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听了健崔老师主讲的《当代艺术中的电子游戏》节目,受益匪浅,看到评论区中不少对当代艺术的讨论,关于“游戏与艺术”这个话题有各种不同见解,正巧最近听了李豫闽教授关于闽籍当代艺术家的讲座,借此机会转述对这些当代艺术家的简单介绍。
本文立意不深,主要是个人道听途说加上网络上部分浅显资料的整理,有很多部分是来自其他媒体对这些艺术家采访和艺术作品评论的原文。对艺术家们的思想来源之类的深刻问题一笔带过,也就给机核众们提供一个引子,让大家对“艺术与游戏”的思考能在当代艺术的角度上再开一条小缝,不至于无从下手,更为深刻的知识就交由读者自发探寻,行文有不严谨之处,欢迎指正。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建国以来各种艺术运动,福建从来都是远离其中心的,而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才是上世纪艺术界大大小小许多思想运动的策源地,包括对今天活跃着的艺术家们影响深远的“85美术新潮”(下文有提及)也是如此。但我们可以看到,所谓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四大金刚:黄永砯、徐冰、蔡国强、谷文达”中就有两位是闽籍人士。
而福建地区走出去的艺术家也先后担任过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和其他机构的重要职务,包括前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
我要介绍的艺术家统共八位,分别是:蔡国强,黄永砯,陈志光,陈文令,何玮明,吕山川,陈春木以及吴达新。内容不少,此为第一篇,先介绍开头两位。虽然是限定于闽籍艺术家的介绍,可供讲述的内容却绝不片面,反而具有一定典型性,读者可放心阅读。
很多人心目中的现当代艺术充满猎奇,而对抗某种权威成了现当代艺术的烙印,这当然是现当代艺术的组成部分,甚至是相当重要的一部份,但也远不是它的全部,而为了扭转这一印象,我就首先简单介绍一位没那么糟心的艺术家----蔡国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上面所说“中国当代艺术界四大金刚”中公众知名度相当高的一位。
为什么说蔡国强公众知名度高呢?因为全国大部分老百姓都见识过他的大作。
2008年,蔡国强受邀成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并担任焰火总设计师职位,开闭幕式所有烟花表演,包括那29个惊人的大脚印都出自他手下。
1957年出生的蔡国强于1981至1985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本是一名武生,每日练习基本功。因为身高太高,翻不过跟斗来,常被师傅教训,他终于受不了这折磨,便提议转去读舞台美术专业,转专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父亲也是一名美术工作者,从小蔡国强就受其影响。如愿转了专业,毕业后的1986年蔡国强旅居日本,但是他到了日本并没上语言学校,也没接受日本当地的艺术教育。而是继续探索从家乡泉州开始进行的以火药创作绘画的艺术手法。
因为他创作手法的特殊性,旅居日本时期不少被邻居投诉,片警来了盘问他,便说是艺术家,这是在进行艺术创作,加上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警察也奈何不了他。
“我很胆小,很怕死。就是因为太胆小了,太过于冷静理性,这样对艺术创作很不利,艺术需要突破,所以我就选择了最不可控的火药,希望能够冲破自己的局限。我做火药这么多年,一直很小心,所以从来没有因为爆炸而受过伤。”
