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有时候人们记住一些历史年份的契机非常巧妙,就和最近许多玩家将永乐元年是西历1403年给记住,就是因为《天国拯救2》的开场字幕一样。
就和我之前一弹文章中讲的一样,15世纪初的欧亚大陆,本就是一个豪强并起风云际会的时代,而人类文明在这时也已经开始摸到了近代曙光。
曾经横贯欧亚的蒙古治世正在崩塌,曾经以弓马治天下的游牧部族则逐渐成为了时代的注脚,但历史就是这么具有戏剧性,此时的欧亚大陆两端有着两位特别擅长操纵这些控弦之师的君王。
一个便是收服辽东朵颜三卫蒙古骑兵的永乐大帝,在靖难之役时,曾经的征服者成为了朱棣手下的急先锋参与到了争夺老侄皇位的战争当中。
另一位,便是我们今天讲的主角,以匈牙利国王与库曼-多米尼库斯(头领)身份,操纵库曼骑兵杀入波西米亚争夺老弟皇位的神罗皇帝,也是卢森堡王朝的末代君主,人称“赤狐”的野心家与政治家,勃兰登堡选帝侯西吉斯蒙德。
承蒙各位看官爱戴,小浣熊今天邀请大家回到那个兄友弟恭的1403年,咱们聊一聊游戏中的那些人物故事。
与一代游戏中那个只在序章漏了一下脸的背景大反派不同,二代游戏中,战马工作室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为我们在约布斯特藩侯的宴会上,给这位“反派暴君”来了一个元首式的亮相,上来就来了个怒斥群臣。
而在元首的愤怒之后,这位皇帝与亨利的互动也让玩家耐人寻味,此时的亨利扮作的其实是个侍奉酒局的下人,而面对这个“小角色”西吉斯蒙德似乎并没有什么令人不寒而栗的嗜好,或许这是在怀柔下人,毕竟善待一个给自己端茶倒水的下人能防止自己被毒死。
又或者,眼前的君王他确实是一个富有骑士精神,不愿意将火撒在仆从身上的贵族?
显然这就是编剧在演出中抛给玩家的一个思索的契机,毕竟上一次亨利看到西吉斯蒙德还是在一代的塔木尔堡,而当时皇帝的军队刚烧毁了斯卡里茨,亨利失去双亲的仇恨以及之后通过拉泰的传闻就是很可能让他扭曲了对于西吉斯蒙德的看法。
不管一代还是二代,游戏流程中也确实是在暗示这一点,大家可以看到当时的波西米亚大地上,底层民众和小贵族联盟是支持先王,也就是那个开局白给被绑架了的瓦茨拉夫四世老酒鬼的。
但许多德国移民、工商业者以及大贵族,尤其是以约布斯特藩侯为首的贵族,则态度模糊,而布拉格城中的贵族也已经倒向了西吉斯蒙德,说实话,不少人为了终结这场战争其实是愿意臣服这位新王的。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受了害的不会说他好,得了枣的争先恐后卖乖,有了立场,自然也就有了偏见,所以也有了我们在游戏中看到的这位皇帝,他显然不是什么好人但好像也没有那么坏,酒席宴前三言两语就表现出来这个坐在王位上有点烫屁股的野心家,当时处于的一种骑虎难下的姿态。
不得不说战马的编辑是有水平的,演出和台本把人物塑造的非常有趣,一下子就将好坏分明的角色给立体了。
同样在历史学者和欧洲不同国家的人民口中,这位绑架亲哥入侵波西米亚的野心家也扮演着不同的身份。
首先在捷克人民群众的史观里,西吉斯蒙德他就是一个入侵者,根本没什么好洗的,这也是我们之前在一代中,扮演亨利和拉泰城的老百姓打听道时候的普遍态度。
因为在捷克人眼里,他们其实不太关心谁当皇帝,毕竟之前他老哥“酒鬼”瓦茨拉夫四世在位时候,这个国王也没什么作为,他就和个能运行的屎山代码一样,你别整这些幺蛾子大家过得还挺好的。
但你这西吉斯蒙德带着匈牙利兵一来首先是兵荒马乱,二来还调用库曼人和雇佣兵烧杀抢掠,这死的可都是波西米亚的老百姓,大家当然不欢迎他。
这时候有的观众就要说了,那换个视角匈牙利军队肯定支持他咯?但浣老师跟大家说,恰恰相反,西吉斯蒙德作为匈牙利国王他也是一个丑角形象。
举个例子,就在游戏发生的1403年,西吉斯蒙德在布拉格路上就接到了一封匈牙利贵族联名的斥责,说他
