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节档来到2017年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出现了,大陆导演终于带着自己的作品开始闯入这个全年票房聚焦的档期了。不再是综艺电影,不再是无心插柳,大陆导演第一次明确以春节档为目标带着作品进入档期。而第一次来吃螃蟹的却并不是当时最知名的几位大导演,而是三位“新人”——王宝强、韩寒和熊出没。
王宝强,怎么讲呢,如果梳理下他的从业经历,还挺梦幻的。家里毫无背景,完全是跟演艺圈不沾边的素人。首部戏《盲井》虽然在大陆没有上映,但是在海外拿奖不少。紧接着就参与了冯小刚的《天下无贼》,那个时代的国内顶级的商业制作。然后的经历可以说是片约不断,好作品不少。电视剧领域的《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电影领域的《人在囧途》《Hello!树先生》《泰囧》《一个人的武林》《道士下山》《唐人街探案》。基本上是出一部火一部,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演而优则导,亲自执导影片《大闹天竺》。我记得17年春节档一个很大的新闻热点就是王宝强在婚变中携新片迈入春节档,还被质疑靠婚变炒热度。可惜影片的质量确实太差了,而且又是一部蹭西游设定的作品,日票房成绩一路下滑,媒体的热点也就不再关注王宝强的坚强了。此去一别,王宝强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就要等到2023年暑期档的《八角笼中》了。
韩寒,属于从互联网起步的那些年就常年是互利网上的焦点之一。先是叛逆少年,金牌作家,再是知名拉力赛车手。一手赛车,一手主编,我记得2010年前后的几年里,韩寒和郭敬明被誉为青年作家的双壁(但是我估计他俩都不认,毕竟都看不上对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杂志,都担当主编。郭老板首先进入影视圈,2013年暑期接连推出两部《小时代》,轰动一时。韩寒紧随其后,2014年的处女作《后会无期》在暑期档也是名利双收。等到2017年,韩寒就带着自己第二部作品进入春节档。如果从今天回头看,我觉得还挺大胆的。当然,这一搏,搏出了名利,也搏出了大陆第一位春节档导演。自《乘风破浪》以后,韩寒导演以2到3年的时间为间隔推出新作品,从此也不考虑档期问题了,只认准春节档。截止到2025年的春节档,四部作品也是春节档作品最多的导演。
熊出没,这个在今天被誉为“名作之壁”的作品,也是在2017年正式加入春节档的。某些影片也在冥冥之中有某种特质吧,随着《熊出没》的认可,应该讲从2017年起,春节档彻底击败贺岁档成为年初票房最具标志性的档期。与春节档票房的步步高升相反,贺岁档的票房则在萎缩,被春节档拿走票房,被元旦档拿走票房。其实从2014年开始,正好是上一期节目的三年间,《熊出没》就以雷霆之势迅速终结了喜羊羊系列在腊月中动画票房霸主地位。我还挺感慨的,喜羊羊系列真是倒在了春节档爆发的前夜。虽然从票房数据上看,整个系列在《熊出没》出现后就一路下滑了。但是如果再坚持几年呢?能跟着《熊出没》一起来到春节档,那票房会不会再有转机?当22年,喜羊羊再次来到春节档与熊出没PK时,票房成绩会不会更好?
《西游伏妖篇》是《西游降魔篇》的续作,但是由于星爷在过去几年里要把主要经历放在《美人鱼》上面,这部《西游伏妖篇》就请到徐老怪来执导。四年过去,第一部里出演唐僧的文章已经因为实锤出轨而星途惨淡,这一部就请来了当时流量顶天的偶像吴亦凡来出演唐僧,谁知道二代唐僧玩的更大,时至今日已经不能出现在演职人员表里了,两代唐僧都属于六根不净的典型了。而对于这部作品,我觉得在这一部电影里徐老怪经典的视觉效果大于故事本身的毛病体现的非常明显,日票房成绩也是随着口碑一路下滑。
《功夫瑜伽》,成龙大哥的第二部春节档电影,经典的成龙式冒险片,此类型往前数包括《飞鹰行动》《神话》《十二生肖》,往后数包括24年上映的《传说》。在这五部影片里,这部《功夫瑜伽》也就比《传说》质量强点。之所以能最终成为17年春节档日票房冠军,我觉得还是前两名的质量太差了。一部60分左右的大哥作品,靠着两部40分的作品,逆转成为了日票房冠军。
来到18年春节档,香港影片数量继续减少,大陆影片数量继续增加。《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属于档位提升,前作优秀的口碑和票房成绩,让两部影片分别从暑期档和元旦档晋升入春节档。而《西游记之女儿国》则是郑保瑞导演西游系列的第三部作品,算上星爷的两部西游,观众在六年里第五度跟西游题材的作品在春节档相遇。最出人意料的作品是《红海行动》,在春节期间选择上映一部有着激烈枪战,血腥场面的动作片是否与档期氛围相违背。片单中还有正在成为春节档传统的《熊出没》和号称郭德纲老师的封筒之作《祖宗十九代》。
《捉妖记》第一部是15年暑期档意外的票房大作,导演许诚毅常年在梦工厂任职,深度参与《怪物史莱克》系列动画的制作。我记得当年宣传《捉妖记》的时候,宣传的就是比肩北美动画长片级别的特效和剧情,在15年大获成功。18年卷土重来,杀入春节档,第一部的口碑转化为第二部的预售,领跑初一票房。可惜故事并无新意,而好莱坞级别的特效也不再让大陆观众那么惊奇了。
