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梵高》:杜比剧院的霸主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大英——
迪士尼:那就是我大美利坚!
本文是关于2018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即美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长片”奖项提名作品最终结果,和我个人之前预测的对比、分析及感想。
本文绝对没有贬低、抹黑任何一部作品的意图,所有提及的作品,我都是喜欢的。如果某些话戳到某些朋友的G点,我在此先行道歉。
本文没有任何炫耀、标榜、装逼的意思,除了推荐和讨论以外,还是推荐和讨论。当然每年做个简单的预测,然后看看和官方提名的出入,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我欢迎一切讨论和扯淡,但是请大家在留言评论的时候尽量正面或者中立一些,不管怎么说,能拿到小金人提名的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指出缺点当然可以,只是语言请适当“温和”一点,也当为机核评论区的和谐尽点力嘛~诶嘿嘿~~
文中可能稍微会有一点信息量,如果各位看完能从中获得些许可以被称为“知识”的东西的话,那么我感到不胜荣幸。
如我去年的文章所说,这可能会变成一个系列。
关于本届的动画长片小金人,比起去年稍微多了一点悬念,但也只是稍微而已。然而虽说只是稍微,但不可否认,今年的提名实际上仍然给了我许多惊喜。
依旧是五部中三部,在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之前,总共七部作品,我也依然看了四部,今年的提名比起去年来说,变化还是挺大的,颇有点“一家欢喜几家忧”的意味。
当然了,今年是特别的一年,不管是哪个奖项,惆怅都注定和惊喜同在,这就是奥斯卡,它90岁了。
好了,自以为是的抒情结束,老规矩,我们来按照地区慢慢看一看。
先来说说《coco》,说实话今年获奖的片子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就是它了,影片由号称“皮克斯三巨头之一”的李·昂克里奇执导,这位执导过《海底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系列(所以我就觉得《骷髅总动员》这名字更好嘛......)的皮克斯名导早已深谙迪士尼的套路,充分利用了美国动画固有的“超长制作周期”和“团队头脑风暴”,在长达七年多的时间里,五次前往墨西哥,探访包括首都在内的三座城市,并邀请《冰雪奇缘》的音乐班底来为影片创作音乐,最终完成了这部拥有浓郁墨西哥元素和风情的动画。
《coco》的元素融入和现实意义成为了它最可能获奖的两大支柱,在整个团队无数次的讨论下,大到亡灵节、亡灵城的设计,小到无毛狗和万寿菊能够引导亡灵的典故,甚至是影片之外全为拉丁裔的配音演员的“灵光一闪”,全部成为了“墨西哥文化风情”这个大构架的一部分。正如昂克里奇自己所说的:“美食、美景、传统文化,我在墨西哥看到的一切,都深深地影响了我。”
如果看完这部作品,你有那么一瞬间想去墨西哥,那么它就成功了。
关于现实意义,除了“梦想”和“亲情”两大永恒主题的讨论之外,它还为我们展现两种在墨西哥人看来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死亡”和“回忆”,笔者认为二者的联系是作品的另一个相对不受关注的核心。它向观众展示了“原来世界上还有一群人,他们用这种方式看待死亡、用这种方式珍惜回忆。”
如果看完这部作品,你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可以坦然面对死亡,那么它就成功了。
当然,我知道有人会把《coco》和福克斯三年前的《生命之书》作比较。的确,它们太像了。
平心而论,福克斯并不具备迪士尼那么庞大的动画制作团队和制作经验,以三位主角的恋情为线索展开故事的《生命之书》,与以“亲情和梦想”为线索展开讲述的《coco》相比,格局也确实小了很多。两部作品在元素的展示上更是很可能有过相互借鉴和讨论。但那又如何呢?优秀的《生命之书》已经赢得了属于它的荣誉,现在该轮到同样优秀,甚至可能是更优秀的《coco》了。
