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雅盖隆”Jagiellończyk这个音译,以后我将会采用波兰语的音译,即雅盖隆契克。本篇的两位主角,杨一世·奥尔布拉希特和亚历山大·雅盖隆契克。他们担任波兰国王的执政时间相对较短,而再下一位老西吉斯蒙德一世又统治了波兰几乎半个世纪。所以本期主要是讲述两位早逝国王的事迹,他们承前启后,开启了接下来一百三十年波兰立陶宛邦联(联邦)的黄金时期。)
(本篇两位国王的事迹并非是一前一后的,前者担任波兰国王的时候,后者正在担任立陶宛大公,因此很多事迹其实是有重合的,为防止读者搞晕,在此提前说明。同时,我也大幅简化了波土战争的篇幅,浓缩为一段就结束了,因为这场战争并没有什么值得讲的...)
Jan I Olbracht,生1459年12月27日~卒于1501年6月17日(41岁),执政1492年6月7日~1501年6月17日。在他短暂的九年的执政生涯期间,他确立了波兰议会君主制的基本政体,并且主导了第一次两院制议会,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强了地方大贵族的权力,限制了王权。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惨烈战争从他即位之前的1485年就已经爆发,在他执政末期终于与对手停战,在他去世两年后,继任者亚历山大才与奥斯曼帝国苏丹签署和平协定。
杨大哥在小时候和他的众多兄弟一起在瓦维尔城堡长大,并且在之前介绍过的历史学家杨·德卢戈的指导下接受王室教育,他天资聪颖,熟练掌握了拉丁文的使用,还学习过最中世纪的历史和早期文艺复兴的成就。在1474年开始跟随卡四爷参加政治事务,在1486年~1490年期间,他作为罗斯地区的王室总督多次击败了鞑靼人的进犯,并且 在立陶宛大公国的东南边界修筑城堡和防御局点,以应对鞑靼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犯。
上一篇说过,卡四爷的长子瓦迪斯瓦夫最终继承了匈牙利国王之位,然而这次即位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杨大哥也想去竞争这个位置。这并非是他脑袋发热一拍大腿决定的,他的二哥,也就是后来封圣的那位卡齐米日和匈牙利的一众贵族都比较支持他当选匈牙利国王。实际上,在1490年6月7日,他就已经被匈牙利贵族选举成为匈牙利国王了,然而瓦迪斯瓦夫肯定不能让到嘴的鸭子飞了,于是 兄弟二人爆发了争夺匈牙利王位的战争,双方在科希策大战一场。
然而到底是亲兄弟,转年他们就和好了......杨大哥主动选择退出,瓦迪斯瓦夫很感动,给予了他不少土地作为回报。然而,杨大哥后来又反悔了,他趁着瓦迪斯瓦夫生病,再次发兵进攻。此时卡四爷还活着呢,他看到杨大哥这样胡闹也气不打一处来,一度命令他返回波兰,然而杨大哥装作没听见,继续他的武装斗争。然而这次幸运女神垂青了他的哥哥,瓦迪斯瓦夫最终获胜,甚至生擒了这位爱搞事的弟弟。 然而哥哥到底是爱护弟弟的,对他好吃好喝好招待后,又把他送回了波兰 (非常仁至义尽了,想想李世民是怎么做的...)。
没过多久,1492年6月7日卡四爷去世,杨大哥作为第三位嫡子顺理成章的加冕为波兰国王,同时,他任命自己的四弟亚历山大担任立陶宛大公从早期雅盖隆王室统治的时候,波兰政府机构中,由国王任命的王室议会在国家治理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国内大部分的权力都由各地大贵族和议会分享。 杨大哥执政期间,他规范化了议会机制,将其转变为更加成熟的两院制议会制度。 原来的御前会议演变成了更加规范化的参议院,众议院由地方议会的代表组成。 参众两院,合称两院议会制。
