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的TGA颁奖典礼上,小岛秀夫的《死亡搁浅》发布了第三部预告片。与前两部预告片相同,这次的片子同样带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其中隐含着大量的信息。对此,许多小岛的粉丝进行了分析和考据,一些隐藏的元素也由此被挖掘出来,但对于新作的全貌而言,也只是冰山一角。
至于这篇文章,也同样是一篇分析文,但是切入点并不完全是预告片中的信息,分析的方式也不以考据为主。想要了解一部作品的内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先了解作者的想法,本文就是这样一篇试图站在小岛本人的视角,去猜想小岛究竟想说什么的文章。
本文含有大量主观臆断的成分 ,很多想法来自于小岛的文字和他自己对《死亡搁浅》预告片的解说,以及无数次观看三个预告片后的个人感受。并且,这些想法并不能解释预告片中出现的所有疑点,许多问题还要等小岛在今后亲自予以解答。
对于当今的业界而言,小岛秀夫无疑是标志性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玩家眼中最善于讲故事的游戏制作人,也是电子游戏在电影化表现道路上的一面旗帜。从儿时就热衷于电影艺术的小岛,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并且梦想以导演的身份得到奥斯卡金像奖。在此之后的游戏制作人生涯,可以看做他对自己电影梦想的一种变相的实现。所以在他的游戏作品中,叙事与视觉艺术元素所占的比重之大,甚至可以与通识上最重要的电子游戏元素——互动娱乐相提并论。可以说小岛的作品,是融合了很多电影艺术的特性后所诞生的产物。
电影艺术对小岛的影响是整体的,不仅影响了他作品的表现手法,也影响了他在游戏制作中的思维架构,甚至是对游戏产业的看法。在他的眼中,游戏与电影是有共性的,他曾经多次在采访中对比两个行业,并就资金成本、市场、受众、制作过程等因素对游戏产业进行分析。由此可见,电影艺术对于小岛的游戏制作有着指导性意义,在他的身上,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些电影人所具有的特质。在商业化的大环境下追求“作家性”的作品,在作品的戏剧性中进行深刻的思想表达,他已经习惯用一些制作电影的思路去制作游戏,这在《潜龙谍影》系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该系列中,有着在当时独创的,“不通过杀死敌人取得胜利”的潜入类玩法,也有着反战、反核武器、反乌托邦的深刻思想。小岛在他的游戏中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并且希望玩家通过他的游戏作品得到他思想的传递,游戏对于他而言是一种绝佳的传播媒介。
而新作《死亡搁浅》对于他而言,意义不言而喻。这是他离开供职29年的KONAMI公司后,也是离开《潜龙谍影》系列后的第一部作品。在他的心中,一定不会满足于让《死亡搁浅》仅仅作为自己天才制作人神话的延续,他要创造的是一个分量更重的作品,在52岁的高龄离开KONAMI,创建独立工作室Kojima Productions,足以看出他的决心。而他的诉求正如上文所说,来源于他表达的欲望,毫无疑问,这一次他作品的主题,一定是《潜龙谍影》无法涵盖的。《潜龙谍影》系列的主题可以简要概括为“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对于电子游戏这样的载体而言,已经足够沉重了。但小岛并没有满足,他要讨论一个全新的主题,并且比“战争与和平”更深邃,更沉重。就目前所看到的新作资料而言,小岛已经将它告诉了我们,且这个主题显然是在确立项目时就已经确定,它就是某种意义上人类的终极话题——“ 生命与死亡 ”。
这次小岛要讨论的“死亡”,与他之前作品中出现过的“死亡”是有本质性区别的。这并不是由战争等因素带来的、可以避免的死亡,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无法避免的 自然死亡 ,这从TGA2017颁奖典礼上发布的《死亡搁浅》第三部预告片(以下简称PV3)中可以看出。
在PV3中,我们可以看到迅速生长又迅速枯萎的植物,以及迅速衰老的人。而带来这些现象的,如小岛自己在采访中所说,是一种叫做“时间洪流(Timefall)”的雨。这种雨对生命的作用并不是破坏,而是加速,漫长的生命周期经过它的加速变为几秒钟的缩影。但是即使快速地渡过,这些生物的生命周期依然是完整的,他们最后的死亡,也依然是自然的生命周期内所包含的自然死亡。“时间洪流”的存在,很明显是为“生命与死亡”这一主题服务的,小岛给予它这样的设定,用意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当一种现象作为作品的主题,并且需要被讨论时,它要在作品中以适当的频率出现,否则讨论将变得过于空泛和抽象。小岛通过“时间洪流”的设定,使得“自然死亡”这一现象在本作中频繁地出现,这也为他在本作中,就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提供了基础。
