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池微信讨论小组:微信搜索Justinzoufengze拉入讨论组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个场景,你面前放着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哲学沉思录》,你对于这门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认识谁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可能还会有福柯,萨特。不光是这些只要说出口就能体现出说服力的名字,你还知道什么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你知道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于是你自信满满地打开了书,翻到第一沉思部分,第一沉思很短,开始你把握住了什么是怀疑论。但接下来,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概念如同暗雷一般,一次引爆一个,打乱你连续性的思维过程。最终当你合上书的时候,你会问自己:我到底读了什么?
我相信这是很多朋友都会遇到的情况,那么这篇文章会给出三个较为实际的建议来帮助读者更好进行哲学文本的阅读,但请读者清楚一点:建议仅仅是带来一种指向性,而更重要的是我对于例子的分析过程,把握好如何正确结合建议来理解分析过程,理解这个例子,我们才能做到更好地理解哲学文本。
为什么我要读哲学文本?在互联网上不是有大量的分析可以供我阅读么?去读其他人所写的分析不是更加高效的方式么?
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类比去回答,阅读哲学原文类似于做数学题,而去阅读他人对于这个哲学家的理解就像做数学题的时候去看答案,尝试用这种方式理解你不懂的题目一样。至于到底是怎么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实际上你是不明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从文本下手的主要原因。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读哲学原文就类似于从基础计算符号开始学习数学一样,我们首先先学一些东西之后再通过积累,建立起自己的哲学知识体系。当然,哲学的知识体系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后读的哲学家都是在不断推翻前者的理论上,将哲学理论向前推动的。这个方式与科学的一个本质属性非常类似。
我们有时候会听到一种论述认为,如果我读了某个对于笛卡尔的理解,那么我就实际学懂了这个哲学家,这个想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好的总概,例如《牛津通识读本》可以作为我们获取一个哲学家理论框架的方式,但永远不能作为“我了解了这个哲学家理论”的终点。
那么我不卖关子,直接给出三条建议,而之后全部内容围绕着这三条建议的运用展开。
关注文章的整体论述。
在意识到出现理解断层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一段文字,继续阅读。
尝试抽象出文章逻辑结构。
那么我们要阅读笛卡尔,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一点,即笛卡尔在做什么?这个问题经常会出现在读者们没有注意到的哲学文章导论部分出现。我们一种习惯性的阅读方式是跳过导论部分,直接进行原文阅读。也许对于数学教材或是其他学科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十分强调知识连续性的哲学而言,跳过导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错过了更深刻理解哲学的机会。
那么这次,我们尝试从简单的导论开始进入对于原文的理解。
首先稍微介绍一下这位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勒内·笛卡尔出生于1596年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在法国中部一个被称为图赖纳拉海的地方,现在被称为拉艾-笛卡尔,这个地名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并不像很多欧洲哲学家,一生工作于欧洲大学。在大学毕业后他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职业而参加了荷兰的军队,在退伍后也游历了欧洲各国。在他所在的时代,他的思想因为与教会的宗教理念有着冲突,所以并未出版。但在之后的阅读中,我们也会看到笛卡尔使用宗教中的概念来推动他的论证,不过在他笔下的宗教与教会所持的理论是不尽相同的。笛卡尔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很强“叛逆”气息的哲学家。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叫《第一哲学沉思录》那么我们从名字开始介绍,书名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哲学”与“沉思录”。沉思录我们理解成某种对于讨论素材的反思或是理性思考都可以,但什么是第一哲学?第一哲学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一书当中,是形而上学一词的同义词,那么第一哲学又或者说形而上学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形而上学是研究世界本质的学科,通常会和上帝,灵魂,物质等词语相关。但笛卡尔将这本书取名为《第一哲学沉思录》的原因并非单纯因为他单纯想模仿他的前辈们,创立一套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比这更重要的是,笛卡尔从形而上学对于“世界是什么”这个宽泛的问题,引到了一个更具体的问题中来。这个问题也就是认识论。
