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未来的计划中,让玩家更多的去参与到顶部的话题区也是我们的一个目的(是的,只用APP的用户估计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区),故就有了这么个专栏,主要内容就是一些机核众们对新闻的一些看法或者一些最近想说的话。
白广大:在这个时代,游戏的发售并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
评价《辐射76》:无论是过于激进还是过于保守,都需要付出代价。
或许从未有这样一个游戏,让一贯自信满满的Bethesda陷入一种被群起而攻之的境地。虽然制作人Todd Howard这次或许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他应该并未想到:对《辐射76》的不满,绝非来自于一朝一夕。
事实上,从《辐射4》发售到《76》之间,来自玩家的溢美之辞已经逐渐被坊间的口诛笔伐替代。对Bethesda的担忧与抨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游戏叙事的缺失和游戏引擎的保守。
我们并不能说《辐射4》是一个不好的游戏,但是它的缺点几乎与优点同样明确:在塑造更加丰富的开放世界的同时,其中的叙事与剧情结构却在大步倒退,甚至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了逻辑难以自洽的嫌疑,这充分说明在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并未有效地把控整体剧情。虽然“站桩式演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替代,但是剧情分支的混乱、人物的单薄已经影响到了一部分玩家的游戏体验。
对于B社而言,他们对自家的Creation引擎的评价可能仍然是“可堪一用”,但在广大玩家看来,这种游戏引擎层面的保守已经与“不思进取”划上了等号。从《上古卷轴4》的时代开始启用的Gamebryo引擎,几经魔改后据说还要用在未来的《Starfield》和《上古卷轴6》上,面对下一个世代的主机和玩家,这几乎是不可忍受的——时代在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进步,闭目塞听并不能成为推脱搪塞的借口。
在这种情况下,《辐射76》以一个激进的面貌出现在尴尬的位置,它就必然承担来自各方的怒火与压力。事实上,如果按照游戏素质而论,《76》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在许多方面大胆地进行尝试:
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画面品质,增强环境的互动性;
将游戏的故事线安排在少有争议的时间段,进而避免背景故事中的吃书问题;
对游戏的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强化,提升了用户的连续游戏体验;
虽然是一款网游,但除了“强制在线”之外,对于个体玩家的游戏体验几乎与单机无异;
写剧本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叙事文本的水准远超《辐射4》中的贫弱;
但是,仅有这些优点,是不能抵消实际呈现的问题的。即使有《上古卷轴OL》在前,《辐射76》的试水仍然暴露了B社在游戏运营中的过多问题:难以令人承受的诸多bug、不稳定的服务器、与网游群体不匹配的任务密度与游戏强度,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76》是一个过于激进,又过于保守的项目。它的激进表现在敢于去尝试未知,大胆地推出《辐射》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游,并加入了很多新的互动要素与机制,尝试开辟一种全新的介于装备驱动与剧情驱动之间的机制,借此验证改进的想法;它的保守则在于当上一作中许多肉眼可见的疏失激怒了大量玩家时,在本作中却并没能规避或者调整已经存在很久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到底,B社是在为自己骄傲的性格买单。无论是Pete “No interesting” Hines还是Todd “Lier” Howard,Bethesda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老牌厂商过于倔强的脾气,他们本来愿意与玩家交流,却总是对玩家的反馈采取一种不太积极的状态;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与认识,却从来不会去解释“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当时代变化,每个玩家都能够发表自身的意见与观点时,B社却还固执地保留着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性格,他们小看了情绪洪流的力量,因此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是的,在这个时代,游戏的发售并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
