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未来的计划中,让玩家更多的去参与到顶部的话题区也是我们的一个目的(是的,只用APP的用户估计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区),故就有了这么个专栏,主要内容就是一些机核众们对新闻的一些看法或者一些最近想说的话。
xizongbu:从 TGA 自己来说,它好像依旧没拎清楚一些事情
TGA 2018 就要来了,与其说是个正经的颁奖典礼,给我感觉如今的 The Game Award 似乎越来越变成了一场游戏届的 Show:有众星捧月一般的评奖,有惊爆业界的大新闻和新产品,也有吸引大众眼球的名人大咖前来捧场。各方大佬在现场享受着西方游戏圈子里的一次年会式的Party,对于观众来说也因最后的一项“年度游戏”奖项而吊足了胃口。有人甚至将它比作“游戏界的奥斯卡”,至少从规模上也足以见得如今 TGA 在游戏圈子里的地位。
然而2年前众多玩家因《守望先锋》揽活年度游戏而产生针锋相对的讨论,去年又有一些朋友在《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荣获年度游戏之后对此有些许改观,那么大伙到底在意什么呢?是自己心爱的游戏凭什么不能获奖?还是我所认同的厂商和作品理应在产业中得到更高的认可?亦或是因此方可说明个人的游戏品味与流行趋势是否吻合?可能都有点,也可能都不是。
从 TGA 自己来说,它好像依旧没拎清楚一些事情;之前我们几个也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比如动作游戏今年又拆分出动作游戏和动作冒险游戏两个单项奖、比如体育竞速游戏这里只有《极限竞速 地平线4》一款赛车类游戏,另外几个都是球类运动。
又比如从今年的年度游戏这一个单独奖项上来看,我们依旧有些疑惑为什么《蔚蓝》这样如此出色的独立游戏要和另外几款有着浩大开发规模的 3A 作品同台抗礼,这本身似乎就不该是同一个标准下能探讨的事情,你说和另外几款优秀的作品比起来,它能有胜算么?年度游戏的衡量标准究竟又应该是什么呢?对产业与从业人员的贡献?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稳定而完整的产品质量?
到了今年,我感觉更多玩家之间似乎也有了些许默契:原来一场颁奖典礼可以因更多的“全球首爆”、更多的精彩瞬间而吸引眼球,一些看着可能有些蹩脚的分类,一些对大众来说可能不是那么熟知的面孔,或许出现在不同奖项的提名中本身就是 TGA、或参加提名工作的媒体与组织,对这些作品与个人不同程度的认可。那么大家不妨就放平心态,将大概70%的激情都留给可能在现场公布的一些大作、一些值得尊敬的从业者、一些动人的瞬间、或者一些更激情的 Show,并好好享受这2个小时的“美国游戏产业年会”。
或许几年之后,TGA 能逐渐细分奖项,并通过与更权威工会或组织通力合作,为产业带来真正严谨并令人信服的评奖;当然也或许在未来的几年,TGA 的规模将更加盛大,我们甚至可能在颁奖典礼上看到堪比 E3 级别的核弹级大作首爆,在一切都说不好的今年,至少在 Geoff 眼里,他的 TGA 也绝不止“年度游戏”的一座奖杯这么简单,这是值得他自己与所有关注游戏的玩家分享喜悦的2个小时。
雪豆:我很不理解那些游离于FGO之外的人们兴奋点到底在哪里。
FGO2.3慢慢悠悠地推完了。说实话,虽然老虚写的很精彩,但感觉流程上还是有点短,有点儿意犹未尽。
这也不是老虚第一次尝试描绘中华五千年文化,感觉他对型月、对中国历史在很多细节上都拿捏的非常带感——亦或者说他已经掌握了窍门。我很喜欢这种能在享受波澜壮阔的剧情发展同时又能够突然会心一笑的感觉。
但是同样也是关于剧情,在微博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傻dio段子傻dio图满天飞,集合贴的下面一水的“笑疯了”、“23333”的回复。
我本人对是否牵扯到剧透倒并不是很在意。起初还未通关的我也沉浸在这些段子和改图里面,反正也是一个乐;但是没想到随着剧情的推进,我对这些傻dio图的态度逐渐从快乐变成了厌倦。
跟“被云玩家”(指不玩FGO却被相关信息刷屏的玩家)的感受不同,自称“原教旨主义月厨”的我所被激怒的点恰恰是那些从曲解剧情、胡编乱造、甚至是瞎起哄的图片文字中所表现出的这种任性的态度。然后到了现在,变成了“看不惯,也根本不想看”的状态。
我一直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很保守的人,对所有新生事物保持保留态度、喜欢追寻一些陈旧的蛛丝马迹、不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跟别人分享、更会不在乎主流观点一直去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观看法,跟人争得面红耳赤。(比如谁跟我说FF15不好,我会跟谁急,可是我自己也知道FF15真的不怎么好。)
面对型月的我也是这样:明明这一章的剧情在我的观点里并没有写的多么夸张或者出格,但是为什么会引起玩家与非玩家的这么大反应?我很不理解那些游离于FGO之外的人们兴奋点到底在哪里。
