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机卡带对于我们中国玩家来说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拿《魂斗罗》来说这个名字简直是家喻户晓了,但是小时候由于经济和国情原因,我们基本上很少能见到正版的卡带,更别提带包装的卡带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经典游戏的包装到底长什么样。
说实话,这么一款硬核游戏为啥选了这么一个粉色的背景?封绘上的主人公比尔和兰斯是典型的80年代的动作硬汉形象,手里拿的武器科幻味儿十足。背景里的外星蛋和场景都明显借鉴了电影《异性》...借鉴的是电影《异形》。
封面上三个大字“魂斗羅”,正是我们中文译名的来源。包装的背面简单介绍了游戏背景和特性。侧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包装所用的纸张比较薄很容易出现磨损和折痕。
可以想象,一个小朋友拿到这么一个盒子,并不会特别细心的保管,甚至有可能扔掉。这就导致现在有盒子的《魂斗罗》价格很高。
这个包装尺寸不大。在设计红白机卡带包装的时候,设计师借鉴了录音磁带的尺寸,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把红白机卡带和磁带收纳在一起,非常节省空间。
在日本,任天堂并没有过分严格的控制红白机卡带的包装尺寸。比如这几盘卡的包装尺寸就稍有不同。
在盒子的配色设计等方面,游戏发行商都基本可以随性发挥。就连盒子的材质都不尽相同。比如在上期节目里介绍电脑游戏包装的时候,我们看过光荣的精美游戏包装。这里光荣保持了一贯的品质,即使是移植作品,同样是没有丝毫的怠慢,采用了精美耐用的塑料盒子。
不只是光荣,南梦宫也采用了相似的包装。这套《数字恶魔物语 女神转生》采用的就是塑料包装,比纸盒高档很多。
整体来讲红白机卡带的包装走的是廉价路线,非常紧凑,能省的地方绝对不多花一分钱。任天堂也没有对日本本土的游戏发行商施加过多的限制。
这一点到了美国可就不一样了。看,这是一盘美版的《魂斗罗 Contra》。
不同于日版的封面,这个封面是英国画家鲍勃·韦克林 (Bob Wakelin) 的作品。主人公是不是非常像《铁血战士》中的施瓦辛格呢?另一个有点像《第一滴血》里的兰博。
这个封面最早是为在欧洲发行的家用电脑版(Amstrad CPC)创造的。这个版本的风格与红白机版相比要更写实。虽然“借鉴”的比较明显,这幅画也是游戏史上的经典作品。之前就有收藏家公开出价$100,000美元,差不多人民币67万,想要去买这幅画。但是目前这幅画的原画还不知道被收藏在哪里。
在美版NES封面上,盒子上是大大的标题《Contra》。
咱们小时候玩儿的《魂斗罗》一般都是美版的,游戏里就是这个标题。另外 ,在封面上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显眼的“印章”——任天堂臻品之印。哈哈,这个名字是我自己给取得哈。为什么要在这里特别提到这个印章呢?这就要简要介绍一下当年北美任天堂的历史。
1985年,北美游戏市场在“雅达利冲击”下一片仿佛是一片废土,往日惨烈的“战斗”还让零售商们在睡梦中惊醒,心有余悸。此刻,远在东瀛的任天堂老总山内溥心里知道:是时候了。
为了能在北美市场开疆扩土,他组建了北美任天堂,麾下的几名得力干将,为任天堂甚至整个游戏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北美任天堂的“大名”是荒川实。荒川实是山内溥的嫡系——他是山内溥的女婿——先后就读于京都大学和麻省理工。虽然之前没怎么玩儿过游戏,但是荒川实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而且在美国生活的经历让他对当地市场非常了解,这一点对于本地化来说至关重要。
辅佐荒川实的“大将”是霍华德·林肯(Howard Lincoln)。霍华德·林肯是北美任天堂的御用律师。
在北美任天堂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街机。虽然业绩斐然,但是当时的任天堂根本就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直到后来一个水管工和一只大猩猩横扫美国街机市场,这就是宫本茂设计的《大金刚》。
《大金刚》的英语是《Donkey Kong》,宫本茂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在英语里Donkey,也就是驴子,往往是倔强,执拗的意思。而这个Kong很明显是借鉴了King Kong。就拿我们中文译名来说吧,电影King Kong是《金刚》,而游戏Donkey Kong则直接就是《大金刚》(现在的官译是《森喜刚》)。这种借鉴显而易见。这就让环球影视坐不住了,《金刚》的电影是他们拍的,如今任天堂却蹭热度赚了个盆满钵满。这让他们分外眼红,于是他们状告任天堂,要求任天堂补偿高额版权税。
像北美任天堂这样刚起步的公司,这么一场官司很有可能是毁灭性,怎么能与环球影视这样体量的公司对抗呢?但是霍华德·林肯非常自信,断言自己能打赢这场官司。他的王牌就是环球影视实际上并没有注册King Kong这个商标。所以虽然他们拍了电影,但是这个众人皆晓的大猩猩形象却并不归他们所有。
最后法官同意霍华德·林肯的说法,任天堂不仅胜出了官司,还获得了一百万多美元的补偿。霍华德·林肯一战成名。自己坐在了公司二把手的位置。同时,律师当道的公司结构也深远的影响了公司的企业管理文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人收到任天堂的律师函。
此外,有律师坐镇,也意味着公司能够更好的根据当地法律制定相关政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接下来要说的任天堂的相关政策就游走于垄断的边缘,稍不留神就会被反垄断法制裁。
