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与宫崎骏一起创建吉卜力的元老,82岁的高畑勋因病去世。100年的日本动画历史,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有高畑勋的身影。故人远去,总会激起许多怀念。每次说到像高畑勋这种优秀创作者,都有一个常见说法,就是“比起花时间看这篇文章,不如提前一分一秒去看作品”。
看完片后,那种强烈的感动与忘我的回忆,是促使观众如此坚决地主动安利的原因吧。但说到高畑勋与他的作品。这句话恐怕要改成“高畑勋片很好,但什么时候看,就按自己的步调来吧”。
不必这么急切地推广的理由,首先是因为,高畑作品本来就不那么咄咄逼人,不容易调动安利的瞬间激情。
第二个原因,就是高畑勋已经成了日本动画的基础——就算不特意去找,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很多读者也早就接触过他了。
1959年,28岁的高畑勋作为第一批职员,进入东映这个实验熔炉。这位新人在四处打杂的过程中,了解了各个工种的职务与工作方法。学会在限定的条件下,如何做出有趣的东西。4年后、宫崎骏也加入东映,相近的左翼思想,也成为一辈子的盟友。
高畑本人说,战后的日本,好的地方与坏的地方,都是“什么都没有”。现在的动画监督动手做东西,有一大堆名作珠玉在前,很容易压力过大。但高畑进入东映时,面对的是一大片无人动过手的的处女地,正是什么都可以做的轻松状态。
对那时的日本人而言,动画领域有一位无法忽略的先行者,那就是远在大洋彼岸的迪士尼。就像现在批判“中国动画太日本化”一样,当时对动画的评价泛滥着两种评价,就是“太像迪士尼”,“和迪士尼完全不一样”。
不过高畑勋却少见地没有那么在意迪士尼。首先,与商业模式都在学习迪士尼的手冢制作不同,当年的东映,恰恰是一家由“反迪士尼”人士组成的制作公司。让高畑勋进入动画界的作品,同样也不是迪士尼动画,而是法国动画名作《斜眼暴君》。
60年代的东映动画,给日本动画带来巨大的影响,高畑勋与宫崎骏自然也参与其中。首先,当然是拍摄多部娱乐动画,发展技术、培养人才。其次在更深的层面上,他们也构建日本动画制作流程的基本过程。比如东立就发明了统一画风的作画监督职位,让原画可以用场景为单位工作。
到了1968年,高畑得到机会监督电影《太阳王子 霍尔斯的大冒险》。这部作品高畑担任演出,宫崎骏原画。结果电影不仅原定1年的工期,大幅延长至3年,面向年龄层却比预计的高。后果自然是制作费暴增,也没能收回成本。
《太阳王子 霍尔斯的大冒险》(1968)
生活在孤岛的霍尔斯,拿到太阳之剑前往人类世界的冒险故事
之后,高畑与宫崎被公司内冷藏,两个最终离开东映。但是从东映动画时代开始,日本动画独立于迪士尼体系的的几个特征,也从这个时期逐渐确立了起来:
1、动画不一定是幻想故事,也不执著于“只有动画才能表现的效果”,如实地再现人类世界。就算有不可能的设定,也把这一起切刻画得相当细致。
2、人物性格突出。不需要简明的故事模式,同时有着充满现实感的魄力。
3、肢体动作不像迪斯尼那样极尽夸张动作朴素自然,动画会有的“日常段落”描写。
不画原画的高畑勋,这段时间的收获,首先是遇到了这位不论工作质量,还是速度都非常惊人的帮手宫崎骏。同时他也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与苛求细节与质量的一贯作风。
离开东映后,高畑与宫崎骏合伙制作了一批剧场与TV动画。这对搭档第一次展露身手,就是1971年的怪盗题材电视动画《鲁邦三世》。本来这部动画导演不是高畑勋,但由于前几集过于严肃,导致动画收视率低迷,原导演撂挑子,“凑巧有空”的高畑勋与宫崎骏,临时担任救火队员,切换路线为轻松搞笑风格,成功把收视率拉了回来。
