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经常在电台里被同事调侃,买了《神秘海域4:盗贼末路》的典藏版竟然都没通关,后来时间长了还被粉丝造了个词:叫哈迪癌,意思是买了游戏从来不玩,就和买了书从来不看一样。说实话,我的确是一个 喜新厌旧 的小孩儿,特别是在玩游戏这件事儿上,没什么常性,以前玩游戏没什么成本,所有游戏都想拿来试试。到了上班以后,发了工资依然大手大脚的买游戏,结果哪个也没好好玩过,反而借出去了不少,同事岔过我:你这是花钱给别人买游戏呢。
“买了也不玩”听着是一种坏习惯。可在我看来,买游戏和玩游戏其实是两回事,直到今天我每月依然会有一笔开销,购买各种各样的游戏,而且很有进步的是,我在“买”和“玩”这两件事上做的越来越极端了:买的游戏根本不玩,玩的游戏只玩一款,这个状态持续保持了近一个多月后,发现这样的生活很健康,也很舒适,因为我把钱和时间都花在了“刀刃”上,丝毫浪费的愧疚感。生活方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不同领域都会有人做领头羊,引导看客们,作为一个游戏玩家,我肯定谈不上能做“领头羊”,也没资格安利你去买游戏。只是想和你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如何去解决它,算是一种健康的“游戏方式”吧!可能在最初,这些问题你并不会太在意,但水滴石穿,经过日积月累,就不容小觑了。
每年从秋季开始,都会有一大波 3A 级大作狂潮席卷而来,在你看文章这个时间点,已经进入了今年第一波浪潮当中。如果你是像我一样杂食类玩家,你会在 9 月份看到很多“似乎值得一玩”的游戏,比如《火纹无双》、《宝可梦之拳》、《NBA 2K18》、《FIFA 18》…等等,如果这些想玩的都在第一时间入手的话,不仅在金钱上是一笔开销,对你的时间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在游戏 A 发售后,没玩多久,游戏 B 就来了,然后你去玩游戏 B,没开裆多久的游戏 A 就被抛弃了,等玩一阵子 B 后,如果没有游戏 C,回过头去玩游戏 A,发现之前已经熟悉的系统和剧情,全都忘了,而你的进度已经过了教程关很远的地方(比如第二、三章),于是你只好重新开档,那么在最开始玩A的四、五个小时就被浪费掉了,更可怕的是,等你又重新打了一次游戏 A 后,发现之前玩的B又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如此恶性循环,要是经过时间的推移,未来又来了个 C ,最后哪个也没玩到最后,这也就是导致“哈迪癌”的内因所在,买的游戏从不通关,就是因为这个。去年年底我的《如龙 6》就是因为《最终幻想 15》,买了到现在也没玩。
而经常买实体版游戏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游戏的价格在首发时会高于自身的价格,如果是热门的大作,赶上海关运输原因运不进来,还会被店家抬高价格。比如上个月的 NS 版《怪物猎人 XX》,在游戏的发售当天,在北京就炒到了 430 元左右,足足比本身游戏贵了 100 元。如果没赶上特殊情况,首发价格也比一般游戏要贵个几十元左右,有的卖的不好游戏,还会大幅度降价,促进销量。比如 NS 版的《终极街霸 2 : 最后挑战者》,我首发是 290 元买的,现在连 100 元都不到。所以联系上段中描述的哈迪癌情况,很多游戏因为是首发价入手,可经过时间的洗礼遭到了贬值。想想如果游戏 A 在第二次想好好玩的时候再买,是不是会少亏损几十块钱呢,看了看我柜子里第一时间买的、却哪个都处于在 30% ~ 40%进度的游戏,这得亏多少钱啊!
所以我把游戏借给别(DAO)人(YAN)的时候,心里还安慰自己,“自己不玩,起码借给别人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价值吧!”
冷静分析,因为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我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都遭到了不必要的损失,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我赶在了首发时买的游戏数量,自己的游戏时间根本承担不起。而为什么我会所有游戏都赶在第一时间买呢?是因为每款崭新的游戏对我来说,都有十足的“新鲜感”,就和女孩子买衣服一样,商场中没有的衣服总是漂亮的。每一款还没玩过的游戏对我来说,都是未知的,新鲜的,让我有强烈想尝试的欲望。可入手后新鲜劲一过,就放在柜子里天天吃灰了。而且,必须是你拥有这款游戏才会导致这种情况,“书非借不能读”,如果是借来的游戏,那我会因为“玩完了赶紧换人家”的愧疚感,把游戏排在最高优先级。就因为是自己买了的游戏,才会有“反正归自己了,什么时候玩都行”的想法,而事实上你再也没玩过——“旧爱”在“新欢”面前,总是逊色的,尽管“旧爱”会比“新欢”质量高,那也是你试过了新欢后才知道。
如果杜绝新鲜感带来的“假诱惑”,那么你的游戏生活会更加精致。
如果我说“不买不就完了吗”,那肯定一句废话,就跟吸毒的人说戒毒,“不吸不就完了吗”一样不切实际。很多人戒烟都会找替代品,降低伤害(比如抽电子烟)。我也可以在买游戏上找替代品,降低买了新游戏不玩造成的损失——绝大多数游戏会经过时间得冲刷,遭到贬值,只有极少数的游戏会升值(比如限定版),利用此价格规律,我们可以调整购买的游戏,让钱都花在刀刃上,达到“物有所值”的效果。
如果你在第二时间内购买游戏,肯定会躲掉首发时造成的亏损,比如现在再出手买NS版的《怪物猎人XX》,就会少花那被抄上去的100块钱。但前提是你得确定你现在要玩这款游戏,如果还只是抱有“想买来试试”,又或者是“留着慢慢玩”的想法,那么依然可以再等等。因为肯定还会再降价,更何况你的游戏时间不允许,比如我现在手头在玩《命运 2》,如果再来一个游戏(特别是这种刷的)的话,就又会犯“哈迪癌”了。
所以我真正想说的,是利用“贬值”的规律,去买发售时间巨久的游戏——反正你也没时间玩,那就收藏游戏来满足物欲吧!