首先,北美任天堂规定,所有在NES上发售的游戏必须经过任天堂审批。当年雅达利帝国之所以崩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对游戏发行的控制。任何人都可以在他们的主机上做游戏,导致市场上充斥着想挣快钱的残次品。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北美任天堂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通过审查的游戏,就会在盒子上有这么一个任天堂质量承诺印章。
早期的印章黑底金字,上面写着:这枚印章是对您的承诺。任天堂批准此产品的生产,并且保证产品的质量。虽然这个印章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法律效应,但是对于被垃圾游戏伤透了心的消费者来说,多少起到了一个定心丸的作用。这个封印上的字太多了,当任天堂重新统领北美游戏市场后就简化了这个印章。改版后的印章白底金字,简洁了不少。
其次,除了对游戏质量审批,任天堂还严格限制出版商在NES上发行的游戏数量,每年只能最多发售5款游戏。这样就能激励游戏开发商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当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我们来看一下美版NES的《忍者神龟》。包装上标注的商标是Ultra,这个Ultra是哪个公司啊?其实Ultra就是Konami在美国的换皮公司。你不是只允许我出5款游戏吗?那我就再组建一个新公司,规避你的限制。当然了,我个人认为,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是任天堂默许的。毕竟当年Konami的游戏质量是有目共睹的。
另外,任天堂还规定北美的游戏开放商统一从自己这里购买芯片,并且严格控制产品包装。NES游戏的包装尺寸整齐划一,基本都是一样大小。说实话,这个尺寸看起来确实很舒服,拿在手里比日版的包装要精美很多。
尤其套上一个收纳盒之后,更是漂亮不少。这种整齐划一的大小也特别容易让人有收藏的欲望。
那么这么大的包装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举个栗子,这盘《赤色要塞》里东西比较全。首先就是卡带。咱们先把它放一边,一会儿细聊。其次就是说明书,回函表,还有任天堂官方杂志订阅表。这个官方杂志也是驱动任天堂销售的重要元素之一。这些东西下面就是......一块泡沫。原来这么大的盒子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空的啊!
为什么北美任天堂要这么浮夸?其实这也是任天堂想要达到的效果。当年雅达利的游戏包装就很简陋。为了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我们不一样”的印象,任天堂特意改良了红白机游戏质朴的包装,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更高档。看似浮夸的设计,原来实际上是本地化深思熟虑的设计。
那么我们回到卡带上,和红白机卡带长得大不一样啊。还是拿《魂斗罗》来说,美版卡带在外壳上确实花费了心思。卡带上方有两个凹槽,方便取拿。另外NES卡带在上方还有一个标签,这样在叠放的时候也可以轻松看到游戏的名字。
这里插一句啊,话说你们知道红白机卡带上这两个凹槽是干嘛的吗?在最近一此访谈中,设计师终于解开了这个困惑了无数玩家的谜题:就是为了好看。
在卡带的颜色上,绝大部分NES卡带都是灰色的。这和日本市场又不一样了,红白机的卡带五颜六色,有些设计的特别好看,这个卡比粉嘟嘟的,多可爱啊。
北美NES灰色卡带这也是本地化的产物--灰色在80年代是“高大上”的颜色。任天堂还是在强调,我们的产品不是五颜六色的玩具。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为了凸显自己家的游戏,《塞尔达传说》在北美就是这种金色的包装,金色的卡带。
在尺寸上,NES卡带比红白机卡带大很多。这是否意味着游戏内容更充实呢?熟悉《魂斗罗》的朋友都知道,美版的《魂斗罗》是“阉割版”,既没有开场动画,很多游戏中的背景细节也被删了。打开卡带的外壳后可以看到这里面也是“空空如也”。
为什么在包装和卡带上用了那么多心思,确在最重要的游戏内容上缩水呢?这就是因为咱们之前说的,北美任天堂规定游戏开放商只能从自己这里购买芯片。在日本则没有这种规定。日版的《魂斗罗》卡带上有一个Konami特制的(VRC2)芯片,能够为游戏提供更多的细节。而到了美国,所有开发商都只能买任天堂的芯片。受到芯片的限制,开发商就只能削减游戏内容了。
话说,我们小时候玩儿的盗版大部分都是美版《魂斗罗》,是不是也和这个有关呢?美版卡带和芯片采用的都是统一的设计,可以很轻松的用这种螺丝刀拧开。而日版卡带则要撬开,难免会损伤卡壳。这里给大家看另外一个例子,这盘日版的《沙罗曼蛇》采用了这种透明的卡壳,我觉得这个卡好漂亮啊~透过这个卡壳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个Konami自制的的VRC3芯片。而美版的卡带上就没有特质芯片,游戏内容上也稍有缩减。
本来以为整齐划一的包装没什么好说的。结果却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地方。原来看似浮夸的设计,背后是如此细心的本地化调研与改良,难怪任天堂能够重振游戏市场,在8位机时代称王。
然而,任天堂在北美辛苦打下的江山在16位机世代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者的名字叫SEGA。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