幸运的是,《辐射76》并不是一个单机游戏,而是B社为了尝试新模式、新内容开辟的网游。这也就意味着,它或许还有机会在长期的更新中缓慢地调整自己的方向,修复更多的bug,充实更多的内容。《无人深空》发布时的口碑断崖,在长时间的修正和调整之后仍然能够抬头,同样,假若《辐射76》不想以Bethesda与《辐射》两个品牌的价值为代价,就必须用足够多的行动和足够诚恳的内容,挽回玩家对游戏的认识和评价。这样,人们才不至于让失望的情绪累积成巨大的愤怒,再次摧毁《辐射》,再带来下一个黑暗的10年。
xizongbu:相比起再塑造一个自己而言,花时间看看《小公主苏菲亚》可能更让自己有收获。
前自己也在微博上发过一点点牢骚,社交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有时候太近之后大家似乎就忘记了最后那一点点距离的必要性。姑且大言不惭地把自己归为内容创作者群体中,有时候不管是在机核网(请记住唯一指定新域名www.gcores.com)还是其他一些地方,总会看到人们因内容而争执,最后以互相问候祖先收尾。 复用之前电台里的说法,客气一点来讲,可能人们是因为对事物强烈的爱与憎而不再顾及措辞,可尊重这种事从来不是天天拿出来讲两遍就能成真的,哪怕嘴上是“你好感谢”,心里骂翻了人家祖宗十八代,起码以“社交”上而言自己还是知道有条不该跨越的红线。
可换个角度说,创作者的水平高低纵使有万千评价,但自己起码还是得经常掂量掂量:不同的语境下自己的表达会不会被曲解、部分观点是否会因没有做足功课而有失偏颇、以及一系列的客观存在举证之后到底有没有想归到某个观点……
诚然对于一些深谙插科打诨之道的人们来说可能他们能非常好地化解理念冲突,甚至再收获一批轻度粉丝(我没有贬义,像那些脱口秀演员真的是我的偶像);但很遗憾,对于自己来说,水平不足,如果做不到幽默,那么谨言慎行就是第一道关,做不到就踏踏实实地给自己扣分吧。
公众人物真的不是我现在所认同的一个身份,只要你觉得我这个人还有点意思,那么或许咱们就能找个机会聊两句。
这两天,因为在自己微博上搬运了一个沙雕视频不小心成了万转金v,也感受到了无端收到私信骂街是种什么体验,之前也听过一种说法“站得高了你就得禁得住这些攻击”;这真给我吓够呛,很难体会真正的名人每天都会经历什么。
可能是自己的生活重心在近两年有了明显的变化,网络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可能就是工作场景这么简单,工作变多,每天的日子更累,但心理上的负担似乎轻松了不少,或许人设这玩意儿真的已经不适合自己了,不是故意装B,只是相比起再塑造一个自己而言,花时间看看《小公主苏菲亚》可能更让自己有收获。
Nadya:有的时候,这些声音可能并不是那么正面。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每个人的声音都有机会被放大,然后被更多人的听到。然而有的时候,这些声音可能并不是那么正面。
由于职位的变更,我的工作重点放到了机核网的官方微博上。当我每天在微博平台花费时间去发布内容、查看评论反馈以及观察其它博主发送的内容时,我切身感受到了一个会让很多创作者感到苦恼的现象,那就是经常会出现不太愿意把原本内容完整看完的网络用户。
他/她没有将原本的内容完整看完,或者是只看到了那一两句他们感兴趣的话,然后就根据所看到的文字发表出与原内容想表达的东西相差甚远的评论,我想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其实如果只是单独的几名网络用户由于心急,没有完整阅览内容就发表评论,倒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就像我在开头所说的,社交网络上每个人的声音都有机会被放大,而他们的声音也是如此。
当他们的声音被其他同样不太愿意把原内容完整看完的人听到后,这些听到的人就有很大可能性被误导,然后开始支持他们所听到的声音。一传十,十传百,而且越传越离谱,到最后就出现了很多歪曲原内容并且攻击原内容创作者的人。这时创作者就不得不出面进行解释,告诉那些用户这并不是原内容想表达的东西。
创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创作出来了一篇文章,但是一部分没有认真阅读的网络用户歪曲了他/她的作品,甚至根据这些歪曲的理解去攻击创作者,我相信大部分创作者都不想受到这样的待遇。但是他/她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去解释本不属于他/她的“罪恶”。
至于那些攻击创作者的人,可能上一秒他们还在声讨某个博主,愤怒地批判着一篇他们并没有认真阅读的文章,下一秒就在某个搞笑视频的下边评论“哈哈哈哈哈”。这就是社交网络。
我写下这些见闻和感触,绝不是为了批评他们不愿意花费时间仔细阅读,只是为了表达出我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无奈。对于现代人来说,身边的一切都在不停地加速,留给人们去干每一件事的时间越来越少。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休闲娱乐上,我们会发现总有无数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然而一天却只有24个小时。为了把这些事情都做完,我们不得不削减做每一件事的所花费的时间,因此就会带来像上边那种略显可笑的问题。
BIN:我们不过是小小的编辑,传播着一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仅此而已,承蒙厚爱
