好。家人尝试着做却总是达不到,不知为何。秦人用小锡罐装三十张饼,每位客人一罐。饼小得如龙眼,罐有盖,可以盛馅料,炒肉丝要切得极细,葱也是如此。猪肉和羊肉都可以用,称为“西饼”。
用热水和面,待鸡汁煮沸时,用筷子夹入,不分大小,加入新鲜的菜心,别有风味。
用面糊摊开,包入肉馅蒸熟。制作馅料的关键在于选材,只需用嫩肉去筋、调料而已。我在广东吃过官司镇的颠不棱,味道极佳。里面用肉皮熬膏作馅,所以口感软美。
将韭菜切末与肉拌匀,加调料,用面皮包裹后入油煎。内里加点酥更好。
用糖水和面,放入热油锅中;做成饼形的叫“软锅饼”,这是杭州的做法。
用松子、胡桃仁捣碎,加糖屑和脂油和面煎,直到两面金黄再撒上芝麻。叩儿会做,面要搓至四五次才会白如雪。必须用两面锅,上下都有火,加入奶酥更佳。
杨参戎家制的馒头白如雪,揭开时如有千层。金陵人无法做到。制作的技巧在于扬州和常州、无锡等地也有流传。
熬制粗茶汁,炒面加入,可以加芝麻酱或牛乳,微加一撮盐。如果没有乳制品,可以加奶酥或奶皮。
将萝卜刨成丝滚熟,去除异味,稍微干燥,加上葱酱拌匀,放入粉团中做馅,之后用麻油煎。汤也可以煮。春圃的方伯家制作的萝卜饼,我也学会了,可以照此法制作韭菜饼或野鸡饼试试。
用水粉和成汤圆,口感滑腻。中间用松仁、核桃、猪油和糖作馅,或用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和秋油作馅也可。水粉的做法是,先将糯米浸水一夜,带水磨成粉,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渣,取细粉晒干。
用纯糯粉拌入脂油,放入盘中蒸熟,加冰糖捣碎,放入粉中蒸好,用刀切开。
蒸熟的糯米捣烂,加入芝麻屑和糖做馅,再压成饼,切成方块。
软香糕以苏州的都林桥为第一,其次是虎丘糕,西施家的为第二。南京南门外的报恩寺则为第三。
杭州北关外卖的最好,以粉糯多松仁和胡桃而不放橙丁为妙。甜味并非蜜糖,而是可以暂时也可以长久保存。家里无法获得这种做法。
煮熟的栗子极烂,加入纯糯粉和糖蒸制,上面加上瓜仁和松子。这是重阳的小食。
捣碎的青草做成汁,与粉混合,做成粉团,颜色如碧玉。
蒸糕做成饭,以木印印制,形状如小珙璧,放在铁架上烤,稍微加油,以防粘。
将鸡豆捣碎,加入细粉做成糕,放入盘中蒸熟,食用时用小刀切开。
磨碎的鸡豆做成粥,鲜的最好,陈的也可以。加山药、茯苓更好。
杭州金团用木制成桃、杏、元宝的形状,和粉搦成,放入木印中成型,馅料可以随意选择荤素。
磨碎的芋头粉晒干,与米粉混合。朝天宫的道士制作的芋粉团,搭配野鸡馅,极好。
将藕心贯穿米加糖自煮,汤极佳。外卖者多用灰水,味道变差,无法食用。我喜欢吃嫩藕,尽管煮得软熟,但味道依然鲜美。如果老藕煮成泥,味道就无了。
新采的栗子,煮得烂熟,有松子仁的香味。厨师不愿意煮烂,所以金陵人中有终生未尝其味者。新菱也是如此,金陵人待其老了才食用。
建莲虽贵,但不如湖莲容易煮。大致先将小熟的莲子去心去皮,然后放入汤中,用文火煨,盖好不让开盖,河火停火。这样两炷香后,莲子熟时就不会生硬。
在十月晴天时,取出芋头,晒至极干,放在草中,避免冻伤。春天煮食,有自然的甘甜。俗人不知其法。
在仪真南门外,萧美人善于制作点心,各种馒头、糕、饺子等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用山东的细面做酥皮,里面用松仁、核桃仁和瓜子仁做馅,微加冰糖和猪油,吃时不觉太甜,反而香松柔腻,与常见的月饼截然不同。
每到年节,陶方伯的夫人手工制作十种点心,都是用山东的细面做成。形状奇特,颜色缤纷。食之都甜,令人应接不暇。萨制军说:“吃了孔方伯的薄饼,天下的薄饼都可以废弃;吃了陶方伯的十景点心,天下的点心也都可以废弃。”自从陶方伯去世,这些点心也成为了《广陵散》。唉!