而且这个事情的一个笑点在于,这封联名抗议信怒斥国王是吸血鬼的信,居然是长久以来被视为吸血鬼故乡的特兰西瓦尼亚的贵族会议发出来的。
同样在历史上,匈牙利国内的领主也不止一次想要废黜他另立新君,以至于在1401年,他刚刚从尼科波利斯战役后被从奥斯曼人手上赎回来,回国就又一次被软禁了,原因就是他在组织十字军时就欠下了大量坏账也不说偿还。
而游戏中的时间线到了1403年,本想着靠杀入富庶的波西米亚可以抢点银子,然后靠着布拉格的税收回回血,但谁承想他的雇佣军又一次陷入苦战,被本地贵族和扬杰士卡以及无数亨利一样的英雄好汉给打成了烂账。
所以在布拉格城下,玩家可以看到西吉斯蒙德的部队中,哪怕是之前横的二五八万的库曼人也没了脾气,原因就是发不出来军饷啊。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宴会这场戏中,看到西吉斯蒙德这样愤怒的原因,因为战争打不下去而且坏账越堆越多,匈牙利后方也有变数,比起来这些每天都给他算利息的雇佣兵,他急需要一帮可靠的封建军队给他助阵。
但这就又一次死循环了,捷克贵族和百姓对他又没有好脸,许多本来支持他的领主也开始了骑墙观望,比如组织了这场宴会和主张议和的这位约布斯特藩侯,而对于这个表里比兴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我们可以放在后边再讲。
话又又又说回来,此时虽然西吉斯蒙德人嫌狗厌,但是他在德意志地区,尤其是在勃兰登堡这个他早年间的基本盘风评非常好。
为什么呢?原因也很抽象,因为西吉斯蒙德为了争夺波西米亚,他将勃兰登堡的税收乃至主权先后抵押了出去,而接盘的正是日后赫赫有名的霍亨索伦家族。
德意志人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都是神圣罗马帝国体制的受益者,所以德国人支持他当皇帝。
同样支持他的还有天主教会,因为他同样对于波西米亚已经开始有点苗头的异端分子不留情面重拳出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给扬·胡斯这位神学家给杀了,在晚年又挑起了胡斯战争的战端,跟胡斯派算是血战到底了。
所以在纽伦堡和德国很多地区,甚至有民间创作者以西吉斯蒙德为原型写骑士文学,将其又塑造成了一种骑士精神的具象化表现。
我知道许多锤佬熟悉的其实是另一个西吉斯蒙德,战锤40K里那个黑骑士的原型很明显也来源于他和他的骑士故事。
在《威尼斯编年史》中,16世纪意大利作家 马林·萨努多(Marin Sanudo) 写过西吉斯蒙德在尼科波利斯被追击时,身着黑衣带领溃兵登上了威尼斯海军接应的船队,当然这就都是故事传闻不能当真。
而说一千道一万,想要了解这位乱世枭雄,还得要从他的生平出发。
就如同一代开头那段叙述一样,在14世纪末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卢森堡王朝时期,在查理四世治理下的波西米亚以及整个帝国都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时代,不论是德国人、匈牙利人还是波西米亚人都认同这是一个黄金时代。
而这个“黄金”,某种意义上其实指的也是查理四世撰写的黄金诏书,正是他在位期间依靠着卢森堡家族的权威和实力明确地设立了我们今天熟悉的选帝侯制度。
神罗皇帝,或者严谨一些叫做“罗马人的国王”头衔,自此后将不会被分割继承,而是将由七位大贵族为首投票选出,这样相对能够制衡皇帝的投票制度也让帝国内部各个国家能够专注于本地领土的经营,而不是每天与皇帝勾心斗角。
也正是因为黄金诏书,所以在日后的大动乱中,帝国内部各国才能各自为政不至于像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一样一起崩溃。
