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过后,被美国政府半放弃的渔业小镇红藻泛滥,海洋生物异变,多人下落不明,16岁越南裔少女努恩的父、弟双双失踪,她与坚信亲人“转世”成海洋生物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的身体也在异变。小镇恶霸逼迫少女出海寻找“怪物”,恶霸的17岁女儿“刀女”随行……
越南裔美国作家Trang Thanh Tran的首部长篇赢得布莱姆·斯托克奖的最佳青少年小说奖,新作《它们绽放于夜/They Bloom at Night》出版于今年3月,结合越南民间传说、宇宙恐怖、生态恐怖、身体恐怖、反乌托邦等元素,讲述亚裔LGBTQ少女如何摆脱身心创伤,寻找真实自我。
这部YA Horror封面非常吸引人,简介很有印斯茅斯味儿,作者还拿过奖,再怎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你猜怎么着?它就是能写得寡淡无味,读得人兴致全无。
多年前,少女努恩的祖辈在偷渡至美国的途中遭遇船难,生死关头,他们向古老的越南水神Sông祈祷,Sông回应了祈求后,也对大洋彼岸的异国产生了兴趣,随行而来。
努恩14岁时,正因父母偏爱弟弟而沮丧,她尚未认清自己性取向,便在海湾遭19岁的“男友”诱骗性侵。
悲痛之中,努恩向Sông祈求,Sông试图减轻她的身心痛苦,利用红藻将其改造成全新的生命形态——蜕皮似的蜕去人类的外表,长出鳞片和鱼鳃,记忆群体共享,痛苦也会随着分享而减轻。
当晚,妈妈看到全新的女儿后无法接受,通过向Sông祈祷暂时逆转了努恩的变化。但努恩头发变得全白,牙齿松脱,指甲全部脱落,慢慢长出鳞片和鳃,嗜食生肉。
妈妈用厚重的衣物和绷带藏住努恩身体上的变化,还给她退了学。
又过了两年,一场飓风袭来,大量人员失踪,红藻泛滥,海洋生物变异,小镇被美国政府半抛弃,当地的恶霸吉米成为实际的统治者。
恶霸威胁努恩母女去捕获“怪物”,生死不论,并派自己的女儿“刀女”同行。
妈妈认为失踪的家人们已经“转世”成恶霸口中的“怪物”,成天只顾盯着海面找寻,心理偏执,精神恍惚,很少关注相依为命的女儿努恩,听到恶霸有伤害“怪物”之意,不管不顾上前厮打,受伤后,被努恩安顿在朋友家中。
与“刀女”经历了一系列不疼不痒的探寻,努恩找到了因性向不被家人接受而离家出走的竹马及其同伴,找到了人们失踪的真相——大家全被Sông用红藻转化成“怪物”,聚集在海湾中。
以及,尽管看不出有任何火花产生,但努恩就是爱上了“刀女”,还向其展示了自己身体的异状。
然而,曾侵犯努恩的亚伦跟踪了她,并将一切报告给恶霸。恶霸劫持了努恩妈妈,想要逼迫“怪物”努恩自投罗网。
努恩向宇宙恐怖怪物造型的Sông敞开心扉,随后意识到不应抗拒身体的变化,“怪物”才是真正的自我。
彻底蜕变的努恩杀死亚伦,救出妈妈和“刀女”,踏上新的航程。
——很难想象,这个融合了多种元素的故事竟能被讲得如此寡淡。
小说以少女努恩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动不动就来上一段非常意识流的抒情和心理描写,这确实是能让人更加理解她复杂的内心,但相应的,外部环境的描写过于潦草,几乎感觉不到末日氛围;古老神灵利用红藻促使生物变异这种本应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竟让人心中难起波澜。
书中的一切,包括除努恩和猫咪“沙袋”以外的其他所有角色,都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看不真切,难以共情。
而努恩与竹马的友情,与“刀女”的“仇敌变情人”的爱情,全都乏味得惊人,尤其是后者,也没见你俩怎么着啊?连友情之花都没咋绽放呢,这就爱上啦??
唯一能令人感同身受的,就是努恩对重男轻女母亲的复杂情感,即便如此,最终母亲的清醒、母女俩的和解也不是很有说服力。
作者用努恩蜕变成“怪物”,喻示努恩找到、接受、成为了真正的自己。
变成“怪物”真的是努恩完全发自内心的想法吗?她真的没有被Sông改变自我认知吗?
这也让我想到,如今国外的许多LGBTQ未成年人,他们是真心发现、认同了自己的取向,还是在他人/环境/舆论的诱导下,无意识地改变了认知呢?
以及,书中借努恩之口提了一句“Coining(用钱币刮痧)”是“来自越南的古老医术”,这个我坚决不认同。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