绝大多数游戏在经历游戏主机世代的更迭后,会再经历一次值崩,而且幅度非常之大,甚至有些在现役主机首发游戏的价格,也落入了同等待遇。究其原因是因为卖不出去,像《GTA 5》的热门大作,至今依然处于第二时间内的保值状态,不过,现在买《GTA 4 》是不是变得很便宜了?
当然了,看到这你说了,谁现在还玩《GTA 4》啊?确实没人玩,不过我买它就不是为了玩的!从收藏的角度上来讲,一张全新的老游戏会非常便宜,就算是中古游戏,成色很好的,相比新游戏来说,绝大多数价格也要低廉很多。反正我新游戏也玩不过来,那不如就把钱花在收藏老游戏上。
我认为收藏老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你能通过这些老物件儿,回到它所流行的那个年代。如今是数字版游戏大行其道的年代,实体版越来越没有优势:就算是动辄几十G的游戏,在百兆光纤下也能第一时间下载完,实体版还要等运输以及拿货的时间成本,换游戏也没有数字版方便,最重要的是附赠的说明书,更是一张薄纸敷衍了事。
但在过去没有数字版的年代,实体版游戏拿到手中可以感受到“分量感”。不管是封面的设计、说明书的详细程度、甚至是在盘盒里附带的小礼物、小卡片…握在手中让人觉得实实在在。如果是买卡带类的作品,就更体现出这种实感了,像 GBA 的《旋转瓦里奥》附带的传感器, NDS 版《太鼓达人》中附赠的触摸笔,这些小周边尽管现在看起来不会多有用,但花钱购买它获得的“拥有感”,要比买当今的实体游戏要幸福的多!如果您要是花高价买了像《恶魔城 月下夜想曲》、又或者更稀有的,比如 NEOGEO 的中古美品,更是有一种拥有宝贝一样的幸福感。
你一定有小时候让你沉迷,耗费大量时光的游戏,那么现在去收一张它的正版,是不是觉得很有纪念意义呢?在我看来,它就像我游戏账号中解锁的奖杯一样,代表了你曾经与它度过的时光。
如果你肯在这上面投入一些钱的话,例如把买“玩不了多久”的新游戏的钱,转换到买老游戏上,那么你花的这份钱绝对是物有所值的。购买渠道分游戏,如果你能像小光一样来往日本很频繁,那肯定在成色和价格上都会有优势,不过也有的中古作品,在日本卖的很贵,在国内却卖的是白菜价。(比如小光在 这期新闻节目 中所列举的 PSP 《天地之门》的案例),而大部分玩家只能在国内购买,也没关系,淘宝上有很多店家的游戏价格也不会高出太多,甚至还能货比三家,但需要你去有耐心的好好翻一翻。如果有一波想买的游戏,走一波海外购物也可以,而且有些想要的游戏或攻略本,淘宝上要么太贵,要么就是买不到,所以积攒海外购物经验,会对你的收藏大业有很大帮助。 当然,在最后,我还是要强调一些特殊案例,在现役主机中,也有在实体版下功夫的游戏,最熟悉的就是《巫师》系列了,在 《爱买不买》第二期 中,机核夏也有说, CD PROJEKT 对于实体版游戏有着一种执着,事实上购买它的实体版也确实实惠。除此之外,成色不好的中古游戏,和成箱购买随机发货的“大型扭蛋”,我也不推荐购买,因为要么是缺胳膊少腿的垃圾,要么是没名气、质量不高的 KUSOGAME (当然你想专门收藏这些另说)。既然是为了收藏,那就买“箱说全”的完整品(比如 PS1 / SS 的游戏还要注意有没有侧纸),而大型扭蛋抽到好游戏的概率很小,深入在店里逛一下,就会发现那些想要的作品都被商家拿出来单卖了,而且还会造成买重的情况,这又是一种浪费。 在这篇文章中,我如实地描述了在玩游戏和买游戏过程中,因为“太年轻”犯下的错误。写出来分享给大家,第一是为了能让大伙引以为戒,少花冤枉钱;第二是分享我针对此情况,是如何调整财力投入,改进生活质量的;第三是想和大伙探讨一下购买中古游戏的心得,据我所了解,喜欢买这些老玩意儿的玩家其实不在少数,既然身为同好,你一定会有比我更好的购买方式和渠道,希望你能在下方评论区中写出来与我分享。
大手大脚的购物会带来快感,但精挑细选地把钱花在刀刃上,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评论区
共 17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