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刺客信条》系列就像一个黑洞,“贪婪”地吸食着人类历史的闪耀时刻。你可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攀爬仍有脚手架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在加勒比海体验海盗如何对抗狂风暴雨又怎么在风平浪静中面对自我,还可以回到工业革命时期在大本钟内部相互咬合的巨大齿轮注视下施展拳脚......达·芬奇可能会助你完成某项任务,在马克思的介绍名录下你会发现他穿衣的小癖好。历史名人们变得有血有肉,反派也散发着巨大的魅力。每一部游戏都是复杂的,不可一眼望穿,你可以在其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前路有着无限可能。你是刺客,也是你自己。
将《刺客信条》改编成电影无疑是冒险的,它太过庞大且包罗万象。其文本有着n种解读角度,视觉设计也倾注了艺术家们的巨大心血。而文本与视觉的紧密结合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这便意味着电影背后定有精彩的幕后故事。
由育碧授权读库出品的《〈刺客信条〉电影幕后:深入阿尼姆斯》可供大家一探究竟。无论你是玩家还是小白,都可从其中一窥从游戏到电影的魅力所在。
入手《〈刺客信条〉电影幕后:深入阿尼姆斯》:购买链接
* 以下跟电影相关的图片均选自《〈刺客信条〉电影幕后:深入阿尼姆斯》
本周五,2017年2月24日,《刺客信条》大电影将登陆内地银幕,作为游戏改编电影的一次全新尝试,这部作品延续了《刺客信条》系列一直以来的传统,以过去与现代两条时间线索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主角卡勒姆与他的先祖阿奎拉在古今两个时空里各自为战,通过阿尼姆斯系统的记忆同步功能,两人的命运被紧紧拧到一起,以传承千载的刺客技能,共同对抗圣殿骑士组织。
与游戏主要的游玩部分大都在古代不同,《刺客信条》电影中现代部分占比不小。但与游戏相似的是,最为出彩的仍旧是刺客大师阿奎拉在古代的冒险。其时代背景是发生于1482-1492这十年间的西班牙格拉纳达之战,这样的时间和地点设置,之前仅在本系列的游戏中出现过一次,且因并非主系列作品而少为人知。不论你是一名资深玩家,还是只对这部电影感兴趣,面对的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考虑到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顾及对背景知识的铺陈,而《刺客信条》系列的魅力,又与其对真实历史的“戏说”密不可分,要想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做好功课。这篇文章就来谈谈《刺客电影》背后的真实历史,方便玩家和影迷做好准备,更好地感受电影的魅力。
电影中的古代部分发生于1492年,正是格拉纳达战争的最后一年,此时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战争持续十年之久,即将落下帷幕。基督徒一方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多二世的联军,两人早在分别登基之前就已完婚,登基后更是并称“天主教双王”。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这两个地区也因两位领导人的联姻而合并,形成了现今西班牙的主体部分,现如今的西班牙君主,就是从卡斯蒂利亚王国一脉相传下来的。战争的另一方,则是当时伊比利亚半岛上仅存的一个穆斯林国家格拉纳达王国,自建国起已存在约250年,末代苏丹为穆罕默德十二世,卡斯蒂利亚人则称其为布阿卜迪勒。
从历史角度看,格拉纳达战争是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最后一步,也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将西班牙从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手中解放出来的一场运动。在领土纷争背后,另有一层宗教层面的冲突。战争之初,不论是卡斯蒂利亚王国还是格拉纳达王国,都由于继承人问题而陷入内乱,伊莎贝拉一世即位后面临着葡萄牙的干预,而格拉纳达王国的酋长颇似中国春秋时代的周天子,仅有能力控制格拉纳达本城,而王国则陷入诸多部落的纷争中难以自拔。虽然此时末代苏丹布阿卜迪勒的父亲哈桑仍可通过高于基督教国家三倍的税负维持一支训练有素且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民众对其的不满情绪也日渐高涨。
随着伊莎贝拉一世击败葡萄牙,以及其夫费尔南多二世登基为阿拉贡国王,卡斯蒂利亚与格拉纳达两国边界一直维持的微妙平衡开始被打破。但格拉纳达于1481年12月作为报复对萨阿拉的突袭,以及其后对此地人民的奴役,给了基督教国家中的主战派足够的借口拉起一条统一战线。随着基督教联军攻占重镇阿拉马,格拉纳达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战争初期双方有来有往,天主教双王也并未下定决心彻底征服格拉纳达全境,但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超出了两人的预期。先是布阿卜迪勒举旗叛变父王,其后又在卢塞纳战役中被基督教联军俘虏,而他的叔父也步其后尘完成了篡位,哈桑在不久之后死去。此时手握布阿卜迪勒的天主教双王做出了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将这位王子释放回国。这次释放当然不是毫无代价的,作为回报,布阿卜迪勒不得不充当基督教联军的棋子,与叔父争夺格拉纳达王国的控制权。
