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电脑前等待午后三点的到来,当看到《死亡搁浅》褒贬不一的媒体评分时,我放了心。在此对各位参与打分的媒体表示感谢,你们真的不容易了。
我只是一介普通人,没有提前拿到游戏,身边也没有牛人,我甚至都没有云过,在这里对《死亡搁浅》有感而发似乎有些愚蠢可笑,但我要说的是,让我放下心的不是各个评测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游戏本身的信息,而是这个游戏引发的各种现象——它越是两极分化,越说明它成功。
如果对谈及《死亡搁浅》的积极话题没有反感或敌意,我还是希望各位能慢下来看看我的这些闲话唠叨。
我很难向我身边的朋友解释为什么小岛秀夫伟大,三言两语讲出来的东西都没有实感,拿了什么奖啦、销量有多少啦,这些都太虚了,没用。即便是有亲自玩过他的游戏,受制于年龄和时代也多半会有些隔阂,加之近几年他在国人玩家中的知名度激增,新玩家会对他产生厌恶也多少能理解。
但是当我跟朋友们讲,小岛曾在《合金装备2自由之子》(2001年)就准确预言了信息大爆炸时,他们都多少有点敬佩的样子。
不过说实在的,《合金装备2》,在我心里算不上系列最爱的一部,原因也就是因为它太超前,我玩的时候,也看的云里雾里,加上小岛又在预告片里玩把戏,正篇主角大换血,用一整个让许多玩家都难以接受的设计去诠释他的主题,作为一款电子游戏,是有点玩过头。
他一直这么调皮,《原爆点》时的白鲸工作室、《P.T》时的7780s、还有《幻痛》时贯穿宣发的“大首领的堕落”到游戏里的主角换脸,他把自己的行为艺术融入进了自己的游戏世界,能让人在游戏没有上手之时就获得新奇的体验。
而《死亡搁浅》的“游戏”,则也是在宣发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这一点相信不用我多说,透过数不过来的预告片解析,大家都看得到岛学家们的狂欢。然而许多评测都指出了,其实本篇的剧情完全没有那么晦涩,小岛真的只是把不同阶段的游戏剧情剪出来故弄玄虚了而已。
这是把戏吗?经过这么多年来岛式宣发笑话的轰炸,我对于他的预告片都是当乐子看的态度,直到今天——直到媒体评分解禁的这一天,我才意识到,虽然这确实是小岛的把戏,却与之前的把戏都不一样——这次,他的把戏跳出了游戏自身内容,来到了现实世界。
在《死亡搁浅》的游戏中,世界已经分崩离析,人们都离群索居,避开网络,生活在地下,主角也只能看见他们的全息投影,人与人的“连接”被自行切断,孤独成为了最后的避难所,身为运货员的主角需要让他们重新团结,连接上网络,将破碎的美国重建。
听上去,有些像《合金装备3食蛇者》的引领者(The Boss)的理想。
不过在合金装备的世界中,我们的社会并没有真正的四分五裂,大国政治与时势矛盾是合金装备世界观下的沉重话题,“To make the world one again”也只是像一句概念性的、抽象性的表达,可到了这次,相互隔离的体会是确确实实的,人们惧怕网络给他们带去伤害,纷纷选择做孤家寡人。
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怕?是一场爆炸——一场名为“死亡搁浅”的爆炸。
“很久以前发生过一场爆炸,让时间和空间诞生。很久以前发生过一场爆炸,让星球在宇宙中运转。很久以前发生过一场爆炸,让我们所知的生命诞生。然后,下一场爆炸发生了——”
这段2017年TGA上发布的预告片开场独白像是对游戏世界观的精简概括,而如今看来,这场爆炸已经不止发生在游戏里,更是发生在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网络上。
在最初几个预告片引起话题讨论后,质疑声就绵绵不绝,对于背着债款单干还勇于创新的小岛丝毫不留情,唱衰盼暴死的言论也无孔不入,随着岛学家分析的深入,批判消极行为的言论又相继出现,正反双方火药味甚是浓烈,评分公布前夕,观望的玩家间又互相嘲讽,而到了评分公布的时候,看吧,媒体和玩家,大家都是一样。
“高分信媒体,低分信自己。”这种想法虽早就存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部游戏在拥有《死亡搁浅》这般话题度的同时也能极其毁誉参半,不想玩的不管有没有发言最后都不会去体验,想玩的则会告诫自己评分什么的看看就好。
于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一场大爆炸发生后,玩家们开始纷纷把自己“隔离”开来,不管是为了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为了躲避无畏的伤害,真正的原因只有自己心里明白。
曾在2001年讨论过信息大爆炸的发生,小岛又在2019年,开始讨论信息大爆炸的末路,那是人们无法承受网络暴力与他人想法之痛,切断“连接”成为孤岛的末世,本该克服人与人之间地域阻碍的先进科技,却催生了“离群综合征”的现象,让这个在物理意义上连为一体的世界,在精神层面上变得七零八落。
没有孰是孰非,因为斗争是人类的本性。社会的剧变虽不会一蹴而就,这个预想也并非伴随着游戏立刻出现,但《死亡搁浅》中的残忍预言,未来究竟会不会应验,一切都还未可知,起码眼下,电子游戏圈的舆论仍在演绎着这场爆炸。
《Homo Ludens》——《游戏的人》。这本书对小岛的游戏很重要。
从最早在《P.T》的广播中出现,到小岛工作室的成立,再到《死亡搁浅》,“Ludens”贯彻始终。游戏究竟是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游戏的行为?在艰深晦涩的专业书籍中,我们这些电子游戏玩家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小岛在短文也说得云山雾罩,于是他交出了《死亡搁浅》这份答卷。
