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为什么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吗?是为了虚荣心吗?是为了放松自己吗?读书的理由有很多,但为了读书而读书则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我在网上看到一种问题,大意就是请教如何培养读书习惯,如何开始读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要专门培养读书习惯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尝试回答,也希望和各位交流。我打算分三个阶段来回答:
关于读书,有什么是可以培养的?有什么是不能培养的?
为任何目的读书都挺好,除了为了读书而读书。
如何进入书籍的世界?
关于读书,有什么是可以培养的?有什么是不能培养的?
读书习惯是没有办法培养的,但和读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习惯就是我们长期维持的一种生活方式。从逻辑上来说,是我们本来就会经常性、周期性的做一些事情,然后这些事情被称为习惯。而不是我们称某些东西为习惯,然后强迫自己经常性和周期性地去做某些事情。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活得足够久,但却没有养成某些习惯,那大概率就是这个人不喜欢这个东西。
习惯本质上是重复的行为,我把习惯粗略地分为两类:生理性习惯和功能性习惯。生活中大多数习惯是生理性的;比方我们会因为对酒精、尼古丁、咖啡因的需求而有喝酒、吸烟、喝咖啡的习惯。理智也会培养功能性习惯,比方我们会因为避免被锁在门外而每次出门前都会检察一下口袋。
但若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生理性的,因为我们害怕陷入让自己不安的环境,基于恐惧和焦虑,我们形成了某些习惯。这些习惯能让我们短暂的摆脱不适的环境,或者短暂的营造让人愉悦的心情。酒精、尼古丁、咖啡因都被证实能短暂的刺激我们的神经,或身体缺乏这些物质后反而会焦虑不安,需要补充才可以恢复平静。而上文提到的功能性习惯则是通过更复杂的认知逻辑让我们意识到不做某些事情会导致某些后果,从而通过做某些事情来避免某些后果,最终避免焦虑不安。
那我问自己,读书本身符合契合上述情况吗?我个人认为是不契合,因为读书也是一个行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最重要的是目的本身。就像我们玩游戏,大家默认玩游戏时开心的,但事实上玩游戏可能很无聊,游戏本身可能无聊或者因为队友太菜/敌人太强导致原本好玩的游戏变得艰难无比。游戏玩家不会简单的因为玩游戏而开心,最重要的是玩游戏这个行为能否达到快乐的目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读者本身不会因为读书这个行为而开心或者沮丧,而是通过阅读的内容的质量决定自己的体验。如果自身体验很快乐,那自然而然就可以坚持读下去,所以我说阅读习惯是没办法培养的。
接下来聊聊关于阅读中有什么是可以培养的:阅读技巧。长期阅读的人阅读速度是可以比较快的,同时理解剧情的能力也会更强。这倒不是说阅读让人变得更聪明(可能吧,但其实也不一定^_^),而是见多了就知道了。事实上很多故事剧情大差不差,常看的人自然而然知道后续内容,就如同“等这个任务结束我就回家娶媳妇”一样。每一种表达形式都有属于自己的常见套路,所以经常阅读的人看多了就了解了。除了剧情,有些表达逻辑也是类似,看多了就知道了。
如上文所述,读书只是一个行为,一种显现在表面的东西,所以忽视目的而追求表面的行为是难以成功的。我在逻辑上就难以理解如何才能为了一个行为而培养一个行为,一个没有明确目的的计划一定会失败。
举一个反面例子:没人会专门培养看视频的习惯。看视频目的是内容或者消磨碎片时间,现如今的优秀算法可以很轻易地达到目的,所以大家更想摆脱看视频上瘾。很多人抱怨低营养视频浪费时间,但是确实又有消磨碎片时间的需求,所以才觉得刷视频的“坏习惯”难以杜绝。
读书却完全不一样,哪怕在现如今的优秀算法加持下,读书的目的却难以被满足。这里的原因很多,但避免跑题就不过多赘述,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意识到读书需要读者主动摄取信息,而看视频只需要被动接受信息即可。
这意味着阅读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打断了阅读,人会主动从阅读状态中脱离,事后需要主动的恢复到阅读状态。但看视频则反过来,视频一旦开始后人反而是一只沉浸在视频里不容易被打断,而脱离看视频的状态反而需要额外的意志力。这也侧面解释了为啥有下饭视频,而很少有下饭小说的说法。当然我这里探讨的都不是各自领域的名著等需要人仔细钻研分析等作品,而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从上面的逻辑可以推导出,为了能有效的激发读书这个行为,最重要的是让读书能达到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样才能驱使我们一直维持一个主动行为。
我们可以因为什么目的而读书呢?我觉得无论是虚荣心、好奇心、爽感,都可以是读书的目的。
先说说好奇心和爽感吧。把满足好奇心作为读书目的是完全没问题,无论对什么好奇都可以引导人读下去。对剧情的好奇、对新知识的渴望、对新理论的疑惑,都可以很好的引导读者翻页。
为满足爽感而读书也没问题,阅读到令人振奋的剧情,感叹于主人公的逆天改命,甚至于悄悄卸下幻想的枷锁,把自己带入主人公的位置,想象着如果自己有如此这般的能力,会做什么?这种幻想是十分常见的,不然怎么会有中二病呢?
