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热衷于在Reddit这一类国外讨论区闲逛,估计已经看过不少“baka mitai”和“DameDaNe”的meme了,至于没有看过的朋友,下面这个视频就可以帮助你快速理解这个meme。
简单来说,就是《如龙 0》里的卡拉ok音乐之一《ばかみたい》(翻成中文就是《像笨蛋一样》)不知怎的又在欧美地区火了起来,其中“baka mitai(像笨蛋一样)”是这首歌的英文歌名,而“dame da ne(不行了)”是这首歌最火的一句歌词。
《ばかみたい》这首歌作为meme的火热,一定程度上和某个小哥的深情演绎脱不开关系。
油管视频主Dobbsyrules原本是个不大出名的游戏视频作者,直到2年前他上传了一段《ばかみたい》的假唱视频(?),来欣赏一下这位小哥的倾情献艺:
Dobbsyrules自己大概也没想到,一个AI换脸应用会把自己整成火热meme的最佳表演者。
《ばかみたい》原本是一首上世纪80年代风格的流行情歌,在《如龙0》游戏中作为卡拉OK小游戏的一首曲目出现,在之前的《如龙》里也有过登场。
进入副歌部分时,主角桐生一马大哥满脸阴郁地借酒消愁,歌词也道出各种对人生的不甘和悔恨,配合声优黑田崇矢深情卖力的演唱......由于这首歌实际上跟桐生这个角色反差太过强大,最终就呈现出了某种奇妙的......幽默感。
至于为啥几年后又火了(当然这首歌在欧美一直挺火的),这就要说到一个名为Deepfake的AI应用。实际上Deepfake出现也有几年了,最早制作出来的初衷,就是把一些图像和视频中的人像进行智能替换。
早年间这个应用被拿来制作了一些不可描述的、在某个P字打头的网站投放的视频,当然也很快被封禁了。现在Deepfake则被广泛应用于网络上的换脸恶作剧。直到前段时间,某位天才想出了把录制好的面部动作绑定到图像上的玩法,广大群众无穷的想象力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其实我最早看到Deepfake的新玩法,是在某天逛推特时看到的这个视频:
不得不说区别于以往单纯的换脸,还允许用户往里加更多的表演和肢体动作,整出了更多的喜剧效果。比如上面这个视频里把鼓点踩得贼准的懂王抖动。
由于AI换脸的素材替换难度很低(有个图就行),目前网上流传的相关视频大部分都是Dobbsyrules小哥提供面部动作,之后通过AI换脸技术将「面部动作」套用到各种名人和名梗脸上,我们就看到了各种名人演唱《ばかみたい(像笨蛋一样)》的视频。
dame da ne作为meme的火热也迅速带起了原曲的热度,2017年上传的《如龙0》原声带播放量一跃到了700万,热评里都是因为meme前来“朝圣”的网友。此情此景,不得不让我回想起之前“雪花飘飘”meme化之后,《一剪梅》的油管播放量也迅速超过了1200万。欧美地区似乎热衷于把带有80年代气质的亚洲歌曲meme化,
既然提到80年代亚洲歌曲的事儿,《如龙0》的音乐部分就有的聊了。
在各种小游戏里整活和玩梗算是《如龙》系列的惯例和特色之一,不过在整个系列中,以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为背景舞台的《如龙0》都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前传定位。为了营造与时代相符合的环境状态,名越稔洋的如龙组也在游戏中的一些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时期,简单来说就是1985年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签署的“广场协议”控制美元汇率,导致日元迅速升值引起日本出口困难,因此日本政府采取金融缓和政策导致过剩的流通资金......(省略1000字财经密码),一言蔽之,当时日本人手里的钱真的就跟大风刮来的一样。
在《如龙0》中你能看到很多迎合时代背景的设定,比如路边拿出大把现钞搭出租车的市民,攻击敌人时掉落的钱币特效等等,《如龙0》本身就是一个围绕金钱展开的游戏,各种人物升级都是直接消耗金钱的。神室町满街的灯红酒绿和消费主义盛行的氛围,也确实很好的再现了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
说回音乐的部分,前面咱们已经提到过,《ばかみたい》在《如龙0》里就是在卡拉ok小游戏里登场的,而制作组在“如何呈现有80年代感觉的歌曲”这个课题上确实做了很多功课。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去听一听《如龙0》的原声带第二盘,收录了所有的原创曲目。
80年代的日本人喜欢什么样的歌曲?曲风上,如龙组比较精准的选择了City-Pop风格。City-Pop是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独特的日本流行音乐分类。
在欧美社会,流行音乐基本不存在本土和外来的区别。但在日本,本土音乐(即“邦乐”)与外来音乐(即“洋乐”)的分别却十分明显,不过随着自由贸易带来的文化影响,邦乐和洋乐在音乐形式上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City-pop就是在这个时期广泛吸纳洋乐特征的音乐类型,音乐形式上它陆续吸收了流行乐的旋律和放克、迪斯科多样的律动。
换言之,当时日本的流行音乐实际上存在对欧美歌曲的借鉴和靠拢,无论是在编曲的构成还是在器乐的使用上都是如此。在《如龙0》的卡拉OK和舞厅小游戏中出现的原创曲目则很好地抓住了这一时代特点。
以舞厅的《I wanna take you home》为例,前奏的管弦乐组和Disco鼓点都像极了David Bowie的名曲《Let’s dance》。
《Queen of the passion》的鼓点和贝斯与英国女子乐团Bananarama的《Venus》十分相像;《I’m gonna make her mine》则致敬了迈克尔杰克逊的《Bad》——事实上MJ在80年代也确实去过日本巡演。
《Let’s dance》是大卫鲍伊的第15张录音室专辑,也是大卫鲍伊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符号的一个最重要的奠基石。
英国女子演唱组合Bananamara(国内译为香蕉女郎)则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女子三人演唱组合之一,她们在1986年推出的迪斯科风格流行单曲《Venus》在欧美地区迅速占据了位置,也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舞曲之一。
到卡拉ok的环节则更加简单直接,《刹那の人魚姫〜Heart break mermaid〜》基本模仿了80年代的日本名曲《淋しい热帯鱼》,顺带一提这首歌后来被小虎队翻唱为《星星的约会》(80年代很多日本的流行乐后来都中国港台地区的艺人所接受和翻唱。)
至于《恋のディスコクイーン》和真岛吾朗日常整活的曲子《24時間シンデレラ》这种没有致敬原型的曲子,也都基本上贴合了当时的日本流行乐风格:迪斯科节奏,简单流行化的旋律,集中在男欢女爱和夜场生活的歌词,以及夸张的舞台效果。
《如龙0》的这张Side B 原声带里的原创歌曲现在单独拿出来听,都是比较优秀的复古流行乐作品,这也是制作组下功夫的地方。
最后让大家欣赏一下这段油管主Dobbsyrules贡献的原唱视频,欣赏一下他的表演。大家玩梗之余,也不妨把《如龙0》找回来玩一玩,带着玩梗的心态再听桐生一马大哥唱一遍《ばかみたい》,感受会更加不同也说不定。
评论区
共 5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