其实从很早以前我就想藏起自己的声音来,把自己埋在机核之后,只贡献自己的力量,没人注意到我最好,大家只要知道这是机核的内容,是谁产的无所谓。感谢机核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也感谢阿炳的到来,让我成为了他的影子,可能我天生带有一点消失光环,几年以来我认为我做到了当初的愿望。
声音的确很有力量,但是声音最早是谁传出来的很重要吗?只有很大的声音才具有真正的力量,而很大的声音都是众人一起发出的,只要是会引起众人响应的声音它自然会一呼百应,没人会在乎声音的源头在哪里。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众人会响应的声音一定是代表正义的吗?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
最令人难过的就是意识到有些事情不管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除了个人生活的事情,在机核的工作方面我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个人太过微小,你所生产的内容能影响的人太少太少,集合起来的声音也太小,所以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不管是身为内容生产者的编辑,还是玩游戏的玩家们。
我们不过是小小的编辑,传播着一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仅此而已,承蒙厚爱。你我也不过是普通的玩家,享受着它带来的欢乐以及可能存在的艺术性,并没有多高人一等。
很多人常说,这都8120年了,为什么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事发生啊。其实,8120年只存在于你我少数活在8120年的人身上,世界上那么多人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番“现代”,大家也不如自己想象的那番“先进”。恰巧是这个时代让网民们迅速的遍览了过去的信息,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过记得,即使如此,人类千百年来也没有变过,一样“愚昧如初”。
即使如此,人类千百年来也没有变过,一直带着希望蹒跚前行。
这个演讲在微博和朋友圈都传的挺广的,我看一席官方公众号都已经10w+了,微博也5000多转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导演发的,他和他母亲之间的对话。
其实还是很感慨的。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是生长在整个社会对于游戏的反对,抵制和不理解上的。我还记得小的时候,我妈和我说你不能去网吧,你去了网吧,你就是坏孩子,是社会盲流了。我也记得我第一次去网吧时候特别紧张的样子。
正如同赵夏所说的,时代终究还是改变了。可惜的是有些东西也没改变,比如说赵夏说起来游戏的时候依然要以“我们能学到什么东西”为引子来说。我们的社会还是太过于功利,如果不是为了学到什么东西,似乎就是浪费时间一样。
在B站一席视频的评论区,有个评论挺可怕的,大概意思是说他把视频给他爸看,他爸找出来赵夏的学历给他看。我觉得这事真的挺搞笑的。即使都已经30多岁的人了,还要被一个学历拿出来说事情。可见大部分的人还是觉得学历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
人生意义这个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定义,倒不如说,人就是活在自己编织意义网上的蜘蛛而已。我们对于人生是否成功没有自己的标准,反而是依靠外物来定义,这个事情是一个很可笑,也很悲哀的事情。即使赵夏已经是30多岁的人了,还要被学历揪着来证明“游戏的害人”之处,这个事情真的,无话可说。
虽然,我们能举出无数玩游戏依然学习很好的例子,却依然没什么意义。因为偏见和歧视就在那里,他们拒绝理解,拒绝了解。怎么办呢?
但是,就是这样呀。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其他人的观点,也没有办法去改变社会的偏见。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发出声音来,我们可以努力的让自己变的更好,大声的发出声音,去让他人改变。我们至少选择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罗永浩还没有变成“公孙永浩”之前,他有段话我还是很喜欢的。“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注定是要改变世界的,你堂堂正正做一个好人,一辈子没有干坏事,你也改变了世界,你让这个世界因为你变得美好了一点。”
最近几日我回去听《辐射》的专题,听老白和G君聊辐射,看下面的评论,那系列节目确实改变了很多人,至少影响了老白,影响了G君;我几年前做过一个MAD,我现在偶尔还会收到评论,很多人写了很长的评论,我觉得他们的人生也被影响了;一席的演讲很多人转发了,我看转发上也有很多人说自己和机核的故事,我觉得他们也被改变了。
能发出声音来,能有声音,就是力量,每个声音都会有自己的力量,它在改变世界,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了一点。
评论区
共 9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