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一代显卡发售了,新一代主机也是发售在即。对于电脑游戏玩家来说,早就习惯了数字版的游戏,而对于主机玩家来说,新一代主机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只支持数字版游戏的机型。从小时候百货大楼里卖的小霸王“黄卡”,到中学电脑城里的“盘儿”,再到现在,很多电脑连光驱都没有了。
实体版游戏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与卡带,光盘,回函卡,游戏手册一同逐渐消失的是能够把它们装起来的东西——游戏包装。为了纪念这些渐行渐远的老朋友们,岩叔将在接下来的几期视频里一起和大家来赏析这些精美有趣的游戏包装。
对于我们中国玩家来说,小时候电脑游戏的包装就是一个塑料袋。好一点儿的,像著名的藏经阁之类的,还会塞进去一张纸列出来光盘上的游戏。能买起盒装游戏的那都是土豪玩家,一个盒装的游戏,满载的是辛苦攒下的零用钱和午餐费,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宝物。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最开始装电脑游戏的也不是盒子,也跟我们一样,是塑料袋。
游戏包装和其他商品包装一样,会伴随着商品本身逐渐演变。在上世纪70年代,电脑游戏还是少数“极客”之间互相“传阅”的小众媒体。当开发人员意识到自己凭兴趣做出来的“小程序”可以卖钱之后,就开始兜售自己的游戏。这个时候游戏还是“散装儿”的。
在东北,管自己家自酿的白酒叫“散篓子”。装酒的容器非常简单,一般就是一个塑料桶。这些早期的“散篓子”游戏和酒一样,品质不一,但是对于当时的电脑用户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很多游戏已经不再是一张软盘就能装下了。一张软盘可以装到塑料袋里卖,如果是多张软盘都装到塑料袋里,那真的成“散装”了,难道还要论斤称吗?再说,如果给游戏一个包装的话那也会更容易吸引玩家的眼球吧。
就这样,电子游戏包装在实用性与市场营销的双重推动下诞生了。
与主机游戏统一的包装不同,电脑游戏的包装可以说是形态各异。这是电脑的开放性所决定的。没有任天堂世嘉索尼之类的“老大哥”监管,发行商可以自由发挥。比如这套1988年在苹果II上发售的《废土》,发行商是EA,它的包装就是和唱片的包装很像。
当时的EA对得起自己的名字Electronic Arts,电子艺界,对游戏的开发人员也像艺术家一样对待,所以采用了这种像唱片一样的包装方式。
另外,当时电脑游戏媒介还是这种5.25寸大软盘。之所以叫它软盘,是因为它,软。而且它非常薄,所以这种唱片一样的包装也能装得下。
EA的包装在当时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其他的发行商更多的是采用自古以来就有的包装方式--盒装。而且后来的3.5寸软盘逐渐流行起来。这时候,软盘已经不软了,它硬起来了~唱片包装已经兜不住了。盒装更是成为了绝对的主流。
此时的游戏盒子还比较简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这套《毁灭战士DOOM》。
正面是画家唐·伊凡·潘查兹(Don Ivan Punchatz)的经典作品,啊~这幅画实在是经典。主人公像摇滚乐手一样站在地狱舞台的中心,周围的恶魔簇拥着想要把主角拖入黑暗的深渊。
盒子的背面则是简要的游戏介绍。这里没有游戏系统要求,没有分级标志——此时美国还没有电子游戏分级机制,而且连条形码都没有。
因为在当时,《毁灭战士DOOM》是通过邮购的方式发售的。如果你之前通过朋友、杂志、网上论坛之类的渠道了解到了这款游戏,或者是你之前玩儿到了免费发放的试玩版本,那就可以给游戏开发商发一封信,附上你要买的游戏和信用卡信息。过一段时间你的游戏就会被邮寄到你的信箱里。这种销售模式用在我们中国会怎样呢?
