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人的形象在几百年来都是勇敢、强壮、富有战斗力的。从雅克-路易·大卫的《列奥尼达在温泉关》到弗兰克·米勒的《300》,英勇无畏一直都是斯巴达的象征。然而,斯巴达人自己却没有给后人留下太多记录,而那些记下他们历史的人反而都不是斯巴达人。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种不良的记录色彩——我们无法确信每个记录历史的人都在忠实地站在斯巴达人的角度看历史,甚至斯巴达人自己都不再给别人呈现真实的历史——特别是在罗马人占领希腊,斯巴达变成罗马贵族的游乐园以后。所以,斯巴达给后人带来了太多的谜团。那些记录下斯巴达历史的人——色诺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人的记录可能还算忠实(毕竟年代相近),而普鲁塔克、帕萨尼亚斯或者波利比阿等年代相差较远的人就没那么可信了。历史上的斯巴达勇士,并不只是匕首加投枪。
提到斯巴达勇士,很多人脑海里往往会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壮汉,手持长矛大盾,头戴凶恶的头盔,披头散发,满脸胡须,可能还会是赤身裸体的。这也不能说不对,因为希腊人的瓶画、雕塑也有很多是这幅样子。但是,这样至少是不全面的。
这种持矛盾的勇士在古希腊被称为重装步兵(hoplite),这个名字来自于他的盾牌(hoplon,或aspis),没有盾牌,步兵就不配称为Hoplite。盾牌是重装步兵的防具(hopla)的核心,此外他的其他盔甲也算hopla。
盾牌是斯巴达步兵,以及其他希腊重装步兵的第一防具。这面盾牌是用坚硬的木头和外侧的青铜组成的,它呈现碗形,在中间部分大概10mm厚,边缘部分厚度为18mm左右,外侧的青铜皮只有0.5mm厚。盾牌的内侧是套环和握把,让士兵可以抓住盾牌,同时把小臂绑紧在盾牌内侧,防止掉落。一副这样的盾牌重约7kg,主要都是木头的重量,青铜只是维持盾牌的外形。当步兵手持盾牌时,下缘几乎和他的膝盖平齐。
在当时很少有武器能够突破希腊人的大盾,结实的硬木能够阻挡普通的刀剑、斧头的劈砍,外部的青铜皮也能挡住弓箭射击,唯一突破盾牌的只能是长矛不断地刺杀(公元5世纪末期,斯巴达将军布拉西达斯的盾牌被一把长矛刺穿,他本人受伤了。当然那个时候,斯巴达人的盾牌已经比过去更轻了)。靠着这面盾牌,每一个持盾的步兵组成了古希腊的线列战术——每个士兵用他的盾牌保护自己的左侧,和左边人的右侧,这种战术在后面我们会继续讲到。
盾牌对斯巴达人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一切在战斗中丢掉盾牌的行为都会被视为懦弱和犯罪。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在列奥尼达一世(Leonidas I)前往温泉关前,皇后歌果就指着盾牌对他说:“举着它,否则被它举着回来。(Either this or on this.)”不过很残酷的是,大多数斯巴达人不可能等到马革裹尸的机会,列奥尼达的尸身也是过了几十年才送回斯巴达的。也许,普鲁塔克的一个故事更可信:
一个斯巴达的母亲举着盾牌对儿子说:“你的父亲为了你保护了它,你也应该保存好它,否则请你去死吧。”
说到斯巴达人的盾牌,一种常见的观点是他们在盾牌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红色“Λ”,表示“拉栖迪蒙”的意思。 然而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缺乏依据的。
古希腊人会在盾牌上画各种图案作为装饰,可能是美杜莎的脸(寓意敌人无路可逃)、宙斯闪电(寓意迅速)、一只蝎子等等,已知最早统一盾牌图案的底比斯人在盾牌上画了海格力斯的棍棒(某种说法说是斯芬克斯)。但是,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说明斯巴达人在盾牌上画过统一的Λ,倒是普鲁塔克的记载说一个斯巴达人在盾牌上画了一只1:1大小的苍蝇。
