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未来的计划中,让玩家更多的去参与到顶部的话题区也是我们的一个目的(是的,只用APP的用户估计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区),故就有了这么个专栏,主要内容就是一些机核众们对新闻的一些看法或者一些最近想说的话。
xizongbu:留恋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请不要再将它投射到当下
人总是会给自己要做的事扣上一个理由,无论是想要去得到什么,还是想要去弥补什么,达奇是这样,亚瑟是这样,马斯顿也是这样。
赶在 TGA 那两天,自己终于磨磨唧唧地通关了《荒野大镖客2》,其实 Rockstar 近些年的游戏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总会在自己的游戏中,安插一个近乎疯子一样的角色,以此来让游戏里那些看似极为疯狂的举动或任务变得稍微“合理”一些,但相比起《GTA5》的老崔、《GTA4》的曼尼、《荒野大镖客2》的“疯狂”却是从一而终的,如果没有达奇一次次的 plan,那范德林德帮的结局或许还能定格在那次篝火舞会上。
《荒野大镖客2》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演绎了一位因被时代遗弃而逐渐走向失控的中年老大爷,这位大爷可能到最后也没能完整地讲述一个理想中的故事,那就索性在眼前做完选择,转身离去。
现实生活里想必大家也能从一些长我们一辈或两辈的人身上多少看到些影子,他们厌恶网络、抵触当下节奏、看谁赚钱都觉得不干净、怀念曾经的“纯粹”与简单、甚至说一些不切实际的生意经等等等等,虽然不至于为了幼稚的愿景去犯法吧,但他们总会给自己的愤怒或不满,扣以一个自恰的说辞。
可能这些人都对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年代有着一些执念,留恋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请不要再将它投射到当下,因为说的人累,听的人也累,快过年了,各位即使遇到这种境况,也可以选择不当亚瑟或者何西阿,你当个特里劳尼也是可以……
敲下这段话的时候,我就坐在厦门核聚变会场的大堂里。2018年又要过去了,时间飞驰的速度比我想像的还要快得多。
我女儿已经满3岁了,日常交流没有障碍,偶尔还会说些怪话。比如我晚上回家想抱抱她或者亲亲她时,她总是一本正经地指着家里的台式机说:“爸爸快去工作!”
我觉得,我在她心中的形象可能就是个屁股焊在电脑前的肥胖中年人吧。等到她再大一点,“父亲”这个词儿的语义和代表的形象也会不断地转变。
或许是因为从痛苦到幸福的转换如此剧烈,在机核度过的这两年多时间,对我来说仿佛白驹过隙——一切都过得太快,一切都变化得太快,恍惚间我好像仍然是那个2015年第一次到访机核的蠢蛋。在这短短的几百天里,机核的成长速度如同一个孩子从婴儿到幼儿的变化,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迈出探索的步伐,就像我回忆起女儿周岁前的面貌,竟然有恍若隔世之感。
人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年过去,对于我来说,意味着又长一岁——年轻人不以为然的体验,在我来说却是如同丧钟渐近的恐慌。和机核的同事们在一起时,有时候我会忘记年龄;但在深夜里醒来时,我总会记起,我已经37岁,明年就是38岁。弱冠之时,我以为世界不过如此;而立之年,我认为世界总是如此;接近不惑之年,我却才刚认识到,世界不止如此。
说回在机核的工作。审稿两年多,还是感谢读者与作者们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宽容。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仍会有更多人愿意一起在机核分享值得分享的一切,这是机核的荣幸,也是我的荣幸。也祝明天到厦门来参加核聚变的朋友们玩得开心。
TGA又结束了,还记得刚来机核那会儿TGA还不用那么多人一起盯着,现在已然成为整个游戏圈的大狂欢了。
