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于赓哲是国家级公开课《隋唐人的日常生活》的主讲老师,这本书的内容是于老师在课程内容基础上经过扩充后写成。与公开课相比,书中除了新增内容之外,还额外增加了丰富的图片资料,同时考虑到内容接收效率和丰富度,直接看书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近年来通俗化的历史科普著作盛行,但往往停留在一些宏大史观或者帝王史学之中。唐代作为英杰辈出的时代,有无数的名人,无数的传奇故事,因此此前接触到读物大多是在为这些人著书立传,真正涉及唐代普通人生活的内容少之又少。
就算偶有《唐朝穿越指南》这样的佳作,但过度戏说的文风和稍显杂乱的内容组织方式总让人觉得有些欠缺。与之相比,《隋唐人的日常生活》这本书更加严肃,内容的组织方式更加有条理,更加全面,行文更加严谨,更重要的是书中有大量的一手史料和最新的史学研究图片为佐证。
作者用极其严谨的历史学思维,优秀独到的选材,加上生动丰富的图片以及流畅自然的文笔,从隋唐普通贵族和平民生活的各个角度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量隋唐日常生活的细节,堪称隋唐普通人生活的完全记录。
如上文所说,本书所有的内容基本都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展开, 是大部分历史读物不曾顾及到的普通士大夫,普通城市居民,普通农民,对我们了解隋唐时期这些群体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书中讨论的内容覆盖了普通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涉及到隋唐人的城市生活、农村生活、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礼仪、医疗、丧葬、节日、宗教、娱乐和外来文化影响,共有十六章。
在内容的组织上,作者采用了很多相当精妙的手法。例如在城市生活的章节中,作者以「长安普通人的一天」为写作主线,以时间顺序讲述一个普通人起床,外出,回家休息的全过程,以他的「第一视角」展现一个情景化的立体动态的长安生活。
比如书中描写市民走到大街之后又走进市场的一段见闻,充满了各种真实的细节,透过这位市民的眼睛,街旁的槐树和喧闹的市场仿佛被放在了我们眼前。
……在大街上会看到两边有很多槐树, 而城墙都是夯土的,原因是包砖太贵,烧砖的成本太高,明朝有能力用煤做燃料之后,成本就降了下来,因此才大量用砖墙……
市场禁止五品以上官员进入。正午开门,日落关门,来得早就只能等着……市场中还有一颗独柳树,这里是执行死刑的地方……
……市场热闹非凡,每一家店铺的门前都应悬挂有大牌子,在上面书写着商品的价格,而且按照商品质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排列,这在唐代叫作三贾均市,又称三等估。
在讲到隋唐农村生活时,书中用了一套更大尺度的时间线索来组织内容——「农村男性的一生」,从出生到老死,将唐朝农村普通男子一生中的可能发生的大事讲得清清楚楚:
……男性公民15岁到20岁的时候就是适婚年龄。唐朝非常鼓励婚嫁,规定普通人到一定岁数必须结婚,规定寡妇和鳏夫也要迅速结婚……
……唐朝农村基层存在互助性质的组织叫做社(社邑)。这些社主要从事信仰活动以及生活经济方面的互助。例如婚丧嫁娶,盖房子,访贫问苦,宴集娱乐等等,都会有整个社的成员共同参与……
……为了逃避兵役,很多人会向政府谎报年龄,政府多次下令整顿,最大的一次就是隋文帝时期的大索貌阅。意思就是逐个当面检查。当时除了谎报年龄之外,还有人谎报性别。如果是女性,就不需要承担任何徭役……
在大部分章节,作者仍然是按照并列的结构来组织内容的。
例如在「隋唐人的衣」这一章,作者就将内容分成了皇帝的衣服,官员的衣服,军人的衣服,平民的衣服四大模块。
有的章节就变成了纯粹的列举,例如「隋唐人的住」这一章,就分为了唐代的建筑,民居,居住面积,卫生设施、建筑材质等小节,虽然没有严谨的结构,但是内容全面,几乎照顾到了唐代与住有关的一切,而且重点是细节极其丰富,例如在「唐代建房选址的理念」这一小节,作者专门分析了唐朝在宅前屋后种树时的树种偏好:
唐代人喜欢在宅前屋后种树,一般选择有梧桐,槐树,桃树,桑树,海棠。唐人不喜欢杨树,认为这是种在坟地上的树。
而单是为了印证以上内容,作者就引用了《宅经》、《隋唐嘉话》、《玉泉子》等古籍,还讲述了古籍中与唐代人住宅种树有关的各个故事,我个人十分欣赏这种路径清晰地将一手资料呈现给读者的叙述方式。
