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笔者第一次写这种类型的文章,意在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也同样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文章的问题和不足会比较多,也希望读者朋友能多提出宝贵的意见,文章比较长,不重要的部分读者可以适当跳过。
先聊一聊笔者个人吧,首先笔者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极品飞车:复仇》也就是《极品飞车20》要在11月10日发布了,所以我这有关《极品飞车19》的系列文章再不写估计就没人看了,其实这个系列的文章在去年发售PC版我初玩以后就一直想写,打算一周目通关以后开始写文章,可无奈本人时间有限且游戏技术又非常渣,卡在了某些任务上,踉踉跄跄的一年了还是没打通,最近才刚刚爆肝通了游戏。
唉,没办法,笔者个人是个纯粹的汽车爱好者但却不是游戏大神,每当在视频网站上看别人的攻略流程视频妄想学几招可到最后都是满满的无奈。
再来聊一聊笔者玩《极品飞车》系列的故事,也就是《Need for Speed》《极速快感》系列,但笔者更喜欢最早的译名,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影响。但首先需要说的是,笔者个人是一个纯粹的车迷,是个汽车爱好者而非赛车游戏大神,玩赛车游戏纯粹是因为喜欢汽车,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种了解媒介。
就像很多喜欢军武的朋友也喜欢玩军事模拟游戏一样,现在机核网上也有很多武器介绍文章,估计马上就要变成军事网站论坛了,最近有一系列介绍M4谢尔曼的文章特别受欢迎,但也都是对自己爱好的一种展示交流,能延伸自己的爱好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所以那,不管是汽车爱好者还是游戏爱好者我都欢迎。笔者是个高性能车爱好者,自己的人生也一直致力于将来从事和性能车和改装车以及汽车运动相关的工作行业。我个人是个美式肌肉车爱好者,其次喜欢德国的奔驰AMG(毕竟德国肌肉车嘛),然后就是德意英的超跑,垫底的就是日系JDM和众多小钢炮。另外,不太喜欢SUV和轿车,但喜欢美系皮卡。
这也和我童年的游戏经历有关,笔者是个“95”后,在上小学的时候是在2002年第一次家中拥有了电脑,初次玩的是《极品飞车6:热力追踪2》,而之前的作品一概没有接触过。那个时候电视上还能看游戏东西节目,所以在那个字还没认识多少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游戏,当时买的是5块钱的方纸盒盗版盘。
那个时候玩游戏就是喜欢开那种既搞能破坏又能赢比赛逃脱追捕的车,而符合这种速度又快马力又大有经撞同时还要有足够高的车重来冲撞警车,我想懂车的人都会明白,满足这种要求的只有肌肉车。况且,美国人做的游戏总会把这种美国本土的车做的特别厉害。“亲爹光环”嘛,竞速赛车游戏美国做得最好,就总会把肌肉车做的特别厉害;战争游戏俄罗斯做得最好,就总会把苏俄武器做的特别厉害;格斗游戏日本做得最好,就总会把武士和忍者做的特别厉害。我当时还不知道什么叫肌肉车,就知道像什么“野马”、“克尔维特”、“蝰蛇”之类的是美国跑车,和那些欧系的日系的性能车不一样,欧洲超跑速度是快但车重比较低,撞不过警车,而日系性能车则也太轻。
而且当时我的同学大都在沉迷《头文字D》,都在沉迷以JDM为主的日系改装车,但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我当时特别喜欢看《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中那些肌肉大家伙则正对我的口味。
