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到了立冬的节气,北京正式进入了冬天,树叶枯黄、散落满地,天气寒冷、气温骤降,似乎过了十一就穿上了羽绒服。前两天,机核搬到了新办公室,每天上班骑车走的路陌生而寒冷。其实不只是机核搬家,在今年,还有两个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生了改变,这就像每天上班吃的一家早点铺,今天突然发现它没有了,一时让我感到无所适从。
9月底的时候,我和杨宁去了一家叫“卡姆乐屋”的游戏店,因为它马上要搬家了。
这家店坐落于北京东二环的鼓楼西大街。整条街都零散着大大小小的店,有的还在开着,有的已经因拆迁等原因搬走了。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一些保留着北京胡同特色的古旧平房,但还在其中生活的住民也已经不多了,有的甚至已经被拆迁队搞成了一片废墟;还有一家小学,小学生们戴着小黄帽,队列整齐地走出校门,寻找着接送自己的家长。我觉得走在这条街上,给我的感觉就像是那些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阶段的末期,为迎接新的阶段做准备。
因为政府的“开墙打洞”等一系列的整治行动,“卡姆乐屋”也不得不要从这里搬走。这是一家在鼓楼已经营业了29年的游戏店,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家店就是国内30年电子游戏行业的缩影,它的搬走,代表着北京玩家小时候去的游戏店,最后一家也要在鼓楼消失了。
虽然现在鼓楼东大街还有几家游戏店,但没有一家是像“卡姆乐屋”一样,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营至今的。所以在它搬走之前,我们再忙也要去店里看看,拍些照片,和店主兰姐聊聊,回忆回忆小时候在鼓楼买游戏的时光。
杨宁是80后,我是90后,对于我们两个人小时候对于鼓楼的记忆,是截然不同的。因为这个地方有过很多家游戏店,相同的位置,杨宁小时候去的是这一家,而等我小时候再去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另一个名字。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来往往这么多家游戏店,不变的是鼓楼“电子游戏一条街”的盛名,自始至终,这里都是北京买电子游戏最好的去处。
兰姐说她数过,最兴旺的时候这里一共有34家游戏店。如果用游戏机的更迭来形容那个时间段,那就是PS1的后期到PS3的中期阶段,期间跨越了PS2一整个时代。在兰姐看来,那个时间段游戏多,制作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做出来的都是值得一玩的精品。因为众所周知的“国情”原因,大家来这“翻本儿”挑选游戏的时候也有很多的选择。玩家们玩游戏的成本,也不过就是一台游戏机的价钱。所以不光是“卡姆乐屋”,整个鼓楼的游戏店都处于生意最兴旺、利润空间最大的状态。
而“卡姆乐屋”相对于其他游戏店的优势,在于这家店还有维修售后服务。很多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硬件问题,有的按钮失灵、有的光驱不读盘、有的主板直接烧毁…这些问题国内的玩家在当时显然是无法拿到官方厂家去维修的,“卡姆乐屋”却是一个可以解决这些麻烦事儿的好去处。随着游戏机的更新换代,“卡姆乐屋”维修的手艺也在与时俱进,当然,依旧有像K.G.S这样的复古玩家,来找兰姐修旧时代的游戏机。
时过境迁,如今索尼和微软的最新一代游戏机,进入国内都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玩家已经可以享受到官方的售后服务。国行主机以及游戏,甚至可以与全球同步发售。正版游戏已经是国内每一个主机玩家的必需品。但于此同时,像鼓楼里的这些游戏店面临的是日益衰落,甚至还有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危机。
尽管如此,店还是依旧在开着,即使已经是赔本的买卖了。
“如今的价格透明度很高,没有利润空间,卖一张正版游戏差(挣)个三四块,就得卖出去。还不一定所有游戏都能受欢迎。记账也是糊弄着来,卖出去就自当是挣钱了…我们这些店,其实都是靠着老顾客和以前积攒着那点名声撑到现在,要是新店还想做这个生意,那简直是太难了。”兰姐诉说了心里的苦衷,“这一搬到石景山(北京西四环),客户至少要损失70%,你问我有没有危机感,危机感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次搬家本身就是危机。搬到那么靠西的地方,远离了市中心,这些老客户谁还过得去啊?但也是没办法,不搬我这店都甭开了!”