查理四世拥有三个合法继承的子嗣,,分别是老大瓦茨拉夫,老二西吉斯蒙德,老三约翰。
而当老爷子撒手人寰后,虽然选帝侯制度开始起作用,诸侯开始选皇帝,但是他麾下的领地依然被分割继承,作为长子的瓦茨拉夫也继承了其中大头的波西米亚王国,这应该也是老爷子的意思,因为瓦茨拉夫( Václav )这个名本就是捷克曾经普舍美斯王朝时代君主们世代相传的名字。
但大家都知道,这个货的人生主打一个醉生梦死+老好人,一方面他为了躺平给波西米亚本地贵族让渡了许多特权和利益,比如说游戏中亨利的亲爹拉德季大人,他的斯卡里茨就是这时候被封的。
另一方面,他一躺平,在某种意义上也给波西米亚来了一手黄老治学,这下子让老百姓也休养生息了,加之瓦茨拉夫四世本身还同情民间的早期胡斯派,居然一个昏君在民间威望极高。
就在瓦茨拉夫每天喝喝酒唱唱歌,乐乐呵呵的时候,突然就被他的兄弟,也就是西吉斯蒙德给劫了并软禁了起来。
而在老爷子死后他自己拥有着勃兰登堡的领地,而他的老婆则是匈牙利与波兰安茹王朝的继承者,拉约什一世的大女儿玛利亚,拉约什虽然也拥有能媲美查理大地的土地,但膝下无子,匈牙利王国便通过玛利亚的婚姻,实际上落到了西吉斯蒙德的身上。
拥有着匈牙利与勃兰登堡两块领地的西吉斯蒙德,最终决定来波大的,所以就出现了前文的绑架案,也就有了天国拯救系列开头的故事。
到此为止,我们确实可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和政治家,依靠着吃老丈人绝户获得了匈牙利王国,又依靠着吃老哥的绝户兜兜转转获得了波西米亚。
但是其行事风格与杀伐过重,也成为了其一生的标签,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马上君主,但是比起来同时代的朱洪武、帖木儿等等家庭伦理剧中的主角来说,他最欠缺的一点,恐怕就是战斗力。
换句话说,西吉斯蒙德虽然很勇武而且心狠手辣,但是他并没有什么非常出彩的决定性胜利来做大做强。
还记得前文他组织的十字军吗?1396年,西吉斯蒙德在面对想要吞并维丁公国,提前杀入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西吉斯蒙德作为匈牙利国王毅然决然向教皇上书,希望召集十字军助阵,然后就在尼科波利斯被一顿胖揍兵败被俘。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又又又戏剧性地出现了,当他被赎回国后,巴耶塞特这位有着“雷霆”之称的苏丹却没有进一步杀入欧洲入关神罗,恰恰相反他很快也成了阶下囚,而在安纳托利亚击败他的是来自东方的征服者跛豪帖木儿。
也是在这位异父异母异教异族的亲兄弟帖木儿助阵下,奥斯曼的威胁突然就解决了,西吉斯蒙德从而才腾出手来开始想要成为神罗皇帝的事情。
但是玩过游戏的大家都懂,在手握着老哥瓦茨拉夫的情况下,这位马上君主又一次被拖入了波西米亚的战争泥潭。
而在游戏中时间线,西吉斯蒙德与波西米亚贵族联盟签订了和约后,他也在1411年前往罗马加冕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且在接下来的 1414-1418 年期间,于康斯坦茨召开宗教会议,达成了一个史无前例壮举就是结束了教会大分裂。
在此之前的一百年里,因为教皇推选问题而在阿维尼翁另立教廷的局势,终于在西吉斯蒙德这个皇帝与教会的妥协下被终结,这场会议其实充满了政治斗争,甚至一度选出了独立于阿维尼翁和罗马以外的第三个教宗。
但是说到底,擅长政治斗争与阴谋的西吉斯蒙德还是把这个问题掩盖了过去,以至于虽然两个教廷互相不服气,但他们有一个共识就是认为西吉斯蒙德还是很靠谱的,以至于在会议上留下了
这样的文字记载,这样的形象显然是与之前我们看到的那个阴险手辣的狂徒相冲突的。
但是问题来了,西吉斯蒙德这么热衷于调停矛盾,他就是什么善男信女了吗?