不想提国内外的对比,就光说说TGA这五年来自己的变化吧。原本我们一直以为TGA对自己的定位很奇怪,甚至有些“忽悠”的意思。首先奖项的分类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样的分类标准?再来游戏的评价规则是怎样的,这到底是一个偏学术的奖还是大众选出的偏娱乐的奖?最后TGA的奖项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怎样的,在几年前的颁奖典礼我并没能看出来。
如今的TGA把三巨头同时请上台了,预告片也比原先多了那么多,我似乎也理解了TGA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它就如同奥斯卡一样,除了让游戏开发者们分享一年里的快乐,TGA也要让整个世界的其他人看到游戏这个产业,乃至这个工业已经日趋完善,终有一天游戏也会成为和电影一样成熟的媒体形式。
最后年度游戏奖正式颁发之前的演出实在是让人大过眼瘾,那种感觉依旧和自己第一次见到次世代画面一样震撼,心底不由得会赞叹“游戏果然都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
哎呀,你看人家大哥们都站到一块儿了,有些人就别再为某个奖项不如自己意而争吵了,图啥呢您说是吧。
Netflix新版《圣斗士星矢》把瞬变成姑娘,我觉得确实不是个好主意。
《圣斗士星矢》的故事对于许多小伙子们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但Netflix的新版《圣斗士星矢》中却把大小伙子瞬的性别,变成了姑娘。
新版编剧觉得世界改变了,瞬变成姑娘是个全新突破。我觉得的吧,那真是突破个锤子突破了。
原版中大小伙子瞬长得像个姑娘,这绝对是个忘不了的经典设计。小时候不懂事,最开始我也认为瞬是个温柔的玩铁链小姑娘,过了好半天才得知瞬居然是个小伙子,后来发现有这种震惊体验的大哥们国内外都很多很多,有意思得很,因为这点反差,后来瞬的成长也更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不少作品中都有小强战队的桥段,战队有个姑娘也不稀奇。最近也有新的男孩光之美少女出现,突破了传统还可爱。
如果编剧觉得世界变了,有很多种突破的方式可以选,女孩瞬说不定也会很有趣。编剧大哥因为以前战队里没姑娘,现在拯救世界的队伍里应该男女搭配,所以就把原作中有些女性气质的小伙子变成女孩,“”应该”的意义大于“突破”,至少这个理由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
一个朋友上周六深夜走了,很突然,突然到我还以为19年的愚人节提前预支了。
不想借此来分析原因的种种,就简单聊聊跟他的故事吧。
跟他是在以前的公司认识的。当时公司要做一个二次元游戏需要懂二次元的运营,刚回国的我于是被招了进来。而他是随后进来的,职位比我高一点(主管),但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哥们有点儿邋遢,胡子拉碴个头也不高,但是很健谈。没两三天他就跟团队就混熟了。
团队里除了我以外,具有二次元属性的人其实很少,就连带团队的总监也不了解什么是二次元。所以平时能说些“怪话”的也就我们几个。而他是个“圆厨”,顾名思义就是非常喜欢鹿目圆香。后来随着慢慢了解互相加了微博后才发现,没想到平日里嘻嘻哈哈,他其实背后还画得一手好画。
“你知道我最喜欢哪个画师么,那必须是真A。”他总在我耳边这样絮叨,“那真A关注你了么?”我反问他。“那倒没有,不过我给你说真A对我影响巨深,我的画风就是跟他学的。”每每说到这里,他总是眉飞色舞一脸兴奋。
后来游戏上线,因为运营和研发之间产生了点矛盾,他气不过提出了辞职。当时我跟总监都劝过他,没有什么用。而那时候游戏上线成绩也不甚理想,其实整个团队都已经萌生了想走人的念头,只不过没想到率先提出来的是他。
“哎,吃晚饭咱去网吧吸屁股去啊!”在最后的散伙饭上,他这样招呼道我们。我问他你离职后干啥去?他轻描淡写的说,还是画画最好了。后来我也离开了这家公司,于是跟他的联系就只限于网络——偶尔看到他在微博上发图,就捎带着在微博上给他留个言互动一下,又或是互加PSN后一起打MHW。没过两个月,他在微博上说,媳妇要生了。
我在微信问他:“想要男孩还是女孩啊?”