马拉加是格拉纳达王国的港口重镇,通过此处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整个王国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如果此地为基督教联军攻占,几乎等同于切断王国的经济命脉。1487年,联军开始马拉加之围,心知此地紧要之处的叔父迅速派兵解围,但由于布阿卜迪勒在后方的一系列活动,他不得不分兵进行守卫,首尾难以兼顾。马拉加从5月7日坚持到了8月18日方才选择投降,但三个月的顽强抵抗,再加上曾两次拒绝费尔南多二世开出的投降条件,让马拉加的居民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全部被降为奴隶,背叛基督教的人甚至遭到残忍的火刑处置。马拉加之围是整个格拉纳达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此役之后,布阿卜迪勒重夺格拉纳达城,其叔父则退入最后一处根据地:巴萨。
1489年,基督教联军开始了对巴萨的漫长围攻。由于此处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联军兵力虽然占优,却施展不开,其赖以克敌制胜的热兵器更是难以发挥作用。六个月的围攻之后,联军堪堪难以支持如此规模的军事开销,士气也低落至谷底。伊莎贝拉一世甚至不得不亲临前线给士兵打气。然而与此同时,失去经济命脉的叔父在心理层面也濒临崩溃,他开始相信联军将不惜一切代价围攻下去,于是在巴萨的防卫措施尚算完好的状态下就选择了投降,而其居民得到了从宽处理。
在父亲亡故、叔父投降之后,布阿卜迪勒成为格拉纳达王国的实际继承人,但此时这一王国几乎已名存实亡。尽管已成孤家寡人,所控制的区域也只剩格拉纳达王城及山区,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基督教联军开战,并向埃及苏丹,以及费斯王国(今日的摩洛哥)请求援军。失去了经济来源之后,这种请求显然再也无法得到回应,埃及苏丹正与奥托曼土耳其为敌,而联军与土耳其亦处于敌对状态,苏丹自然不愿情势复杂化;而费斯王国则长期为联军供给粮草,自然也不愿打破良好的贸易往来,同样拒绝了增援请求。
自1491年4月起,格拉纳达城遭遇了长达八个月的围城,防卫军方面境况岌岌可危。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布阿卜迪勒的诸多心腹之中,起码有一人是基督教联军的内贼。1491年11月25日,防卫军终于放弃抵抗,签订了格拉纳达条约,要求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一切投降准备,而这两月的时间其实是为了重整城市内部早已崩溃的秩序(值得一提的是,哥伦布也在条约签订现场)。
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开城投降,战争画上了终点,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全部落入基督教的控制之下。
在《刺客信条》大电影中,你将随刺客大师阿奎拉亲临格拉纳达,目睹这座城池在沦陷之前的模样。但本片亦延续了该系列一直以来的“戏说”传统,其对冲突双方的描绘是与史书记载颇为不同的。从阿奎拉的视角看来,格拉纳达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处尚未被宗教裁判所严格管制,仍能保持多种信仰和平共存的地区;而布阿卜迪勒这位末代苏丹,也并不像为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那样,是整个格拉纳达王国陷落的根源所在。他在被俘后与基督教联军的合作,未必不是一时妥协,最后孤注一掷的反抗,即便在今天看来仍显得异常悲壮。今人永远也不会知晓当年的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唯有通过留存至今的文本拼凑出一种可能性,文艺作品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抛开这种限制,去探索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下的另一种真实,只不过这种真实,往往更加触目惊心。
正如在历代《刺客信条》系列游戏中,历史不过是创作者的一张画布,在精确还原那个时代的地理特征与文化氛围之外,刺客组织与圣殿骑士之间的永恒斗争及其理念之别,才是这个系列的核心所在。自由与专制,混乱与秩序的冲突,在各个时代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这部系列最新作中,则体现为包容各种文明的格拉纳达王国与宗教裁判所的宗教迫害之间的冲突,前者或许是对格拉纳达王国一种过于美好的想象,后者却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与灭绝人性的造物之一。在影片中,我们不仅得以一窥代表着宗教裁判所最高惩罚的火刑究竟是如何执行的,还可以一睹最高审判长托尔克马达的真容。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是由天主教双王于1478年共同设立,其主要目标是维护基督教正统地位,并替代在教皇治下的中世纪宗教裁判所。