很抱歉,这个有着赤狐称号的老油条还是不老实,虽然他名义上统治着波西米亚,但是在暗地里已经不服气管理,期望回到曾经那个道法自然阶段的波西米亚人民开始团结在了神学家扬·胡斯麾下,并大规模反对天主教会,希望依靠着这样的手段间接对抗皇帝。
而西吉斯蒙德呢??早在第一次康斯坦茨会议上,他就准备动手了,他一度希望以召集胡斯莱开会的名义趁机绑架胡斯,来一手乃伊组特,但最终没有实现。
但在1415年他还是被捕,并且在拒绝认罪后被处以了火刑,这一举措彻底点燃了波西米亚人民的愤怒。
一时间传闻四起,愤怒的人们宣称西吉斯蒙德这个老狐狸与魔鬼做了交易,依靠献祭胡斯神父换取了帝位,而代价则是要让帝国陷入百年动乱!
某种意义上,这个预言成真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沃尔塔瓦河天下反!捷克民族历史上的著名抗争,胡斯战争就此开始了。
但许多史学家认为,杀胡斯本身就是西吉斯蒙德计划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知道,在布拉格议和之后贵族联盟和老百姓都不服气他的统治,而一场大叛乱无疑推翻了这个格局,大起义的爆发让波西米亚本地贵族要么选择与皇帝同盟,要不然就独自应对着如潮水一般的波尔塔派大军愤怒的进攻。
我们没法推测西吉斯蒙德的阴谋大棋有没有这么大,但是通过起义军残杀波西米亚贵族的目的确实达到了,如今出现在游戏中的主角团的领主中,不少人都死于了这场战争当中,而亨利的战友与导师老兵扬·杰士卡则成为了起义军中的领袖。
当然,就和我在上一篇中说过的那样,捷克人民的民族史诗写在酒桌与战场上,当作为神罗皇帝的西吉斯蒙德想要去扑灭起义军的大火时,坚强的捷克人民又给了他迎头痛击,并将战争一直拖到了1431年。
虽然最终,帝国还是依靠着人力物力以及分化瓦解,最终打赢了胡斯战争,但是这场被西吉斯蒙德的阴谋和血案引发的战争还是成为了捷克民族团结起来的重要象征。
无疑,在战争中西吉斯蒙德这个马上君主,这一次也是失败的,于是在1436年,已经风烛残年的皇帝又一次坐在了布拉格的市政厅中,又一次选择了妥协签署了《布拉格条约》结束了战争。
次年,西吉斯蒙德于纽伦堡撒手人寰,而正如被他吃绝户的岳父一样,他麾下无子继承领地,继承大统并被票选承认的神罗皇帝,是西吉斯蒙德的女婿,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卢森堡王朝就此绝嗣。
不光是捷克民族,在此时帝国和德意志民族也站在了新时代的门口。
最终小浣熊不太想做一个准确的裁判,给西吉斯蒙德这个人就定个性,就如我所说他是个复杂的人和君主,我们可以说他阴险狡诈,也可以说他果敢决绝,可以说他顽冥不灵,也可以说他忠于帝国。
扬杰士卡在阵前锐评,说 “皇帝的军队在真理面前必败。”
修书于近代的 《德意志帝国史》 则说 “他试图维系一个过时的帝国,忽视民族觉醒的潮流。”
至于其中由各,我确实是无法做出一个简单的评判,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文艺作品中大反派的复杂人物,不得不说战马的编剧很好的利用起了这一点。
这里是浣熊君,一个在全网撂地的闲散作者,咱们下次接着聊吧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