那么,为什么小岛要在新作中谈论“生与死”这个主题,他的动机是什么呢?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为何创建独立工作室时,小岛曾经给出过这样的答案:
从 KONAMI 辞职的时候我已经52岁了,由于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笑),我确实有“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回事,但我并不是“执着于独立创业”。只不过,“为了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而做出的选择,最后以 Kojima Productions 这样的形态呈现了而已。
我在游戏行业度过了30年的岁月,今年已经52岁了。如今我重新开始,我非常自信。直到死我都会继续制作游戏。大家放心,今后我会做更多的游戏,更加有趣,而且富有新意。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我。
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自身的年龄是他谈论“死亡”话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便是天才也已经不再年轻,如何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期限中,延续自己艺术创作的“生命”,是摆在这个年纪的小岛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他多次给出了“到死都会全身心投入游戏事业”的解答,而《死亡搁浅》的主题,也从他自身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中产生。
此外,还有一个人可能成为小岛谈论“死亡”的动机,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他的挚友,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伊藤计划。从他身上,小岛找到了对生命终极问题的部分答案。
在人的一生中,知己可以有很多,但是如果一同面对过生死,在友情之上附加了“生命”的重量,则变得更加意义非凡。伊藤计划对于小岛秀夫,便是这样的存在。
伊藤计划,原名伊藤聪,在1998年的东京电玩展上与小岛相识,当时他的身份是小岛的粉丝。伊藤聪被小岛的初代《潜龙谍影》设定所深深吸引,他的一些思想也同样吸引着小岛,两人从此结为知己。2001年,不幸降临在伊藤聪的身上,他患上了肺癌。在他接受治疗期间,小岛曾前去探望并带去了仍处于保密阶段的《潜龙谍影2:自由之子》的影像资料,“在这个游戏发售之前,我绝不会死掉”,伊藤聪如是说。
2006年,伊藤聪在病床上用“伊藤计划”的笔名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第一部作品《虐杀器官》一经推出,便在当年获得了日本SF大赏的提名。他的这部作品不仅震撼了日本科幻文学界,也震撼了小岛。2008年,小岛邀请伊藤计划为《潜龙谍影4:爱国者之枪》攥写官方小说,伊藤计划的第二部作品《和谐》也在同年出版,这部作品更是在2009年获得了日本SF大赏和日本星云赏的最佳长篇奖。
但是,该来的终究会来,2009年3月20日,伊藤计划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未完成的遗作《尸者的帝国》,该作品最终由他的好友圆城塔续写完成,并且再次于2013年获得日本星云赏最佳长篇奖和日本SF大赏的特别奖。在他去世之后,小岛用“ 像是弟子,像是老师,也像是另一个自己 ”来形容两人的关系,并在2010年发售的《潜龙谍影:和平行者》的结尾写下了“ 谨以这部《和平行者》献给伊藤计划先生 “的献词。
在结识小岛之前,伊藤聪一直是一名普通的网页制作人,可以说小岛对于他短暂的作家生涯影响是巨大的,作品成功的背后,有着《潜龙谍影》系列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小岛秀夫和他的《潜龙谍影》系列,很可能就不会有以作家形式存在的”伊藤计划“。伊藤计划在文章中曾经写到:
今后恐怕会涌现出很多很多创作者吧。没错,我说的这些“创作者”,就是小岛监督的“魔童(Les Enfants Terribles)”。而我也是小岛监督的魔童之一……不,应该说,我希望人们将我看做他的魔童,我也渴望自己能配得上这个名头。所以请你们也不要畏手畏脚,大胆地写下自己的故事。
这里所说的“魔童”,来自于《潜龙谍影》系列中的“ 魔童计划 ”。计划的内容是通过DNA克隆的方式,由传奇士兵Big Boss的基因创造出他的三个“孩子”——Solid Snake、Liquid Snake、Solidus Snake。伊藤计划的言下之意,是自己通过《潜龙谍影》系列获得了小岛的一些文化基因,并继承了下来。