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了斯巴达人使用Λ作为盾牌符号的传言的呢?答案是拜占庭时期的一本字典,在字母L对应的“λ”里,作者标注了一个释义:“拉栖迪蒙人在盾牌上标注这个字母,如同美赛尼亚人用μ一样。”此外,历史学家帕萨尼亚在记录中描述了一段“(前3世纪)几个美赛尼亚人悄悄渗透到了艾里斯城,盾牌上画着拉哥尼亚的标志。”但是这个标志到底是Λ还是μ(大写的μ和拉丁字母M一样)呢?他并没有解答。
但是也有真的用一个字母来装饰盾牌的希腊人,那就是西锡安人(Sikyonian),根据色诺芬的记载,他们在盾牌上画了一个“Σ”。
头盔是步兵的第二防具,而古希腊人有多种差异较大的头盔。青铜时代的迈锡尼人使用皮革加猪牙编制的头盔,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一种迈锡尼时代希腊盔。而到了古风时代早期,最早出现的是凯格尔盔(Kegel),一种有着圆锥形顶部的头盔,其次就是最著名的科林斯头盔(Corinthian)了,在各种艺术作品里,它都被描述为希腊士兵的象征。
科林斯盔大概出现于前8世纪,它是用一整块青铜铸造的(后期更像是用两个部件组合的)。这种头盔完全保护了士兵的头部、下颚和鼻子,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林斯盔出现了护颈,护颊变得更长,护鼻几乎和护颊重合,顶部装饰有羽毛或者马鬃,头盔内部可能有布料衬里。但是,它也有几个严重不足,第一,头盔的透气性太差,在希腊炎热的夏日会很不舒服;第二,头盔对视觉和听觉都有影响,在战斗中可能不容易及时发现敌人。在一些希腊雕塑里,人物会把科林斯头盔斜着推到头顶上,估计就是因为戴头盔太热。
到了前5世纪之后,科林斯头盔已经面临淘汰,在大多数的希腊城邦,哈尔基斯盔(Chalcidian)开始流行起来,它的外形更加开放,视野不再受影响。这种头盔又衍生出了阿提卡盔(Attic),不过它并未在希腊大范围流行,在罗马似乎有很多人佩戴(但未必是实战用)。在古典时代,使用最广泛的还是弗里吉亚盔,从雅典、色雷斯、马其顿和达契亚都有应用。而底比斯人则使用一种被称为维奥蒂亚盔的头盔,后来的马其顿骑兵也是用这种头盔的。
不过在斯巴达,他们使用的是另一种更简单的头盔——皮洛斯盔(Pilos)。就像弗里吉亚盔一样,皮洛斯盔也是源自一种帽子。头盔基本上就是简单的圆锥形,很容易生产也不算耗费青铜,不过只能保护士兵的头顶。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斯巴达人在前425年开始完全采用皮洛斯盔,帮助士兵更好的作战。
在古风时代,许多斯巴达人都穿着一体式的胸甲,也即是一块青铜背甲和一块青铜胸甲组合在一起保护身体。古风时代的很多瓶画都有类似的表现,不过到了古典时代,这种沉重(可能有30kg)的装甲已经几乎被亚麻胸甲取代。然而,亚麻会腐烂,所以不像青铜甲那样能够保存下来,我们对其的结构了解也知之甚少,几乎完全来自文字记载和瓶画艺术。
亚麻胸甲应该是使用多层亚麻编织而成,用动物脂肪粘合而成的,可能会用金属片加固,皮革也可能被用作材料,保持盔甲的形状。
由于盾牌无法完全保护士兵的小腿,所以古希腊胫甲也有一些应用。胫甲是用青铜打造的,完全靠贴合小腿的方式固定在士兵腿上。斯巴达步兵可能会采用胫甲,从而保护小腿。胫甲内部可能有纤维或者海绵作为衬里,就像头盔一样。
长矛(Dory)是每个重装步兵的主要武器,全长约2.4米,由矛头,矛身和矛尾三个部分组成。矛头一般是铁制的,通过插口插在矛身上,矛身选用硬质的白蜡木,矛尾则用青铜制作,可用来固定竖起的长矛,或者处决倒地的敌人。
据色诺芬所说,斯巴达人非常重视自己的长矛,几乎从不离身,也绝不会让奴隶希洛人靠近它。另外,斯巴达人是不会在战斗里投出长矛的(其恶劣性质和丢下盾牌差不多),投枪手这个职业由军队里的轻步兵(多半是奴隶或非公民的自由人)担任。
剑是斯巴达人的另一种武器,在古希腊一共有两种剑,一种是笔直的短剑,Xiphos,这种剑以铁制成,外形如同柳叶,长度一般在50-60cm左右,也有30cm或者70cm这样的例子。剑在重装步兵交战的时候只是备用武器,当步兵的矛折断后,他会以剑作为武器战斗,或者如果希腊人的盾墙是近距离交战的,那么剑可以从盾墙的缝隙中刺杀敌人。