用鸡蛋清和细面做成稠水,放在碗中。用铜夹剪一个,把它夹成饼状,如蝴蝶般大小,上下两面铜合,缝处不到一分。用大火烘铜夹,舀入稠水,一夹一烘,顷刻成饼。白如雪,明亮如绵纸,微加冰糖和松仁屑。
南方的锅巴,薄如绵纸,放入油中煎,微加白糖,口感极脆。金陵人制作得最精,称为“白云片”。
将白粉浸透,制成小片放入猪油中煎,起锅时加糖,色泽如霜,入口即化。杭人称之为“风枵”。
用纯糯粉做的糕,分成三层;一层粉、一层猪油和白糖,夹好后蒸熟,切开。苏州人的做法。
卢雅雨制作的运司糕,年事已高。在扬州的店里制作的糕点受到广泛赞誉。因此才有了“运司糕”之名。色泽白如雪,点缀胭脂,红似桃花。用微糖做馅,口感淡而弥香。以运司衙门前的店铺为佳,其他店铺则粉粗色劣。
做馒头如胡桃大小,蒸熟后食用。每箸可夹一对。这是扬州的特色。扬州的发酵最好。手捏不盈半寸,放松后仍然隆起如高山。小馄饨小如龙眼,用鸡汤煮。
每次磨细粉,用二分糯米,八分粳米,混合后放置盘中,轻轻洒凉水,以便捏成团或撒成沙的程度。将粗麻筛出来,剩下的块搓碎,全部在筛上出完,前后混合均匀,避免干燥,用布覆盖,防止风干。
将冷却的脂油一碗,开水一碗,先将油和水搅匀,再加入生面,揉成软面,如同擀饼。外面用蒸熟的面包裹脂油,揉匀,不要太硬。然后将生面做成核桃大小的团,熟面也做成稍小的团,将熟面团包在生面团中,擀成长饼,长约八寸,宽二三寸,最后折叠成碗状,包好。
泾阳的张荷塘明府家制作的天然饼,用上等的白面,加一点糖和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状,大小如碗,不拘方圆,厚约两分。用洁净的小鹅卵石衬着煎,随其自然形成凹凸,颜色微黄时便可起锅,松软美味。也可以加盐。
明府家制作的花边月饼,不亚于山东刘方伯的水平。我常常邀请他的女厨来园子制作,看她用细面和生猪油搦成上百个团,夹入枣肉做馅,裁成如碗大的形状,用手搦四边呈菱花样。用两个火盆,上下覆着烘烤。枣不去皮,以保持新鲜;油不先熬,以取其原味。入口即化,甘而不腻,松而不重,制作的技巧全在搦制上,愈多愈妙。
偶尔吃到新明府的馒头,白细如雪,面上有银光,以为是北方的面。龙云则否,面粉不分南北,只要罗得极细。筛粉五次,自然会白细,不必依赖北方的面。然而,发酵是最难的。请教厨师学习,却始终无法达到松散的效果。
洪府制作的粽子,选用上等的糯米,挑选完整的长白米,去掉散碎的,淘洗极熟,用大箸叶包裹,中间放一大块火腿,封好锅闷煮一昼夜,柴薪不断。食用时口感滑腻温柔,肉与米化为一体。或说:用肥火腿切成小块,散放在米中。
粥和饭是基础食物,其余的菜肴则是配菜。本立而道生。作《饭粥单》。
王莽曾说:“盐是百肴的关键。”我则说:“饭是百味的基础。”《诗经》里提到:“释之溲溲,蒸之浮浮。”这说明古人也吃蒸饭。然而,蒸饭的米汁往往不在饭中。善于煮饭的人,虽然煮得像蒸饭一样,依旧颗粒分明,入口柔软糯滑。煮饭的秘诀有四:第一,要选择好的米,可以是“香稻”、“冬霜米”、“晚米”、“观音籼”或“桃花籼”。春季时米要成熟,霉雨天需风干播种,避免发霉。第二,要细心淘米,淘米时不怕麻烦,手动揉搓,使水从箩中流出,直到水清澈,不再带有米色。