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余时间在研究西方20世纪前的古代服装,在此打算以《血源诅咒》为题材做一份服装史研究小作业。
自古以来服装代了衣着的性别、社会地位、职业、出生地、文化背景,轻轻瞥一眼,对方已经大致知道你的身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风格一直是《血源》其中一个引人入胜的部份,服装作为「舞台装置」之一,忠实地演绎它的戏份——我们手持古典的冷热兵器,行走于华丽庄严的建筑之间,大衣下摆随着身体摆动而飘扬,这些(至少于我而是)都是不可或缺的风景。
会挑选血源为题材,除了因为它是我喜欢的游戏之一,亦因为我发现它是少数在同一个游戏同一个封闭空间(城市)出现一种以上不同年代的风格的服饰,而且做得挺为用心。这些衣饰对应的年代横跨近500年,也就是说我们玩一个游戏便可以知道在这500年间有什么有代表性的女装或单品,了解西方服装史的人大概一眼便分辨出来吧,真是不错的服装史教材啊。
本文会分为上下两节(因为本人很擅长写废话和塞私货,字太多),介绍一些血源出现过又能在现实历史找到参照物的女装或单品,上部份即本文会谈及雅南贵族们的服装。本文只会谈及女装,因为我只对女装有兴趣也比较熟悉女装…男装虽然也好看但有点闷(?!)…会谈到有代表性的和我知识范围内的衣装,所以不会谈到全部女NPC和敌人身穿的女装;数据源多为国外网站、书籍、收藏目录、国内教科书等;本文注意说当时的主流,古人穿衣也不是那么死板的一定能找到些非主流的例子;我本身并不是服装或历史专业,相信一定会有些错误,如有发现错漏欢迎指出和论交流,个人也很想学习更多!
(本文由繁體轉簡體,用語上可能有點古怪,敬請見諒)
梅高的房间下,伫立着一位高大的女子,抱着双手望向上方彷佛在祈祷。曳地的头纱,白如雪的礼服,夸张的两层领饰,雅南女王的这一身与19世纪的女装样式相近,唯独领饰来自更遥远的时代。这种领饰叫ruff「拉夫」,流行于16世纪中至17世纪初(约1550-1630),是文艺复兴时期末期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之一。
拉夫的雏型早见于16世纪上半期,当时是接在内衣高领边、隐约露出领口的花边,原意是为了保持衣服领口的整洁,至16世纪下旬变成可独立穿戴的车轮形领饰。它多由麻布制成,也会使用蕾丝等其他布料制作,侧面看雏褶呈8字型,除了经典的车轮款外,后期演变出其他型款式,男女皆可穿戴。拉夫沿自包围颈项边的一小圈褶饰,16世纪后期出现淀粉浆衣使布料变硬的技术后,拉夫就便得越来越大,亦成为独立部件。
拉夫是当时贵族必备的服装部件、身份的象征。制作拉夫需要的布料可达3-4米,折起卷成想要的形状型后用特制烫斗定型,工序十分繁复费时。戴上巨大的拉夫后,为了保持坚挺的外观,下面会装一个用金属制作、叫supportasse的撑圈支撑。拉夫又硬又大,紧紧贴着脖子,戴上后颈部不能自由转动不能弯下,那些戴了拉夫的贵族便保持住永不低头、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态,也说出他们不需要做任何体力劳动。不过戴上拉夫连吃饭也有困难,所以后来出现了脖子前方开口的拉夫。
雅南女王玉颈上的是典型的车轮型拉夫,有两层,以蕾丝制作或以蕾丝饰边,在16世纪蕾丝是新兴布料,因为昂贵只有贵族才有能力用上。本以为两层的拉夫不常见,毕竟看那些古画里的人们大多只戴一层,直到见到以下的例子⋯⋯
踏入17世纪,商业强国荷兰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时装潮流的主宰,当时的新兴国家荷兰崇尚节俭,浪费布料、工序繁复、象征奢华风气的拉夫便在荷兰风时装的影响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现代作为正装或特色服饰部份,而它的雏型——那带褶饰的高领口——则继续存在。
雅南女王身上的拉夫如此特别,是因为拉夫代表的意义相当明确——它是游戏中能明确知道出现年代的服饰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件,宣示着她古老且高贵的身份。
在雅南城的湖对岸,有一座该隐城堡遥遥对望。能拥有一整座古堡,古堡里的贵族想必历史悠久、地位显赫。然而时移世易,如今雅南城中已无贵族掌权,通往古堡的石桥亦已断裂。
据说拜尔金沃斯学院的一名学者把学院从地下墓地找到污秽之血偷出带回该隐城,此为该隐城血族的开端。该隐城的血族们一身贵族习气,艺术品味也是极尽奢华,且有怀旧的倾好。服装史上数一数二奢华的必然包括了洛可可(Rococo)风格。