让我们将图标当中的信仰作为形而上学的替代词,而知识作为认识论的替代词,那么这个三角形所表示的意思实际是,在笛卡尔之前,理性并不能直接触及知识,我们必须通过一套形而上学体系才能构建知识。但正如我们所知的那样,理解上帝能带给我们的知识,很难会对我们日常的生活起到帮助。宗教成为了知识与理性能活动的空间。
而笛卡尔将理性解放了出来,从此之后,我们不必再通过上帝或是其他超自然的事物作为媒介去认识世界。人通过自己的理性,我们去观察,去理解就能够构成体系,而这个体系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这就是认识论的意义。而我也给出一个确定的“认识论”的定义。
认识论实际上在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知识是如何可能的?”又或者说我们是如何获得知识的。在斯坦福哲学百科上有一种定义方式:认识论(Epistemology),分为episteme,和logos两个词来理解,即英文里知识(knowledge)与逻辑论证(argument)两词。如果我们结合起来理解,认识论即是通过逻辑论证的方式尝试构建知识。
那么认识论最后的成果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研究体系。我这么说显得很简单,一句话就概括了全部内容,但至于是如何构建了科学的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去从文本中发掘到答案。
那么我们现在正式开始阅读内容。我会选择每一段重要的部分读出来,我们再进行分析。
1.由于很久以来,我就感觉到我自从幼年时期起就把一大堆错误的见解当做真实的接受了过来,而从那时以后我根据一些非常靠不住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东西都不能不是十分可疑、十分不可靠的。因此我认为,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
可是这个工作的规模对我来说好像是太大了,因此我一直等待我达到一个十分成熟的年纪,成熟到我不能再希望在这以后还会有更合适于执行这项工作的时候为止。这就使我拖延了如此之久,直到我认为如果再把我的余生不去用来行动,光是考虑来、考虑去的话,那我就铸成大错了。
这是笛卡尔第一沉思的开始,他首先就提到了“我根据一些非常靠不住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东西都不能不是十分可疑,十分不可靠的。”并且,他也提到了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的的东西,而为此,他需要将一切知识都检验一遍。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他全部六个沉思想要做的,重新构建知识。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手边有一筐苹果,而我们发现这一筐苹果里有几个坏的苹果,如果我们想保证这一筐苹果里没有坏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我觉得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首先把苹果倒出来,找到坏的苹果,然后把好的苹果捡回去。这个比喻当中,倒出苹果的部分,就是笛卡尔在第一沉思中想要做的。让我们继续往下读。
2. 而现在,由于我的精神已经从一切干扰中解放了出来,我又在一种恬静的隐居生活中得到一个稳定的休息,那么我要认真地、自由地来对我的全部旧见解进行一次总的清算。可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没有必要去证明这些旧见解都是错误的,因为那样一来,我也许就永远达不到目的。
不过,理性告诉我说,和我认为显然是错误的东西一样,对于那些不是完全确定无疑的东西也应该不要轻易相信,因此只要我在那些东西里找到哪管是一点点可疑的东西就足以使我把它们全部都抛弃掉。这样一来,就不需要我把它们拿来一个个地检查了,因为那将会是一件没完没了的工作。可是,拆掉基础就必然引起大厦的其余部分随之而倒塌,所以我首先将从我的全部旧见解所根据的那些原则下手。
从第二段开始,笛卡尔就说明了他研究的方式,“即理性告诉我….对于那些不是完全确定无疑的东西也应该不要轻易相信,因此只要我在那些东西里找到哪管是一点点可疑的东西就足以使我把它们全部都抛弃掉。”与他需要检查的内容“从我的全部就见解所根据的那些原则下手。”那么我们需要检查的原则会是什么?
3.直到现在,凡是我当作最真实、最可靠而接受过来的东西,我都是从感官或通过感官得来的。不过,我有时觉得这些感官是骗人的;为了小心谨慎起见,对于一经骗过我们的东西就决不完全加以信任。
这是笛卡尔需要检查的第一类知识,我在讲义中标出来为后验知识,笛卡尔在文中表示为从感知获得的知识。这实际上构成了哲学中一组名词,先验知识与后验知识。
先验是什么我们暂且不谈,后验知识的意思,就是我们全部的五感能够获得的经验,包括视觉,听觉等等,只要是经过感官才能获得都属于后验知识。那么笛卡尔检查后验知识是否可靠的方式,在第四,五段中是如此表述的:
4.可是,虽然感官有时在不明显和离得很远的东西上骗过我们,但是也许有很多别的东西,虽然我们通过感官认识它们,却没有理由怀疑它们:比如我在这里,坐在炉火旁边,穿着室内长袍,两只手上拿着这张纸,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5.我怎么能否认这两只手和这个身体是属于我的呢,除非也许是我和那些疯子相比?