史料中的细节本身只是信息,要想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这需要作者对史料有非常独到的理解和使用,这点在「隋唐人的医疗」这一章中体现得尤其精彩。
在这一章,作者认为了解医疗必须首先清楚唐朝人的主要疾病,也就是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但是唐代并没有死亡原因的史料数据,作者因此另辟蹊径,选择从「佛经」入手调查。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人会用抄经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免除疾病,作者从《新菩萨经》《劝善经》中找出来当时人最怕的,最常提到的几类病症,并进行了详实的整理归类(如下图):
根据上面的表格,作者随后对疟病,天行病,赤白痢等一一作出解释和分析,结果固然难得,但更珍贵的是过程中展示的信息转化和处理的路径,以及其背后严谨的逻辑。
上面这张图是「隋唐人的城市生活」一节中介绍西市时的配图,我读这本书原本就出于创作取材目的,因此这张图立刻就被我拍照收藏了下来作为日后参考用,本书中像这样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料还有很多。
回到这张平面图,作者对图中的内容全部作出了解释,例如坟典行实际上是卖书的,果子行指的是点心铺(现在的日语也是这样用的),波斯邸则体现了唐朝人对波斯商人的特殊看法等等。
这种配图在网络上也能找到,但是往往缺乏可靠的介绍。但用在在书中,图文并茂的内容让说明更具体,根据图展开的议论也让信息的传达更直观。
在「隋唐人的衣」一节中,介绍官员的衣服时,书中附上了《客使图》的局部影像来辅助介绍当时官员服装,不仅标上了每种部位的名称,还在正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考据,例如介绍了笏板的作用,还根据穿着推测这些官员级别在四到五品之间。
书中有许多引自各种古籍的故事,新颖有趣,同时更能窥得古代平民生活的细节,「引用故事」,特别是唐代当时人自己写作的故事,这是让我觉得很有说服力的叙述方式。
在「隋唐人的食」一节,作者介绍饮食习俗时,特地提到了隋唐饮食中的贫富差距,引用了《说郛》卷九十五的记载,介绍了唐中宗时期,一个叫韦巨源的官员举办烧尾宴的食谱,并一一作出解释:
……光明虾炙就是烤生虾;红罗丁是用肥肠和动物的血做的;巨胜奴是把面粉和上蜜糖及动物的油脂,然后油炸而成;贵妃红就是加红点的酥皮点心;甜雪就是把蜜糖用慢火烧炙;玉露团是奶酥雕花;格食是羊肉、羊肠、羊内脏加上豆苗一块儿烹煮;水炼犊是小牛肉微火慢炖;西江料是粉蒸猪肩胛肉屑;白龙就是鳜鱼丝;仙人脔是用乳汁煮鸡块;凤凰胎是鸡腹中未生的鸡蛋与鱼白(鱼胰脏)相拌快炒;小天酥是鸡肉和鹿肉剁碎后拌制;鸭花汤饼就是鸭汤面片;御黄王母饭其实是一种肉、鸡蛋、油脂调佐料的盖浇饭……,
在隋唐人的衣一节,作者为了说明衣服在当时社会的珍贵,特地强调了士大夫得到一件新衣服也会十分喜悦,这里就列出了白居易和韩愈的故事:
……比方说白居易,好友元稹曾经在他穷困的时候给他送了一些衣料,他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写诗回赠元稹:“贫人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韩愈落魄的时候也是一样,他是这样描述的:“娇儿好眉眼,裤脚冻两骭。”孩子活长得很好看、很可爱,就是裤子太短,大家知道小孩长个子,裤子往往几个月就短了,又没钱做新的,结果把孩子露在外面的小腿都冻伤了……
不过最值得看的还是那些直接引用古文原文的内容,比如在隋唐人的住这一节,作者介绍唐代的建筑工匠,引用了柳宗元的《梓人传》,来描述唐代建房的场景: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一段简短的文字,一个专业性和个性都很强的建筑工匠形象便跃然纸上。
阅读本书的另一收获是获取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些历史段落中不易注意到的细节。
其中让我很感兴趣的是唐朝老百姓如何「下有对策」应对政府的徭役和征兵。