作为艺术风格,洛可可专指1715年至1770年的由法国传开的文化样式。1715年「太阳王」路易十四驾崩,而在他统治晚期大气又霸道的巴洛克风格已走向衰落。洛可可最初是为了反对巴洛克时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最先出现于装潢和室内设计中,大体而言洛可可风格充满柔和纤细的曲线、繁多的装饰,色调以淡雅明亮又不刺眼的淡色为主,相对前代壮严、坚实而厚重、富有男性气质的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轻快自由,流畅又不失华美,带有柔弱的女性特质——一边有如在权力阶层如日中天的男性,一边彷似上流社会知书达礼的女性。
洛可可时期的贵族女性主要穿着名为Robe à la française的套装,这词的字面意思是「法式礼服」,英文为sack-back gown,是由一种名叫robe volante/robe battante的常服发展而来。贵族女子晚睡晚起,午起后化妆更衣,傍晚时起程前往沙龙玩到第二天清晨,这种悠闲又颓废的生话让robe volante/robe battante这一家庭日常服流行起来,后来发展成「法式礼服」。法式礼服通常为前开,衣襟从肩膀划过通常为方型的领口,一路住下到地,胸前饰以名叫piece d'estomac/stomacher的三角形装饰布,下身穿着与上身衣物(bodice)相衬的衬裙(petticoat),衬裙下用名为panniers/side hoops的裙撑横往两边撑成椭圆形;袖长至肘,袖口饰有荷叶边或蕾丝,可以是礼服自带也可以是假袖。法式礼服最大的特色是自背部延至到地的华铎式拖尾(pli Watteau),那种重迭布料造出的箱型褶裥(box pleat)与礼服是一体的,贵族女子拖着这有如小斗篷的宽松拖尾走动和跳舞,摇曳生姿。
该隐城宝箱里的贵族服装是该隐城仕女们的衣着,血族后人妓女Arianna亦身穿相似的衣服,然而对比其剪裁、纹理和花边装饰,该隐城仕女身上的贵族服装比Arianna身穿的更华丽。仕女礼服两边平衡而下的衣襟是法式礼服的典型特色,也许FS在设计这身服装时有参考过法式礼服。
可是仕女身上的礼服和Arianna的裙子背后没有斗篷型的拖尾,硬要分类的话不是robe à la française……
在收集资料时,我对于「上半身前开」和「拖尾」这点是否法式礼服旳必要特点很混淆,后来发现一些博物馆(例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在分类时,不论礼服上半身部分是开是合,有拖尾的礼服标为「法式」,而没有拖尾的礼服则被称为「英式」。
斗篷型的拖尾就像洛可可服装的代表,拖尾消失洛可可风的消亡亦不远矣。在洛可可时代后期,一方面因为铺张浪费的贵族与无权无势的平民之间矛盾日益深化,另一方面因为1750年代后意大利庞贝及赫库兰尼姆两座被火山摧毁的古城被发挖,引起了人们对朴实、自然古典文化的兴趣。受新古典主义及英式田园风格的影响,服装款式简化起来,panniers 缩小,至1780年代消失,同时法式礼服标志性的拖尾消失,装饰细节减少,前开的裙子越来越来越罕见,最终被各种改良款式取代。流行的改良款式主要为以下两款:
然后也有可以把裙摆束起的「法式礼服」、前开的「英式礼服」、胸前呈倒V型长袖的Robe à la Turque等,世代交替会带来各式各样的变革,当中仍可见到一些往日风格的旧迹。
该隐城仕女的礼服没有被拉起来,所以不是「波兰式」,硬是要说那应该可以称为robe à l'anglaise「英式」吧。
只是参考不需要完全符合型制的标准,硬要分类好像没什么意义。事实上「法式礼服」的袖长固定是肘部,而仕女服装袖长至手腕,外面套上长长的假袖,造出与中世纪女服bliaut相似的效果。真是奢侈的浪费呀。该隐城的贵族都爱怀旧,这倒符合他们的审美。
能被画成肖像,画中的人想必是居往在该隐城的那群血族中地位较高的人吧。最大的一张肖像里的女子身穿低胸露肩、腰带绑在胸部下方的裙子,相较徘徊于大厅的仕女身上带繁密花纹、紧身又厚重的礼服相比,画中女子的服装优雅得别致。
看过《傲慢与偏见》电影的人可能会觉得这裙子有点眼熟。这款裙子本身没有特别的名字,但这种风格名叫Empire 「帝政式」(请用法语发音/ɑːmˈpɪər/),属于新古典主义服饰,流行于约1795年至1820年代,是接替「法式礼服」系的主流女装风格。
"Empire"一词此专指1804年至1815年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掌权的法兰西第一帝国(First French Empire)。1795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开启了法国的动荡时代,像要反映时势似地,服装样式——尤其是女装——亦出现了惊人的变化。爽活几百年的贵族被贬到凡间,人们彷佛第一次从繁琐的礼俗规范中解放,感受解放的甜美;结合新古典主义下对古文明的憧憬及当时的审美观,「法式」、「英式」、「波兰式」等紧身又笨重的女装形式狂风扫落叶似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结构简单、纯色的、布料柔软的彷古希腊服饰。