这种战术可能是发生过的,因为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一位斯巴达的士兵抱怨自己的剑太短,他的母亲说:“请上前一步(近距离战斗)。”普鲁塔克记载过一位斯巴达将军安塔尔基达斯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剑太短)是因为我们总是和敌人近距离战斗。”
除了剑以外,希腊人还用一种弯曲的砍刀,Kopis或者Machaira,在希腊世界外也叫Falcata。砍刀在斯巴达运用的不是很多,它依靠弯曲的构造,让砍杀时具有可怕的威力。这种武器在之后的希腊世界内仍然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
斧头在青铜时代的希腊步兵里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在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的步兵中,很少有斧头使用的记录。然而在古希腊确实出土过铁器时期的斧头,这种斧头比较短小,可能是用来劈砍盾牌的。无论如何,斧头在希腊世界不是实用的武器,不过周边的波斯、埃及军队里斧头的使用却很广泛。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一位手持长矛大盾,腰插一把剑或者小刀,头戴头盔的斯巴达人是如何在战场上战斗的。
从古典时代开始,纪律严明的线列阵取代了青铜时代的黑帮打架式拼杀。虽然说全世界都有盾墙配长矛的战术,不过希腊人这种战术可能是源自首先装备Aspis盾的阿尔戈斯。在这种阵势里,步兵们紧密排成长达上百米的长列,用盾牌彼此交叠形成盾墙,前几排士兵将长矛伸到前方,每8列组成一个方阵。
很显然,这种阵势更适合在开阔的地带战斗,这样在行军时队形不至于变乱。这限制了希腊城邦战斗的规模。另外,由于士兵的右侧不受到自己的保护,所以他们在行军时总会不由自主向右偏,这使得右翼的步兵总是最先接敌。所以,一般希腊方阵的右翼都是比较强的,中间反而略微偏弱。
如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马拉松战役中,波斯军队突破了希腊方阵的中路,但是两翼却被希腊方阵击溃了。
对于希腊阵势战斗的一种理解是,士兵用盾牌推挤敌人的盾墙,后面的士兵用盾牌抵住前面的人。因此,战斗实际上是一场力气的较量。然而,古希腊艺术里并没有描述过推搡的战术,而这种战术至少是有几个问题的。
第一,纵深更大的方阵将必然赢得胜利,因为一个人力气再大也不可能推过三四个人。然而,在某些战斗中,纵深更大的方阵并不会立刻结束战斗,甚至是留克特拉战役这种浅纵深对深纵深的战斗也不是在几秒之内就结束了(50个人推几个人的话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让对方全部倒地)。第二,如果双方的距离如此接近,2.4米的长矛就派不上用场了,反而会让士兵的剑能够迅速杀死敌人,总而言之,这样的战斗几乎不可能长时间持续。第三,这种近距离的挤压会让整个队形难以按照计划移动,甚至会让前排的士兵有被踩踏和挤压的危险,至于把死伤接到后方,更是不可能的任务。而更重要的是,希腊语的othismos未必就是“推”的意思。
在接战之前,指挥官会下令士兵排成线列阵,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然后所有人举起盾牌和长矛,在口号和鼓点声里前进。他们以步行速度前进若干距离,然后当敌人接近时,他们会稍微加快速度,但是他们需要确保阵型不至于分散,否则会易于击破。在马拉松战役中,希罗多德曾记述过希腊士兵的冲锋,这是因为他们需要避开敌人的弓箭。到了双方混战的时候,会是一场残酷的近距离搏斗,士兵的长矛和剑刺向敌人的喉咙、手臂和腰腹,直到一方无法战斗下去,队形溃散为止。想象一下吧,穿着重达30kg的盔甲和盾牌,在希腊炎热的夏日(希腊人通常在夏天打仗)里大概不动都会出一身汗,还要在这样的环境里战斗,体力不好估计早就中暑了。
