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池微信讨论小组:微信搜索Justinzoufengze拉入讨论组
哲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而如果上来就是给出复杂的哲学论证,对于不熟悉这门学科的读者来说任何理论都只是味同嚼蜡的枯燥知识而已。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过一本书,《苏菲的世界》,那一本书是通过哲学史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各个时代哲学思考与发展。而我要做的与《苏菲的世界》不同,我将分类介绍哲学,就如同物理学将自己分类为,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等等一般,哲学也有自己的体系与划分。对于入门来说,我们最初要接触的便是一个在哲学领域非常有趣而又对现代科学研究影响深远的门类,被称为知识论或是认识论(在本文中两者不做区分)。
为了更好理解我们在做什么,容许我无礼地将你所有的知识都清除,然后把你推到时光机里去,将时光机的时间设定在古希腊时期。现在你在古希腊的市区广场上醒来,很幸运的是,没有人把你当作奴隶拉走,而你也凭借着你作为现代人那已经接受过大量信息的大脑迅速掌握了当时人们已经论证出的知识,你被人们奉为拥有智慧的人,有了稳定的生活。当你坐在深夜的房间当中时,你蹦出了一个念头:我想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将一切人所知的东西纳入体系当中。
这时,你的脑海中闪烁出一系列不安的问题——我该将什么纳入这个体系?什么能被称为知识?对于一个古希腊人来说,世界就如同一系列不可知的谜团,风,水,火,天与地,人的存在,都是迷,而人们生活在什么都无法解释的黑暗当中,而点亮这黑暗的,便是对于知识的探索,而对于知识探索的起点,来源于对于知识本身的定义。定义知识的问题如同我们知识大厦的地基,如果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又从何开始搭建一个体系呢。
知识论从整体来说,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即知识是什么?当然,读者可以有很多答案,经济学的供求知识,化学的结构变化,法律的条例,物理学的量子理论,数学的定理公式,等等。这些都是当我们说"我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使用“知识”一词来指代的内容。但我们的问题依旧没有被回答,到底什么是知识呢?我们可以学习“法律的”知识,可以学习“数学的”知识,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这些东西是知识?而如果我们连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都不能回答,那我们从何开始谈论我们拥有的知识呢?我将用这一个专题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从何开始呢?我们不如从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我们已经现有的知识下手,首先区分出两种知识,再来看待定义问题。
根据数学定义可知:1+1=2。
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的价格变动来源于供求关系变化。
刃牙会使用三角龙拳法。
让我们好好审视一下这三句话,从我们的直觉来看数学与经济学是一类知识,属于我们会去学习的知识,而三角龙拳法更像是一种“技能”而不是“知识”。但这个时候我宣称经济与三角龙拳法其实是一类知识,而数学是非常特殊的一类知识。这似乎是一个反直觉的论断。不过既然我们在学的是哲学,那么我们总需要打破常规来思考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拆分我们的例子3吧。如果我们将三角龙拳法拆分成细节,我们可以知道,学习三角龙学法需要刃牙与外部世界的一系列互动的产物。他需要:
B. 找到最强的动物练习其攻击的方式,而对《刃牙》这个漫画的作者半圆而言,三角龙是最强的生物(错乱)。
C. 想象三角龙攻击的方式,并且练习,最后学会三角龙拳法。
当刃牙想要学习这套拳法的时候,他经过了一系列的认知与练习,最后他可以说:“我会使用三角龙拳法了。”或者:“我拥有如何使用这套三角龙拳法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点在于,刃牙需要与外部世界产生互动才能拥有这些知识。
现在,让我们重新去审视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似乎我之前对于经济学与与三角龙拳属于同种知识的论断便逐渐清晰起来。当我们去说经济学的某种理论的时候,这个经济学理论必然需要与现实的世界有某种联系。例如供求关系所说的便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着的某种交换,某种价格,而通过总结这些存在于生活当中的现象,我们得出了供求关系。所以,经济学与这种拳法都属于一类型的知识,现在我们称它为:与现实相关的知识。这类的知识非常广泛,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等都可以被归类为与现实相关联的知识。而我们之后也不断会回到与现实相关联的知识看看这些知识如何形成。
而数学知识,却是所有知识当中最为独特的一种知识(我们暂时的定义当中只有数学),其独特点在于,数学知识在我们给出定义后,必定是可以推导出结论的,不需要任何现实的现象支撑。例如1+1=2在我们获得了这几个符号的定义后,是不需要从我们的生活当中获得任何佐证便可以得出的知识。数学本身便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逻辑,而这种逻辑可以独立于我们的生活存在。这类的知识,我们可以称为必然的知识。这类的知识不像与现实相关的知识那么广泛,却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就如同黑客帝国当中救世主尼奥看到的虚拟世界源代码,数学是支撑我们这个世界存在的代码,其存在本身不存在矛盾同时又构成了我们认识与现实相关知识的基础。
对于必然的知识而言,我们不需要给与特定的定义,其本身的属性已经决定了其知识的属性(当然你也可以去问为什么数学必然是一种知识,不过这不在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范围内)。现在我们理清楚了一个问题,即在提问什么是知识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给数学下定义了,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或逻辑,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所以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我们该如何定义那些与我们身处世界相关的知识——这正是知识论的主要问题。而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哲学对知识论最初的尝试: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
当我说出:“猫是两脚动物。”这句话时,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是错的。幼儿园的小朋友把树木涂成蓝色,把湖水涂成紫色,在你看来都是“错误的”,因为你拥有对于树木和湖水颜色的“正确知识”。如果猫拥有几只脚也是一种知识的话,那么我们该如何界定“猫是四脚动物”才是真正的知识呢?