如果是为了虚荣心而读书,也完全没有问题。虚荣心是揉杂在各种心情里的调味料,我们离不开,不过若是加多了菜也容易难吃。把满足虚荣心作为目的最关键的点就是读的内容能支撑虚荣心,而最常见的选择就是畅销书或经典名著。对于这一类的动机读者而言,读什么并不那么重要,读过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比起自己拿起书去读,或许直接看解说能更高效地满足虚荣心。
这里也只是举个例子而已,事实上好奇心和爽感也很容易被视频或者其他行为满足。打游戏、听音乐、听播客等等,选择多了,单个选项的占比降低是很正常的,所以看书式微是情理之中。
所以,为什么要看书呢?读书能达到什么独一无二的目的吗?我读书不算多,电子书和纸质书都读,我觉得读书是有一些独一无二的感受,但也难以言明,更像是体验“墨香”(电子墨香也有!)这种抽象的东西。想靠这个让人培养读书习惯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认为要吸引人读书,最重要的是让别人知道书的世界有多大,书里有什么,用通俗易懂的东西吸引人。
顺着上面的话题,我们很自然的开始探讨如何才能让人明白书里有什么,如何让人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
世界名著就如同荒野上的丰碑,醒目而迷人,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正是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超越同类。而欣赏这种拔群的基础是理解平均水平。残酷的现实是,不少人对平均水平没有概念,如何去体验伟大?没有读书习惯的人群尤其如此,哪有一入门就打boss的啊?哪有才会走路就去爬珠峰的啊?
所以我建议各位如果对书世界感到好奇,而又无从下手,千万别选高不可攀的名著,反而要选自己一眼看过去觉得有趣的书。倘若这书名、封面、或话题一下戳中了自己,那这本书大概率是属于自己的。
能遇上对上眼的书前提是能看到足够多的书,所以接下来我将简单介绍书的类别和推荐找书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书,授人以渔嘛!
我个人首先把书简单地分为两大类:网络书和出版书。再次声明,这不是公认的分类,只是我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市面上有什么书,个人的分类介绍而已。
网络书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各种网络小说,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连载。连载让他们的篇幅可以很“长”,动不动就上千章,出版书则少有上千章的。
因为连载,网络书第二个特点是零碎。为了满足特定时间推出一章的任务,不少内容或许知识水字数而已。常看动漫的观众或许并不陌生,不少长篇连载动漫有很多独立于主线剧情的剧集,只是为了保证每周都有新内容播出而已。
同样因为连载,网络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社区。不少作品还未完结,但又很有热度,读者们自然而然的会聚集在一起讨论剧情,形成社区,会有种读者与作品一起存在的互动氛围。
客观地承认我读网络书读得很少,所以也总结不出什么,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总结的特点和网络书吸引自己的地方。
接下来讲出版书,也就是大家传统印象中的书。这类书籍是作者自己一口气创作好之后统一出版,所以特点是凝练和完整。
同样是小说,一般的出版书就包括了角色的结局,并且起承转合都囊括其中,水字数的地方都会被编辑老师删掉(纸可不是免费的啊^_^,卖不出去出版社可要亏本的啊),读者只需要沉浸在里面体验故事就好,而网络书则不然,搞不好读到兴头上就要等更新。
出版书有各种五花八门的书籍分类,出版社为了保证利润,他们对书籍的作者一般是有要求的,同时出版社也会对内容把关,书籍质量的下限是有的。同时出版书有一定的历史沉淀,所以大部分的行业或者分类里都有对应的各种书籍,量大管饱。很适合有好奇心的读者去里面寻宝,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出版书还有个比较大的特色是审核尺度。出版物的对很多话题或很多内容是相对开放的,有很多书籍都会讨论到很多人认为“敏感”而不能谈的话题。这里不多赘述,好奇的朋友也可以去探险寻宝。