不好意思,一聊开心了就扯远了,况且这篇文章游戏才是主题,以后可以单写一篇文章聊肌肉车。但也需要说一下,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头文字D》的,那也是我作为汽车爱好者的启蒙之作,后来也喜欢看《湾岸》系列,但赛车竞速游戏真心不喜欢用日系车,而且我玩这类游戏大多也喜欢选现实中喜欢的车,而非钻研游戏里哪个车好用,估计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游戏玩的很渣吧。
后来我就又接触到了《极品飞车7》和《极品飞车8》,当时是在小学三年级,而且一下就接触了两部,地下狂飙系列在当时的玩家群体之中影响力还是挺大的,但游戏也有些偏硬核向,至少现在问一些老玩家是这样说的。
我记得当时很多的网吧都把游戏封面抠图来做招牌,只不过这两作我玩的不多,因为笔者那个时候还是小屁孩,当时我字都不认识几个,这游戏界面全是英文的,首次引入的新游戏系统也是让人一头雾水,在当时看着还是挺复杂的,若有新玩家没有接触过前几代作品不妨试试,估计以今天的眼光这种老游戏不会太讨喜。但情怀党怀旧党我不敢得罪,7代和8代在部分玩家心中地位还是挺高的,而且《极品飞车》这个系列还真没有那部是公认的不好。值得一说的是改装系统的引入应该是首次,当时在各个游戏网站还能看到各种改装车晒图,除此之外其他让我留下的印象不多。
现如今这两部早期的《地下狂飚》系列因为软件兼容性问题已经玩不到了,而且这两部我也确是不太喜欢。在这段时间也玩了很多其他赛车游戏,也都是那些赛车游戏合集的盗版盘里面的,都是一些几百兆大小的游戏,也很粗糙,估计现在那些游戏都找不到了。还需要说的是,我在这个时间接触了《侠盗飞车III》和《侠盗飞车:罪恶都市》,这两部早期GTA作品一直被我当作模拟驾驶游戏来玩,当时还是并没有玩到这款游戏的底蕴内涵。
到2005年玩《极品飞车9》,估计这代也是中国玩家开始广泛接触的一代,9代一直有很高的评价,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一大批死忠玩家,当然我也算一个。9代横跨了我的小学和初中,以至于到上大学以后还会时不时的玩玩。
比较高的自由度,警方的回归,相对自由宽泛的改装,15个黑名单BOSS,以及在当时非常牛逼的画面,也是让笔者首次体会到了什么叫电脑配置不足。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存档这个概念,所以每次电脑重装系统以后都要从头玩,当时苦于电脑配置玩的真的很吃力,到上初中时才算把9代打通,而且也不是全BOSS车拿下的,但当时通关以后还是挺欢呼雀跃的。
9代在当时也可以说是现象级的游戏作品了,这主要体现在不玩游戏的人也能知道这部游戏,比如像我父母。这主要也是得益于当时中国汽车领域特别是改装车在社会上开始发展,再比如像一些非法飙车的事件出现,比如像2006年初的震哥。
还有一个我认为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社会上有很多卖赛车模拟器的,是那种可以接电脑上的方向盘和脚踏板。很像现在满大街的VR体验店,就是可以不买,但可以排队免费玩免费体验,然后就是各种小孩或者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排长队玩,也算间接的宣传游戏了。不过现在想起来当时的火爆程度可比现在的VR体验高太多了,现在VR体验哪看得到中年人和老年人。
《极品飞车》这个系列可以说历代都是褒贬不一,但9代在当时接近完美确实是共识,而且也留下了很多文化梗,至少,对我也算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回忆。