当时的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一开始并不希望将任命裁判长的权力下放给天主教双王,但费迪南多二世以撤出军队相威胁,让直面土耳其方面威胁的罗马不得不收回成命,将权力彻底下放。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看,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管理半径不仅限于西班牙本土,还延伸到其全部殖民地。建立之初,这一机构主要针对的是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转信基督教的民众,意在确保他们保持对基督教的虔诚。自1492年征服格拉纳达王国后,天主教双王下达了强制转教的皇家命令,宗教裁判所权势益炽,留给西班牙及其属地之内的犹太人及穆斯林的路只剩下两条:要么远赴他乡,要么背弃自己过去的信仰;前者则进入了宗教裁判所的监管半径。
宗教裁判所的职责相当宽泛,不仅要负责对转信基督教的教徒进行监管,惩戒一切抗议者(西班牙境内真正的抗议者并不多),还要对流通于市场上的一切文本进行审查。此外,巫术、渎神、重婚、共济会、非正常性行为等等都在其监管职责之内。但其最主要的职责,仍然集中在宗教层面。彼时在西班牙本土仍然有大量犹太人及穆斯林居住,他们虽然受形势所迫不得不表面上改信基督教,暗地里仍保持着自己过去的信仰。宗教裁判所用以判断这些教徒是否真心改换信仰的方式也很特别,他们会在每周六监视这些人家的烟囱里是否冒烟(正在做弥撒的人家是不会冒烟的);是否在犹太教的传统节日逾越节购买大量水果(过节所需);是否会从已改信基督教的屠户处买肉。
缺失了来自教皇的监管之后,宗教裁判所的行事也从单纯地惩戒叛教者,走向无节制的滥用权力。由于宗教裁判所没有皇家的财政预算支持,其一切收入都来自于剥夺被判叛教者的家产。再加上匿名举报机制的存在,被视为合法的刑讯逼供行为,以及几近空白的辩护机制,宗教裁判所将惩戒范围大大扩充,富人阶层首当其冲,而所谓的宗教裁判,也成为了裁判长等担任要职之人的敛财工具。1676年,裁判所宣称其从被惩戒者手中收缴的资产价值70万达克特,作为对比,宗教裁判所全年的行政预算仅占其中的5%。
宗教裁判所的惩戒更是惨无人道。虽然皇室要求所有刑讯均“不能见血”,但在这一前提下可以实行的残酷刑罚依旧汗牛充栋。常见的酷刑有将叛教者倒挂在天花板上,四肢坠上重物直至脱臼;在叛教者嘴中塞上布料,再强迫其从罐中饮水以至窒息;用的最多的一种则是将叛教者双手双脚绑缚在可拉伸的长桌上,逐渐增加长度。当然,相比其给予叛教者的终极惩戒,这些酷刑都为之失色。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487年建立,到1834年正式废止,在其存续的近350年内,被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判定有罪的叛教者共有近15万人,其中近3000人遭到了火刑。最初的火刑虽然分为非公开处刑与公开处刑两种,但公开处刑很快就从将受刑者绑在柱子上焚烧这一简单的处刑行为,演变成为声势浩大的公众庆典。行刑场地往往选在城市最大的广场,行刑日期要么选在重要典礼举办日,要么选在重要节日。
行刑前夜,民众往往会进行一整晚祷告,甚至持续到第二天整天。行刑当天,上流阶层悉数到场,普通民众也蜂拥而来,整个城市充溢着一股“节日”的气息。火刑之前会有宗教裁判所指派的人员完成公开审判的流程,历数叛教者的罪行,并宣读判决,火刑随即开始,往往会持续数个小时。如果叛教者的罪行稍轻,则会先绞后烧,只有罪大恶极之人,才会被直接绑在柱子上活活烧死(显然影片中刺客大师卡勒姆和他的伙伴们已经够格被活烧了)。
在影片中,你还将遇到彼时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大裁判长托尔克马达,除此重要职责之外,他对整个西班牙的统一进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略显讽刺的是,这位将毕生贡献于惩戒非基督徒的大裁判长,其先辈恰恰也是从犹太教转信基督教的。在校期间,这位大裁判长学业出色,在信仰层面亦无可指摘,且在此时就与还未登基的伊莎贝拉一世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他不仅见证了伊莎贝拉一世登上王后宝座,还一直担任着她最为重要的幕僚,甚至连天主教双王的联姻最初也是他的提议。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这个人一手造就了现今的西班牙。
在其治下,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从塞维利亚一处小小的法庭,快速成长为一个由二十余个宗教法庭组成的网络。他一手建立了宗教裁判的流程,并亲自发明了悔罪服和火刑服两种特殊服饰:前者由被判有罪者公开穿着,服装上以特殊纹饰描绘着此人所犯罪行;后者则由被判火刑者公开穿着,上面或有火焰纹饰,或者描绘了恶魔及龙的纹饰。在担任大裁判长的15年时间内,托尔克马达处决了近2000人,但他自己最终的下场也令人唏嘘不已。这位大裁判长1498年死于任上,被葬在阿维拉的圣·托马斯·阿奎那大教堂。1832年(也即宗教裁判所废止两年前),他的遗骨被人盗出,在一场与火刑类似的仪式中焚烧殆尽。
