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事情往往也最难启齿, 你不好意思说出口,因为言语会缩小事情的重要性——原本萦绕在脑中一些天大的事情,一经脱口而出,便立时缩为原本的实际大小。不过其实远远不止如此,是不是?最重大的事,往往和你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有密切关系,有如敌人乐于一窥的藏宝图。或许有一天你鼓起勇气,把心中的一切和盘托出,结果只落得让别人看笑话,因为他们压根儿不懂你在说什么, 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觉得事情那么重要,说着说着,几乎要哭了出来。 我想普天下最糟的事,莫过于怀着满腔心事与秘密,却非无人可诉,而是无人能懂!
——《尸体》
1982年,斯蒂芬·金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四季奇谭》(Different Seasons)。《四季奇谭》共有四篇故事,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纳粹追凶》(又译《纳粹高徒》)、《尸体》(也被翻译为《总要找到你》)与《呼─吸─呼─吸》。《四季奇谭》被公认为是斯蒂芬·金非恐怖小说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收录的四篇中篇小说中有三篇被改编为电影。
“最重要的事往往最难以启齿,因为言语会缩小其重要性;要让素昧平生的人在意你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原本就不容易。”
斯蒂芬·金笔下的少年大多都有着心酸的童年经历,而这些人物在故事里也都或多或少地与命运进行着抗争。在他的各类小说中,少年的内心成长一直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而《尸体》则是斯蒂芬·金描写少年心理成长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在斯蒂芬·金的自传《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中,他略带自嘲地描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寥寥数语后便匆匆结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尸体》的主人公戈登算是斯蒂芬·金童年时代的一个侧影。
斯蒂芬·金在《尸体》中如同背诵咒语般反复重复着这句话,就在这样一股淡淡的哀伤之情中,故事缓缓展开。夏日即将远去,在干枯的季节,少年们需要面对的不只是来自家庭的冷漠和他人的霸凌。寻求逃离却无计可施的少年们是如此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于是,在得到一个小道消息后,少年们踏上了找寻失踪儿童尸体的旅途。在找寻尸体的过程中,少年们闹出了各种笑话也遭遇了不少险境。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那具尸体时,少年们却放弃了将尸体带回小镇来获得曝光的想法。主人公也在那一刻,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某一部分随着那个孩子一起死在了那个秋天。
电影《伴我同行》(Stand by me)上映于1986年,由斯蒂芬·金小说《尸体》改编。本片获1987年金球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提名,1987年奥斯卡奖最佳编剧提名。
和普通的少年冒险故事不同,《尸体》中有大段主人公戈登对自己生活和朋友生活的思考,以及成年后对这段回忆的反思和领悟。故事中体现更多的,是少年们因被迫成长而感到的恐惧与无奈。也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少年们的心灵逐渐成长并强大起来。主人公戈登在故事最后和旧日友人渐行渐远,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了那个让他无法忍受的生活环境。而斯蒂芬·金也如主人公戈登一样,没有被过去的生活所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新的道路。如果你的童年也曾有过几个关系亲密的玩伴,那这部电影应该会勾起你很多回忆。
“有的人会沉沦,如此而已,并不公平,但世事就是这样,有的人会沉沦下去。”
电影《伴我同行》的片尾曲是同名歌曲《Stand by me》。《Stand by me》是Ben E. King发表于1961年的一首英文歌曲。这首歌是根据灵歌“Stand by Me Father”加以改编而重新创作的,获得了1961年全美排行Billboard Hot R&B Singles第1名以及Billboard Hot 100 第4名的好成绩。1986年,电影《伴我同行》采用了此歌作为同名片尾曲而让此歌再次受到关注 ,《Stand by me》还因此夺下1987年英国Singles Chart排行榜的桂冠。