后来就是玩《极品飞车10:卡本峡谷》了,笔者当时的电脑配置已经带不动游戏了,而且笔者通过其他途径初玩感觉10代相对于9代退步了不少,所以10代就没怎么玩,后来的11代12代13代都没有接触了,这属于一个断档期,这个时候主要就是在网上看视频流程,或者蹭同学家的电脑玩,这些有限的接触也不是让我很能感触到这几部作品。
再后来就是2010年换电脑了,那时候已经上初二了,换的电脑是一台戴尔的PP41L笔记本电脑,不贵也不算太好,懂电脑的可以了解了解,毕竟买下来也不是为了给我玩游戏的,当时换这电脑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那个智能手机还不普及的时代,我们家里人很敏锐地意识到移动端的重要性。但这电脑的基础性能还是有的,我就从《极品飞车14》开始重回玩家行列,也是我首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高清游戏。14代作为《热力追踪》系列的第三部也是选完车就立刻开始比赛,游戏不拖泥带水,很快节奏。
这个时期也是我玩游戏的有又一个高峰时期,这时间也主要弥补五年的黑暗时期。现在回想起来也很感慨我的游戏人生高峰期也伴随着游戏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因为纵观游戏发展史,我的黑暗五年其实是一个游戏由3D向HD转变的过程,这之前的3D游戏就是我们说的多面体建模,后来推出的游戏虽说在建模上逐年提高,可光影效果很差,比如像07年的初代《刺客信条》和08年的《辐射3》,画面就感觉黄不拉几的。而07年的《使命召唤4》和08年的《求生之路》和《GTA:IV》就感觉画面灰不拉几的。到09年《使命召唤6》《刺客信条2》《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才感觉游戏进入到高清时代了,尤其是2010年的《生化奇兵2》,当时玩这游戏真的惊了,就真的觉得游戏完美的发挥了技术。
必须要说的是我对于像13代15代,也就是《变速》系列这种专门跑赛道的作品不感兴趣,我还是喜欢玩那种街头赛车的,我也喜欢把《极品飞车》当做只能跑不能打的《GTA》来玩。而像其他那种跑赛道的赛车游戏我也不是很喜欢。但是我也不黑呀,人各有所爱,EA的大胆尝试也是这个系列经久不衰的原因。
2011年上高中以后也经历过一次换电脑,当时主要是因为上学地点的变换,为了方面所以买了一个联想的Z475笔记本,也不是配置很高,毕竟也没有那个家长会支持孩子玩游戏。基本上当时可以勉强玩玩《极品飞车16:亡命天涯》,也一代首次引入厂家改装车,让我很是喜欢,但17代就根本玩不了。后来这个电脑的生命周期就终结于2012年的《杀手5:赦免》和《使命召唤9》,其实这电脑在11年买的时候就已经玩不了《战地3》了,后来就是2016年上大二换电脑之前的又一个黑暗三年,但说来也不黑暗,除去不能与时俱进的玩游戏外,我可以玩的选择还是挺多的。
可能我更是一个汽车爱好者而非游戏爱好者,我玩的其他赛车游戏不多,也都没深琢么,除了《极品飞车》以外也玩《尘埃拉力》系列,但也都是娱乐向的,玩的并不好,但是这个系列也跟了我很长时间,本来当初想在《尘埃4》推出之前写一个系列文章,可最后眼高手低,懒了。后来也陆续玩过一些其他赛车游戏,但网游和手游从不接触,后来玩过《赛车计划》《超级房车赛》《飙酷车神》《狂飙旧金山》等等,但有的要么碍于自己的电脑配置,也只能作罢,要么就是类型自己不喜欢。
另外,笔者是一个纯PC玩家,我相信有读者看到这总感觉我的游戏历程总是终结于电脑配置,虽然做梦都想有一个索尼PS或者微软Xbox来玩玩《GT》系列或者《极限竞速》系列,但我家里人一直很反对我玩游戏,一直到我上大学了还是反对,所以主机是不可能买了,即使我自己有钱买了也得回家挨说,这也是我这些年一直啃配置不足的电脑在夹缝中玩游戏的原因,但我一直是很关注主机的,也很羡慕主机玩家,也许将来会有所行动吧。
