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推荐非小说类的书籍,因此需要说明的是:我推荐的此类书籍完全没有专业性和准确性上的保证,请务必千万不要以此作为任何工作、学习行为的参考。
在本文中我的一切描述,包括对书籍原文的节选行为只有一个意义,就是为你带来开始阅读的动力,既不专业,也不准确,切莫当真。
读一本书,或者十本书并不会让你真的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以系统而科学的指导和训练为基础的高效率反复深度阅读才会。这是阅读其他专业书籍(包括有科普性质的专业书籍)与虚构作品(Fiction)的需要最先确立起来的认知。
那么读这些书图什么呢?
这简单,就是读起来有趣呀。
作为一本某种程度上来说追求实用性的工具书,《终极算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所讲的事情就是...呃——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
那么什么是机器学习呢?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究竟应用?和《底特律:变人》的“安卓人”有什么不同?能拿来梦到电子羊吗?重塑世界是否言过其实?
”机器学习有时会和人工智能(AI)混淆。严格来讲,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子域,但机器学习发展得如此壮大且成功,现已超越以前它引以为傲的母领域。人工智能的目标是教会计算机完成现在人类做得更好的事,而机器学习可以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事:没有学习,计算机就永远无法跟上人类的步伐;有了学习,一切都与时俱进”
读小说的时候我从来不主动看目录,不过这类书就不同了。在这类书中目录通常条理清晰明了地告诉你它打算给予你什么,这种预热类似于在你脑袋里搭好一个架子——如果你把知识视作某种类型的“货物”的话,那么仔细翻看目录会让你与现在脑中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接下来就是一个接一个地把你接收到的新信息塞到对应的“格子”里。这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免得你把“箱子”堆得满地然后再找时间一个一个地归拢好,就像每次核聚变结束后机核办公室的惨状一样。
打开《终极算法》的目录,你会发现这本书条理分明地分成了三个部分:
这本书是罗兹老爷推荐给我的,对,就是那个翻译了“瑞典暴力厨房”、“FPSRUSSIA”和“作死电学大师”的号称被很多人当成八国友人的罗兹。罗兹老爷在国外求学的专业似乎让他对这个领域颇有认识,同时罗兹老爷也基本知道我是个什么货色,知识水平几斤几两,因此当他推荐我瞅瞅的时候,我相信他的推荐绝对没错。事实也证明这的确是一本可以让我这种门外汉看得十分开心的入门读物。
作为一个事实上对机器学习算法毫无了解的人,我只能说我推荐这本书的根本原因就是它读起来很有趣而且不枯燥:
当然,这本书也有一些哪怕是不了解专业知识的读者也能发现的问题,比如奇怪的翻译错误,很多句子读起来非常怪异,完全没有进行优化(我个人猜测也许是出于准确表达信息的考虑?)。
“我们身边到处是容易达成的目标,我们理应追寻这种目标,但我们也不应忽略不远处就有更大的目标(关于这一点,我希望你们能原谅我诗意地用“终极算法”来指通用型学习算法)。“
如果你不打算从事算法方面的工作,那这本书到底有啥用呢?对我来说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让我读科幻小说(以及玩《底特律:变人》)的时候获得更多的乐趣。
对于我这种对AI的认识局限在HAL、GlaDOS和冬寂的人来说,了解现实生活中的AI技术究竟如何实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
它会告诉你事实上你身边的AI技术究竟是什么样子。和你在科幻小说中读到的截然不同。
这不会让科幻作品变得没有意义。正相反,读过《终极算法》之后,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科幻作品读起来会有全新的感受。
鉴于国内的科幻审美讨论基本上还是黄金时代式的,我不知道接下来我说的这些有多少人能认同:
科幻作品是不具备预言未来的职能的。
没错,我们会在科幻作品中畅想未来,反省现在,但科幻小说不是拿来告诉你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与“未来可能是什么样”有本质上的差别。
有(不止一个)人问我科幻和科技有什么关系。说实在的,我觉得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科幻作品是创作,科技是脚踏实地的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具象。其真正的关系在于,创作行为基于创作者对周遭世界的观察与理解,而科技在不停地改变这个世界——科幻与科技的互相促进关系大抵如此。
《雪崩》没有直接指导开发人员设计“Avatar”这种东西。《神经浪游者》也没规定操作系统的界面非得是黑底绿字。也许它们给了很多很多人对赛博世界的向往,促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开发人员,但那些科幻小说并没有做出什么确切无疑地对未来的规划。
科幻不会因为“写得跟实际的发展结果不一样”而无聊,也不会因为写得“不够真实”而无聊,更不会因为“写得没有现在更先进”而失去被欣赏被阅读的价值。
如果你真的认这个死理觉得科幻就是必须得写的跟未来学著作一样,那也不是不行,推荐你弗诺·文奇的作品。
说回这二者的关系,也说回到《终极算法》这本书。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会告诉你实际上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是斯皮尔伯格在电影《AI》中,在《底特律:变人》中展示的那样,至少不仅仅是那样。
《终极算法》带你了解这种差异,而了解它能让你同时从小说、电影、游戏和现实生活中各自获得不同的快乐。
科幻立足于现实,因此其中的畅想令人沉醉,所以哪怕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它们,我们也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哈好地了解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体会科技是如何一往无前地奔走,裹挟着我们前进。
这不是“科幻照进了现实”。我们不是为了实现某个科幻中的未来活着,而是为了迎接未来活着。
而未来从来都不会在某一天突然拍在你的脸上的东西,未来是每一天的生活。这就是每一次我放下《神经浪游者》,拿起《终极算法》时的感受。
献给沉迷《底特律:变人》的各位。希望这本并不浪漫也不科幻的书,能让你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评论区
共 7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