“那些喊着‘政哥哥真帅’的人根本不知道:在故事里的嬴政为了等待咕哒到来而为维系异闻带付出了多少努力。”
“那些嬉笑着讨论‘微笑BOY又来了’的人根本不了解:在故事里他就是一位英雄,而且做到了英雄应该做到的事情。”
“那些讨论着‘我大秦黑科技天下第一’的人也根本没怎么读过剧情:既然异闻带是某个历史分歧点延续到现在的历史,所以异闻带的秦国也是发展了两千多年科技的秦国。那长枪大炮坦克车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最近脑子里一直都在回响着这些观点。我知道这是非常主观的想法,但,起哄有意义吗?没意义。因这次剧情入坑的人能有多少?没多少。那为什么人们还要乐此不疲的去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呢?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所以然。只能说大家需要这样的话题,亦或者说大家需要有一个感情的发泄点。
至于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发泄点,我总觉得是因为大家“想笑”——看多了没办法笑的内容,自然内心会渴望这种感觉。生活、工作、学习,每个人都在说自己的压力大,但每个人却又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能够娱乐自己的手段越来越多,自己却越来越迷茫。
就像是站在纸醉金迷的城市的中心,有太多能做的事情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的窘迫困境一样。
给自己这样一个答案后,我自己也就释然了很多。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执念强加在想要娱乐的其他人身上呢?毕竟不能让所有人都认同自己的观点,自己也没有办法认同所有人的观点。就像是Nadya在上篇文章所说的,“对于现代人来说,身边的一切都在不停地加速,留给人们去干每一件事的时间越来越少。”能够在这种日常的生活中找到能让自己开心一笑的兴奋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就这样笑吧,挺好的。
以后是不是会娱乐至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大家哈哈一笑之后,就会很快地将这次的话题遗忘掉了。
札幌:票房真的是决定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吗?
由于国庆假期电影市场的萎靡局面,从11月开始,各部外国大片国内迅速定档上映,充分满足了国内影迷的观影需求。我也赶着这波风潮,看了《毒液》和《无敌破坏王2》这两部电影——头一部上映将近一个月依旧有大量排片,首日票房突破两亿,总票房即将突破18亿;后一部上映10天、票房刚刚突破2亿。
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比,对于《无敌破坏王2》来说有些许的不公平。前段时间在微博上,也有人以票房作为指标,认为像《无敌破坏王2》这样的所谓“合家欢”式电影不适合大陆电影市场。首先我们要清楚的一件事是,从头到尾,迪士尼制作《无敌破坏王2》时,票房就已经不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
而且以近几年动画电影水平突飞猛进的角度来说,《无敌破坏王2》后期孱弱的故事线更是没办法与同主创班底的《疯狂动物城》,甚至是由片中“惨遭嘲讽”的皮克斯出品的《头脑特工队》进行比较。
但从片中我们还能看到的是,迪士尼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疯狂秀出他那健壮的肱二头肌,对于这样一个巨人,电影票房恐怕仅是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这部电影本身都已经成为了“秀肌肉”的一个窗口、用来强化其品牌形象。真正决定着它的成功的,往往是周边衍生物:迪士尼乐园全新的《无敌破坏王2》设施、商店上新《无敌破坏王2》周边产品、与大量其他品牌进行合作、甚至是电影中出现的其他品牌投放,这些收益往往都要比纯粹的电影票房来得更高。
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迪士尼已经跳脱出了传统电影行业的商业模式,通过电影强化公司品牌的同时,以其他渠道来降低电影票房所需承担的那部分收益。所以对于迪士尼来说,《无敌破坏王2》的票房早已不是决定其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了。