其实游戏吧,想爱不能爱呀,游戏玩的好需要天赋也需要锻炼,我都有些欠缺,也使得我没能成为一个硬核向玩家,如果有读者感兴趣我也可以写一篇游戏人生回忆,看评论的意思吧。
在此先来评价一下《极品飞车19》,但首先咱就先不评价EA这个公司怎么样了,那就又是一篇长篇大论了,但可以看出EA对于《极品飞车》这个IP还是很在意的,基本上都是一年一部的“年货”,有时一年出两部。在19这代推出前以外的空白了一年,所以不免让人有“憋大招”的想法。
以下评价完全是个人主观感受,有不同看法也欢迎随时交流,19这代饱受诟病的全程联网和只有夜间感觉并没有带给我什么麻烦,玩的时间也不少,只在偶尔会出现游戏提示网络不佳,在车库改车和自由漫游的时候遇到过强制退出,所以我在家玩的时候基本上避开晚上吃饭后的用网高峰。而只有夜间除去会造成轻微的审美疲劳也没什么,毕竟也是对7代和8代地下狂飙的传承,但据说现在也有玩家自制的白天补丁了。
批评,首先先要说笔者的游戏技术确实不好呀,笔者一直玩不好漂移赛,所以当初看19发售有漂移赛心里还是有点犯怵的,也就是因为漂移赛所以8代和10代基本没怎么玩。同样因为漂移赛,导致我卡在了某些任务很长时间,以至于当时都想找人代打了,毕竟全程联网以后没法找存档了。而且它这个漂移失败的判定很缺德,一些个大弯漂到1万分1万2千分后,结束漂移顺直车身出弯的时候,车屁股稍微擦一下路边的墙,游戏就判定你为漂移失败,游戏判定你是因为擦墙而终止漂移,就这样一个大加分点没了。
还有就是改装设定,我当初玩9代就觉得这游戏的缺点就是改装系统有些破坏游戏平衡体验,当然外观改装我很喜欢,可以各种大宽体大包围大尾翼,或者做一堆拉花。16那代虽然不能自由改装,但是加入了很多厂家的改装整车让我很喜欢。19这代自由改装回归也是不错,可是性能改装很不平衡,玩到后期把车改满是常事,可发现改完了和电脑打比赛,电脑依旧可以各种“反物理”驾驶,一些个漂移赛追在第一名后面看他根本没在漂移还老撞墙但却得很高的分,让人很费解,感觉但电脑只要过弯就能得分,像是在刁难玩家。感觉把车改满也没有多大优势,所以说改装的意义就很没用,玩后感觉浪费很多时间和金钱,而且也很拖节奏。
表扬,总的来说19这代还是瑕不掩瑜的,游戏中还有一些不舒服的体验或许也是笔者个人玩的问题,据说19代对键盘玩家很不友好,可我还是要“种草”这部作品,而且说到底改装系统的回归还是好的。游戏更上一层楼精致的精致画面和音效也不错,也再次让我的电脑倍感压力。还有就是剧情模式的回归,我觉得极品飞车相对于其他赛车游戏所独有的魅力就是有故事剧情,这当中最好的自然是9代,其次就是16代,16代这个躲避黑帮追杀然后“一路向东”的故事虽然褒贬不一,但2014年推出的极品飞车电影确实改编自16代,虽然电影同样两极分化但也证明了16代剧情很是深得人心。
这次19代的故事并没有给主角一个具体身份,而是让每一个玩家做第一人称体验,故事基本上讲的是主角闯入了一个以飙车为主的黑夜都市,然后逐一击败各路BOSS并得到他们尊重和认同的故事,故事并没有多大的曲折性,整个游戏的主线剧情也就几个小时,据说有玩的好的两个下午就通了主线,想想我自己前前后后脱了一年也确实是因为自己懒的缘故。
而《极品飞车19》最先吸引我这个汽车爱好者入坑的原因就是他加入了一些现实中的人物,也就是封面上这几位大神。这种做法对于系列作品来说还属首次,虽然其他赛车游戏也有这种联系现实内容的做法,但像笔者这种喜欢汽车运动或是喜欢改装车的还是更愿意接受《极品飞车19》。
而今天的这篇文章仅仅是个序章,笔者随后会依次着重介绍这代最有吸引力的部分,游戏中的五位BOSS的故事,还请期待。
评论区
共 9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