正式发售版的《毁灭战士DOOM》有4张3.5寸软盘,再加上一本薄薄的说明书。这些内容一个浅浅的小盒子就能装下。
后来,游戏的体量越来越大,3.5寸软盘的容量却没怎么增大,这就导致一款游戏所需要的软盘越来越多。
比如这套《网络奇兵》,足足需要9张软盘!再加上说明书和各种宣传材料,这必须需要一个大盒子才能装的下啊!“大盒版”电脑游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最常见的包装。
这些大盒版的游戏印刷精美,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咱们中文游戏很多也是用这种大盒的包装。还有一些无良奸商,把盗版游戏放到大盒子里卖,这些伪正版曾经让多少少年伤透了心啊。
我曾经以为这些大盒版包装就已经是最漂亮的电脑游戏包装,直到我拿到了这个。这是一份在PC98上发售的《信长之野望6:天翔记》。
生赖范义大师创作的封面让人过目不忘,厚实的塑料盒子比纸盒高级了太多,再也不用担心盒子会出现折痕。盒子的侧面有一个按钮,牢牢的把盒子锁住,按下后就可以打开盒子。
里面的构造让我震惊。一面用来存放游戏手册等印刷品,另一面则用来存放软盘。这个盒子居然有特制的卡槽,可以完美的收纳6张软盘,完全不用担心软盘会在盒子里乱窜。难怪光荣的游戏会卖的这么贵!
这沉甸甸的一盒,就好像电子匠人把自己辛苦创造出来的作品小心的包好,双手呈上,还不忘说一句:不成敬意,请笑纳。
大盒版电脑游戏在软盘时代是必要的,然而到了光盘时代,大盒游戏就与产品本身的需求脱节了。光盘的容量是软盘的数倍,这就意味着过去塞的满满的大盒,现在突然变空了。
但是,变大容易,变小就难了。假如人家的游戏都是用大盒在卖,你的游戏确是小盒,是不是差点儿啥呀?另外,同样一款游戏,消费者是更容易看到货架上的大盒还是角落里的小盒呢?在这样的营销理念下,各大发行商并没有缩小电脑游戏的包装。而且,为了能让自己的游戏更醒目,美国的发行商还不断寻找花样,刺激消费者的眼球。
其中一个常用的花招就是这种“翻页”。把原有的封面设计成这种翻页后可以在包装上印刷更多信息,而且如果设计成功的话也确实很漂亮。比如这套《半条命》的翻页设计,就让人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让封面上的戈登·弗里曼博士露出这样惊恐的表情。
还有,这套《辐射》一代的盒子设计的也非常漂亮。不同于以往电脑游戏竖版的设计,《辐射》采用了横板的封绘,而且当你打开翻页的时候,手里的盒子就好像是一台废土世界里的电脑,让人浮想联翩。我当初就是因为这个盒子入了坑。
我们一些国产游戏也采用了这种翻页的设计,比如《傲视三国》就是这样的。
而且在今天,很多电脑游戏还会采用这种设计,比如暴雪的《星际争霸2》以及其他游戏,就延用了这种设计。过去的“双开翻页”变成了“四开”,用一个小魔术贴固定,展开之后非常漂亮。
为了能让自己的产品更引人入目,一些商家甚至改变了游戏盒子的形状。比如在美国发售的电脑版《古墓丽影》就是梯形的,这个形状再加上翻页的设计,确实很抢眼。只是这种形状又是纸盒,这简直是收纳的噩梦。看来与其在包装上打主意,产品本身的素质还是更重要。
盒子还是一样大,里面却越来越空。这种怪现象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美国的零售商们终于坐不住了。这些盒子太占地方了,你们的游戏又不需要这么大的盒子。于是在零售商的压力下,出版商终于决定把盒子缩小了。一些已经发售过大盒版的游戏在再版的时候,也开始采用小纸盒包装。
中文游戏也一样,包装越来越简练。像芝麻开门之类的,介于版权灰色地带的游戏,也是做的越来越像盗版了。
再后来,电脑游戏干脆采用了和DVD同样或者类似的包装,说明书变薄了,光盘越来越少了,DVD盒就够了。而且现在,即使你买了实体版的游戏,还是要上Steam兑换。我要你何用!
从实用角度出发,到轻浮空虚,再回归原点,电脑游戏的包装百家争鸣,研究起来很有意思。在这个过程里我品出了一点道理,就是美国人有时候真的可以很浮夸。这一点在下一期节目里也能看出来。那么下一期,咱们就来对比一下红白机的卡带和美版NES卡带包装的区别。
做这种节目,挺爽的。就是有点费钱包。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就给我点个赞,帮我回血吧~体会制作人的匠心,挖掘游戏中的宝物。咱们下期再见。
评论区
共 2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