回头在让我们看看这票房已破17亿、即将破18亿的《毒液》,看完这部电影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可惜,作为一部怎么拍都肯定不是PG-13分级的电影,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硬是给它剪出了一个PG-13版本,以至于连汤姆·哈迪在上映宣传期中都曾透露,大概有40分钟的镜头没有用在电影之中。而由剩下的镜头所组成的故事,真的好看吗?我在这里打上一个问号。在这部看着就下面没有但还是要强行哑着嗓子不娘娘腔的电影中,毒液在漫画里亦正亦邪的形象毫无体现,107分钟的电影花前40分钟铺垫,共生体突然喜欢地球的“神转折”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然而,《毒液》依旧靠着档期优势和低门槛取得了目前的票房奇迹,甚至目前这部电影的排片超过了11月23日上映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这估计是连索尼哥伦比亚影业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吧。至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于MCU没有任何了解的影迷不用再在知乎上发布“看《XX》前需要补哪些漫威电影”这样的提问了。从商业角度而言,《毒液》确实已经取得了成功,即使这样的成功与电影本身质量不成正比。作为国内票房超过15亿的进口电影,《毒液》已经与下列这些电影齐名——《速度与激情7》、《速度与激情8》、《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和《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至于说这样的奇迹是否能复制,不如让我们等等看漫威影业即将于明年3月8日上映的《惊奇队长》。
开个玩笑,这两天估计大家都被游戏媒体圈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瓜刷的飞起吧。虽然这些事情确实是很无聊,但是其中映射出来的一些评论还挺有意思的。
比如说游民星空这个事情,说实话,游民有没有抄?有,肯定有,尤其是攻略那边,经常能看到原封不动的抄袭贴吧玩家写的,NGA写的,甚至说是VG的,游侠的。但是这次拿出来挨喷的却是新闻组那边。
在知乎上也有游民的前编辑出来吐槽这个事情——当然被人划为了洗地党。这几年我和游民的一些编辑也接触过,其实有的人确实是不错的。但是,大家哪知道你是攻略组还是新闻组啊,大家只知道你是游民星空的,那肯定一起喷了。
这要说冤不冤?肯定是冤的。因为攻略组吭哧的吭哧的抄完了,回头KPI一交,然后就休息了。新闻组一上微博,发现全是喷他们的,但是这事新闻组又管不了。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当然,这时候肯定有人会说“那雪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呀”。是,但是雪崩真来了,那雪花又能怎么办呢?
另一个事情,就是也有些评论说这些媒体其实都一样,都是靠着国外翻译,搬运活着的。这么说其实并没错,由于市场的原因,中国的游戏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只能依靠翻译,搬运国外的讯息。因为国外的游戏媒体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厂商的内容,可以第一时间采访到厂商,所以他们自然能够获得很多第一手的资讯,而中国的游戏媒体就比较惨,尤其是主机游戏,单机游戏这块,真的很难获得这些资讯。
但其实,很多事情也都在变好。现在索尼,微软都有了大陆地区,有活动的时候他们也会拉着大陆的游戏媒体来参加。所以,像是当年的《战神4》,《地平线》,《量子破碎》我们才能够有机会提前出一些内容给大家来看。
这个机会其实很难得,一是在于市场变大了,另外国内的游戏环境也在变好了。像是原来盗版横行随便下载已经很少了,玩家也愿意去购买正版的游戏了。但是,这也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玩家,媒体,厂商,一起努力才能将大陆市场做的更好。
2018年了,媒体很不好做的。
一方面各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会说媒体要去报道真相;另一方面,一旦报道了,就会又有人说是蹭热度,是吃人血馒头。
可是要是不及时的去报道,缺乏了真相的发声途径,那是不是也是一种失职?
然后,另外一边上,深度报道的记者越来越少了,真的能够写大稿的人几乎就消失了。有不好说的压力,也有市场的压力。
和抖音对于传统的长视频的打击一样,微信头条微博对于长文打击是巨大的,大狗老师写的rpg的文章就因为太长了没有噱头,没人看。
怎么办?你说能怎么办?郭德纲采访的时候说“艺术太痛苦了,马东是活明白了。”
你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太痛苦了,王志安是活明白了。
评论区
共 19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