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的特工组织里,以色列的“摩萨德”既不是规模最大的,也不是历史最悠久的。但是很多人都一致同意的是,他们是最冷酷无情,做事最绝断的。摩萨德全称“情报研究和特别行动局”,是以色列三大情报机构(另两个是以色列军情局和以色列安全局,简称“辛贝特”)之一,就像它的名字那样,情报搜集和秘密行动是摩萨德的主要任务。
自从于1949年12月13日成立后,摩萨德曾经执行过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秘密行动。他们清除了包括阿道夫·艾希曼、赫伯特·库克斯在内的一批流亡纳粹分子,以及阿里·哈桑·萨拉马、阿布·达乌德等一批欠下犹太人血债的阿拉伯人,一些为以色列的敌人工作的他国人有的时候也会成为摩萨德的目标。
此外,他们也和辛贝特、军情局以及以色列国防军合作,把包括先进战斗机、导弹快艇、雷达在内的一系列武器转送到以色列国内,或者盗取敌国的秘密文件,策反重要人物等等。而他们首次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窃取了著名的“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实际上,那是辛贝特在波兰的特工完成的)。
传奇的情报战果只是让摩萨德成为作家们的关注点的第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他们的运行模式。摩萨德几乎平行于以色列的政法体系之外,甚至连基本法对他们都构不成影响,他们也只对总理一人负责。考虑到他们每年的预算足有100亿新谢克尔(大约为27亿美元),让这个神秘的组织更像是一个藏在“真实国家”之内的“幽灵国度”。事实上,摩萨德有的时候也会为了目的而展开相当冒险的行动,比如1962年他们曾经执行过针对一群为埃及建造弹道导弹的西德科学家的暗杀行动,即“灭顶行动”(Operation Damocles),最后因为摩萨德过于冒进的行为威胁到了以德关系,总理本-古里安叫停了这个计划,导致包括摩萨德局长哈雷尔在内的一批人辞职。
这么一来,就不难理解摩萨德在那些需要描写它的作家眼里的形象了。他们愿意用无序的手段换来秩序和安全,行事的理念也是正邪难分。而且一旦他们遇上了自己的敌人,便会尽一切的努力将其打垮,否则,一个面积只有20770平方公里的小国家,绝无可能在十几个敌对国家的包围中存活七十多年的。可以说,能把这个复杂,多面的组织描述地准确生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英国作家F.福赛斯以推理严谨的军事惊悚小说闻名,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身为记者,曾经探访了不同身份的人物,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从1970年左右开始,在英国情报机构“军情6处”工作了20年。在他的第二本小说《敖德萨档案》里,他第一次描绘了摩萨德特工的形象。
在这本小说里,西德记者彼得·米勒从一位自杀的犹太幸存者那里发现了一本日记,揭开了自己父亲的死亡秘密,原来他的父亲死于里加集中营头子爱德华·罗施曼之手。他决定去找当时在逃的罗施曼复仇,这时,纳粹猎人西蒙·维森塔尔和一队摩萨德特工找上了米勒那里,希望借助米勒的力量,去扳倒纳粹逃犯之间结成的秘密互助团体“敖德萨”,从而进一步阻止纳粹向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转移导弹技术的阴谋。然而米勒最后脱离了摩萨德的追踪,试图亲自逮捕罗施曼,然而计划失败,罗施曼远逃阿根廷,还好摩萨德特工乌里·本绍尔及时救下了昏迷的米勒。
彼得·米勒和本绍尔当然是虚构的人物,然而罗施曼却是真人。实际上,福赛斯写作《敖德萨档案》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当时藏在阿根廷的罗施曼逼出来。他的计划倒是成功了,1974年在这本书被改编电影后,罗施曼被阿根廷警察抓获了。不过他随后在保释期出逃巴拉圭,最后死在那里。
摩萨德下一次作为主角出现在福赛斯的小说里是海湾战争背景的《上帝的拳头》,不过这本书里摩萨德的形象没有那么正面了,反而更像是一群挖英美情报人员墙角的小人。为了扳倒向英美军队提供机密情报的伊拉克叛逃者“耶利哥”,摩萨德先是渗入他在奥地利的账户夺走了赏金,然后又派出假扮成美国特工的摩萨德探员,把耶利哥骗上飞机后干掉了。也许,福赛斯本人对摩萨德并非完全赞赏也非完全否认,他只是在用记者风格的小说,暗示了摩萨德在不同阶段身份的变化。