“波兰的等级君主制有其重要的特点,这种特点严重地影响到波兰历史的发展。第一个特点是城市的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被排斥在等级代表机构之外。第二个特点是波兰的等级君主制没有形成强大的中央政权, 它没有像西欧各国和俄国那样演变为绝对君主制,而是朝着独特的贵族民主制发展。15世纪末,两院制议会的形成,正是这种演变的表现。” ——《波兰政治体制转轨研究》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1496年在皮沃特勒库夫举行的议会,会中内容主要是更加压迫市民和农民,提高贵族权力。 一个农民每年只有一次离开农村的权利,而且一户农民也只能有一个孩子进入城市学习或称为学徒,市民也被禁止占有和购买土地。 这项法律实际上更加束缚了农民和市民阶级的自由发展,限制了城市化的进程,可见贵族阶级的自由是建立在压迫下层阶级的基础上的。
但同时,杨大哥也限制了教会阶级的权力,他进一步限制了神职人员的很多诸如交易土地货物的世俗权力。
波土战争(1485~1503)横贯了杨大哥的统治生涯,他早期在波兰东南边疆负责防御鞑靼人的进攻。在即位之后因为领土纠纷集结兵力讨伐已经独立的而且得到奥斯曼帝国支援的前属国摩尔达维亚,在围城中,波军内部爆发瘟疫被迫撤军, 在撤到克斯米恩森林时被摩尔达维亚大公史蒂芬三世 (Stephen III of Moldavia ) 伏击,伤亡惨重,自己差点被俘 ,幸亏部下以死相拼才冲出重围。在1498he 1499年,杨大哥先后与史蒂芬三世和奥斯曼苏丹签订了停战协定。
早在1485年,奥斯曼人就占领了位于黑海的两座重要港口,这直接影响到了波兰东部的贸易往来,鞑靼人又开始兴风作浪,袭扰波兰属国摩尔达维亚,杨大哥亲率数万军队于1487年在摩尔达维亚击败鞑靼人。1491年,波兰人再次成功击败鞑靼人的入侵。150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对立陶宛发起兼并战争,在沃德之战中,立陶宛军惨败。随后, 莫斯科军队一路攻城略地,至战争结束时,立陶宛已经丢失了东部三分之一的领土。
紧接着,条顿骑士团又开始搞事,新任大团长萨克新的弗里德里克(生1473年10月26日~卒于1510年12月14日(37岁),统治1498 - 1510年)拒绝向杨大哥致敬,后者大怒,准备发兵征讨不听话的小弟,结果就在1501年春天,杨大哥突然染病去世。 由于他一直打光棍,也没有任何子嗣,于是波兰王位就由他的四弟亚历山大继承了。
Aleksander Jagiellończyk,生1461年8月5日~卒1506年8月19日(45岁) 。执政1501年12月12日——1506年8月19日。早在1492年7月30日,他就已经加冕为了立陶宛大公,同时,他也是雅盖隆家族最后一位会熟练使用立陶宛语的邦联国王。在他统治期间,立陶宛大公国与莫斯科大公国爆发了一系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由于没有波兰的支援以及资金短缺,立陶宛惨败,并丢失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同时,瑟姆议会进一步限制了他的权力,甚至剥夺了一块属于他的王室领地。
他仅仅统治了波兰5年就去世了,但他的死却开启了波兰立陶宛邦联(联邦)历史上的最鼎盛时期,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还有另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名称:“黄金时代”
与其说亚历山大是一位波兰人,倒不如说他是一个立陶宛人。因为在加冕为波兰国王的九年前他就已经在立陶宛担任大公,因此他为立陶宛做了许多微小的贡献,比如加强首都维尔纽斯的发展,为立陶宛提供了许多让其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等。
1501年的冬天,从立陶宛风尘仆仆赶到克拉科夫瓦维尔城堡的亚历山大匆匆举行加冕仪式,他想要让自己的妻子也加冕成波兰女王,但被波兰大主教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她的妻子曾经信仰东正教。好,说到这里我有必要打断一下,这位被禁止加冕为波兰女王的妹子叫 莫斯科的海伦娜 。
