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笔者分别参加了魔都精灵宝可梦月赛30(8月20号)和部分月赛老成员们的聚会,恰巧机核的宝可梦相关内容也渐渐多了起来,便有意要写些什么,算是对月赛的介绍和对类似的宝可梦玩家线下活动的一点感想。
笔者在PMO现场和机核编辑小光共同观看了PMO对战区半决赛和决赛的现场转播,当时在比赛结束后,一个现场的非对战玩家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需要多久才能看懂这样一场比赛?”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个经典的概念:“知识的诅咒”
当人们预测他人的行为时,如果自己无法忽略自己拥有而对方缺乏的知识的,或者无法忽视自己已经处理的信息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偏见。
——摘自维基百科
举一个大家可能较为熟知的例子来说,假设你在大学新寝室里随口说了一个“民风淳朴亚楠镇”的梗,本以为能有人会心一笑,没想到同寝的兄弟要么玩儿手游,要么玩儿Dota,没人能听懂你说的是啥,那么这时候,你就是被自己玩主机得到的知识(或者说信息)诅咒了。
对于宝可梦对战来说,有人称精灵宝可梦正作系列是子供向外表下的大人游戏,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硬核向的对战系统,包括721只宝可梦和18个属性下总计621个技能(截止至第六世代ORAS)的回合制对战衍生出了近乎无限多种可能性的博弈。如果没有对于游戏系统本身的基本认知,那么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那些已经熟识对战,“被自己的知识所诅咒”的的老玩家面前,宝可梦对战对于“萌新”来说,就显得不那么友好,他们一些关于对战基础的疑问往往会得到“大当家”式的回答。
另一方面,尽管在《精灵宝可梦》庞大的受众基础下,诸如《口袋迷》,《口袋玩家》这样的刊物对推广对战起到了一定作用,也培养了一些对战玩家,但是囿于国内对战环境(以网络对战平台和单打6v6规则为主),国内的宝可梦玩家们此前一直缺乏线下聚会交流的机会和对以双打为核心的官方规则赛制的认知度。
这样的情况随着《精灵宝可梦 X·Y》的发售以及官方对全球联网赛事的推广开始,实机对战的环境渐渐地有了改观。而第一届魔都月赛(2014年10月上海测试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由班达、Mark等诸多热心玩家的组织和协力,正式开始举办。
不要忘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宝可梦一直是个社交游戏!
随着首次中文化的《精灵宝可梦 太阳·月亮》的发布,在可预见的未来,宝可梦玩家数量将会有一次增长,语言障碍的破除势必也会为对战带来新血。而类似月赛的线下活动就愈发显得重要——不仅仅是切磋对战技术,交流战术心得,更为重要的是,以“相连”为主题的宝可梦系列的三大要素“培育”“交换”“对战”,正是因玩家与玩家之间的“交流”才结合到一起的,即使加入了奇迹交换和WiFi网际对战,也不能代替玩家线下活动的地位。
尤其对于新入对战坑的宝可梦玩家来说,线下活动相对友好的交流氛围更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对战本身的了解,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对战水平,现场交换来的宝可梦蛋种亦可帮助他们更快地培养起自己的宝可梦。而在面对面的即时交流当中,老玩家们也更容易知道新人对于哪些信息不了解,从而破除自己身上“知识的诅咒”,帮助萌新走出对战的第一步。
比如笔者在某次月赛的经历就很典型:由于临时参赛,所以队伍中所有的宝可梦都是现场与他人交换而来的,在瑞士轮轮空和比赛间隙围观别桌的比赛,在瑞士轮结束后和其他玩家讨论队伍配置和战术得失,或者摸摸鱼聊聊天,接着就开始围观淘汰赛和现场大屏幕投影的决赛,顺便给新人做比赛的现场解说。比赛结束后归还宝可梦,顺道一起吃个饭,回顾今天对战中的妙手与臭棋,聊聊下次月赛的规则和队伍配置……
可能正是因为月赛,才聚集起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玩家社群。
魔都精灵宝可梦月赛已经过去了30场。从一开始的“上海测试赛”到现在的“魔都精灵宝可梦月赛”,尽管期间有着种种波折,但至少,我从月赛的成长中,看到了未来。也希望全国各地的宝可梦玩家们也能拥有自己的线下平台,相遇,相知,相连。
After all, Pokemon is about Family; Pokemon is about Friend; Pokemon is about Competition; Pokemon is about Strategy.
评论区
共 4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