在他于2013年出版的小说《暗杀名单》里,摩萨德的形象又回归了正面。为了帮助身为美海军陆战队的主角抓到藏在索马里的恐怖分子头领,摩萨德派出了他们在当地的法拉沙(信仰犹太教的尼格罗人,分布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特工,逐渐接近了目标,并完成了记录其位置的任务。随后赶到的主角和英国开拓者特种士兵也因此顺利完成了任务。在一个绅士般的,间谍和记者合二为一的英国人笔下,摩萨德的形象转换了一个轮回。
与经历颇为传奇的福赛斯相比,美国作家丹尼尔·席尔瓦的经历要稍微平淡一些。他出生于底特律,七岁时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默塞德,在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取得了文学学士,最后成为了一位记者。后来他曾经被派到埃及担任了一段时间的驻中东记者,相信这段时间的经历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不少丰富的素材。1997年开始,他成为了全职作家。
从那时开始,席尔瓦连续写作了二十多本书,它们大部分都是围绕着以色列特工加百列·艾隆展开的,也被称为“暗杀大师系列”。艾隆被设定为一个祖籍德国的以色列人,祖父是表现主义画家,父亲是大屠杀的生还者,最后在六日战争期间战死。德语和希伯来语是艾隆的母语,不过他也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
虽然席尔瓦没有明确艾隆究竟是不是摩萨德特工,而只是说他在办公室内工作,不过考虑到摩萨德在以色列情报界一般也被称为“办公室”,艾隆本人更是参与了“天谴行动”,所以并没有必要怀疑艾隆究竟在何处工作了。
身为特工的艾隆平日的身份是一位世界顶级的修画大师,但是就像“加百列”这个名字来自《圣经》里强大的守护天使一样,艾隆的另一层身份就是一个捍卫以色列的隐形天使。1972年,当艾隆还在耶路撒冷的贝扎勒艺术学院学习时,摩萨德局长要求他立刻参与针对“慕尼黑事件”的复仇行动,前往欧洲去猎杀需要为此负责的黑九月成员。艾隆在三年里一直都在奉命执行刺杀任务,之后他离开了摩萨德,在一位意大利同行的帮助下,于康沃尔居住并为伦敦的艺术品商人工作。但是他此时并没有完全脱离摩萨德。
1991年,在维也纳工作期间,艾隆的车遭遇了炸弹袭击。他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妻子也身负重伤,住进了赫茨尔山医院。艾隆的儿子被埋葬在橄榄山上的墓地,在残酷的打击下,艾隆最后改嫁了。直到多年后他才有了一双儿女,儿子叫拉斐尔,名字也是来自一位守护天使,女儿叫艾琳,和艾隆的母亲同名。此时,艾隆已经六十岁了,他作为间谍和画家的一生里经历了太多的阴谋和悬念。
加百列·艾隆的虚构形象也参考了不少现实中的摩萨德特工,而他所参与的“天谴行动”则是摩萨德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刺杀计划之一,摩萨德的“刺刀”小队曾奔赴欧洲、中东多地去寻找那11个目标,但是在任务途中特工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有的人被人暗杀,有的人受到了以家人为筹码的威胁,随着计划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回到家庭,回到正常社会里的欲望也越来越强。
加拿大作家乔治·乔纳斯曾经在他的传记《天谴行动》里采访了一位匿名的前摩萨德特工,他和他的同伴们一起参与了多次在欧洲的机密任务。最后,他的三个伙伴相继死去,而与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浓的孤独。最后他决定永远告别摩萨德,回到人类社会中去。幸运的是,摩萨德最后选择了放行,即使这位特工非常了解他们的秘密了。
也许,这才是摩萨德特工们最真实的写照。在他们的职业中,他们需要成为一些人的天使和另一些人的魔鬼。但是褪去那层神秘的面纱之后,他们也是普通的人,也是血肉之躯而并非超人。只是为了各种理想和目标,才会穿上伪装,成为一位摩萨德的间谍。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