1991年,蔡国强在日本举办里程碑式个展《原初火球》,首次正式展示他的思想和艺术视野。启动《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系列作品,以《地球也有黑洞》为题,在广岛市中央公园制作大规模爆破计划,使用900米长导火线和火药弹,引爆浮于空中的气球装置。此后获得旨在表彰对艺术创造与和平作出卓越贡献的“广岛奖”。他跳出东西方二元论,从宇宙视角关照人类文明,掀起日本当代艺术界的“蔡国强现象”,三宅一生更是使用蔡国强爆炸处理过后的布料进行自己在服装领域的创作。
蔡国强世界闻名了,日本艺术界称是日本这片土地培养出他,虽然在我看来蔡国强其实没有受到日本艺术界多少影响,但是日本社会对待现代艺术的宽容无疑是蔡国强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在采访中表示《原初火球》,以及很多他的idea,都有一种比较朴实的知识份子的极简性。而这直接来源于他的父亲,父亲是他走上艺术之路的动机,也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我之前说蔡国强是个不糟心的艺术家,一是因为他艺术生涯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满足自己的技术追求,对人类精神世界没有激进的挑战,二是他的一大批作品都十分符合大众对传统美术的印象:令人震撼的视觉享受。
实际上他的作品以强悍的视觉独步全球,受各个国家邀请,把火药玩遍了世界,所以即便有人对他作品的思想贡献评价稍低,也没人能否认这真的极具视觉震撼力。因此,下面我只简单给出他部分艺术作品的简单信息,大家自行体会就好。
另外,好莱坞在2016年为蔡国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导演是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得主凯文·麦克唐纳,出品方是为我们熟知的网飞,也从侧面体现蔡国强在世界艺术界的影响力。因为是视频,所以对他的作品有更好的展现,极力推荐大家去看看,豆瓣评分不错。我不过多介绍的原因也在于此。
接下来介绍的黄永砯(砯. pīng ㄆㄧㄥˉ. ◎ 水击岩石的声音),其作品应该更贴近许多人对现当代艺术的理解了。他沉默寡言,更不太愿意在媒体上发声。在黄永砯看来,语言本身是值得怀疑的事物,而沉默则是更为可靠的发声方式。他所欣赏的美国先锋音乐家约翰·凯奇曾经做过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消音室,然后发现进入其中可以听到两种本来听不到的声音,一个是身体里血液的流动,一个就是精神的声音。“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声音,当你完全沉默的时候一定会有另外的声音出现;而当你在说的时候却很危险,因为你可能正在乱说。”所幸的是,一个这么不信任语言的人是艺术家。“说话不是我的本分,我的作品都是沉默的。”
他沉默的艺术品体量巨大,不发一言,却在视觉和心理上极大挑战观众,使他们情不自禁陷入到一些宏大命题的思索:关于人、关于人的欲望和野心、关于人和世界的关系,也关于宗教、历史、自然和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他的作品《乌贼》,与我们熟悉的陈星汉的作品:《风之旅人》和《花》一同于卡塔尔博物馆局 Al Riwaq 展览馆展出。
黄永砯是达达主义这一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艺术运动在中国的首批传播者与实践者之一,他发起并组织的艺术团体“厦门达达”于1986年11月23日“创作”的艺术作品《焚烧事件》(非官方命名)堪称中国当代艺术史上里程碑,为什么我说他可能会更符合许多人对现当代艺术的印象,从这件作品就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就从这起“焚烧事件”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们不满于当时美术家的左倾路线,不满于苏式美术系统桎梏,尝试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营养,而引发了席卷全国的“85美术新潮”运动,1986年,远离这场美术运动中心的一群福建艺术家们成立了“厦门达达”,酝酿着一场以“达达”为名义的现代艺术展。