哦对了,提到《生命之书》,多说一句:你爸爸还是你爸爸,但是你舅舅已经不再是你舅舅了。呜呜呜......(其实在“世纪交易”中,双方都有很多考虑,这里我们就不做深入了。)
再来说说皮克斯另一部进入初选,却没能获得提名的作品,《赛车总动员3》。2006年,当尚未成为传奇的约翰·拉塞特捧起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长片”的两座奖杯时,他和他的团队或许都没有想到,那个曾经点燃无数人激情的、骄傲的甚至有些自负的“闪电麦昆”,也会有力不从心的一天。
可以看得出来,创作团队很用心,尽力的避免让人产生不耐的因素,知道别的方法用不了就主打用情怀来叙事,可惜到最后除了怀念什么也没能留下,诚然,作为系列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部,作品的看点本就应该是“英雄迟暮”,无论如何,时隔六年,直到麦昆登上指挥台的那一刻,约翰·拉塞特持续了20年的“赛车梦”,圆满结束了。
其实《赛车总动员》系列除了第一部以外,后两作都是提名多获奖少,照理说小金人也可能落一个提名,无奈意料之中的平庸在多数人看来就是倒退,《闪电再起》本身也只能像逐渐被淘汰的麦昆一样,接受少数人的致敬,而后退场。
在29部初选作品中,日本占了五部。今年日本方面的选送相当“迷”,除了《在这世界的角落》(以下简称《片隅》)和《玛丽与魔女之花》以外,还有《SAO:序列之争》、《午睡姬》和《声之形》三部作品。
相比米林宏昌执导的《玛丽》和片渊须直执导《片隅》,其他三部作品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且不说原本海外发行计划就是电影节居多、根本没有打算长期上映的《声之形》。《午睡公主》比起剧情片,更像是一个加长版的宣传片或者说“实验电影”。《序列之争》所展现的VR世界虽说或许能够抓住年轻人的心,却未必能得到评委们的认同。
当然,我不是说它们毫无优点,恰恰相反,这三部作品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和意义,《序列之争》放眼VR;《午睡公主》整部作品都是神山健治本人对于数码作画发出的一次挑战——片中70%以上的原画和动画是通过数码作画来完成的。 (数据来源于Anitama《数码制作进行时》一文.) 《声之形》在京阿尼强大作画保证下,将目光聚焦在“校园霸凌”这个范围极其广泛的社会问题上。然而这些优点,不会给它们进入杜比剧院的机会。
其实日本去年不是没有获奖的动画作品,汤浅政明的实验flash动画《宣告黎明的露之歌》,在昂西拿到了主竞赛单元最高奖水晶奖,另一部由他执导的作品《春宵苦短》也在渥太华动画节上摘得“最佳长篇作品奖”,两部都是相当优秀的作品,却不知为何都没能顺利被选送。可能是考虑到汤浅通篇充满幻想和过度夸张的表现手法不一定会被美国人接受吧。
再来说说《玛丽》和《片隅》,说实话我真的没想到这两部作品能碰到一起,米林宏昌和片渊须直,一位号称“宫崎骏的大弟子”,一位为认为“流着吉卜力最正统的血”,同样曾经是吉卜力“年青一代的希望”,同样早已经离开了吉卜力,同样都是暌违了三年的新作,甚至同样提名安妮奖。
两者的身上都有吉卜力的影子,但是在今年的这场对决中,尽管不愿意,但不得不承认,是片渊须直更胜一筹,如今的片渊已经不再是《空想新子》的片渊了,他正在找到自己的风格,在看《片隅》的时候,你会越来越频繁的忘记“宫崎骏弟子”这个名头,而记住片渊本身。——“正在逃离宫崎骏”,这也许就是他能够捧起去年昂西主竞赛评审团大奖的原因吧。
然而,比起虽然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但却在受害者和发起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上不加深究,反战有些不彻底的“心机片渊”(笑),我还是更喜欢“彻头彻尾吉卜力”的米林宏昌,也更喜欢《玛丽》。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 “米林宏昌也许编不出一个好故事,但如果你给他一个优秀的剧本,他就能还你一个同样优秀的作品。作为一个导演,他知道一个剧本里哪些东西应该删,哪些东西可以改,哪些东西不能动。”