小岛本人也曾经在《我所爱着的MEME们》一书中写给伊藤计划的文章里说道:
接收了我的MEME的伊藤,经他的手再构筑而成的MGS,也是伊藤自己的故事。与病魔战斗着的伊藤,凭着对MGS的思考,并且和Otacon、雷电的同步所诞生的就是这部小说。把MEME这个主题,用MEME这个传导手段,并没有机会留下自己遗传基因的伊藤用文字(MEME)的方式留下了永远的“遗传情报(GENE)”。
这种说法与伊藤计划“魔童”的比喻十分相似,“MEME”一词,小岛解释为“人类所创造的细小故事”,也可以被理解为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给其他人留下的无形的基因。小岛认为不仅自己将“MEME”传递给了伊藤,伊藤也将他的“MEME”通过文字传递给了自己。即使人的肉体离开世界,通过“MEME”的传承,即人类故事的薪火相传,在未来也会诞生“另一个自己”,这也许就是某种意义上的“ 轮回 ”和“ 永恒 ”。因此,我们在这篇写给伊藤的文章中能够找到这样的文字:
人活着,就是为了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也要在别人的记忆中刻下烙印。人会死,但死不代表就是输了。(略)这个人成长的意义,就是像木灵(树之精灵)一样从一个人传达给了另一个人。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伊藤计划的死带给小岛的这些感悟,开始跟《死亡搁浅》有些关系了。
前不久,小岛曾在PV3发布后的解读中表示,在《死亡搁浅》中,“死亡”也同样不是终结:玩家在游戏中死亡后,会以某种方式回到死后的世界。
在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由诺曼·瑞杜斯(Norman Reedus)所扮演的主人公“山姆(Sam)”,在经历大爆炸而死去后,发生了类似“灵肉分离”的现象:他的“灵魂”在死亡后可以游离于“肉体”之外,并且在此状态下,能看到与死亡之前完全不同的、类似海底世界的场景。
接下来,一个无形的东西在他赤裸的“灵魂”上留下了手掌状的“ 烙印 ”,而且这样的“烙印”在他身上还有很多。
最后,他的“灵魂”找到了自己死亡的“肉体”并进入了体内,激活了体内沉睡的“婴儿”,肉体也随之苏醒,回到了死亡后的世界。就这样,小岛在这个预告片的后半段,为我们展示了游戏中,山姆的一个完整的、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的“ 轮回 ”。
对此小岛的解释是:在此之前的大多数游戏作品中,玩家死亡时,游戏也会结束。当玩家继续游戏时,时间会退回到死亡之前,这反映了大多数游戏对待生命和死亡的传统方式。而在《死亡搁浅》中则不会如此,玩家死亡后会被传送到一个“受难地”,在此状态下可以进行第一人称的探索。当探索结束后,玩家可以回到死后的世界继续游戏,山姆的生命也得以延续。这便是《死亡搁浅》中全新的游戏机制,也正是小岛因伊藤计划有感而发的“ 人会死,但死不代表就是输了 ”。
并且,伊藤用来比喻自己的“魔童”一词,法语原文为“Les Enfants Terribles”,其中enfant一词,所对应的英语为infant,意为“婴儿”。而在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婴儿”在本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2016年E3展会上发布的本作首个预告片(以下简称PV1)中,有着一段山姆和婴儿角色的单独互动,并且据我们所知《死亡搁浅》的剧本在当时还尚未完成。因此这一段互动可以不受琐碎剧情设置的干扰,更直接地反映出小岛创作的初衷。那么我们不妨站在现有的视角,重新解读一下PV1的内容。
这里先抛出个人得出的结论:PV1所讲述的正是“ 魔童之死 ”,灵感很有可能来自伊藤计划的去世。
预告片的开头,山姆醒来,发现了身边的婴儿。由PV3山姆复活的桥段我们可以推测,“婴儿”曾经在山姆的体内,与肉体形态的山姆是有着连接的,因此他可以在死后通过激活“婴儿”重返人间,这也是山姆和其他角色不同的原因。这个婴儿便是带有山姆“MEME”的“魔童”,是他回归的“容器”。
而后,山姆抱起婴儿,表情十分悲伤,此时婴儿的脐带也消失了。因为脐带断掉、脱离了母体的婴儿,是无法长时间存活的。本应继承了主角生命信息,等待灵魂回归的“魔童”,却要提前离去,从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联想到小岛本人,以及自喻为他的“魔童”的伊藤。伊藤本应是小岛“MEME”的继承者,在小岛死后作为“另一个小岛”而存在,但是,他与母体的“脐带”被绝症切断了。
然后,婴儿就这样在山姆的怀抱中消失,只留下黑色的液体和逐渐远去的黑色手印。这里有一个细节,婴儿离开时的黑色手印,同样给山姆的右腿留下了“烙印”。“魔童”的死留下的“烙印”,可以理解为:伊藤虽然死去,但是他的“MEME”也同样留给了小岛,小岛接下来也会带着他的“MEME”继续前行。