更为有趣的是,这首歌的歌词和电影情节相得益彰,让人不得不敬佩导演的选曲能力。
电影《伴我同行》中,小演员瑞凡·菲尼克斯的表现令人过目难忘,时年16岁的他举手投足间都在诠释着一个因家庭环境而被迫成长的少年形象。
而他本人的经历也与故事里的角色有着几分相似。瑞凡在拍摄《伴我同行》起便开始成为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此后的几年他一人负担父母和四个弟弟妹妹生活的全部开销。幼年动荡的童年生活让他的思想异于常人地早熟,在家庭生活中,他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他的重任。
柯里对我说这些话时才不过十二岁,然而他说话时脸上皱成一团,显得超龄老成。他的声调平板,不带任何抑扬顿挫,但听在我耳里,一股恐惧感却油然而生;他说话的口气,仿佛他已经活了一辈子了。
他抓住我的手臂,手指紧紧陷进我的肉里摩擦我的骨头;他的眼睛死气沉沉,真像是刚从坟墓里出来的。
——《尸体》
瑞凡·菲尼克斯在工作中严肃且富有创造力,在生活中,朋友们都认为他是个性格温柔,亲切友善的人。
瑞凡厌恶娱乐圈,他不止一次在自己创作的歌曲中表达了这一想法,然而为了家人,他已经没有退路。他曾在访谈中谈到,成为电影明星只是为了养活家人。
内心的苦闷无法与人诉说,在和女友分手后,他让自己更加疯狂地投入到工作中,以此来逃避现实。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他在拍摄《不羁的天空》(My Own Private Idaho)时染上了毒品。
《伴我同行》上映已是31年前的往事,电影里的小演员们都变成了中年人。时间在所有人身上都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痕迹,唯独遗忘了瑞凡·菲尼克斯。
“我不想活得太久,与其等到年老色衰再咽气,倒不如成为尸骸堆中最酷的那一个。”
1993年10月31日,时年23岁的瑞凡·菲尼克斯在好友约翰尼·德普的酒吧因吸毒过量导致休克,当晚抢救无效死亡。
在他死后,与他亲如父子的挚友William.Richert曾这样评价过他: “从他的衣着,从他的简洁,你或许会认为他是个无家可归的人。或许他就是。”
在《伴我同行》上映后,瑞凡·菲尼克斯就说过, “我的作品会比我长寿得多。”
即使我刚才知道该说什么,或许也说不出口,我认为过多的言语只会破坏了爱的机能——我猜从一个作家嘴里说出这种话大概极不可思议,但我相信这是真的。假使你告诉一只鹿说你对它毫无恶意,它只会摆摆尾巴,一溜烟即不见了。多说无益,爱并非像有些混账诗人所描述的那样; 爱有牙齿、会咬人,而这种伤口永远也无法愈合,没有任何言语可以使爱的伤口愈合,可笑的是,恰好相反,若是伤口干了,言语文字也随之枯死。 相信我,我是靠文字讨生活的,我知道事实的确如此。
——《尸体》
也许斯蒂芬·金在《尸体》中的这一段话,也是瑞凡·菲尼克斯在面对家人时的内心独白。
出演《伴我同行》的演员中,还有小鲜肉时期的约翰·库萨克(代表作《致命ID》、《1408幻影凶间》、《2012》)和“鲍小强”基弗·萨瑟兰。
基弗·萨瑟兰也是国内观众熟知的一名演员,在美剧《反恐24小时》(24)中,他成功地塑造了“鲍小强”这个一心为国、热爱家庭却无辜蒙冤霉运连连的特工形象。
《反恐24小时》是继《兄弟连》后国内电视台大规模播放的第二部美剧,不少老一辈人对美剧的印象还停留在《加里森敢死队》和《大西洋底来的人》上,这种相对新式的美剧在当时还算新颖。在个地方卫视大规模播放前,各地的碟片租赁店就开始流传繁体字幕版的DVD,很多租碟的老板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类型的剧,甚至在当时有人认为这是个电影,是一部长达24小时的电影。
2004年秋季,各地方卫视为争抢收视率,每天下午竞相播放这部美剧。这也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第一部配音版美剧,印象里那版配音水平还不错。整部剧时长也并不是24小时,每集只有40多分钟。
那时候大部分美剧都严格按照一季24集,一集40多分钟的规格来制作,像《绝命毒师》7集一季在当时极为罕见。从那之后,国内观众开始慢慢接触新时代的美剧。
在《反恐24小时》开播13年后,基弗·萨瑟兰加盟游戏《合金装备V:幻痛》,成为主角”毒蛇“(Venom Snake)的配音及面部捕捉演员,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着自己的演技。
同其他诸多改编自斯蒂芬·金小说的影视作品相比,《伴我同行》相对完整地将小说作品原貌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影片中一些细节的修改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而且结局也更能让大多数人感到共鸣。
比起小说的结局,电影给了观众们一个相对光明的未来,主人公在最后还有值得留恋的回忆,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把这一切毁掉。但无论如何,生活还是依旧要继续下去。
正如小说结局那句话:“上流的桥已不复存在,但河水仍继续奔流着。我也是。”
评论区
共 5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