(我相信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俄罗斯这个国家,有的人对她很感兴趣,研究的更深一些。也有人对俄国的了解止于“战斗民族”和“伏特加”。如果有人在看了我的文章后去简单看了一下波兰接下来的历史,那么他们会知道, 在18世纪处于鼎盛期的沙皇俄国最终成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掘墓人,叶卡捷琳娜大帝主导的三国同盟彻底吞并了波立联邦残余的所有土地,实质上灭亡了这个古老的国家。 本文虽然站在波兰视角,但对俄国的描述绝不会站在所谓“最终BOSS”或者“大反派”的偏见角度去描写,真实客观永远是我的第一准则。
为什么要选在这一章让俄国登场,因为在当前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一位俄国历史上我认为功绩不亚于彼得大帝的伟大人物,他就是伊凡三世。所以在本篇我会花一定的篇幅去着重讲述伊凡三世以及他统治的莫斯科大公国的历史, 只有从头到尾详细了解俄国的历史缘由,政治形态和国家战略,才能对后来波兰最终灭亡的原因有最彻底和详细的了解。 )
在本系列的第一期,我已经简单介绍过早起斯拉夫民族的迁移和分布,为了方便部分没有看第一期的读者了解,我再复述一下。
巍峨雄壮的喀尔巴阡山脉坐落在欧洲中部,多瑙河中游的东北方向。山脉以北就是一望无际的波德平原,维斯瓦河从山脉腹部奔泻而出,横贯波德平原,注入波罗的海, 古斯拉夫民族就是起源于喀尔巴阡山脉以北的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波兰境内。
在公元7世纪左右,斯拉夫古部落出事了,只听有人纷纷大叫:“这日子没法过啦...”,“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我要去看看这个世界...”,然后 有三批人收拾包袱离开了这片故乡,分别向西,南,东三个方向迁移。 (别问我为什么不去北边)
向西的那拨人其实也没走太远,走到今天捷克境内,望着此起彼伏的山脉丘陵,累的一屁股坐到地上,他们就成了现代捷克人的祖先,也就是西斯拉夫人。
向南走的那波人一路跑到地中海岸边钓鱼,慢慢演变成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他们统称为南斯拉夫民族。
向东走那拨人没走几步就后悔了,他们发现越往东走气候环境越恶劣,东天一来冻的鼻涕都结成冰。他们走到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一带就停下了脚步,有些则走到了顿河。他们慢慢变成了现代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东斯拉夫民族。
至于留在老家,哪儿也没去的那拨比较宅的人,他们就是现代波兰人的祖先,也被分到了西斯拉夫民族中。
早期东斯拉夫人只是一个统称,实际上内部分了N多个分支或者不同的名称,如“安特人”、“沃伦部落联盟”、“维亚吉奇人”、“德列戈维奇人”等等,这里不展开说。因为已经涉及到一些学术的问题,我不想搞的太复杂,所以我们把她们统称为东斯拉夫人就可以。
与波兰一样,早期的东斯拉夫人过着原始的氏族部落生活,由安特人建立起的“沃伦部落联盟”实行一种军事民主制度,她可以称得上是东斯拉夫民族最早的政治联盟实体,也可以认为是现代俄罗斯国家组织的开端。 时间到了8~9世纪,与周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使得东斯拉夫人逐渐从最原始的氏族部落开始向早期封建制度演变。
其结果就是在第聂伯河中游的基辅一带诞生了早期的“罗斯可汗国”,拉多加湖沿岸地区出现了叫做“斯拉维依”的罗斯国家组织。我知道你看的有点瞌睡,别急着往下翻, 这两个政权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基辅罗斯公国”和“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前身!