《唐人街探案2》跟《捉妖记》类似,陈思诚想把第一部的惊艳感觉完全一比一复刻到第二部里,一点都不带变的,至少让我感到了无趣的重复感。而且第一部里有些情节胡闹中还透着一些合理,第二部就有过火的嫌疑了,到第三部就完全烧焦了,感觉为了发疯而发疯。
而作为六年里第五次在春节档与西游IP的重逢,《西游记之女儿国》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优点,师徒四人六年里第五次相聚了,又看不到什么新内容新理解。这也是西游IP与春节档的暂时告别,18年以后直到今天,西游题材再也没有出现在春节档中。电影人也发现观众西游吃多了也腻,应该换个古代IP再继续祸害了。
我认为《红海行动》票房成绩的最终逆袭最重要的优势还是质量更好。相较于初一在它前面的三部影片,《红海行动》的影片质量无疑是2018春节档最出众的,这也是它能从日票房第四名出发最终初二第三,初四第二,到初七就升到第一最重要的因素。与之对比,今年《蛟龙行动》的失败最重要的因素也还是应该回归到质量上,而不是于总口中的黑粉们。
18年的最后我想稍微说两句老郭的《祖宗十九代》,从票房讲属于春节档的炮灰,从质量讲甚至不如刚才吐槽的三部电影。但是我觉得《祖宗十九代》的失败也代表着一类电影从春节档彻底消失。那就是港式的,靠明星客串支撑起来的喜剧片彻底告别春节档。这一类型的影片在八九十年代有非常多的经典,比如《家有喜事》系列。在咱们的第一期节目里,11年到13年,甚至说到15年、16年,也有很多类似的影片在腊月上映,比如《最强囍事》、《百星酒店》、《六福喜事》等,影片质量一言难尽,毕竟主打的是明星多,但是在一个港星黯淡的年代,票房号召力就差太多了。而《祖宗十九代》我觉得从立项开始就是奔着明星去的,老郭靠人脉拉来多少位明星参演成为宣传的重点,而电影质量就无人在意了,故事本身了无新意,又没有趣味,死的不冤。它的失败也代表光靠积累明星数量来提振票房的老策略彻底没用了。
来到19年春节档,《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熊出没》《神探蒲松龄》这都是老选手了,以前春节档的作品都成系列了。新选手两位,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和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还有两位蹭档期的选手,使得春节档上映的影片第一次来到了8部。19年也是中国电影年票房的最高点,在一个辉煌的年代里,春节档也是又步入了一个新高峰。
宁浩导演在2014年前,还执导新作品,亲自下线拼杀。此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做监制了,也算是功成名就,向资本转职。我记得当年《疯狂的外星人》宣传的主要重点,也是暌违多年后,宁浩导演再执导筒拍喜剧,把观众们昔日里美好的回忆全勾了起来,这也是在19年一众影片中能拿下预售冠军的关键吧。而成片质量,我不敢说有多烂,只能说宁浩导演自这一部《疯狂的外星人》开始就不想再按当年的模板做赚钱的喜剧了,完全想换一种风格。观众们当然也有自己的选择,用票房投票。
与之相对的是星爷的《新喜剧之王》和大哥的《神探蒲松龄》,都是难看到两位影片中的质量最低谷。我记得那个时候都在宣传星爷正在潜心制作《美人鱼2》。结果时隔三年,《美人鱼2》没端上来,端上来一部之前没啥宣传的《新喜剧之王》。我是觉得《新喜剧之王》的票房成绩冷到让资本彻底放弃了星爷。大哥的《神探蒲松龄》也是个毫无故事逻辑,毫无动作场面,毫无优点的三无产品,在这之后大哥的作品也彻底告别了春节档。随着星爷和大哥的出局,春节档算是彻底进入大陆影片的时代了。
最后,19年的春节档最重要的是一个IP的横空出世,郭帆导演带着他几年里精雕细琢的《流浪地球》来到春节档。以日票房第四名起步,初二第二,初三第一。第一次在春节假期内完成对前三名的反杀,日票房逐日升高。在今年哪吒2崛起之前,很多记录是属于《流浪地球》的。
从17年到19年,是大陆年票房的高峰,也是春节档经过几年准备,几年发展,最终形成的阶段。在17年、18年还能看到一些大制作商业片选择贺岁档,而到了19年,贺岁档基本上再无票房热度,春节档在一二月间票房制高点彻底形成。所有影片的上映计划就已经成为从春节档出发去安排前后的排片了。也是从17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摸索,最终影片大部分确认首映日还是放在周五收益最大,从排片看无论国内国外的商业片都已经很统一的把上映日期安排在了周五,保证首周末票房的最大化。而随着元旦档和春节档的崛起,1月也成为了那个时候好莱坞大片上映的重要档期,在1月第一个周末马上安排12月的大片中国上映。
就当19年的总票房再创新高,电影产业的明日辉煌都写在了各种软文中时,一场疫情改变了一切。当然,疫情后的春节档还是那个春节档,春节档的某些票房特点在后疫情时代不仅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更加的得到了彰显。但是电影产业的辉煌离我们似乎是越来越远了(也许本来也没近过)。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