接下来讲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去哪里找书。网络上适合入门,线下书店适合进阶。受限于网络的刻板印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网络上有“全部”的书,但实则不然。在不考虑盗版的情况下,很多书只有线下有。所以各位如果在各大阅读 APP 里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那就去线下书店吧。去藏在城里的角落里的各个书店里探险,就像解锁开放世界地图上的问号一样。
我这里并不是说刻意抹黑在线阅读平台的书库,事实上现在的书库内容真的很全,全到我这辈子都读不完,但有时候自己感兴趣的书恰巧就真没有。这种时候就只能去书店、图书馆、或者在线买实体书。我这里想表达的重点是不要因为某一家线上平台的书库分类里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就认为书是很无趣的。
各大阅读平台有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屏幕尺寸和盈利目的。屏幕尺寸很好理解,手机就这么点大,屏幕能显示的内容有限,书籍名称配上封面是很占空间的,读者一页一页的往后滑都得滑好久。虽说推荐系统能把可能感兴趣的书主动放在前排,但很多人已经不信任推荐了。很多人默认是广告,有本能的排斥,甚至是厌恶。而且老是推荐类似的书籍很无趣,但推荐系统又很难做到推荐全新的内容。
盈利目的则更好理解,如果一本书不能给平台带来足够的利润,平台是不会考虑收录的。我并不是在指责,我反而很能理解,毕竟又不是公益平台。
如果各位对书很好奇,但是各大阅读平台的推送让自己感到无趣,那请亲自去线下书店逛一逛,去寻找书架间的珍珠,去挖掘藏在书架里的金矿,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书的内容很重要,但阅读的体验也很重要。要想顺利的进入书籍的世界,各位也一定要做好折腾阅读设备的准备。我并不是推荐各位去购买电子墨水屏或任何形式的阅读设备,但我也想客观指出不同媒介对阅读的影响。有些人可以无所谓,但有些人确实会受影响。
请不要一味地说“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是不会介意阅读的媒介”这种话。阅读的体验和阅读内容本身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引人入胜的剧情会让人不顾一切的好奇后续的剧情,才有会人挑灯夜读,躲在被子里读书,以至于坏了眼睛。无趣的剧情让人哪怕在舒适的书房里也难以坚持阅读。但更多的书是在中间的区域,不至于让人按耐不住,但若环境不适,也难以让人专注在其中。
屏幕和纸张对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如今自发光的屏幕看久了眼睛难免生涩,同时如果不注意,在暗光环境中长期看手机屏幕还会容易导致青光眼,眼睛干燥等情况,而手机屏幕自身的技术问题导致的频闪也会影响人的状态。如果是侧躺看手机还容易导致散光。我真诚地建议各位如果晚上要玩手机,开一盏灯,不要让手机的亮度和环境亮度差异过大,然后坐起来玩。
关于手机屏幕,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是尺寸。虽然手机支持调整字体大小、行距、甚至是字体,但我觉得手机有时候依旧不舒服,因为有些段落太长,手机上看着就是密密麻麻的字,而没有结构。这些排版是针对特定开数的纸质书优化的,当它们移到手机上时没有专门的优化。我发现我个人在阅读大量的文字而没有段落的时候,容易丢失着眼点,从而导致阅读效率下降,妨碍理解。其实有些电子阅读器也有类似的问题。
这个观点也是我在机核投稿后才反应过来的一个问题。我时常在电脑上码字,所以分段的逻辑除了按照文章内容,也会考虑到文段体积。电脑屏幕大,文段长一些问题也不大,但如果放在手机上看就很要命了。
当然,手机阅读的优点也有很多,首先是随时开始随时放下,同时考虑到各家阅读平台的会员,读书变成了很便宜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点。我提到上面的几点也是希望大家意识到手机之外也有书可以读,大家不要因为手机上找不到感兴趣的书而觉得书无趣。
总而言之,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解答一些人的疑惑,也能帮助到一些对书感兴趣,但一直没能成功尝试读书的人。核心观点总结一下:读书是行为,能让人坚持重复一个行为一定是因为一个目的,所以读书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目的。书的世界很大,请尽情去里面探索,不要因为暂时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目的就放弃。今天没找到,说不定过几天就找到了。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