基辅罗斯(Kievan Rus')与留里克王朝(Rurik dynasty)
很多人会问了,“基辅罗斯”是什么意思?是民族称呼,还是政权名称?亦或是地理位置?不慌,且让我把她分开讲述。
因此, “基辅罗斯”就是指由罗斯人建立的以基辅这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政权, 罗斯人,诺曼人,维京人,瓦良格人,本质上都是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称呼罢了。那么,基辅罗斯的历史定位是什么, 她是第一个在东斯拉夫人土地上建立的由本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施行高度地方自治政策的统一政权, 接下来我会简单讲述基辅罗斯大公国的建立。
公元70x年,一个北欧猛男坐在家里百无聊赖的把玩着手中的战斧,他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明天出海抢谁去?西边不列颠岛上的大秃瓢僧侣很有钱,但航程太远,南边的日耳曼人也抢过了,北边太冷不考虑.......突然他一拍大腿,东边还没去过呢!于是第二天他就叫上几位同伴,带点食物和淡水向东方的未知地带扬帆出航了。
这一次航行,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深刻改变整个东斯拉夫民族的历史走向。
在饱受北欧猛男蹂躏一段时间后,当地人民发现,这些野蛮尚武的北方邻居还给他们带来了一样重要礼物—— 贸易 。
维京猛男虽然喜欢用斧子解决问题,但他们也很热衷经商赚钱。在他们的努力下,东欧平原出现了一条条繁荣的贸易路线,从伏尔加河到黑海,从基辅到君士坦丁堡。东欧盛产的毛皮和木材顺流而下来到阿拉伯哈里发和拜占庭皇帝的手中, 文明的交流,科技的交融,就在一次一次寻常的贸易活动中悄悄进行着。 当然了,贩卖人口、奴隶之类的活儿他们也没少干......(拜占庭帝国的精锐武装力量“瓦兰吉卫队”的来源就是这里。)
有些特别喜欢打架的猛男就顺其自然的成为本地有权有势贵族的雇佣兵,留里克王朝的建立者,猛男留里克早期就是雇佣兵出身。
“和其他南部草原民族一样,这些人是些“海上牧人”,即海盗和商人。他们最终在组织多民族贸易和贡赋征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建并为基辅罗斯政治领导层提供了精英。”
——《俄国史》
到了9世纪中旬,东斯拉夫各王公之间的争斗越来越频繁和激烈,因此有着强大战斗力的北欧猛男雇佣兵成了抢手货,而他们中最能打的就是 留里克 (Rurik 执政 862–879,生830~卒879,基辅罗斯大公国与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的建立者)。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很多历史细节已经无从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 留里克就是作为东斯拉夫王公的雇佣兵登上历史舞台的。 在留里克的时代,东斯拉夫人已经不是曾经被他们肆意蹂躏的对象,他们的军事实力有了长足进展,甚至一度将瓦良格人赶回了海上。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加残酷血腥的内斗,一些东斯拉夫人觉得现在还不如以前维京猛男当老大的时期过的舒服呢, 于是就主动邀请留里克和他的军队回到东欧重建秩序。
留里克来到东欧,软硬兼施下建立了自己的权威和相对统一安宁的统治环境。他最终在诺夫哥罗德地区建造了自己的城堡,这就是后来的诺夫哥罗德城。 留里克在879年去世,他将统治大权交给了他信任的亲戚奥列格 ,他的儿子伊戈尔因为太年轻,太天真,有时候还很幼稚,所以暂时不能委以重任。而奥列格则表示自己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于是留里克就暂时把自己儿子托付给奥列格教育一下。
奥列格在位期间做了三个微小的工作:积极扩张,迁都基辅和攻打君士坦丁堡....值得说明的是, 就是在这段时期,基辅、斯摩棱斯克等以后经常提及的城市就已经进入基辅罗斯的版图了。 奥列格死前,把权力交还给了伊戈尔(够义气)。基辅的伊戈尔(Igor of Kiev )一直统治到10世纪中叶,他在位期间多次围困君士坦丁堡,但最终失败,因为他的船队在海上被对手的希腊火烧成了焦炭。 但他们终究还是逼迫拜占庭帝国统治者签署了对他们非常有利的贸易合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基辅罗斯和东方国家的联系。
伊戈尔死后,他的儿子基辅的斯瓦托斯拉夫一世(Sviatoslav I of Kiev )是一位非常能征善战的统治者,他击败了可萨汗国、阿兰人、保加利亚王国和伏尔加保加利亚,又吞并了许多东斯拉夫小兄弟的零散部落。尽管他只活了30岁,但在他统治期间,基辅罗斯的版图急速扩张,向南抵达到了巴尔干地区,向东到达了伏尔加河流域。
伟大的弗拉基米尔一世(Vladimir the Great)娶拜占庭安娜公主为妻,并于988~989年宣布东正教为国教,强令全体居民接受希腊正教神甫的洗礼。