展览于当年九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幕,但这些当时的年轻艺术家们大都没有策展经验,十三位艺术家的数十件作品拥挤地放置在300平米的展示空间中。展览没有主次,没有布光,没有新闻报道,甚至也不太受当地政府支持,就这样没有期待但却又仓促的继续着。眼看本次展览就要埋没在历史之中,转机出现了,在1986年11月20日,由黄永砯提议,十三位参展人决定焚烧自己所有的作品。 一不做二不休,他们在楼下广场上集合,黄永砯在泥泞的土地上用石灰大字写到‘达达死了’、‘不消灭艺术生活不得安宁’、‘小心火’、‘艺术就像鸦片……’,参展人之一的林嘉华则在地上写到‘达达展在此结束’。
熊熊大火将这些懵懂的还带着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东西燃烧殆尽,在这火中压抑的无产阶级革命激情被彻底释放,一次不合格的达达主义展览,在展后真正有了达达主义的模样,火里炼出了中国第一批行践达达主义的艺术家,黄永砯也许就在这时脱胎换骨。
在《焚烧事件》次年,也就是1987年,黄永砯创作了他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绘画史和西方现代艺术简史在洗衣机洗两分钟》。
(二)《中国绘画史和西方现代艺术简史在洗衣机洗两分钟》
顾名思义,黄永砯把一本中国古代美术史和一本西方现代美术史放进洗衣机洗了两分钟,它们分别是王伯敏所著《中国绘画史》和赫伯特·里德所著的《现代绘画简史》(当时少数被翻译成中文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书籍之一)。然后他将搅碎的纸浆书籍放在一个破损的玻璃上,而玻璃又置于一只包装箱上,仅此而已。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今天能理解这件作品的表达(或者说艺术评论界广泛认同的观点)而八九不离十,以暴力手法对西方文化体系和本土文化体系的对抗的思考,对权威和经典的嘲弄,诸如此类,我个人会觉得这件作品在今天很难讲有多大冲击力,当下这样的作品不少,能做出这种程度思考的人大概也不在少数,但是这里就必须涉及到现代艺术的时代性,也是健崔老师所说的反映当时的人的想法,在那个时代,这一堆碎屑对中国艺术家们的冲击力不会亚于杜尚的《泉》对西方艺术界的冲击力,这件作品出现在八十年代,艺术家要承担的压力与毕业烧书都是家常便饭的今天可不太一样,这样的作品也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下才得以显现其最大的价值。
继“洗书”之后,黄永砯接着有几件类似手法的作品,比如《爬行动物》,他把报纸堆成坟墓,坟墓的形状是乌龟。这件用象征死亡的坟墓和象征长寿的乌龟的矛盾,来表达某种文化悖论。“按照黄永砯的意思,清洗并不是让它变得干净,而是使它更脏,更混杂。”
艺术有没有祖国?这是个争论不休的命题,但是艺术作品一定带着艺术家本人所受文化熏陶的强烈刻印,这没有争议。
1989年5月,黄永砯应邀到巴黎参加《大地魔术师》展览之后,定居国外。黄永砯的艺术生涯因此被划分为出国前后两个阶段。一些西方评论说,出国前仅仅是一些有限实验,而后者才真正开花结果;一些国内评论相反,认为出国前是自由的、具有颠覆性的艺术,而后者则仅仅是对西方艺术体制的投靠。
在一次访谈中,黄永砯本人说:“我不是在巴黎起步的,我的整个方法的形成,路径方向主要还是在中国形成的。”但在一次上海开会,黄永砯在台上说话的时候,也公开说过“艺术家有祖国,艺术没有祖国。”,而同样是闽籍艺术家的邱志杰评论到:“黄永砯初到法国,用纸浆堆成闽南的坟墓,这不但是祖国,还是方言。”,据邱志杰评论中的说法,黄永砯说这个话的时候,操着和他一样很不靠谱的闽南口音。就是那种“我到了化国以后才花现喝咖灰是要晃荒唐的”(我到了法国以后才发现喝咖啡是要放方糖的)口音啊!
