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最受国内影迷关注的韩国电影莫过于《寄生虫》了,从戛纳电影节荣获金棕榈奖开始,这部影片将在国内放映的消息就开始流传。然而我们总是对形势过于乐观,本来作为 FIRST 电影节闭幕电影的《寄生虫》由于“技术原因”被取消放映,接着在前几天,禁止传播该片资源的律师信在各大字幕组间飞传,像是要让这部电影永远不能跟中国观众见面。但好在盗火者总是有的,我们终究在网络上见到了这部电影的资源。
说回电影,在看完《寄生虫》这部影片之后,我被这部作品征服了,它所讲述的故事是那么的荒诞,但又是那么的真实,而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何在国内上映之路困难重重的原因之一。太宰治曾说过“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而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意思跟太宰治的话有些相似,不过要稍微多加一个字,那就是:
以下内容会有剧透,没看过本片的朋友现在离开还来得及。
不得不说,奉俊昊是个冷酷的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奉俊昊并没有批判穷人,也没有批判富人,而是通过放大镜一般的镜头把一个关于穷富矛盾拉伸到极致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看,生活就是这样不讲道理。
很多时候,电影是人们逃避现实的港湾,但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却看到了生活中比残酷更残酷的一面。在大多数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电影中,即使主角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性瑕疵,到最后都能让它们散发一次生命的光彩。但《寄生虫》却没有,从头到尾他为我们展现的都是主角一家作为社会底层人民的“坏”,到最后更是用让人难过的“疼”作为结局。
这是基泽夫妇的对话,这段话像极了我国民间的一句话:“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乍一看,这是对本片最好的诠释,但仔细看起来,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整个片子看下来我们就能知道,朴社长夫妇的“善良”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良,而是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他们对基泽一家人的表现并不是因为有多喜欢他们,因为有多善良,而是他们的教养教会了他们对下层人的“敬而远之”,这一点片中虽没有明说,但通过朴社长夫妇的几次秘密对话,包括两人上床时用底层人民的话语来相互激发性趣这些只言片语中的点能够看出。
再说基泽一家。他们一家四口人通过各种来自于底层人民的小伎俩像蟑螂一样搬进了朴社长的家后,立刻便腰杆倍儿硬,仿佛自己真的也成为了能够跻身于上流社会的人物。这里有一处前后对比的小细节,那就是在影片开头,基泽一家人面对在自家窗前撒尿的醉汉敢怒不敢言;但当他们一家四口都成为朴社长家的“人”之后,马上胆量和勇气随之而来,都敢直接跟醉汉硬碰硬,这十分准确的体现出了那种底层小市民乍富之后的嚣张之态。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他们自己的错觉。虽然能够跟上流社会每天待在一起,但他们身上的“味儿”却轻易地就被别人闻了出来。我认为片中的这个“味儿”更像是一种隐喻,代表的是“穷人”的气质,一个人的成长环境真的会决定他的一生,在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人就算真的突然暴富,能够有资本跻身上流社会,他也仍会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因为有些东西,并不是靠钱就能改变的,就算你花钱如流水,你也终究会给人留下“土包子”的感觉。这样的例子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更何况,基泽一家还不是真的“有钱”。
一场大雨,把影片前半段基泽一家的辛苦成果打成了泡影,也彻底的撕下了影片故意营造给观众的“虚伪的面具”的错觉。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基泽一家生活的整个地区被大水淹没,无数居民辛苦攒了大半辈子的家底随大水流走,只能靠着政府的救济暂时度日;而另一方面,朴太太却欣喜的庆祝大雨终于结束,高高兴兴的在家里开启了儿子的生日派对。这两个判若云泥的场景却在影片中穿插交汇,让我们看清了生活的残酷。
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基泽刺出的那一刀看似突然,其实却是必然。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朴社长最后捏的那一下鼻子,而是来自于底层人民的愤怒。这愤怒的一刀一方面可以说是基泽虚假幻想的破碎,他觉得他自以为他们一家已经跟朴社长一家关系亲如家人了,但生死关头他才发现,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这是“穷人”对于“富人”的报复,为什么非要开派对?为什么非要在雨夜回来?为什么非让自己家遇到朴社长一家?为什么我们费尽心机却只能吸到你们的一点点血?为什么?为什么?基泽刺向朴社长的这一刀,在背后推着他的却是整个“穷人”阶层。
所以,《寄生虫》的故事究竟向我们表达了什么?谁才是寄生虫?是为有钱人拼死拼活工作赚取薪水的穷人们是寄生虫还是依靠着许许多多穷人的服务才快乐生活的有钱人是寄生虫?奉俊昊并没有给我们答案,而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谁也回答不出来,因为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真实面。
电影可以是麻醉剂,也可以是醒酒汤,毫无疑问《寄生虫》这部电影就是当头棒喝。人类社会的从前、现在和将来都是这个样子,世界美好的外衣下永远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人就像是随风飘散的草籽,至于落到皇宫房檐上还是落到百姓家厕所旁,这都是命,你可以努力的跟命运抗争,但如果失败了也没什么好悲哀的,因为,这就是命。
评论区
共 12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