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这部电影,从第一款预告开始可以说吊着我足足半年的时间,期待这部电影不单单只是因为是“小丑”,其实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坦言,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和《愤怒的公牛》这三部电影是这部《小丑》的灵感来源,而且在观影前几天还特意地重温“复习”了一次。
老马的电影虽说自己并不是完全吃透,但我自己是很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简简单单说一个故事,这类电影特别合我的口味。当7号那天在澳门观看完之后,我原本打算补一补托德最近的电影,但翻了翻最后还是选择的是那部让托德名声大噪的电影《宿醉》。
《宿醉》的故事非常有趣,中学教师菲尔,医生西德,邋遢肥宅艾伦为即将结婚的道格举办婚前最后的单身派对,四个好哥们在婚礼前两天驱车前往拉斯维加斯尽情挥霍游玩,在经历了一晚的宿醉之后,道格失踪了,西德没了一只牙齿,菲尔手上戴着医院手环,而且所住豪华房间里出现了奇怪的东西:一个婴儿和一只老虎。床垫飞上了酒店屋顶,他们的车还莫名变成了警车,不过更要命的是三人却完全忘了那一晚所经历的事情。
为了查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找回道格回去参加婚礼,他们必须要在一天之内迅速解决这些麻烦。
放在今天来看,《宿醉》依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喜剧,个人也是十分喜欢这部电影。特别是在情节的设计方面它并没有像普通电影里把主要情节展示他们那一晚如何疯癫放纵,而是更聚焦在他们是为何会如此疯狂。
电影直接跳到第二天早上,观众直接与角色一起面对这些难以置信的场面并一起产生疑问: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相比于疯狂的真相,真相的过程似乎更加让人疯狂着迷,而《宿醉》在探寻接近真相过程当中,看似放荡不羁风流潇洒的菲尔,在面对麻烦的时候却是很有担当并且时刻保持冷静,扮相老套邋遢又钢铁直男的艾伦却是头脑非常聪明懂得算术的人;看起来最老实巴交守规矩的医生西德长期被自己女朋友的性冷淡脸色压迫下,却是最四人中最疯癫的,在最后在的改变也最彻底的。三人在影片前半部分所带来的刻板印象下反差的一面也在后半段逐渐展露出来。
电影通过信息拼凑和事情一步步接近真相的过程中,也没有单纯地展示到底发生什么事,他们如何去解决。而是一点点袒露他们生活中的烦恼和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也可能有些诧异,无论怎么想《宿醉》这部电影在故事层面和风格上跟《小丑》这部电影有什么八竿子的联系。如果没有《小丑》这部电影,恐怕我只是单纯地觉得这部电影非常下流又好笑,但当我重温了《宿醉》之后,我逐渐发现《小丑》跟《宿醉》所展现的主题也是非常地接近:“一个人究竟在压迫之下能疯狂到什么程度”。
《宿醉》的疯狂展现是比较诙谐夸张,他们四人所面对的压迫其实也只是家庭或个人的矛盾,看起来也没有多少苦大仇深,这趟旅程就像一面镜子,把他们真实模样完美的呈现了出来。他们虽然也接受了真正的自己,但较为有趣的是他们并没有感谢这趟旅程改变了自己,认为太丢人所以要求互相忘记那个晚上所发生的事情(确实真的很丢人)。
《小丑》里亚瑟却是悲惨许多,经历了精神疾病,社会冷漠与身世真相的三层压迫之下,影评在大后段也最终爆发走向了疯狂,疯狂展现的方式可以说是很“小丑”了,先后杀了自己的母亲,臆想在相爱的邻居,前同事和登上电视节目当众杀了脱口秀主持人。
《小丑》里亚瑟同样也接受了真正的自己,他用的是另一种方式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一场表演,他没有忘记他要为大家带来“欢笑”那件事情,而且影片结尾响起 Frank Sinatra 的《That‘s Life》,亚瑟唱着歌中励志的歌词,跳起欢快的舞步,在精神病院窗外射进温暖柔和的光线中犹如动画片般追逐中打出“The End”字样,拥抱疯狂才是亚瑟的“Happy Ending”。
个人实在不太敢给电影的内容太多深入的评价,首先大多数朋友还没看过,而且自己毕竟只看了一遍,只能分享第一观感。我觉得《小丑》将会是未来几年内难以忽略并且绕不开被讨论比较的漫改题材(这个实在不太好定义)电影了。电影整体风格的确是非常压抑和难受,心情多少闷得慌。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小丑》,这是一部纯粹的角色剖析电影,只是单纯地讲一个叫亚瑟的人如何成为“小丑”的故事,试着抛开以往相关电影中为小丑这个角色中已经设定好的人设,从假设白纸阶段来看这部电影,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这部电影并不完美,甚至感觉故事方面某些情节说服力不够,但胜在很有气质,在如今扎堆展现视觉奇观为主流的漫改题材电影里,能有一部愿意深度挖掘角色朴实讲一个故事的漫改题材电影,实属难得。
还有一点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的目的或许是让大家通过“小丑”这个角色来经行警醒和反思,而不希望只看到小丑的“魅力”和“疯狂”甚至是盲从,还是要保持理性的。
评论区
共 3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