旅居国外近十年,黄永砯在西方艺术界的名声越来越响,于是,在1999年,黄永砯受邀代表法国为威尼斯双年展创作了作品《一人九兽》。
站在法国馆外中国指南车上的铜人,手指向展厅建筑。参观者走进展厅,如果和铜人的位置一样,会在建筑上读到一个词“ANCIA”,意思是古老。接着绕过车,词变为“RANCIA”,意思是陈旧、陈年葡萄酒。参观者朝着建筑大门继续往前走,才会看到词语的全貌“FRANCIA”,意思是“法国”。沿着“古老”的词义,变为“陈旧”的途径,到了“陈年葡萄酒”的故乡——“法国”。着一定是一个精心算计的结果,即便能看清整个词语,而挥之不去的,是挡路的树干和上面腾跃而下、张牙舞爪的9只奇兽。
黄永砯在九根从法国馆的天花板穿出,拔地而起的柱子顶端放置了九只幻想中的野兽,西方观众自然而然的认为这是西方建筑的一部分,是艺术家臆想的生物,但实际上这九兽全源自中国古老的文化,他特意挪用了《山海经》中的奇兽形象,将其分别作为图腾符号置于柱子的顶端,这一只只奇兽司掌着宇宙中各项事务,而这九根柱子全部是木质,上面布有不少疙瘩,奇兽形象的来源和柱子的材质选择上全是东方元素的再组合,中国文脉的挪用与承继,当人们发现柱头的神兽是从遥远的东方而来时,便立刻与西方的文化语境格格不入。
策展人侯瀚如评价道:“九只幻想中的野兽,每只象征着一种不确定并且互相矛盾的未来。作为对现有的主导性世界秩序的替代方案的一种象征,黄永砯通过在未来的东、西方之间构建新的边界来对过去重新进行“协商”和描绘。”
我会觉得黄永砯是刻意在代表法国时创作这样一件极度东方化的作品,如果有机会代表中国出展,反而不会如此。 其实甚至有人认为顶着怪兽的九根大木柱直插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法国馆,意为打倒殖民主义。这种多译性也是绝大部分优秀作品的相同之处,能一眼看穿的往往沦为一般作品,而无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没有任何艺术家可以脱离自己从小扎根的文化土地而创作出真正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很多时候与其说是主动的选择不如说是被动的接受,个体终究是生长在环境中的,理解,拥抱或者对抗自己扎根的文化环境的作品往往最具力量。
2000年,旅居国外十年之后,黄永砯第一次回到中国,应邀为当年的上海双年展创作一件作品。他创作了两件作品,其中一件是巨型装置《沙的银行或银行的沙》
我们常在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读出对各种客观事物和主观意向的嘲弄,这里又不得不提杜尚的《泉》,这实在是影响深远的作品,个人认为这嘲弄不带戏谑,反而是相当严肃,只有极具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而《沙的银行或是银行的沙》便属此类。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2000年,旅居国外十年之后,黄永砯第一次回到中国,应邀为当年的上海双年展创作一件作品。他创作了两件作品,其中一件就是巨型装置《沙的银行或银行的沙》,这是外滩12号的小型复制品。历史上,这座建筑曾是汇丰银行的总部,50-90年代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则是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黄永砯请工人按照图纸等比例用沙垒起这颇为精致的沙堡。在展期的三个月中,这座壮观的大厦慢慢坍塌,最终化为散沙一堆。
黄永砯说这种"就地创作"的方式,就是作品和当地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发生一种对话,这种方式在近十年的工作中经常被使用。这要取决于观众,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建筑的模型,但我更希望观众把它看作是一座特定的"银行的"形象。银行的形象和沙的材料两者互相转换。这是我提供给观众了解这一观念,一个入门的机会。
李豫闽教授认为这沙堡代表着看似坚不可摧的西方金融系统,与沙砾天然性质的对比相当精彩,也是黄永砯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
也许因为抱着上面那一番给观众了解这一观念,一个入门的机会的想法,也许认为批判就应该直接了当,这不算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作品,上面可以看到艺术家本人的态度也是堪称耿直。