获得成功的这对搭档,收到了更多的改编动画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后持续多年的电视动画“世界名著剧场”系列了吧。高畑勋做改编,都非常尊重原作。为拍摄这些世界名著,高畑与宫崎骏跑到欧洲取材,观察生活细节,并还原到作品里。这些动画细节相当真实,一方面为日本动画拓宽了国际市场。
这段时期,高畑勋对日本动画的另一个巨大贡献,就是确立“分镜在先”的制作流程。首先实践这一手法的作品,就是1984年高畑勋(演出)与宫崎骏(画面构成)合作的TV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74)。
改编自瑞士作家约翰娜·施皮里的小说《海蒂》,讲述她与祝福生活在阿尔卑斯山的故事。
技术上,在动画业界,原本是原画师各自画分镜,然后归总的形式。然而《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制作工期紧张,大量作画外包。为确保成品质量,高畑勋不得不让宫崎骏画全话分镜台本。
不止这一部,与接下来的《三千里寻母记》(1976)的制作过程中,合计104回所有的演出与分镜,全部由“高畑勋+宫崎骏”搭档完成。所有的场面,都彻底地反映了两人的追求与喜好。
《三千里寻母记》(1976)
《三千里寻母记》改编自意大利小说《爱的教育》,少年马可远渡重洋寻找母亲。
让动画的质量提升之外,这么做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可以更快赶上工期。这个流程被其他人效仿,成为日本主流的动画制作方式。然后这种制作结构,客观上让高畑勋、宫崎骏这种核心制作人员对作品产生决定性影响,促使日本发展出个人味道浓厚的动画电影。
《红发安妮》(1979)
改编自加拿大同名儿童小说,讲述红发少女被绿色庄园收养的故事。前15集画面构成是宫崎骏,之后宫崎骏忙着去拍鲁邦三世剧场版,改为与近藤喜文合作。
这一“世界名著剧场系列”,不只对原著做了精彩阐释,同时生活细节做的相当自然,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欧洲观众都不知道动画原产地是日本。他们在长大之后,才“再次发现”高畑勋这个人物。另外,从高畑勋开始,拍摄前到实地取材,也成为世界名著剧场的惯例。
宫崎骏回忆说,自己可以说是把“青春时代都给了高畑勋”。高田勋青年时代精益求精,做的几部“世界名作剧场”,成为好几代人童年回忆的同时。也改变了动画制作制度,赋予了日本动画强烈的“作家性”。
80年代开始,高畑勋与宫崎骏的关系,渐渐从左膀右臂,变成了同台竞技的对手。高畑勋作为宫崎骏的制作人,辅助宫崎骏拍了《风之谷》(1984)、《天空之城》(1984),连续电影两部大获成功。懂音乐创作的高畑,也在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里面,担任音乐演出。
1985年,吉卜力几部电影的票房成功,让他们决定把制作人员留下,创建一个能够自由发挥能力的舞台。这就是以后驰名世界的动画公司、梦想与疯狂的王国“吉卜力”。
作为制作人,高畑勋能很好地控制工期、控制预算。但这位监督,在自己主导作品时,却坚持完美主义、不愿意妥协。工期延长,并导致成本飞升。萤火虫之墓上映的时候,甚至部分画面直接没完成,在上映中途才替换成完成版。
《萤火虫之墓》(1988)
改编自野坂昭如的小说。二战结束那段时期的日本,失去父母14岁的哥哥,与4岁的妹妹,两人尝试自己活下去。至于如何解读这部作品,我觉得可以参考他在访谈的说法——自己坚持制作从理性角度来观赏的作品。给观众带来感动,不是忘我的沉浸,而是基于理性的同理心。
业内有一种调侃,就是说吉卜力这个公司,是德间书店的大老板德间康快,向银行骗贷款拍新片。负责宣传的铃木敏夫,骗观众进影院。身为导演的高畑勋,骗所有人片子能按时完成。最后如果有亏空,就由宫崎骏来负责填补。
接下来,宫崎骏力荐高畑勋,让他拍的《岁月的童话》(1991)大受欢迎,登上当年的日本国产电影票房首位后,高畑本人却说“这部电影热门过头了。我觉得这不正常”。宫崎骏是天生的娱乐制作者,高畑勋则有着摆不脱的艺术家气质。