所以他的制作人西村义明给他带来了英国作家Mary Stewar在1971年发表的儿童小说《小扫帚(The Little Broomstick)》,这是一个11岁的普通女孩前往魔女的国度,展开的一场精彩冒险。米林宏昌和Studio Ponoc的吉卜力团队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还了他一个超过42亿日元的本土票房,和安妮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两项提名。
魔法、女孩、吉卜力,我相信有了这三个关键词,所有人都能想到那部在“不可思议三部曲”之后第一次拯救吉卜力票房的经典作(lao)品(po)——《魔女宅急便》,珠玉在前,离开吉卜力刚满四年,还没有形成自己风格的米林宏昌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但这又如何呢?玛丽初次面对魔法时的惊讶和欣喜、尝试飞行时的惴惴不安、绚丽的法术效果、温和的叙事,魔法和精灵,简直可以满足所有人少时童真的一切幻想,这样就够了。
玛丽或许的确比不上琪琪,Studio Ponoc注定不会是吉卜力,米林宏昌也永远成不了宫崎骏,但是无论相似有多少,是“神髓”还是皮毛,至少他们都在传承。就像西村邀请米林加入Ponoc的时候说的:“我想和米林监督一起做的,果然还是延续了吉卜力血脉的电影。”
木心说:“张爱玲只学了(曹雪芹)一点,就很有味道。我现学现卖:“米林宏昌也只学了(宫崎骏)一点,也很有味道。”
题外话:《玛丽》从宣传之初就打着“全世界待望”的旗号,想必也是看中了《借东西的小人》之后在海外稍微有了点名气的米林先生的潜力,所以后来的20国上映我一点也不惊讶。
如果说今年还有哪部作品可能阻止《coco》登上剧院大厅领奖台的话,那么就是《至爱梵高》了,3年多的时间、120位艺术家、超过1000张油画、65000帧画面,如果说去年《魔弦传说》的“最佳长篇动画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是莱卡的“工匠精神”让英国人折服的话,今年的《至爱梵高》无疑是相反的。
“电影史上第一部完全用手绘油画创作的电影”,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头使得任何都无法用传统电影的标准去评价这部作品。事实上,自从去年六月在昂西首映之后,《梵高》几乎拿遍了国际上所有主要动画节“最佳动画长片”奖项的提名。
其实,无关影片讲述的故事本身——那太剧情,太不风雅,谁也不会在乎。——作品特殊的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使得《梵高》比起一部单纯的传记动画,更像是一部实验性的先锋电影,这种大杀器,显然更对学院那帮老家伙的胃口。于是时隔两年,他们再次入座杜比剧院,而有了文森特的帮助,这一次对上《coco》,他们显然比一次更有信心。
关于《公牛费迪南》,它的故事虽然不长,但背后的经历,却实在太多。原著成篇于1936年,在那个崇尚武力和战争的年代里,它温顺、谦和、与人为善。而在当时的西班牙政府看来,这无异于离经叛道。于是原著被列为禁书。好在战争终究会结束,就像作品中人们理解了费迪南一样,现实中的人们也理解了这部作品。
早在1938年,一部改编自曼罗·里夫原著小说的短篇动画《公牛费迪南》就为迪士尼捧回一座短篇动画小金人,80年过去,爱花的费迪南碰上了从《冰河世纪4》开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蓝天工作室,钟爱原著多年的导演卡洛斯大喜过望,欣然接下任务,在六年的制作周期里,他和读过原著的孩子们多次交谈,力图在短小的原著中尽可能多的插入西班牙元素,本就以“儿童”为核心的蓝天和这部童话相当契合。
结果自然是极好的,14年后,蓝天工作室又回到的小金人的舞台上,无论最后是否获奖,明年就满60岁的克里斯·韦奇终于可以对已经在舞台上站了太久的拉塞特说上一句:“嘿,约翰,我回来了!”
除了笔者还没有看过的《养家之人》和《宝贝老板》,官方和个人提名的作品到这里就全部说完了,想写的东西依旧很多,能坚持看到这里的读者们,请容我说一声感谢,如果有人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产生了初次,或者第二次观影的想法的话,那就真是值得了。
什么?为什么没讲《神偷奶爸3》?如果我之后有时间写一篇照明娱乐的文章,在那里面会说到的......(诶嘿嘿~~)
评论区
共 4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