JTB理论(Justified true belief)是知识论中对知识的一种定义,认为知识是“确证的真信念”,是一个从古希腊到近现代哲学界都被广泛认可的给知识下定义的理论。通常我们认为能够满足“确证”,“真”,“相信这个信念”这三个条件的信息就可以被认可为知识。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个我们首次学到的哲学理论,让我们借由柯南道尔的帮助,来看看以下这个案例:
在曾经的雾都伦敦贝克街上,发生了一起杀人案。死者是一对夫妇,死于与贝克街相连的一条小路上。通过英国警方苏格兰场的确认,这对夫妇在死前曾经与一名数学教授莫里亚蒂有过争执,并且手里握有某个可以让莫里亚蒂身败名裂的消息。两夫妇都被刺入心脏而死,死前没有挣扎的痕迹,警方怀疑是犯罪者从背后偷袭而死。
这个时候,福尔摩斯赶到了现场,通过侦察他发现了死者在地上用血留下的依稀可见的三个字母Jam,而莫里亚提教授的姓恰好也是詹姆士(James)。“这会是巧合么?”福尔摩斯心想。接下来寻找到的目击证人也表明,莫里亚蒂在案发时间出入过同一街区,并且证人补充到,教授在离开贝克街的时候似乎朝着泰晤士河的方向走去。而警方怀疑那是去销毁作案工具。
从以上的信息里,福尔摩斯能够给莫里亚蒂定罪么?现在福尔摩斯有着一个信念(Belief):莫里亚蒂是这场杀人事件的罪魁祸首。而事后莫里亚蒂也在警方的闻讯下承认了罪行。所以福尔摩斯此时,已经拥有了一个真的信念(True Belief),即莫里亚蒂是杀人凶手。但真的信念并不足以让他指正莫里亚蒂为真凶,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好好看看真的信念为何对于指正真凶有所欠缺。我现在会用一个逻辑的推导格式来将三句话排列出来,用横线隔开的上半部分为前提,而下半部分为结论。
前提1:如果留在现场的种种证据是莫里亚提做的,那么莫里亚提是真凶。
前提2:在现场发现了种种证据将凶手指向了莫里亚蒂。
------------------------------------------------------------------------------------------------------
读者有没有发觉这个证明过程是有问题的?我相信你一定感觉前提1与前提2之间的关系有那么一些不对劲。的确,证明莫里亚蒂是真凶的前提是现场的证据的的确确是莫里亚提所为,但前提2却只是说“种种证据指向了莫里亚蒂”并非“种种证据证明了莫里亚蒂是凶手”。例如对于目击证人的证词,这个人可能是将凶手错看成了莫里亚蒂,又或者是莫里亚蒂刚刚好经过案发现场但与凶杀案毫无关系。而Jam所指向的人,可以这对夫妇认识的成百上千个“詹姆斯”当中的其中一个,而不是莫里亚蒂。所以一个真的信念无法构成我们指正莫里亚蒂的原因,因为真的信念无法证明证据与莫里亚蒂之间有确凿的关系。
为了证明逻辑关系我们需要将真的信念(True Belief)前加上一笔,我们需要有确证(Justified)的真(True)信念(Belief)。如果将这个理论列出来便是一下三个条件:
A(福尔摩斯)相信p(莫里亚蒂是真凶这个事)。
p是真的。(莫里亚蒂的确杀了夫妇)
A(福尔摩斯)可以证明p。
故事的最后,福尔摩斯在泰晤士河中发现了作案使用的匕首,并且在商店里发现了莫里亚蒂的购买记录,通过商店老板的确认,证明了莫里亚蒂购买的刀与这把刀是相同的一把。通过作案工具这一点,连接上了断开的逻辑链条,即证明了证据(刀)与莫里亚蒂(杀人)之间存在着联系,即莫里亚提使用了这把刀杀人。
此时,我们才能说我们通过JTB的这三个条件,确实地确定了“莫里亚蒂就是犯人”这一知识。
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了一个对于知识的定义,即确证的真信念。那么这个假设真的完全可靠么?1963年,美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葛梯尔提出了著名的问题,而葛梯尔问题挑战了JTB理论当中的J也就是确证的定义。因为内容过多我在此不放上原文,总结起来, 葛梯尔发现了能够证明一件事情为真的证据不一定是绝对的,而我们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只是靠着运气。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莫里亚蒂购买与使用刀来推导出他杀过人,但同样的,莫里亚蒂也可能只是购买了两把相同的刀,而这把刀仅仅是他上一次作案留下的凶器,与这次做案无关。因此,就算有确证的真信念,人也不一定会有确定的知识,因为我们所相信有逻辑关系的确证与结论,其实只是有着虚假的逻辑关系,而我们只是碰巧蒙对了结果。
到此,我们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如果没有确实的方式证明我们可以获得的从确证到结论的逻辑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获得的知识永远都包含着某种运气成分而不能百分百当作知识。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又如何定义知识?也许是时候让一个人帮我们扫清瓦砾,从一个可靠的地基开始建立我们的知识........
评论区
共 4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