伊藤聪成为了小岛秀夫,然后小岛秀夫又接收了伊藤计划的MEME,这个奇迹般的故事,我会永远记得其中的这份感动。
在PV1的结尾,山姆的目光变得坚毅,他站起身,镜头拉远,此时的背景音乐恰好唱到“I'll keep coming(我将继续前进)”这一句。感受一下“婴儿”与山姆,也是“魔童”与小岛之间的羁绊吧。
除此之外,小岛在《死亡搁浅》中看似借鉴了许多伊藤计划的遗作——《尸者的帝国》中的设定,之前Dimond老师在本站上发布的一篇文章中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以下给出文章的链接: 小岛秀夫的《死亡搁浅》与伊藤计划的《尸者帝国》 实际上,人类对死亡的认知,其实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所以自古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在试图解释“死亡”,同样也是研究人在肉体死亡后,是否可能以其他方式“延续”生命,使生的意义不被归于虚无。纵然从生物学的角度,肉体死亡就是毫无疑问的终结,但哲学家们还是给出过很多观点,使人类能从必然的死亡中得以“幸存”。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对话录》的《斐多篇》中,给出了以“ 灵魂 ”为核心的二元论哲学体系,这也是哲学史上关于生死问题最著名的论证之一。
《斐多篇》所讲述的是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临死前的场景,通过苏格拉底与友人的对话,阐述了灵魂存在且不朽的哲学观点。他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复合体,灵魂负责思考,肉体负责感官。在他的观点中,生和死处在相互变化的循环之中。在人死后,灵魂将脱离肉体从现象世界回到理念世界,只要在生前不受肉体感官的诱惑,保持了真、善、美的原始记忆,灵魂便可以在神灵的指引下,重返现象世界,这与宗教中“转世”的概念很相似。
但是时至今日,即便是一些哲学家也开始否定灵魂的存在。因为作为灵魂特性之一的思考能力,已经被一些没有生命的人工智能产物所具备。柏拉图对于灵魂的定义,在现在看来,最大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刻画了人性。
那么小岛的“死亡哲学”是什么,他想在《死亡搁浅》中表达些什么。从之前的预告片和文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下面便大胆给出个人的一些猜想。
在《死亡搁浅》中,小岛提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哲学观点——超脱于人类肉体之外的,是在活着的时候与其他事物建立的“ 连接 ”,这种“连接”类似于他之前的文章中所说的“MEME”和“烙印”,人类通过这种“连接”实现生命的延续,甚至能够在未来诞生“第二个自己”,也就是变相的“ 转生 ”。人类的生命信息,通过生前的文字、思想、行为传给其他人,在其死后,接收了其生命信息的人,又何尝不能看做是接受了其“灵魂”的全新肉体呢。这取代了传统二元论生死哲学中“ 灵魂 ”的存在,也是为什么人的死亡并不是终结。
因此小岛以“strand”作为本作的另一个主题,使用在心理学上有着“绳索”含义的“strand”一词为题、标题文字上垂下的长线、预告片中婴儿身上的脐带、无处不在的黑线都由此而来。 下面要猜测的,是本作的世界观设定和玩法。
在PV1的片头,小岛引用了十八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长诗《天真的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的前四句,而这些文字对于本作来说,无疑是题记一般的存在。它们被小岛放在这里,自然是为了解释一些东西,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四句诗。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一粒沙里见世界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一朵花里见天国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手掌里盛住无限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刹那便是永恒