在和兰姐短暂的聊天后,我们便不再继续打扰“卡姆乐屋”的搬家工作了。临走之前,我在店门口拍下了照片,兰姐在鼓楼生活了29年,如今也要和这里说再见了。小时候去买游戏的游戏店,如今最后一家也要搬走了,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很多玩家一段岁月的终结。
从鼓楼大街穿过交道口来到北新桥,这里有一条胡同叫“北新桥三条”。
“北新桥三条”是一条古旧的胡同,早在明朝时它就存在,因为有个太监叫王承恩,他家住这,所以那时叫作“王大人胡同”。这里保留着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老旧的平房坐落在狭窄的过道两边,住客们多数是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他们三三两两的坐在家门口,操着一口京腔,与来去的街坊四邻寒暄,又或者是去摆摊的小商贩那买点菜,一块五毛的价格依然要砍,这不是计较,而是在过日子。冬天你甚至可以在胡同口看见大卡车卖大白菜,这让我想到《暖气、秋裤、白菜、羊肉,我们的冬天由它们组成》这期常规节目,其中哥哥们提到的老北京的过冬方式,从这条胡同里走一趟就全明白了,闲散而安逸。 “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
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
——何勇《钟鼓楼》
“北新桥三条”是一条嘈杂的胡同,住在这里的居民吃饭都不用出胡同。因为这里被称作“小簋街”,不到一千米长的胡同,却聚集着数十家商户,其中大部分都是饭馆,而且都是传统食物,老刘涮肉、王大人酱肉,围炉烤肉、碳花烤羊腿、地道小海鲜…每到饭点儿,总能在店里看见几个老哥坐在一块,喝着白酒吃着大肉。而开在这里的酒吧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他们也喜欢在这里度过闲暇时光,不仅能在酒吧里交到朋友,还能在饭馆里吃到传统的美食。最热闹的就是夏天晚上,每家饭馆门口都摆满了桌椅,尽管屋里有空调更凉快,可大家还是愿意坐外面,喝酒吃肉,与朋友肆意聊天。
“北新桥三条”是一条违规的胡同,正是因为这些饭馆以及其他商户,为招揽更多客人而私搭乱建,所以整条胡同才变得拥挤而嘈杂。今年年初,城管执法人员开始整治这里的“开墙打洞”,并强力整治饭馆在门口私占街道的摆桌椅行为。
对于居民来说,他们的家门口即将变得宽敞,不再拥挤;但同时,这些饭馆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私自搭建小二层的饭馆要拆除,剩下一层的小块儿地方不足以容纳客人;有些饭馆更是直接面临着生存下去的危机,在这做了几年的生意,如今他们要从此搬走。居民们也无法再在这条胡同买菜了,现在他们只好走出胡同,去离这较远的超市,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这又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新的负担。到了今年八月份,整治行动亮出了初步的成果,整条胡同的路变宽了,人变少了,又到了一年的夏天,本应该热闹的三条今年却格外的冷清。
我每天上下班都会走这条胡同,周末会在这里吃酱肉,涮铜锅…这里的每一家饭馆都是我爱的,如今它们不再繁荣,有的甚至已经搬走了。就在我感叹这条胡同不再像以前的时候,没想到,就连这条路,以后也不再走了。
顺着北新桥三条胡同继续往前走,进入后永康胡同。有一棟创业楼叫作“东雍创业谷”,它的二层有个编号为209的房间,是机核的办公室。
从2014年8月25日开始,机核在这里成立公司已经有三年多之久。而我在这栋楼里也上了两年半的班儿了。我真的很喜欢这里,不光是因为离我家很近,更是因为上班路过的风景,是我从小长大,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在2015年我来机核面试的时候,得知办公室居然就在后永康胡同,这使我更加对机核有了一份亲切感。原来不仅是这里的人是我喜欢的,就连他们上班选择的地方,都让我倍感亲切。
