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公元64年七月,一场空前的火灾袭击了罗马。大火整整烧了一周,历史悠久的罗马城有半数建筑在这场火灾中夷为废墟。当时的罗马皇帝正是有名的暴君尼禄,灾难过后尼禄一边主持灾后重建,一边悄然推行了罗马帝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
公元64年7月18日夜晚,罗马大竞技场旁边一个帐篷突然燃起大火,地中海气候的罗马夏天炎热干燥,发生火灾自然也是相当常见。听过这期电台《肮脏?污秽?不,“看不见”的城市下水道其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的朋友肯定会记得,早在公元前三百年罗马就建成了自己的给排水系统,到了公元一世纪,罗马已有九条水道为其供水。完善且充足的供水让一般的火灾对罗马构不成什么威胁。 但是这次的火灾却有些特殊。起火时间正值深夜,灭火工作没能在第一时间展开。七月的罗马此时恰恰又刮起了西南风,这股从非洲吹来横跨地中海的季风成了火灾最有力的“帮手”。借助这股季风火势迅速蔓延,不仅吞没了大竞技场周围地区,当夜就延伸到了帕拉迪尼山和西里欧山。大火所到之处无论是平民的草屋还是贵族的宅邸,统统变成废墟一片。
不巧的是,当时的罗马皇帝尼禄正在罗马以南50公里的一处别墅避暑,第二天才得知罗马大火的消息。尼禄立即乘战车赶回罗马主持消防与救援,尽管在他的指挥下罗马官兵很快进入了救灾工作,然而此时火势已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范围。最终大火烧了整整七天,罗马城超过半数的建筑在这场火灾中焚毁倒塌。
火灾之后,面对成为半个废墟的罗马和数以万计的难民,尼禄马上开始了灾后重建。恰好这位年轻的君主早就对罗马的城市规划感到不满,此次火灾也给了他一次重建罗马的机会。
和我们现在惯常印象中,罗马是由大理石堆砌而成的城市不同,火灾之前的罗马平民房屋还是主要以木质结构为主,而且楼房之间的空隙极小。即便是用大理石建造的富人房屋,其房梁也是主要以木质为主。一旦发生火灾,木质结构根本无法抵挡火势的蔓延,这个教训伴随着这场大火烙进了每个罗马市民的心里。
于是尼禄下令,新建造的房屋必须使用石材作为横梁,住宅建筑门前必须修石柱门廊用以隔火。此外,过度拥挤的平民住宅也是助长火势蔓延的因素,因此新的建筑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筑物的高度也受到了严格限制。
另一大问题就是关于供水。前文已经讲过,拥有九条水道的罗马理应是不缺水的,但事实情况是,在救灾过程中许多公共水管根本无法出水。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是“偷水”而造成的水压不足,所以尼禄在重建和修复供水管道时着重打击了偷水问题。
就这样,在皇帝的领导下罗马市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重建工作,而此时这位皇帝,却悄然间计划着一些其他东西。
火灾虽然已经过去,但摆在尼禄面前的事丝毫没有减少:安置灾民,重建城市,还有他一心想要建造的黄金宫殿。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钱。
热衷于不动产的很多罗马人在这场火灾里倾家荡产,昨天还趾高气扬的贵族富人此时只能满脸黑灰地和平民一起吃救灾粮。很快,尼禄以皇帝名义向全国募捐,各个行省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纷纷捐款。具体捐款的数额已不可考,但肯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问题是要重建的城市可是罗马啊,世界之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再多的捐款放在这里只怕也是杯水车薪。
为了确保资金能正常周转,尼禄非常合时宜地推出了自己的货币改革政策。
改革的核心是货币的贬值。金币的含金量从7.8g下调至7.3g,银币的含银量从3.9g下调至3.41g,铜币的纯度不变。这是自从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确立罗马的货币政策以来,首次有人加以改革。
货币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人类了解自己发明的这个东西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在那个时代,一个国家的货币价值被认为与国家财力与国家信誉直接挂钩。任何一个强盛的国家都会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币值稳定,只有日薄西山的帝国才会在货币上再三缩水。黄金等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原料,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直到一千多年后的重商主义者也仍旧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随着对货币了解继续深入,人们发现货币除了作为价值的代表,其本身也能创造价值,这也是现代货币政策的理论渊源。如今的许多国家会主动选择贬值自己的货币,来达到调整总需求,刺激出口的目的。但很显然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并不知道这一点。
原本骄傲的罗马市民肯定是不会放任自己的皇帝贬值货币,但这次他们站在了尼禄这一边,尼禄的货币改革,罗马市民和元老院都是一致赞成的。
对于元老院来说,他们虽然看不上这个年轻的皇帝,但重建罗马与安置灾民的开销实在太大,贬值货币的确是填补赤字的最佳方法。
对于罗马市民来说,他们大多家业在火灾中化为灰烬,即便货币贬值对他们的实际影响也不大。相比较于那减少的一点点含金量,他们更在乎明天还有没有救灾粮吃。
现在尼禄手里有各个行省的巨额捐款,国库里的不少余钱,还有元老院和市民的支持,他可以放心地推行自己的货币改革了。更让他兴奋地是,这次改革也让他长久以来的一个计划——在罗马中心修建黄金宫殿成为了可能。于是罗马的铸币厂开始叮当乱响,新版的奥里斯金币源源不断从这里运出,流入市场和市民的口袋,成为重建罗马的基石。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的金币一如既往地宣示着罗马的伟大,当然,只要你不刻意去称它的重量。
当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回头看尼禄的这次改革,除了把它当成一场尼禄精心设计的“诡计”外,或许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彼时的罗马虽然仍旧是奴隶制经济,其商业却空前发达。一方面奥古斯都规定了金币银币只能由帝国统一铸造,大大提高了货币的权威和流通性;另一方面得益于长期宽松的市场环境,帝国除了税收之外几乎没有对贸易进行过多干涉。据现代学者的考证,罗马帝国在公元一世纪已经形成了相当接近自由市场的市场经济。
看似欣欣向荣的经济下却也埋藏着危机的种子。首先是高利贷的泛滥,银行尚未出现的那个年代,民间借贷往往以高利贷的形式出现,本土与行省间巨大的利率差导致大量金钱从罗马本土流入到外省。其次罗马的经济这一时期发展迅速,但金银等贵重金属的产量却增长缓慢。罗马对外扩张的速度放缓,掠夺来的金银也远少于凯撒和奥古斯都时代,这些都导致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并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通过贬值货币,帝国成功地解决了货币数量不足的问题;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也一定程度抑制了高利贷的泛滥。
这些成果到底是在尼禄的意料之中,还是纯粹的无心插柳?这个发生在公元64年的货币改革到底是密谋已久还是临时起意?我们不得而知。罗马大火对后世的城市规划,消防系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同时期尼禄的货币改革也给与后世政府关于货币政策的启示。
罗马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迅速重建着,尼禄设想的黄金宫殿也初具规模。
和那时的人们想法恰恰相悖,尼禄的货币贬值并没有成为帝国衰败的象征,反倒是成了经济增长的证明。罗马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速的发展,谁也不清楚这其中有多少这位暴君的功劳。然而尼禄在重建时修建黄金宫殿的行为却彻底惹恼了罗马市民。
大火过后4年,尼禄在罗马郊外自杀身亡。又过了146年,皇帝卡拉卡拉才对尼禄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改革。
评论区
共 2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