随着启蒙时代的降临,宗教裁判所的影响力江河日下,最终于1834年7月15日正式废止。后世对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评价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文学作品中的极度妖魔化,到后世学术界对其行为进行定量分析,但无可置疑的是,宗教裁判所已成为基督教存在极度狭隘宗教政策的历史罪证之一。
至于其在宗教领域之外的影响力,学术界同样存在不同观点:一方认为其对于书籍的宗教正确性的过度审查,导致西班牙在科技领域逐渐落后于欧洲各国,最终走向衰落;另一方则认为,尽管宗教裁判所的存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但这并没有阻止伊莎贝拉一世对哥伦布颇富魄力的资助,而若非后者的远航,人类也不会发现新大陆的存在。
《刺客信条》系列主线游戏中存在两个三部曲,第一个是以欧洲文艺复兴为背景的埃齐奥三部曲,另一个则聚焦于北美独立战争。然而这两个时期之间,却存在一片空白,刺客组织与圣殿骑士之间的斗争是如何从欧洲转移至新大陆的?《刺客信条》大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刚好补上了这片空白。
而其中最关键的角色,就是赫赫有名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哥伦布第一次找上西班牙天主教双王寻求资助的尝试不算成功。1486年5月1日,他得以觐见双王,递上自己寻找西行抵达亚洲航线的远航计划,伊莎贝拉一世将这一计划交给当时国内的学术委员会研究,他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哥伦布对西班牙与亚洲之间的距离估算有着严重的失误(当然,现在看来,学者们的估算其实是对的),因此建议双王不予资助。尽管如此,也许是不想让他人染指这一计划,双王还是赠与了哥伦布一万两千金币,并写了一封信交给他,给予其在西班牙境内一切城镇免费进行补给及住宿的权力。
哥伦布并未气馁,持续游说西班牙皇室,1492年1月,远航计划终于初见曙光。在征服格拉纳达王国后,天主教双王终于完成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全面统治,他们再次接见哥伦布。然而在幕僚的建议下,伊莎贝拉一世又拒绝了远航计划。就在哥伦布坐着骡子,黯然离开之际,费迪南多二世出手干预,派遣一位皇家守卫追回了哥伦布。
天主教双王开出的价码相当优厚:哥伦布的远航计划如若成功,他将被赐予海军上将之职,对于一切由其发现并最终归属于西班牙皇室的新大陆,他均将成为总督,并永久享有这片土地产出一切收益的10%。另外,对于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双王还承诺给予终生退休金,这一奖赏最终也为哥伦布获得,尽管有证据表明第一个看到新大陆的人并不是他。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经过三次航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赢得西班牙皇室的褒奖,并在新大陆担任伊斯帕尼奥拉岛总督一职。可惜现实并不如传说那样完美,就职总督的七年时间内,哥伦布的执政方针与暴君别无二致,他以极为残忍的手段对待一切反抗者,甚至在屠杀土著后,再将其尸体肢解后游街示众以儆效尤。在被举报并剥夺官职后,哥伦布在狱中待了六周才等来费迪南多二世的释放指令,虽然西班牙皇室恢复了他的自由身,也并未剥夺其家产,甚至赞助了第四次航行,但哥伦布的官场之路却就此走到终点。
《刺客信条》系列游戏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主角在冒险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其所在历史时期中的诸多知名人士。在电影中,刺客大师阿奎拉的旅程将与这位航海家产生交集,并将一件对于整个系列至关重要的物品交给他带往新大陆。此时的哥伦布刚刚获得双王的首肯,正在意气风发之际,两人之间的互动在影片中究竟会做怎样的呈现,《刺客信条》系列历史上失落的一章如何补完,刺客组织与圣殿骑士的争斗又是如何从欧洲来到新大陆的,大家可去影院一看究竟。
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爆发的格拉纳达战争、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残忍火刑,再加上哥伦布开创人类历史的远行,这几个元素赋予《刺客信条》大电影独特的气质。同为游戏改编电影,其对历史的忠实还原与另类解读,却赋予了这部影片一份独特的沧桑感。正如“刺客信条”所言:“万物皆虚、万事皆允”,这一系列的魅力,就蕴藏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之中。
通过游戏、电影、漫画、小说等产品,《刺客信条》系列带领受众重新去游历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同时将这些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至关重要的记忆重新带入我们的视野。游玩过后,燃起对其所处时代的浓厚兴趣,也许这便是人类文明自行延续的一种全新方式吧。
如果看完电影还不过瘾,想要深入了解育碧影业是如何还原出1492年的格拉纳达王城的,又或者仅仅是想要一睹各位刺客的英姿,不如捧上一本《〈刺客信条〉电影幕后:深入阿尼姆斯》仔细品读。
入手《〈刺客信条〉电影幕后:深入阿尼姆斯》:购买链接
评论区
共 6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