11世纪中期,聪明的雅罗斯拉夫(Yaroslav the Wise)施展政治手腕,向北联合统治了诺夫哥罗德公国。在他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 封建进程 大幅跃进,各地封建领主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为了保护封建主阶级的利益,雅罗斯拉夫编修了《雅罗斯拉夫法典》,虽然这是一个维护万恶的封建主阶级的法典,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部成文法典也是基辅罗斯的文明硕果。 在他统治下,基辅罗斯的军事实力和文化水平达到巅峰。
贤明者雅罗斯拉夫死后,基辅国家的瓦解和变为封建罗斯的过程开始了,封建罗斯作为封建主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与封建分散性相符合的。封建割据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是什么呢? 罗斯作为统一的国家不复存在,国土分裂成许多封建的“独立的半国家”。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基辅罗斯大公国慢慢演变成了“基辅罗斯诸公国”,各地的大公互相征伐, 毫无意义的内斗和戕害将这个东欧的强大国家折腾的四分五裂,无比虚弱。 虽然她还勉力维持着一个庞大的身躯,但已经是空壳一座,只等一个强大的对手过来予以最后一击。相信你们也猜到了,这个对手就是蒙古人。
1237年~1240年,3年时间,蒙古人摧枯拉朽般的灭亡了基辅罗斯诸国。
我希望大家清楚的是,在蒙古人到来之前,基辅罗斯绝对不是一种“蛮夷之国”,与同时期的西欧和中欧相比,她虽然人口稀少,但 土地疆域绝对是最大的,而且他们也拥有相对发达的文明 ,基辅和诺夫哥罗德等大型城市居民的识字率相比其他的国家并没有低多少。巴黎的贵族老爷要警惕从天而降的屎尿时,诺夫哥罗德甚至还有一套基础的污水处理系统。《雅罗斯拉夫法典》里的刑罚相对较轻,很少使用死刑。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没有那么低下,她们甚至还拥有家族和房产的继承权等。
诺夫哥罗德共和国(Novgorod Republic)
(诺夫哥罗德的知名度我估计比基辅罗斯还要低,谈起后者,人们好歹还知道她是被蒙古人灭了,提起前者,众人:???但这并不代表我会遗忘这个屹立在波罗的海南边,曾经有过辉煌灿烂文明和历史的国家,这个在东欧世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北境遗珠。)
诺夫哥罗德公国的早期历史前文已有赘述,法理上讲,诺夫哥罗德公国从属于基辅罗斯大公国,但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诺夫哥罗德就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和相对强大的政治力量。 公元10世纪末期,在伟大的弗拉迪米尔统治下,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地位越发重要,已经成了基辅罗斯北部最不容小觑的地区势力。而有趣的是,诺夫哥罗德最终没有发展成莫斯科大公国或别的国家那样的君主专制国家,而是变成了一个 自由选王,政治氛围宽松,以贸易为主的商业共和国。
9世纪左右,诺夫哥罗德仅仅是这个地区的泛称,她的含义是“ 从波罗的海到拜占庭帝国的贸易中转站 ”。这里的原始部落一开始也是互相攻伐,后来他们觉得天天打架大家都落不着好儿,干脆首领们聚在一起开个会,你退一步,他退一步,能吵吵就尽量不动手。
后来武林盟主留里克来了,这位北欧猛男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暂时使这个地区迎来了相对安宁的日子, 随后他在沃尔霍夫河畔建立诺夫哥罗德城 ,开启了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的历史序幕。历史的转机很快就到了,在11世纪初期,由于感激诺夫哥罗德帮助自己登上王位,伟大的弗拉基米尔授予了她许多 更加独立的政策和各种特权 。从此之后,借着独一无二的优越地理位置和种种政治特权,诺夫哥罗德公国开始飞速发展,逐渐与南方的基辅罗斯断绝了政治上的从属关系。
在1136年,诺夫哥罗德城的市民将基辅罗斯派来统治的大公赶走,翅膀硬了要单飞,拜拜了您呐~。从此之后,世袭大公们只负责军事防务, 诺夫哥罗德城本身则由基督主教和市民选举出来的市长共同执政。史学界亦认为从此之后,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历史就开始了。
12~15世纪的300年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黄金时期,他们努力向东北方向扩张,沿着波罗的海占领了一大片资源丰富的疆土,诺夫哥罗德人甚至还利用向维京人学来的航海技术继续向北初步探索了北冰洋、巴伦支海、卡拉海等人迹罕至的寒冷海域。13世纪时,作为汉萨同盟的重要成员,诺夫哥罗德城也拥有了他们的贸易商线。
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名义上的统治者是Князь новгородский,即“诺夫哥罗德的王子”(Prince of Novgorod)。值得说明的是,共和国王位并非世袭的,而是由维策会议或其他的方式选举产生。相应的, 共和国议会也拥有罢免(解雇)王子的权力 ,所以诺夫哥罗德王子的个人权力在很长的时间段里并不是很高。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王子是共和国的统治者,倒不如说是类似今天公司CEO或执行官的角色,实权还是在董事会(维策议会)手里......