第三,要用火先猛后温,闷饭时火候要适当。第四,米和水的比例要得当,湿干适中。往往见到富贵人家,讲究菜肴却忽略了饭,实在可笑。我不喜欢汤浇饭,因为这样会失去饭的原味。如果汤确实好,宁愿一口喝汤,一口吃饭,分开吃,才能兼顾两者的美味。不得已时,可以用茶或开水来淘米,但仍不应失去饭的正味。饭的甘甜在百味之上,懂得美食的人,遇到好饭时不必依赖菜肴。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粥必须使水和米融洽,柔滑如一,才称得上粥。尹文端公曾说:“宁可让人喝粥,不让粥跟着人。”这是名言,防止因为停顿而使味道变淡。最近有些人制作鸭粥时,加入荤腥,做八宝粥时加入水果,均失去了粥的正味。不得已时,夏天可以用绿豆,冬天用黍米,以五谷入五谷,尚算不错。我常常在某观察家家中就餐,虽然菜肴还可以,但饭粥却粗糙难以下咽,回家后生病。我曾开玩笑说:“这就像五脏神暴落一般难忍。”所以我自我约束,不愿意再受这种苦。
七碗生风,一杯忘世,非饮用六清不可。作《茶酒单》。
要想泡好茶,首先要准备好水。水最好是中泠和惠泉水。人家中怎么可能设置驿站来准备呢?但天泉水和雪水是可以储存的。水新鲜时味道会辣,陈水则味道甘。经过尝试,天下茶中以武夷山顶所产、冲泡出的白茶为最佳。然而贡茶虽然稀少,民间更是难得。其次是龙井。清明前的龙井称为“莲心”,口感较淡,适合多泡;雨前的最好,茶叶色泽如碧玉。采摘时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在石灰坛中,十天后换一次石灰,纸盖好,否则气体散发后茶色和味道都会改变。冲泡时用猛火,穿心壶一滚即泡,煮太久则水味会变,停滚后再泡则茶叶会浮起来。第一泡喝后要盖好,否则味道也会改变。这里的细节可不能忽视。山西的裴中丞曾对人说:“我昨天去随园,只喝了一杯好茶。”可见,他是山西人,能说出这样的评论。而我见士大夫们生活在杭州,入了官场便喝熬茶,苦味如药,颜色像血。这不过是一些肠肥脑满之人吃槟榔的法子,真是可笑!除了我家乡的龙井之外,其他可以饮用的茶我会列在后面。
我一直不喜欢武夷茶,觉得它浓苦得像药。然而在丙午年秋天,我游览武夷山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僧道们争着献茶。杯子小得像胡桃,壶也小得像香橼,每次倒出的量不足一两。入口时不能急于咽下,先嗅其香,再尝其味,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果然清香扑鼻,舌尖留下余甘,喝了一杯后,再试一两杯,令人心情平静,愉悦自得。这样一来,我才觉龙井虽然清淡但味道不足;阳羡虽好但韵味稍逊,真有如玉与水晶的品格不同。因此,武夷茶在天下享有盛名,的确不负其名。它可以泡三次,味道依然不减。
杭州的山茶到处都有,但以龙井最为著名。每次回乡上冢时,见到管坟的人家送上一杯茶,水清茶绿,富贵人也无法享用。
阳羡茶颜色深碧,形状如雀舌,或如巨米。味道比龙井略浓。