机核一共在这个楼里换过三次办公室,我是搬到第二个办公室309第一位加入的成员。起初是在我去面试的311,当时这间屋子给我的感觉是虽然小,但却充满着活力。G-CORES的霓虹灯谁来都会拍照,我来面试的时候也不例外。当时我就想,来不来无所谓,能亲自来这看看就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这是我在学生时代一直向往的地方,只在网上见过的地方,但没想到,它其实就在我的家门口,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记得当时面试完了,也不愿意走,就想在这多待一会,那时候西蒙和西总正忙着往309搬东西,我也想帮他们干点什么,主要是为了和他们多接触一会。后来等到实在该走的时候,我跟西蒙说了一句“能不能来,我都一如既往的支持你们。”这是我的心声。后来311这间屋子保留到了搬出这栋楼的最后一刻,这期间当做我们的录音室和机核铺的仓库。
309这间屋子不大,起初只有六张桌子,容纳六名成员还有很大的空间,随着阵容逐渐扩大,这间房子已经开始变得拥挤,于是我们更改了房间的布局,把桌子推到了墙的两边。直到年初,新来的成员实在坐不下了,只好考虑搬家了。当时我们就有搬出这栋楼的打算,但谁也不愿意,刚好楼下的公司要搬走了,天时地利人和。
在去年年初从309搬到209的时候,我一个人站在空荡的309房间里,安静地回想在这里发生的一切。这间屋子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当时因为我处于兼职状态,机核对于我来说,并不是赖以谋生的工作,更像是给予我快乐的地方。在这间屋子里夹过乳麦、跳过舞,录过饭后来两盘,其实每次在镜头前出洋相都觉得挺尴尬的,但看着大伙都特别开心的样子,我也就觉得没什么了,毕竟开心就好,胡逼本来不就是当时机核的一大特色吗?
2016年初我们搬进了房间更大的209,办公室的成员们也随之加入,越来越多的同事加入了机核的大家庭。在这间屋子工作了一年半,包括今年辞去了原来的本职工作,正式来机核上班,当机核成为了真正谋生的饭碗的时候,我坐在这间屋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曾经我可以肆意在这里发挥、胡闹,只要开心就好,现在我却对它多了一份责任感,面对手头上的事情开始变得严肃了,也变得拘谨了很多,我害怕出错,担心因为我的工作连累到别人,也会担心多说一句话、多管一件事儿到底是否有资格这样做?毕竟那不是我的工作范围,也许我的一句不成熟的建议会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困扰。
同时,我的工作内容在这间屋子也发生了转变,原先在机核只负责时间轴,现在我更多的是对它进行管理,把其余精力放在了怎样做好的内容上。我想写出好的文章,这也是我最初来机核的理想。现在,它终于开始实现了。
现在再走进这栋楼,看见一层的机核的LOGO还在,但我们已经搬到了新家。想起以前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大楼立着牌子,写着“梦开始的地方”。如今我们要和这里说再见了,梦的确已经开始了,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在这里启程,现在要去更远的地方了。说实话,我心底对于搬出这栋楼是不情愿的,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地方。
东雍创业谷、后永康胡同、北新桥三条…这块地方给我的回忆是亲切和快乐的。古老的胡同、老旧的平房、街坊四邻的京腔,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而机核又是我生活中最快乐的一部分,它已经陪伴了我七年。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温暖。如今我们已经搬走了,胡同也已经改建了,回忆刚好停留在了它在走向新阶段的最后一刻,前方的道路固然更加宽广和美好,但这份回忆,我想去哪都不会再有了,这是在临别之前,往回看的最后一眼。
兰姐说,“以后一定还想办法搬回来,因为北京的玩家不习惯去鼓楼以外的地方买游戏。但不管能真的能否回来,店也要依然开着。”我想也是,生活还在继续,兰姐无论搬到哪,只要心还在鼓楼,就依然能把店开下去。写到这,在新办公室电脑前的我,心里只有一句话:
明天会更好。
评论区
共 18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