在这款游戏中,小岛努力让平日孤身一人玩游戏的玩家们,能感受到与人形成连接的喜悦感,他所做的事,同游戏主角走南闯北用送货说服各路NPC重连网络如出一辙。“异步联机系统”,不是他独创,却是他始终在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强化他关于“连接”这一主题的诠释。
游戏行为本就是人类社会行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子游戏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其多样性的可能,由最初的社会本能,变成可数字化的艺术形式,再赋予商品属性。我们今天会为了一款新发售的电子游戏争论不休,却不会有闲心去讨论你拍一我拍一究竟该打多少分,这不是抬杠,因为根本上看它们都是一样的,在拍着手嬉笑打闹的孩子们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游戏是交互的艺术,不论是传统游戏还是现代电子游戏,“交互”都是最最核心的关键。除了玩家与游戏本身承载的艺术元素产生交互外,多人游戏有人与人的交互,单人游戏也有,就像提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会心一笑的人就是同类一样,它变成了模因,融入了时代和社会的记忆中。
所以说,不管未来变成什么样子,网络之海的人们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座孤岛,游戏,都不会丢掉交互的属性,而这,就是游戏的意义所在,它有着把人们连接起来的力量。
至于这款游戏在这点上能给玩家带来多大的感触,我真的没法说,因为我根本没玩过游戏啊!
游戏虽被称作第九艺术,但很多搞艺术的却并不认可,许多从业者也会很淡定地告诉玩家,游戏就是个商品,说什么有商品属性的艺术品,都是些自我安慰的鬼话。
我觉得比较安稳的回答是,游戏可能是艺术,但真正有资格证明是艺术的游戏作品还未出现。
这个我也给不出答案,一来是因为我压根儿都没玩过,我在这云评测呢,二来因为真正有资格的艺术品,我们当下是很难做出判断的。
小岛一辈子都在搞创新,他从来不走别人走过的路,3A投资的游戏,除了《合金装备》系列,我真没见过还有哪一个每一部作品都拆掉核心系统重做的,他并不能总是得到别人的理解,但是他都坚持下来了。
你说他对行业做过什么贡献吗?打开互动式电影叙事的大门?听起来很玄乎;在PS2上做出了景深?多少年之后才解释的原来是逐个镜头做的效果;开创了潜行玩法?人家根本也不叫潜行游戏,那叫战术谍报……你看,世界如此复杂,哪有什么事能那么单纯。
但是他独立之后被全世界惯着,是因为什么?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做的游戏有多好玩,多畅销,哪一部合金卖过马里奥了?
因为他是一个符号,提起他,“游戏的人”就会知道,游戏还蕴含着无限可能。
但是正如《死亡搁浅》最低分媒体评论的一样,这是给大公司肯放开让制作人随便发挥自我的警告。如今电子游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已然从百家争鸣变为了军备竞赛,玩家苦于游戏同质化的严重,却无法改变现状,因为大部分群体都站在安稳的一方。这个时代是作者游戏势微的时代,独立游戏也很难摆脱终究一日成为自己讨厌的人的命运,游戏作为一款商品,能不能被更多人接受才是决定你优不优秀的关键指标。
这不禁让我想起华语乐坛,林俊杰、王力宏、潘玮柏……好多最一开始脑洞就大得惊人的人才都被打回去写情歌,今天翻开他们“中二”的作品才明白那个时候有多超前,唯一一个坚持自我做下来的就是周杰伦,所以他才是天王(虽然这个天王现在也油腻了)。
今天他挣脱了产业的束缚,坚持做自己想要做的,如果没有争议,是个所有人都叫好的作品,那其他游戏工作室、游戏产业、发行商的流水线,颜面何在?更别提他这个游戏本身就是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了。
所以,我真的要感谢各位参与打分的媒体,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难以下手的作品,各种层面都是,所以心理压力一定非比寻常吧。
我朋友很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看这游戏的各方评测看了一下午,既然我早就预购了,看这些不是无聊吗。
我回答他,我觉得看许多人对同一个作品的不同看法很有趣。
没有什么东西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创新的东西更不可能。《死亡搁浅》游戏评价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游戏自身乃至《合金装备2》的精确预言,另一方面,也在残酷的现实下让人们体会到游戏——和这款游戏的美妙作用,它让人与人产生了连接,让人们不会变成孤岛,至于它超前的理念对于游戏业界有什么帮助,只能等待时间来解答。
看许许多多人的想法,也是在无形之中形成连接,我喜欢这个过程,它让我感到不孤单。况且,我相信真正喜欢小岛秀夫的人,应该也不会是因为单纯觉得他游戏有多好玩。
最后的最后,作为对比,可怜一下我同样很喜欢的须田刚一......《英雄不再3》?我肯定是要买的,虽然我知道它不会很好玩。
评论区
共 19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