洞庭君山的茶,色和味道与龙井相似,叶子稍宽且颜色更绿。采摘的量极少。方毓川抚军曾送我两瓶,果然极好。后来的赠送者都不是正宗的君山茶了。
此外,还有六安、银针、毛尖、梅片、安化等茶,均不入流。
我本性不近酒,因此对酒的要求比较严格,反而能更深刻地体会酒的味道。如今海内外流行绍兴酒,然沧酒的清,浔酒的净,川酒的鲜,岂能低于绍兴酒呢!大概酒就像年长的学者,越陈越香,以初开坛者为佳,谚语说的“酒头茶脚”就是这个意思。炖酒的火候也要恰到好处,太凉则不熟,太热则变老,火候要隔水炖,注意密封出气的地方。以下列出可饮用的酒。
在文襄公家所造,有甜味和涩味两种,以涩的为佳。酒色清澈,犹如松花,其味略似绍兴酒,但更为清冽。
郫筒酒,清冽彻底,喝起来像梨汁、甘蔗汁,根本不知是酒。然而,来自四川万里之远,鲜有不变味的。余七饮郫筒,唯杨笠湖刺史所带为佳。
绍兴酒,如同清官廉吏,毫无假借之意,而其味道真实。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经历世事,酒质愈厚。因此,绍兴酒五年内不可饮用,加入水的也不能超过五年。我朋友称绍兴为名士,烧酒为光棍。
湖州南浔酒,味道类似绍兴,但比其更为清辣。三年之内的酒为最佳。
唐诗中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之句。我在常州,饮相国刘文定公的八年陈酒,果然有琥珀之光。但味道过于浓厚,失去了清远之意。宜兴的蜀山酒也类似。至于无锡酒,使用天下第二泉酿造,本是好品,但因市井人马虎制作,导致其品质下降,实在可惜。听说有好的酒,但我还未曾品尝。
我本不喝酒。在丙戌年,我在溧水叶北部家中,喝乌饭酒至十六杯,旁人惊恐,来劝我停下,而我仍然沉醉,未能释手。酒色黑,味道甘鲜,难以用言语形容其美妙。传闻溧水风俗:生下一个女儿,就必须酿一坛酒,用青米饭酿成,等到嫁女儿时再饮此酒。因此,极早便须等待十五六年。打瓮时只剩半坛,酒质浓稠,香气飘散在室外。
在乾隆三十年,我在苏州周慕庵家中饮酒,酒味鲜美,入口粘唇,杯满而不溢。饮至十四杯,不知是何酒,问主人,才知是陈十余年的三白酒。于是我爱上了它,次日又送来一坛,却完全不是了。真是!世间珍品难得。按郑康成在《周官》注盎齐云:“盎者翁翁然,如今[赞阝]白。”疑即是此酒。
金华酒有绍兴酒的清,但没有它的涩;有女贞酒的甜,但没有它的庸俗。也是以陈者为佳。因为金华一路水清的缘故。
饮用烧酒时,越狠越好。汾酒是烧酒中最烈的。余认为烧酒就像人中的光棍,县里的酷吏。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寒消滞,非烧酒不可。汾酒之后,山东的膏梁酒次之,能储存至十年,酒色变绿,味道变甜,也犹如光棍时间长了,便无火气,极好交往。曾见童二树家泡十斤烧酒,放四两枸杞、二两苍术、一两巴戟天,浸泡一个月,开瓮时香气四溢。如吃猪头、羊尾、“跳神肉”等,非烧酒不可。这些酒各有其宜。
此外,苏州的女贞、福贞、元燥,宣州的豆酒,通州的枣红酒,均不入流,至于最差的扬州木瓜酒,更是入口俗气。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