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冰菓》是京都动画于2012年制作并播出的动画,作品讲述了以神木高中“古典部”为舞台,围绕四个部员折木奉太郎、千反田爱瑠、福部里志、伊原摩耶花所展开的一系列校园推理事件。
《冰菓》播出之后所受反响虽不至于冷淡,但也难说热烈,至少和动画本身的质量并不是那么相称。这其中的缘由或许和京都在商业上的定位有关,或许和整个动画产业及受众的变化有关,又或许和《冰菓》原著小说作者米泽穗信独特的文风有关。今天我想说的便是这位与众不同的推理作家——米泽穗信。
米泽穗信于2001年以处女作《冰菓》出道,之后更以《冰菓》为原点打造了古典部系列。时至今日,古典部系列已历时十六年,共有六部作品。
米泽穗信在大学时代读了北村薰的《空中飞马》,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日常推理这条即便在推理圈子里也属于小众的道路。日常推理,即以逻辑推理来解答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谜团。米泽穗信的作品往往不见血也不死人,更少有新本格推理小说中浓墨重彩表现的各种匪夷所思事物。 这无疑和世间普遍印象中的推理小说风格背道而驰。
毕竟自打埃德加爱伦坡写出《莫格街谋杀案》以来,推理小说乃至侦探小说就和凶杀犯罪脱不了干系,可作为推理作家的米泽穗信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投身于解答日常谜题。甚至在“古典部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愚者的片尾》中,我们仿佛可以嗅到他对推理小说标配“血腥”“尸体”这一现象所表达的嘲讽和无奈。
在《愚者的片尾》中,主角折木奉太郎最初的推理是一个典型的新本格密室诡计,这个几乎完全抄袭绫辻行人《推理大师的噩梦》的诡计非常精彩,也足够有冲击力,可却只是个伪谜底。真谜底是个非常WTF的内出血密室诡计,而正是这个WTF,让折木之前的推理显得如此儿戏和麻木不仁,也彻底升华了本作的主题。
我认为,米泽穗信借小说主角折木奉太郎之口所说的其实是这样一句话:
推理小说就一定得死人吗?
在动画《冰菓》中,折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们都知道结果如何,写出不死人结局的本乡同学被全班同学所孤立,这也是小说副标题“why didn’t she ask Eba”的含义所在——没有人会在乎一个不死人的推理故事。(“why didn’t she ask Eba”这句话出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悬崖上的谋杀》)
如同书中的本乡同学一样,米泽穗信在写出《愚者的片尾》后便遭遇了生涯低谷,《愚者的片尾》的销量不佳险些断送了他作为作家的职业生涯。看到这里,要是有人以为米泽穗信是个只会写日常推理的偏执作家,这可就错了。米泽并非不知道怎样写才能招读者喜欢。事实上,米泽之后尝试过许多路线,从猎奇向的《羔羊的盛宴》到新本格的《算计》,再到各种风格杂糅的《满愿》。
我们无从得知米泽穗信在创作这些作品时的心态,但我猜他一定是有过抗拒和痛苦的,因为他的作品中充斥着个人面对命运的无力感。
米泽穗信所推崇的日常推理尽管活得不如其他兄弟那样滋润,但作为推理小说的旁门左道,还是生生不息地活下来了。在此我想推荐几本个人认为具有一看价值的日常推理小说。
一个夜夜入梦的怪叔叔,勾起一段惊悚的儿时回忆。
三个女生为什么喝红茶猛加糖,难道她们是……
一趟春意盎然的东北之旅,竟因一组遗失的车椅套变了调。
每晚一到九点,公园里就会出现小红帽,是人是鬼?
一匹故障的电动木马,原地消失又出现,木马难道飞天了吗?
如前文所述,北村薰的《空中飞马》是对米泽穗信产生极大影响力的日常推理杰作。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有点自恋的女大学生和一个神棍色彩浓厚的落语大师。北村薰的文笔非常柔和,推理成分较少,基本可以看做是一本包含推理元素的酸臭味恋爱小说。这本小说的笔触极为乙女风,令人难以相信作者北村薰竟是个纯爷儿们。
若竹七海莫名其妙被任命为杂志编辑,主管还特别要求必须刊登小说来增加可看性。学生时期是推理小说迷的她只好写信向大学学长求助。没想到学长引荐了另外一位朋友,对方愿意以自己周遭生活为题,每个月写一篇推理小说,唯一的要求是作者必须匿名。
于是,若竹七海每个月都受到一篇以“我”为主角的小说:泷泽告诉“我”,他晚上都会梦到一个哀怨的女人跟他说话,没过多久,泷泽居然离奇死亡;坊野最近常常突然昏迷,醒来之后发现家里多了好多平常不会买的东西,为了找出真相,他请“我”来跟踪自己;芳野学姐发现男朋友的弟弟写给朋友的留言:别让哥哥或者……
一年过去了,若竹七海手上握着十二篇小说,感到自己的心情已经从期待逐渐转成恐惧。因为她发现,这些小说越写越深,越写越奇,越写越像真的……
这本书在日常推理类别中应当属于重口味了。同样是短篇集,但和《空中飞马》不同的是,全书十二个故事到最后得到了收束。十二个故事在质量上参差不齐,所使用的诡计也不同,可说是一本小说,十二种享受。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未尝不是一本怪谈小说。
为什么有人在雨天跑出门,却不撑开手中的伞?为什么象征吉祥的红白豆沙包被放在坟墓前?为什么两个射箭实力相当的同学,同样射中两箭,老师却称赞一个,责备另一个?来自南斯拉夫的美少女玛利亚就像拿着放大镜的猫一样,一边观察生活一边不停发问:这有什么哲学上的意义吗?
