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死亡和机器人》看了没?最喜欢哪一集?”这或许是你前几天在讨论剧集时最常听到的问题。作为中国观众在初看第八集《Good Hunting》时,意外的情切感会牢牢把你抓进故事中——“伏妖少年与狐狸精意外相识相知,在一个古老魔法与工业科技交织过度的时代中,守望彼此的人生轨迹,最终交集至一点完成了各自的宿命。”比起诡谲的故事,更加让吸引人、更加人类激动的是架构起整个故事的蒸汽朋克世界观,《Good Hunting》也在其中表达了对蒸汽朋克文化的理解。
倘若把各时期计算机按年代顺序排列按你的眼前(从分析机到现代台式电脑),你会发现与将繁复的构造裸露在外的祖先比,越接近现代的产品越显得简单,70年代转眼间便罩上一个塑料壳,你很难理解它的运作原理,甚至直观上被剥夺了领悟欣赏它运作的权利,机械美学便荡然无存了。这时,在人原始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强烈驱使下,一种朋克精神逆流而上,一扳手把那塑料壳砸得粉碎,肆意的把齿轮与弹簧袒露出来。
1990年威廉·吉布斯与布鲁斯·斯特林合著小说《差分机》横空出世,当蒸汽动力的机械计算机在维多利亚时代被发明,当信息革命的曙光提前一个世纪降临,世界会发生什么... 就此蒸汽朋克被广泛认知。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协同工作的时代,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简单。试想一下当年吉布森和斯特林写作这本书时的情境:他们用联邦速递互相寄送软盘,从温哥华到奥斯丁来回往返;他们用长长的传真讨论故事情节的走向。
——《差分机》 英文版序:二十周年纪念版序
在视觉上蒸汽朋克最直观的元素便是裸露的齿轮结构、黄铜的材质,这简单的二者也是机械之美的精髓之处。
如今,蒸汽朋克亚文化正在蓬勃发展——爱好者们穿着戏服、戴着假发,满怀激情地制作杂志(甚至刊印出来)和各种内置发条的收藏品和小饰物。他们汇集起来举办大型聚会,争论什么是“真正的蒸汽朋克”。还有蒸汽朋克乐队在俱乐部的蒸汽朋克之夜上表演。蒸汽朋克的成人玩具已经出现了。(有蒸汽朋克成人电影吗?我写作这篇序言之时尚未发现,不过我猜不久之后你就可以用搜索引擎搜到了。)
————《差分机》 英文版序:二十周年纪念版序
蒸汽朋克美的生命力更体现在它的普遍适用性上即“万物皆可蒸汽朋克”
它能出现在任何角落,从服饰中的钟表,遮阳伞,驾驶护目镜到交通工具、建筑都能展现它独到的美,这也是它能吸引着人们动起手来DIY的原因。这种美往往没有具体固定的指导方案,但都不约而同的对向现代极简化设计趋势说:“不!” 它倾向维多利亚时代风格,但也具有包容性时常可以拼接杂糅哥特等其他设计元风格。
它可以是《爱丽丝:疯狂回归》中精巧奇异的武器服饰,也可以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多 铆 蒸 刚”( 多炮管,铆钉接合,蒸汽动力,刚性悬挂)的滔天巨兽。也可是《生化奇兵:无限 》中的光鲜亮丽的天堂镇。
作为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的一支,蒸汽朋克也少不了“过去与未来”这个母体的探讨。可与较于赛博朋克以及一众废土世界观的悲观寓言。蒸汽朋克往往设定于一个革新的时代(例如:西部时代、维多利亚时代),生产力大幅攀升,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宽,也使得社会形态发生了变革,修正旧观念,建立新意识。人们相信这片土地充满机会,探索的冲动和鲤鱼跃龙门的憧憬交织,就有了“未来就在我手中”的生机勃勃的时代氛围。
《Good Hunting》中式蒸汽朋克的设定也架空在这样一个激荡年代,古老的封建农业国被 带着新兴殖民者闯入......男主只身在这座城市中成长学习对新科技的态度也发生转变,在遍处都是机械的世界中四处都需要修修补补,有哪个热血男儿不想撸起袖子改造世界呢?
可是哪怕在最灿烂的阳光下也有一片影。工业时代带来了量产的高效快捷,人们更多关心产品的功能。在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中,人会不会变得功利地把他人也当做机器,只在乎功能?当人与机器界限模糊,意识到自己也如标准件一般可替换,人会不会发觉存在的虚无?这一系列焦虑与不安在剧中女主的不幸遭遇便中体现了出来。
有人说,无论蒸汽朋克蕴涵着何种意义,它都只是一种呐喊,承载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奢望,只是可悲的想象。我要说的是,蒸汽朋克更像是人们对于自身心灵的救赎,是用想象力构造的一块精神家园,从某种角度看来,这种异于真实的科幻世界,更符合人类的生存信仰。
————萧星寒
威廉·吉布森写过一篇短篇《全息玫瑰碎片》,其中一段文字让我着迷——帕克躺在黑夜中,回想起全息玫瑰的千千万万个碎片。全息信息有这样一种特征:如果你把碎片捡回来,将之照亮,那么每个碎片都可以呈现出整朵玫瑰的形态。在渐渐坠入睡梦的过程中,他看到自己就是那朵玫瑰,七零八碎的每一片碎片都显示了一个他永远不了解的整体……于我而言“蒸汽朋克”这个名字就是一株全息玫瑰。
我至今记得我还未认识蒸汽朋克这个名字的时候,扭捏在搜索引擎里打下“机械的科幻”“类似生化奇兵的风格”等字段,明明在众多小说、电影、游戏感受到了一种相似风格与元素,被它的美深深吸引,却难以将其名状如鳞在哽。直到无意间瞥见到蒸汽朋克这个明确定义词,曾经拾捡的碎片在此刻凝结成一朵全息玫瑰。
我开始发觉“蒸汽朋克”这个名字聚集起来的不只是概念,还聚集起一群有血有肉的人。靠着这个词你便可以在网络空间中找到各种各样的论坛、群,不断分享各自的创造、表达各自的情感,在与他们相交相识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也变得完整起来。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龙应台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写这篇文章时,我再次与几位多年前因蒸朋而结识的朋友再聊了聊他们是如何认识蒸朋的,蒸朋为何吸引人...文中也有许多内容也对他们看法复述与总结。在此对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写下这篇文章初衷是想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我不知道是否能传达这样的热情,但把“蒸汽朋克”这个名字喊出来或许更有意义!
评论区
共 3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