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2020年,如果前面三期我还在回顾春节档的前世,那这一期咱们就该总结下春节档的今生了。在2021年之后上映的影片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毕竟这个时间段离我们已经很近了,就把数据放在这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一期主要聊聊围绕春节档发生的一些变化,以及春节档的几个特征。
疫情的来临,使大陆本来火热的票房增长势头一截两断,2020年春节档的缺席反而让之前发展壮大的春节档模式固化了下来。从2021年至今,年初整个大陆电影市场的排片、票房都形成了明显的轨迹。
相较于十年前,好莱坞不用再等到1月中下旬甚至是春节后再上映自己在前一年中12月的商业大制作了,现在只要避开元旦档、春节档,基本上12月、1月的档期可以任选了。而且说实话,现如今12月、1月的票房也需要好莱坞影片撑起来,越来越多国内的商业片也放弃这两个时间段了,毕竟元旦档和春节档都是国内商业大片,不换换口味观众也难以接受。
而国产影片就基本只留在元旦档和春节档,档期大战。当然,也有例外啊,12月的贺岁档偶尔还有愿意搏一把并大有收获的影片,比如23年的《三大队》就引领了元旦前的票房。但与之相比,元旦后春节前的1月份则是真正的越来越沉寂,再加上近两年来好莱坞影片质量的严重劣化,春节前的1月票房几乎成了洼地中的洼地,票房好坏只能取决于元旦档本身影片的质量,1月变相成为了元旦档的票房长尾。遥想我第一期节目里观众们的观影习惯还是腊月里看电影,十几年间这个习惯已经被彻底扭转了。
相对于节前,节后更是春节档影片保持票房增长的重要档期,实际上春节假期后的2到3周的时间里也还是春节档影片在继续票房产出。甚至有些影片,在这个春节档的长尾之中,收获的票房还要高于春节档期内的票房。也正是这样的票房格局,让我非常不理解24年《红毯先生》和《我们一起摇太阳》在苦熬完春节假期后,宣布撤档的决定。不论影片质量如何,明明就要熬出头,迎来第二次排片大洗牌了,结果自己跑路了,把自己在春节档长尾中的票房拱手让给其他影片。一个草率的,毫无依据的决定完全毁了一个剧组成百上千人前期的努力。当然,《蛟龙行动》那不能叫撤档,春节假期的产出拿完了,甚至情人节的产出也拿完了,这时候宣布撤档?那叫票房潜力确实油尽灯枯,先行下映了。
第一点,是票房“稳”,相较于票房“高”,我觉得春节档更突出的特点在于票房的“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春节档从18、19年开始,已经成为每年最稳定贡献百亿票房的档期了。相较于另外两大高票房的档期——暑期档和国庆档的过山车,春节档票房可以说是“稳”字当头,就连2022年这样的影片质量,加上春节档后的长尾效应,票房也是哆哆嗦嗦的走过了100亿。当然,今年可能是个例外,票房稳之外,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大卖,票房有点疯了。但是除开哪吒之外,其他几部春节档影片的票房还如同前几年一样,春节假期产出多少,假期后的长尾产出多少,票房成绩也没太过超出预期。
第二点,是成规模的长尾效应,还是对比暑期档和国庆档,春节档应该是长尾效应最明显也是最稳定的档期。其他档期要看影片质量才可能出现长尾,而春节档作为国产大制作商业片的汇集地,长尾效应的产生也是一如既然的稳定。甚至说有些影片在春节假期里票房成绩不佳的情况下,靠春节假期后的长尾效应又成长回一个不错的票房成绩。
第三点,是相对于其他档期,春节档确实是IP续作、大制作、明星导演的聚集地。随着春节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明星导演、大制作呈现出集中于春节档的特点。一些在其他档期成就了票房和口碑的IP续作,也纷纷将档期调入春节档。当然,随着春节档竞争的激烈,也有一些导演、演员把作品移出了春节档。总之,接下来的春节档中,能带来惊喜的全新作品可能还会减少,更多的续作,大制作仍然会占满整个春节档期。我最后这张表格中的人员变动可能会更少,而数字应该会继续增加。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