6.虽然如此,我在这里必须考虑到我是人,因而我有睡觉和在梦里出现跟疯子们醒着的时候所做的一模一样、有时甚至更加荒唐的事情的习惯。有多少次我夜里梦见我在这个地方,穿着衣服,在炉火旁边,虽然我是一丝不挂地躺在我的被窝里!我现在确实以为我并不是用睡着的眼睛看这张纸,我摇晃着的这个脑袋也并没有发昏,我故意地、自觉地伸出这只手,我感觉到了这只手,而出现在梦里的情况好像并不这么清楚,也不这么明白。但是,仔细想想,我就想起来我时常在睡梦中受过这样的一些假象的欺骗。
想到这里,我就明显地看到没有什么确定不移的标记,也没有什么相当可靠的迹象使人能够从这上面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梦来,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吃惊到几乎能够让我相信我现在是在睡觉的程度。
一般称这三段内容为:梦的问题(Dream argument)当然如果看过一些电影,无论是《盗梦空间》、《黑客帝国》或者《红辣椒》等等电影中,都会有这么一个桥段,即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观众会发现电影前半段或是引导观众熟悉的世界实际上是虚假的时候或者是相反过来的,我们信以为真的日常生活实际上是母体或者特殊装置的产物。这种怀疑现实的梦境屡见不鲜,但我们时刻都要记住一点,我们进行怀疑的真正目的不是怀疑本身,而是为了前进,为了更好理解知识。那么我们现在的论点已经被梦的问题证明了,即我们确实不能找到很有力的证据证明我们是在现实中,而不是在梦中。
7.那么让我们现在就假定我们是睡着了,假定所有这些个别情况,比如我们睁开眼睛,我们摇晃脑袋,我们伸手,等等,都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假象;让我们就设想我们的手以及整个身体也许都不是像我们看到的这样。尽管如此,至少必须承认出现在我们的梦里的那些东西就像图书一样,它们只有摹仿某种真实的东西才能做成,因此,至少那些一般的东西,比如眼睛、脑袋、手,以及身体的其余部分并不是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是真的、存在的东西。
8.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以上所说的这些将做出这样的结论也许是不会错的:物理学、天文学、医学、以及研究各种复合事物的其他一切科学都是可疑的、靠不住的;而算学、几何学,以及类似这样性质的其他科学,由于他们所对待的都不过是一些非常简单、非常一般的东西,不大考虑这些东西是否存在于自然界中,因而却都含有某种确定无疑的东西。
因为,不管我醒着还是睡着,二和三加在一起总是形成五的数目,正方形总不会有四个以上的边;像这样明显的一些真理,看来不会让人怀疑有什么错误或者不可靠的可能。
我跳过了第七段,只留下了第六段前部分内容和第八段。这看起来很复杂,问题在于既然我们已经在之前论证了事物,即我们感受接触的事物都是不可靠的,那么为什么笛卡尔又要去说,类似于简单事物是可靠的呢?这里实际上是有两个目的,
1. 笛卡尔虽然在第一沉思中否定了物质的存在,但因为在第六沉思中他区分了理性可以理解的物体与想象之中的物体,因此,这并非是笛卡尔否定了自己的怀疑论,而且就算是梦的论证无法驳倒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的存在之后笛卡尔还会有第二个论证,解决这个问题。
2. 笛卡尔引出了先验知识,让我们稍微回忆一下之前所说的一部分的知识来源于五感,这部分知识统称为后验知识,而这里,笛卡尔给出的例子,即2+3=5与正方形的定义,都属于另一个部分的知识,被称为先验知识。先验知识的定义是不需要经验,就能够知道的知识,例如数学定义,我们不需要知道外部世界中是否有两个苹果与三个香蕉,我们就可以知道2+3=5,同理根据定义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是正方形,或者哲学家不知道为什么最喜欢举的例子,单身汉是没有结婚的男人。这些定义本身的正确性已经蕴含在了定义当中,因此被称为先验知识,而最重要的先验知识即是数学。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笛卡尔如何将先验知识也否定掉的。
9.虽然如此,自从很久以来我心里就有某一种想法:有一个上帝,他是全能的,就是由他把我像我现在这个样子创造和产生出来的。可是,谁能向我保证这个上帝①没有这样做过,即本来就没有地,没有天,没有带有广延性的物体,没有形状,没有大小,没有地点,而我却偏偏具有这一切东西的感觉,并且所有这些都无非是像我所看见的那个样子存在着的?还有,和我有时断定别的人们甚至在他们以为知道得最准确的事情上弄错一样,也可能是上帝有意让我②每次在二加三上,或者在数一个正方形的边上,或者在判断什么更容易的东西(如果人们可以想出来比这更容易的东西的话)上弄错。但是也许上帝并没有故意让我弄出这样的差错,因为他被人说成是至善的。尽管如此,如果说把我做成这样,让我总是弄错,这是和他的善良性相抵触的话,那么容许我有时弄错好像也是和他的善良性绝对③相反的,因而我不能怀疑他会容许我这样做。
12.就是因为这个原故,我想,如果我反过来千方百计地来骗我自己,假装所有这些见解都是错误的,幻想出来的,直到在把我的这些成见反复加以衡量之后,使它们不致让我的主意偏向这一边或那一边,使我的判断今后不致为坏习惯所左右,不致舍弃可以导向认识真理的正路反而误入歧途,那我就做得更加慎重了。因为我确实相信在这条路上既不能有危险,也不能有错误,确实相信我今天不能容许我有太多的不信任,因为现在的问题还不在于行动,而仅仅在于沉思和认识。
这里跳过了不是那么重要的10,11段。接下来我们看到了笛卡尔终极的论点,他自己版本的母体,而这个母体比黑客帝国还要强大,因为在他眼里如果有可能性出现这么一个上帝或者恶魔可以欺骗我们的话,那么先验知识同样可以是不稳定的,实际上笛卡尔在这触碰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语言哲学,我们再次先按下不表。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拥有的知识的情况,对于身边的能被感知的事物,我们会因为可能是做梦而根本不能确定是否是真实的。而对于就算是如同数学一样牢固的知识,我们也可能因为恶魔的恶作剧,而完全陷入它的欺骗当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重建我们的知识体系?
这就涉及到第二沉思的内容了。我想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过这句话,我姑且先把答案说出来吧,cotigo eg sum 我思故我在,而至于为什么是这五个字,那就是第二沉思的内容了。
评论区
共 2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