印象中有一段时间,血腥暴力的现代艺术作品相关的内容频繁在微信之类的平台出现,让普罗大众敬而远之,这当然不是现代艺术的本质,很多被提及的作品,比起恶心,我更觉可笑,在思想上有所贡献的作品的冲击力远大于徒有感官刺激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完全可能是沉默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沙的银行或是银行的沙》就是如此,黄永砯的许多作品都是如此,正如上文所言“说话不是我的本分,我的作品都是沉默的。”
二十几年来,黄永砯用作品探讨了当代许多重要话题如冲突、经济、宗教、自然等,他的作品经常被喻为具有哲学意味的寓言。他说过人很快就被技巧所吸引,而且人习惯看表面的东西,因为太容易。在这个意义上,观念比技巧更难做到。这种理念,也深埋在他的作品之中,有人曾经评论到:“不要说你是黄永砯作品的内行,他本人听了这话,一定发笑。”正是因为他的许多作品极富思考性,在观念上倾其所能。
最后以很多艺术批评家所言结尾:他是“自波伊斯以后对装置艺术有特别贡献的艺术家”
这里做一下简单的总结,现代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阐释着对社会的理解,他们的作品是自我发泄,也是对大众的提示,这些艺术家往往富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而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绝不是血腥与暴力的堆积,艺术欣赏仁者见仁,我作为一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艺术学徒对不少“俗气”的文化产品也是情有独钟,例如卡普空把王姐姐捏成那样,我就是不高兴,但是虽然喜恶属于个人,这些艺术作品的能量却容不得忽视。
必须说的是艺术家们很多时候要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我扪心自问,很多时候都因为前途未仆迈不出实践的一步,现代艺术品可以没有太多物质成本,比如我曾苦于上课有人神一般的一人占五座技巧(手机 包 平板电脑各占一座,厉害的是一把伞横过来占两个座位),而想用一团毛线占住整个会议室所有座位,我依然觉得这何尝不是一件小小的有其价值的艺术行为,但是我终究还是做不到。所以我对这些创作者们并不一定充满喜爱,却一定是满腔佩服。
李豫闽教授在讲座最后对我们说,传统文化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根本,我们学习西方之术,最终还是必须依靠东方的艺术语言才能创作出精品。
而我上面提到的两位艺术家,我要介绍的几位加上我所见的优秀艺术创作者们,没有人能打破这一条。这说起来是人人认可的真理,但是现在的文艺创作能高效践行这一条的又有几个。越是学习艺术,越是了解文化产业,就越是体会到一点点进步都实属不易,更何况我国文化领域确实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桎梏。但前途确实是光明的,我们已经有了为数不少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艺术家,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家的舞台也扩大到整个世界,完全可以期待我们对人类的精神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实我个人一直想提的就是,玩家与玩家实在是不同的,就像是艺术家之间也是千差万别,之前节目评论区颇有道理的发言不少,节目里健崔老师说不用往艺术圈子里挤,听完我也深表赞同。但是我个人之前对于游戏是艺术的执着也并不是如一些朋友所说的追求玩游戏的正当性。 而是我在游戏里看到了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以及在思想贡献上无限的可能性。
之前在评论区也说过艺术跟哲学有很大相似性,哲学这个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自然科学的哲学 日常生活中人说的哲学,其实都不太一样,有时候,艺术它只是一个形式,指的其实单纯就是一种能承载信息的载体,有时候它又需要更多东西,比如艰深的,极致的思考,这个时候只有那些对物质和精神世界有一定思考,能启发人的作品才被人认可,节目中健崔老师也提到很多人觉得艺术家老是重复自己,其实艺术家最不愿意重复,艺术家总喜欢新的东西,很多人总是先锋的,因为一个问题已经思考过了,理清楚了,当然不愿意再走一遍,但是在此之前只能不断的实践。
还有一种就是极致的技术,我们常把一种的超人的技能也称为艺术,比如一些超级写实的美术作品,它不一定有对光学物理规律以外的其他思考,但是我们会有人依然认为这是超人的,是一种艺术。像蔡国强,他不也在追求火药的极致么。
这里没有能力穷举艺术的涵义,而玩家这个词的涵义恐怕更不狭于艺术,虽然说玩游戏的都是朋友,但是朋友也是求同存异,只希望是玩家之前君子和而不同,而不是互相攻伐。
评论区
共 5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