最初1795–1799年法国督政时期(Directoire)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长裙只是一条没有装饰的轻薄纯白高腰长裙,沿自英国哑剧演员Emma Hamilton的戏服,后来固定成「帝政式」长裙。「帝政式」裙子是用薄棉布造成的连衣裙,通常为白色,用料轻薄,腰线束于胸部下方,胸前会有保护胸部的保护层,不穿以前的束衣,换成短身束衣或布制的初代胸罩或不穿内衣,没有裙撑用衬垫;正装的袖子很短,所以有时会加上长过肘部的手套,常服有长袖短袖;领口有时开得大;裙摆有时以刺绣装饰,喜欢用披肩(shawl)装饰;裙长到地,裙子轻薄到迎风一吹便会贴紧身子显出身体轮廓;除了披肩,也常穿着名为spencer jacket的短外套和名为pelisse的长外套御寒。
帝政式长裙与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基本上没有相似点,洛可可时代服装里的束缚、花多眼乱的纹饰等要素在帝政式长裙上几乎看不出来(至少在初期是那样的)。虽说有18世纪中兴起的新古典主义作为背景,但服饰是日常生活和文化的一部份,除非是颂布了法律强制执行,否则服装不可能像政治革命般一夜变天;纯白色、无束衣的裙子在过去基本上等同内衣,即使潮流追求简约,一般而言女性亦不会只穿一件白裙就出门见人。帝政式长裙之所以很快便被人们接受,除了因为政治更替的氛团,亦因为之前有人提出并推广了一条类似的裙子——讽刺地,那个人是被指奢侈无道的法国末代皇后玛丽·安东妮(Marie Antoinette)。
1783年,玛丽·安东妮的新肖像被挂到巴黎的沙龙。肖像中的玛丽·安东妮身穿一条布料柔软轻薄的纯白色裙子,有用荷叶边装饰的大领口,长至肘部的袖子被扎成三个泡泡,腰线明显且绑着腰带,下身没有任何裙撑。这种淨色、通常有不同颜色的腰带和袖饰相衬的裙子名为gaulle或chemise a la reine,日常服,最先出现于1770年代后期。玛丽·安东妮很喜欢在她的小宫殿Petit Trianon穿这种裙子和草帽和她的贵族朋友们扮成农民玩乐。从现代的角度来看gaulle文青又典雅,可是当时法国人民不同意。
传统观念认为贵族应该身穿带裙撑的华丽法式长裙,如今皇后却穿着与农家女甚至妓女无异的服饰,但皇后作为国家的象征之一,公开穿着这种内衣般(chemise)、理应只在私人空间才会穿着的服饰十分不雅,平民与贵族不分真是成何体统,这是对她自己皇后身份及责任的否定啊;而且这裙子由英国进口的细棉布造成,皇后因此被评不用国货(法国丝绸)。民众对于皇室奢侈做风的争议不断之时,玛丽·安东妮想借此向大家展示她追求的simple lifestyle,结果民众不领情,肖像引来无数恶评,随后被撤下,后来玛丽·安东妮亦重新穿上传统的贵族服装,但即使如此仍无阻gaulle的流行,法国丝绸业因此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gaulle成为了「帝政式」长裙的前身、服装往简化发展的象征之一。
踏入19世纪,帝政式裙子由单色一层变多色多层配搭,多了不同的颜色,裙摆变长又缩短,添加了荷叶边、花边、蕾丝等装饰,出现了带类似早期拉夫领般的高领,袖子为短袖(empire puff,礼服大多为短袖)、短泡泡袖接窄袖的长袖款和普通的窄长袖款,也重新穿上了束衣。尽管不再像以往那么单纯,但结构上它仍然是一条简洁的高腰长裙。
遥远南方发生的大事,似乎与忙于跟古神打交道的雅南没什么关系,但帝政式仍传到雅南。该隐城墙上的肖像和Annalise女王正是身穿帝政式长裙,肖像里的女子及Annalise女王的裙子皆不是白色,领口和胸前有荷叶边和绑带装饰,Annalise女王的是短袖,肖像里的女子的则是上部为短泡泡袖的长袖,或短袖再套上长袖连接。两人身穿的应该都是属于后期的有较多装饰和变化的帝政式长裙。不同的是,现实中的帝政式肩部露得不多,领口开再大也不会有一字领。
另外,就像约瑟芬王后与一众女子在拿破伦一世登基大典上的衣着一样,肖像里的女子领口有一个扇形领式,那领式属于流行于16世纪后期的美第奇领(Medici collar),出自美弟奇家族的法国王后玛丽·德·美帝奇在自己的肖像里常常穿着这种领口,因此取名为美第奇领。简洁的帝政式长裙配上美第奇领,为柔弱的身姿平添一份上位者的威严。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如今皆掩没在皑皑白雪之下。
有关雅南城身份高贵的女性的部份在此完结,写得有点累了,先在此打住。如何意外接下来会谈讨一下游戏的两大女神人偶和玛丽亚师姐的服装。
什么,你说师姐穿的是男装?那来谈讨和脑补一下玛丽亚穿女装会是什么模样吧——
评论区
共 8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