《岁月的童话》(1991)
漫画改编,27岁的上班族冈岛妙子,回到故乡,回忆自己的青春,并发现自己心中伴侣的故事。
高畑不是不会拍面向大众,“让更多人欣赏”的作品的意识。这个人花钱很多,但却不期待作品大受欢迎。
但就像刻意去“爆红模板”拍片,也未必能做出赚钱作品一样。高畑勋作品优先的原则,也能得到观众的认同。1994年高畑勋少见的原创作品《平成狸合战》,凭借优秀的质量,连续两次拿到日本国产票房首位。
《平成狸合战》(1994)
建筑工地兴起,森林里的狸猫,面临家乡被夷平的危机,于是他们下决心,利用变身的能力与人类决胜负……
《平成狸合战》的时候,高畑勋的电影观影人数,比宫崎骏的前一部作品《红猪》要多,到此为止,这对好友还能算是互有胜负,一切也顺风顺水。但接下来,吉卜力幸运与不幸的根源,都可以说成一句话——就是宫崎骏接下来实在赚的太多了……
吉卜力的转变,起源是1997年宫崎骏的《幽灵公主》。这部电影、宫崎骏用2倍的预算,获得了超过2倍收益。赌注获得成功后,导致吉卜力彻底变成了高成本、大制作的体制。
一流的工作队伍,充分的预算,庞大的宣传经费……与其他动画业内相比,这些条件可以说是相当奢侈。但这些东西也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幸福没有就此轻易降临,接下来就是无限提升品质的地狱般竞争。
望月智充,细田守、庵野秀明……多年来,许多极有能力的人才,背负众望进入吉卜力。他们然后在追求完美的巨大压力中,因各种原因脱队、离开。只有老伙伴高畑勋,作为宫崎骏的对手,凭自己的力量走了过来。
《幽灵公主》成功的背景之下,高畑勋执导的吉卜力电影,居然是改编四格漫画的《我的邻居山田君》,一部描绘日常的轻喜剧。
《我的邻居山田君》(1999)
改编搞笑四格漫画。讲述山田一家日常生活趣事,主题是“随便”。
据铃木敏夫说,这次是“故意让票房回落,以免过大的压力压垮吉卜力”。在高畑勋这次“失败”的基础上。接下来,宫崎骏《千与千寻》,用再次加倍的宣传与制作经费,创造了日本影视的历史票房奇迹。附带一提,《我的邻居山田君》并不是赔钱的作品——制作人铃木敏夫说,影碟发行之后,账面变成了黑字。
一直以来,高畑都是采用理性计算的创作方式,宫崎骏擅长用感性来孕育作品。2013年,当时两个人,却交换了创作题材。擅长幻想题材的宫崎骏,制作的是描写零式战斗机设计师,掘越二郎事迹的《起风了》。秉持现实主义风格的高畑勋,却以民间故事为蓝本,做了原创程度很高的《辉夜姬物语》。
《辉夜姬物语》(2013)
改编自日本最老的民间故事《竹取物语》,辉夜姬来到人间,又重返月亮,公主犯下的罪与罚。
这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电影,出资者日是本电视台的氏家齐一郎,一开始没有设置不限制时间与预算。作品里不仅使用了了手绘效果,与考究的日常细节。剧情上也同时穿插现实与幻想,质量与内容上都是集大成的压倒性作品。
高畑勋的前半生,留下大量改编作品,参与建立和欧美不同的日本娱乐动画体制,不愧是塑造日本动画的卓越名匠。到吉卜力时代,工作重心放到动画电影,他又成为宫崎骏的对手,成为点燃双方的燃料,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留下许多杰作。虽然他自己劝年轻人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自己却是个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
高畑勋不只是动画监督与制作人。一辈子做的事动画作品之外,还有音乐、写诗歌翻译。这位创作者的一生,肯定留下无法用如此短短的文章概括。限于篇幅, 本篇文章就回顾到这里。如果有什么感想,或者需要补充,那么欢迎留言或——
评论区
共 1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