在重装步兵之外,希腊军队里还有其他兵种,比如弓箭手、投枪兵和投石兵。这类士兵培养的周期较长,所以人数很少,而且像轻步兵这一类角色往往扮演多个职务。但是如果配合得当,轻装兵种能对方阵构成强有力的威胁,例如勒沙姆之战中,雅典军队的轻步兵们反复用弓箭和标枪射击斯巴达的方阵,导致方阵逐渐混乱,最后被雅典方阵一举击溃了。不过事实上,斯巴达军队里也有非重装步兵的人,那就是辅助他们战斗的人。
在战场上,每个斯巴达士兵都有至少一位希洛人作为辅助,据希罗多德记载,温泉关之战中因为眼睛受伤看不清而被遣送回来的斯巴达人欧律托斯就有一个希洛人陪伴。据称温泉关战役里斯巴达人和希洛人的比例是1:3,而在一年后的普拉提亚战斗中,这个比例达到了1:7。不过,军队的指挥官身边只有一个希洛人,类似的是前362年入侵底比斯的阿吉斯劳斯国王也只带了一个希洛人。
作为斯巴达人战术的最后一段,我们需要用温泉关之战这个例子来解释一下。但是在那之前我们要讲讲波斯人是如何战斗的,要不然就无法解释战斗的某些问题。
阿契美尼德的军队和希腊军队截然不同,这个帝国征服了西起埃塞俄比亚,东到印度河一带的土地,其军队由来自各处的民族组成。对于波斯人来说,他们的士兵很少有装甲,轻步兵完全没有防护,完全依赖于重步兵的柳条盾(8字形或者新月形)保护,使用弓箭作为武器,而重步兵则使用1.8米的长矛(显然短于希腊长矛)。此外,他们也使用一种笔直的短剑,Akinaces,大概40cm,也比希腊剑更短。但是最关键的武器是他们的弓,可能是斯基泰式的复合弓,一个弓兵携带60-70支箭。波斯弓兵的射程可以超过150米。
波斯骑兵在前5世纪的装备和步兵差不多,虽然希罗多德记载说当时的波斯骑兵已经开始戴头盔,用铜或者铁制作。但是多数人应该也是无甲的。波斯骑兵的武器是短小的战斧,弯曲的砍刀,投枪或者弓箭。那些来自帕提亚、亚述、斯基泰的骑兵可能在装备上存在不同。不过,因为当时还没有马镫,波斯骑兵在复杂地形上的作战能力不强,这限制了他们在希腊的战斗力。
波斯军队中最强的战士被认为是不死军,他们是波斯军队里一个规模达到1万的队伍。按照希罗多德所说,不死军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军队里永远只有10000人,任何死伤都会被立刻替代,让军队的战斗力永远不变。但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希罗多德把波斯语的“伙伴”错误翻译成了“神仙”,从而错误得出了“不死军”的名字。希罗多德记载波斯不死军身穿鳞甲和长袍,头戴头饰,使用弓箭、矛、短剑作为武器。他们的盾牌是柳条盾,用皮革遮盖。
总体来说,波斯军队步骑兵结合的战术有几个问题。首先,军队里不同语言、族裔的士兵太多,交流沟通很困难。其次,波斯军队的武器无法有效抗衡希腊武器,柳条盾难以阻挡铁制矛头的突刺,而波斯的矛也比较短,没有盔甲的士兵无法有效防御自己。显然在短兵相接中,波斯士兵没有优势,他们只具有一定的机动优势。
在温泉关这个地区,斯巴达军队一开始就占据了弗西斯城墙的优势地形。从而让波斯庞大的敌军无法完全施展开,然后依赖防御力强的方阵驻守。这样一来,斯巴达人不仅多次击败了波斯人的进攻,甚至可以反击摧毁波斯的军营。即使是薛西斯派出了他的不死军,情况也没有什么变化。第二天,波斯军队仍然不能攻下温泉关。
到了第二天晚上,波斯不死军才在牧人埃非尔特的带领下沿着小路绕到希腊人后方,击败了拦路的弗西斯人。此时,斯巴达和希腊军队迅速改变了战术,从而让士兵们冲出城墙和敌人肉搏,尽量避免遭到弓箭的射击。这种战术在马拉松战役就出现过,不过波斯人数此时远远超过了希腊人,在混战中列奥尼达被杀,残余的希腊军队也悉数战死。在最后战斗的希腊军队里除了300斯巴达人和他们的奴隶希洛人以外,还有700泰斯庇斯人和400底比斯人(希罗多德说他们是被扣押的人质,但是实际上他们可能是不满底比斯和波斯人结盟,前来投奔的义军)。而相应的,波斯军队有两万人阵亡,据希罗多德说,还有薛西斯的两个兄弟。
温泉关之战堪称斯巴达历史上的传奇,实际上,参加这次战斗的列奥尼达本人已经60岁了。那么,这个老人是如何和其他斯巴达人在一次战斗的呢?下一篇我会讲述一些有关斯巴达的社会结构,教育体系和军队的问题。
评论区
共 2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