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 为纪念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上映20周年制作了一段混剪。这段剪辑仿佛又把观众拉回到1944年6月的诺曼底。
《拯救大兵瑞恩》于1998年7月24日于北美上映。凭借出色的故事以及对战场环境几近真实的刻画,获得业内人士和普通群众的一致好评。影片首周末票房3000余万美元,全球票房最终成绩为4.8亿美元。
记得以前看国内的一本电影杂志,一位编辑这样评价《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开场3分钟就毁了所有男孩儿对战争的认知与向往。
据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曾给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作家——斯蒂芬·安布罗斯(Stephen Ambrose)放映过影片开场。后来安布罗斯实在受不了影片对战场那种近乎真实的描绘,中途离场20多分钟,直到安布罗斯回来后才继续放映。
米勒率领的小队成员在执行任务途中的心态变化是本片的看点。一开始只是服从指令,期待着早日完成任务,找到瑞恩;经历一些事情后,几位士兵开始思考这么做是否值得,没人想死,更何况是为了救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而最后,继续经历折损的小队成员们用某种更伟大的东西克服了这种心态,我不确定他们这么做是出于什么,是爱国情怀?是大无畏精神?再或是他们已经抛开一切,成为了“圣人”?我不知道。成员们帮助瑞恩完成了撤退前最后的任务。米勒最后对瑞恩说:“不要辜负所有人。”此时他们心里装载的不只是国家荣誉或战争的成败。他们以命相拼,为的是和平,是未来。
战争是残酷的,是不光彩的。斯皮尔伯格不遗余力地还原出战场的实景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接触不到战争的人了解到和平与安宁的可贵。几位士兵也通过心态的变化给观众呈现出在战场上作为“人”本身的无奈与伟大。
如果一部战争片让人看了只是觉得爽,那说明影片是不合格的;让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产生思考,才是战争片应有的作用。
评论区
共 10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