刚开始我觉得她真是想太多了,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也跟着她当起侦探来……
这本小说是米泽穗信在经历了《愚者的片尾》的惨痛失败后极具野心的一次尝试,也是他再一次向推理小说的各种符号化传统进行挑战。他很努力地试图在青春推理小说中讨论一些文学性极强的严肃话题。因此在我看来,这本小说超越了类型小说的范畴。关于这本小说的一切值得再用三千字来阐述,我想米泽穗信本人也一定对这本小说念念不忘,以至于在时隔十年的2015年以本书的配角为主角写了长篇小说《王与马戏团》。
如果你喜欢《冰菓》这部动画,请一定不要错过这本小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本书可以算是米泽穗信的创作思想根源,面对世界的无力感和青春的荒芜感是他大部分作品所共有的米泽式忧伤。若你也曾对着斜阳流泪,也曾在青春期控诉这世界实在不公,那你定会对书中主角的悲伤有所共鸣。
第一次喝咖啡却没付钱的年轻人竟成为了咖啡店常客,他是什么来历?违和总是带来难题?
继承京都咖啡店的年轻女孩,遇见了怀抱心机的男子。
第一部夸张点说的话可以算日常推理的反面教材了,基本充满了类似福尔摩斯般对读者来说不公平的叙述。万幸推理对于本书而言显然只是调味料,真正的主题是盘旋在主人公和咖啡师之间那若即若离的爱情。饶是如此,这里的事件未免也实在过于无聊和自作聪明了。
第二部的推理质量就高了不少,尽管在解谜部分还是显得过于神棍了。窃以为这本书非常适合改编成动画。
上条春太,濒临解散的弱小吹奏乐社团的圆号演奏者。穗村千夏,春太的青梅竹马,长笛演奏者。他们在草壁老师的指导下,把吹奏乐的“甲子园”——普门馆作为梦想,在前进的道路上破解各种难题。化学社被盗毒药的去向、六面全白魔方的谜题、与戏剧社的即兴表演比拼、回忆枕头背后的真相……
尽管根据这本小说所改编的动画《春&夏事件簿:春太与千夏的青春》评价并不高,也许是因为总被拿来和《冰菓》这样的瑰宝相比,才会显得质量欠奉吧。
这本小说的人设略显浮夸,弥漫着日本校园漫画独有的想当然,不过四篇故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闪光点。其中《退出游戏》这一篇是日本推理作品中极少见的,以中国大陆为背景不胡扯的故事,比起《如龙6》里的黑孩子明显靠谱多了。
最后,米泽穗信最负盛名的古典部系列自然是值得吐血推荐的日常推理杰作。但如若仅仅把米泽穗信的作品当做推理小说来读的话,则未免有些暴殄天物。因为日常推理的特殊性,常常会带给人一种轻小说的错觉,甚至于部分作家直接按照轻小说的套路和习惯来创作日常推理。日常推理在艺术上所具备的可塑性,我认为要比古典本格大得多,这也是米泽穗信一直以来所信奉的观念:本格推理在逻辑和哲学上是非人性也不幸福的。
日常推理作为推理小说中相对清淡的一种流派,从诞生伊始就被很多读者或观众报以非议。直到今天,还是有不少人对《冰菓》抛出“无聊”二字。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仅偏激,也很浅薄。
推理小说作为特殊的类型小说,天生就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可以说米泽穗信或多或少是在戴着脚镣跳舞。他依然试图创作出超越类型小说的作品,尽管从他近年的作品来看,很可能日常推理依然无法得到更多的鼓励。
衷心希望世上能有更多像千反田一样的读者,以一颗纯粹的求知之心来享受推理的纯粹快感,而非过分追求猎奇和感官刺激。到那一天,我想米泽穗信才会同他笔下的千反田一样,理直气壮地说:
我不喜欢死人。
评论区
共 1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