他说:“求玄学女孩,前几个都是女儿,我这个单抽肯定能出奇迹了。”
我说:“操,等你女儿长大了我一定要把这聊天记录给她看。”
最后果然生出来是个女儿,他总是在大半夜等着摸灭灭子足迹的时候眉飞色舞的跟我和队友在炫耀女儿的可爱。只不过他的作息与我们正好颠倒,我还问他这种作息打不打紧,他倒不以为然解释道:媳妇白天带孩子(媳妇全职在家),我就晚上照看着顺便画画,安静不闹心。之后又因为给他介绍了几个原画单子的缘故跟他见了一面,比起上次相见那时候他已经披头散发,第一眼感觉精神状态大不如前,毕竟带孩子还是挺累吧。
最后一次跟他联系是因为婚礼,“操,等着给你画婚礼贺图!”
只不过可能永远都等不到这张图了。
媳妇跟他也认识,晚上回来做完饭刷碗,她说:“你可别冷不丁就离我而去了啊。”
我说:“那我哪会,你看我天天乐乐呵呵的。”
“可是他也没整天不高兴啊。”
然后我俩都沉默了。
其实你是一个挺容易冲动的人,容易钻牛角尖。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的年末结束自己的人生。我有点后悔,当时在小队语音里听到你跟媳妇吵架的时候应该顺着你出去散心;又或者你再微博上写下那一段对话的时候在微信里敲你一句——我还是太乐观了,乐观到认为你这种性格应该会走出来的。
只不过一切都太晚了,老白给我说,只要一个月后,他周围的每一个人都会或者即将会回到正轨,而你也只会逐渐地忘记这种感觉,所以只要在当下好好活着就够了。
老白说的没错。你喊累也好,说自己作为父亲不合格,说不被需要也好,我不认为这些说辞有错,甚至是你在那晚下定抛弃一切的决心我也没觉得有错。
说实话,我开始听机核那时候还没有现在什么荔枝网易云之类的,我都是在苹果的Podcast和微博音乐人上面听的。当时机核我记得还是两地分开,西蒙泡泡赖葱在厦门录常规,pp熊xizongbu在北京录专题。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坚信那个时候机核的常规节目都特好听,特有意思,现在没有老常规的感觉了(是不是和你们很多人一样?),然后我就回去听了听那时候的常规节目。结果我被震惊了。那时候机核还没有现在这样可以剪辑节目的分轨软件,说到新闻的时候各种冷场,还有莫名其妙的“引战”以及不当言论,我听了一会就觉得听不下去了。
之后我看到有听众说”怀念老常规“的时候,我都想真的建议他们去听一听,真的。你会回来点赞我的。
当然,老常规确实有好的地方,经常是“胡说八道”,各种瞎岔确实是逗,我确实也特喜欢老常规的感觉,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有那种老常规了。人在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然会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可这些也只能是回忆了。我们都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这说明,回忆有的时候真的很美好,甚至能够美好到让我们忘记一些问题,让我们自动忽视回忆中哪些不美好的部分。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机核的节目质量其实是在长足的进步,这样才会让大家对于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原来一周就两期电台,现在一般都是三期电台+两期视频了。
这个栏目其实并不是一个想要弄得很沉重的栏目,也不是说什么要带节奏(虽然我自己老这么调侃),其实也只是想要编辑们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心里话,但不知为何感觉大家好像都挺沉重的,可能生活太苦了吧。
在现在这个网络环境下,说出心里话有时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时候,有些话想要说却无处说,说出来也会被人误解,那这个栏目我觉得大家至少还能说说心里话。上周因为大家好像都没啥想说的,就直接鸽了,没想到我微博还能收到私信催更,感动!
评论区
共 11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