唐朝在安排徭役时,会考虑到不同家庭的富裕程度和人口规模,规定家庭富裕、人口众多的家庭需要承担更多的徭役,但是这种有权有势的人往往会和官吏做手脚,把负担转移给穷人子弟。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官吏总会先把贫苦人家的子弟推出来。
作者引用了杜甫的《东西两川说》来说明这个现象的严重性:
……今富儿非不缘子弟职掌,尽在节度衙府州县官长手下哉!村正虽见面,不敢示文书取索,非不知其家处,独知贫儿家处。……
大概意思就是说,富家子弟纷纷做官,村里到了需要承担的徭役的时候,官员不知道富家在哪,只知道穷人家的位置,这是在讽刺这种不公的现象。
从这里我们还能看出唐代基层社会的治理是一种基层政府和宗族共治的体系,政府的权力在底层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再加上本身管理技术和能力的不足,看似公平的政策在基层社会往往得到的是另外一种运行结果。
这一点在征兵工作上也有所体现,隋唐前期沿用北周的府兵制,百姓们为了逃避兵役,在登记户籍时会采用各种作弊手段,例如诈老和诈小,也就是谎报年龄已经在60岁以上,或者还没到21岁,以此来逃避兵役。更改年龄这种方式只能躲一时,户籍造假还有更改性别的这一劳永逸的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有隐瞒人口,伪装残疾等手段,逼得隋文帝下令进行「大貌索阅」,直接根据相貌一一比对,检查户籍。古代对于人口的管理一直非常困难,这也是基层社会管理能力不足的体现。
最后再提一句,在府兵制之后,隋唐有段时间采用的是「兵募制」,这种制度非常美好,让民众应国家号召自愿加入军队,但是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这种制度不可能长远。的确,兵募制后期很快演变成强制差派,富家子弟们上下打点,能躲就躲,最终受苦的还是穷人。随后兵制演变为募兵制,再往后,就是我们都知道的节度藩镇。
本书用了很大的笔墨讨论唐朝的女性生活状况,我们的普遍认知是,开明的社会风气使得唐朝女性地位相对较高,但是大多对其背后的原因和细节不甚了解,作者不仅从多方面作出了介绍,还提出了一个和很多人认知相悖的结论。
唐代妇女地位的典型体现就是在服装上,首先唐代妇女的鞋子有很多样式,不用裹脚,能够广泛参与舞蹈活动。妇女的服装种类很多,有襦裙,坦领,半臂,披帛,窄袖与宽袖并存的特点,非常开放,这可能是受到胡族文化影响。
唐代妇女在服装上有一个独特的习俗——穿男装和胡服,盛唐时期女性穿男装非常普遍,裤装可以让女性也能纵马驰骋,这在女性上街都要受到限制的宋代是不可想象的,
最能反应古代妇女生活状况的应当还是在婚姻方面,《唐律》明确规定男女青年可以不经父母许可自由恋爱,而在各种故事传奇中,体现两性关系开放恋爱自由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太平公主、红拂夜奔、崔莺莺、李林甫选婿窗等故事。
这些内容确实美好,确实自由,但是作者却提出,史料中记载的基本都是上层社会的例子,根据近年的史学研究,特别是对考古墓志的研究表明,底层妇女的贞操观与中国其他历史时期的妇女并没有什么区别,仍然推崇三从四德,只是相对宋代以后而言更加开放。
这些传奇小说本身也是例证:传奇小说中的确有很多自由恋爱的故事,但是这恰恰说明了这种自由恋爱方式的稀少和人们的向往,这似乎正反映了主流的婚姻方式仍是包办婚姻,社会的主流声音仍是鼓励妇女讲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官方也会对所谓贞洁烈女的事迹大加褒扬,包括立贞洁牌坊。
因此,即使唐代的妇女生活相对开放,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做过高的估计,这也是很多自媒体文章一直在犯的错误。
而且,单从婚姻的角度来说,唐代对于门第和金钱的看重也是非常夸张的,男方不仅要给女方彩礼,女方还必须提供嫁妆,因此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穷人的女儿即使再漂亮,在婚姻市场上仍是无人问津,由此看来,唐代的自由恋爱和婚姻,似乎很大程度上仅仅是我们的浪漫想象。这也是本书带给我比较大的认知革新。
最后,这本书适合所有想要了解隋唐时期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读者,如果你是相关内容的创作者,那么本书中提供的大量的图文史料和故事素材能够帮助你进行创作,是一本阅读价值很高的历史科普书。
评论区
共 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