诺夫哥罗德公司的安保部长兼CEO在非战争时期最寻常的工作是在城内参与各种法庭的判决事宜 ,比如伊万偷了尼娜家的母鸡啦,阿廖沙打瞎了安东诺夫的眼睛啦,阿列克谢欠了3.5个亿带着小姨子跑路了等等。。。这些案件都要由CEO(王子)和总经理兼法律顾问(波萨德尼克)共同裁决,如果法律顾问认为判决有问题,CEO也无权做出宣判。
总经理的权力不止于此,如果没有他的批准, CEO甚至都不能修改和颁布法律 。而且为了进一步制约CEO的权力, 议会禁止CEO拥有私人的土地, 但可以住在议会提供的CEO特供公寓里。你说我征收税款总可以吧,不好意思, 征收税赋的权力依然在议会。 一些没有背景和积蓄的CEO如果不想饿死,就只能乖乖从议会手里领取工资过活。
在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王子(大公)俨然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仔,从这个角度看,她们的政治形态与之后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共和国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在基层方面,诺夫哥罗德有一个非常类似于今天居委会的政治组织:“Strees”和“Ends”,由于没有很好的翻译,我就叫他们居委会吧...这个居委会相比西欧和意大利的行会,组织度要差一点,他们的主要职责还是在本地区域内修建教堂,埋葬死者,有时候也会调解一下邻里纠纷。但 居委会也是有政治力量的,他们的代表可以参与到最高回忆中参与本城市甚至国家层面的政治决策,保护他们管辖地区的利益。
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疆域被主要分为两块,一个是被称为 伊思雅彻斯 (ysyachas)意思是“核心土地”,另一个是 弗罗斯特 ( volosts )也就是臣服的或被殖民的土地。诺夫哥罗德城本身属于特别行政区。在众多核心土地中,普斯科夫(Pskov)从13世纪开始独立性就越来越高,最终在14世纪中期的“博洛托沃条约”中独立了出去。
诺夫哥罗德那旮沓很像我国的东三省,大自然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敢于在严酷天气中坚韧生存的民族。西伯利亚吹来的凛冽北风如刀子般划过你的皮肤时,她也会为你带来极其丰饶的属于大自然的馈赠(舌尖上的西伯利亚了解一下)。
芬兰湾的铁矿,斯塔瑞亚的海盐,亚麻和啤酒花被勤劳的双手种植采集,蜂蜜和猪油在罐子中溢满而出。 丝绸之路的西北端,汉萨同盟的最东端,这些条件为本土产出的商品提供了最好的贸易条件。 更别提从拉多加湖到乌拉尔山脉之间,欧洲最优质的动物毛皮在这里以低廉的成本制作,然后以昂贵的价格销往西欧,穿在那些达官显贵身上。
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历史上有三场最重要的战争,分别是与 瑞典、北方十字军战争和莫斯科大公国的战争。 前两次取得了胜利,最后一次战败后被吞并,而毁灭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人,就是在上面提到过的,也是本篇的主角之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早在1164年,瑞典人就看东边的邻居很不爽,双方爆发多次武装冲突。这种小打小闹直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成为诺夫哥罗德大公后结束了。
2008年,俄罗斯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列宁,斯大林,普京,托尔斯泰,伊凡三世、伊凡四世、叶卡捷琳娜、彼得一世、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罗斯民族上的伟大人物和各个领域的大师巨匠都输给了一个在国内知名度极低的人,这个男人在去世745年后获得了“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称号。其实这也并不意外,因为在此之前他就已经获得“涅瓦河上的英雄”、“俄罗斯民族英雄”和“圣徒”的称号,他就是接下来我要介绍的, 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下一篇《涅瓦河,楚德湖,破釜沉舟战强虏;金帐汗,伊凡III,统一集权定河山》——正说波兰史(九)
评论区
共 3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