以上的中文翻译来自于著名的翻译家丰子恺先生,而这首诗的作者威廉·布莱克除了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以外,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因此,他的作品中均带有非常强烈的宗教色彩,《天真的预言》更是他的诗作中宗教隐喻最多的作品之一,在这首132行的长诗中多次出现地狱、天使、亡灵、异教徒等宗教中常见的意象。在另一个来自于著名诗人徐志摩对本诗的翻译版本中,更加体现了这一点——“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经此翻译的《天真的预言》,仿佛与佛教用语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揭示着人与万物、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奇妙的联系。
这首诗在PV1片头出现,除了罗列片中出现的一些意象之外,个人看来重点在引用部分的后两句。英文原文“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如果抛开前面译文的润色和美化,可以翻译成“手掌中容纳无限,瞬间中容纳永恒”,这是一种从宏观上去看待空间和时间的视角。人的生命周期看似漫长,但是如果放在永恒的时间长河中,就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瞬间。《死亡搁浅》的世界也将是一个这样视角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与死的轮回会非常迅速,“时间洪流”的设定便是最好的佐证。
从预告片看来,人在死后会以某种方式转生。在这样的世界中,面对周而复始的、不可避免的死亡,人们仅有的应对之道便是在活着的时候与外界建立“ 连接 ”,以此留住自己的生命信息。这里可以推测,本作中玩家的游玩方式,就是以“ 建立连接 ”为主,因为这是规避死亡惩罚的唯一方法。如果在活着的状态下,没有有效地与外界(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其他事物)建立连接,那么活的再久也无济于事。失去连接导致生命信息的丢失,才是《死亡搁浅》中真正的“死亡惩罚”。
在这种状况下,杀死敌人也变得失去了意义,因为只要敌人建立好了“连接”,便会顺利地“转生”。只有切断敌人的“连接”,阻止敌人留下生命信息,才能真正将敌人消灭。同样,敌人在游戏里也会以切断玩家的“连接”为行动目标。“婴儿”作为带有遗传信息的“魔童”的隐喻,很有可能在本作中作为稳定的“连接载体”出现。而山姆死后所呈现的、不生不死的“灵魂状态”,可以看做是生命信息在连接后的传递过程。
并且,在与“好的东西”进行连接的同时,玩家也要避免被“坏的东西”所连接,因为被连接,也许意味着转生后的被占据。在PV3中,持枪的队员如此果断地杀掉被黑水中的人拖住的队友,并且在自己被黑水中的人困住时更加果断地自杀,就是为了阻止自身的连接被切断,或者被敌人连接。从他举枪自杀的淡定可以看出,死亡对于本作中的人而言,真的是习以为常,只要完成了连接,可以随时迎接死亡。
而多次出现的黑色手印和黑色人影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敌人”,在PV1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山姆在沙滩上醒来的时候,他与婴儿之间是有着脐带的,这时出现了黑色手印向他们走近,走到婴儿的位置处消失。下一个镜头切换到山姆将婴儿抱起,此时可以发现,脐带消失了,之后婴儿也随之消失,留下黑色的液体。山姆与婴儿间的“连接”被黑色手印切断。
总而言之,《死亡搁浅》的游戏系统,很可能就是围绕着“建立连接”构建的。“死亡”会是游戏中极常见的事,甚至与玩家的游玩方式无关。玩家需要做的不是避免死亡,而是避免在死亡到来之前,“连接”被切断。
在《潜龙谍影》系列里,玩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需要与敌人进行正面接触,“潜入”与“生存”作为游戏的主题被提出。而《死亡搁浅》中,生与死的轮回背后,连“生存”也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连接 ”也许是小岛为我们带来的,全新的游戏体验。这来源于他对生与死的思考。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面对着必然的死亡,在“灵魂”一说逐渐脱离人们认知的时代,这种留下生命信息被他人继承的观点,对于人们的思想有着指引方向的意义。
以上就是一些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对《死亡搁浅》目前发布内容的解读和猜想。最后,用小岛文章中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吧。
人不会消失。我们就是在这些话语的河川中漂流着的东西。人这种存在,既是物理上的肉体的同时,也是不断继承话语的故事。
——小岛秀夫
希望小岛监督能够一直讲述他的故事,留下超越生死的文化基因。
评论区
共 5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