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池微信讨论小组:微信搜索Justinzoufengze拉入讨论组
首先需说明的一点是,我并不会谈论到希区·柯克,本文会聚焦于日式的推理小说。文章有两个论述的目标,其一,给出社会派推理小说中迷的结构,并且将其带入京极夏彦的小说中,证明该结构的可行性,其二,通过京极夏彦带来的启示,思考对传统本格派的写作核心会有如何的影响。
文章标题虽然包含“哲学”一词,但并不代表我们需要引入特定的哲学理论。而事实上,大多数的通俗文章引入哲学内容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本文对“哲学性”一词的诠释更着重于通过对现有文本(日式推理小说)进行概念性的分类,在既定概念基础上推导出这种分类会对现有本格推理有何种帮助或影响。笔者仅仅站在一个阅读过部分推理小说的读者角度进行写作。因此,如果有任何疏漏(错误的理解,缺乏必要知识等)在此先致歉,那么我们开始。
如果我们想要对现有的日本推理小说做一个文风的区分,那么这个工作几乎是无法穷尽的。从传统的以凶手设置谜团为主导的本格派,到以社会与人物关系为推理核心的社会派,之后又会有新本格派,变革派等等类型。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去寻找推理小说最为核心的内容,那么概括为一个词就是——迷。
谜并非只在推理小说中出现。如果广义地去理解,很多行为都包含了迷的要素。谜语需要通过语言为载体设置谜题,并且通过描绘图像或者特征的方式暗示谜底。国际象棋通过游戏规则给出谜题,而棋手需要在规则的限制中解开谜团。这全部的迷都包含着一个基本性质:提出谜题——解开谜题。那么这时我们可以提问:如果将这组概念放入日式推理小说的范围中,会得到什么新的理解么?
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尝试:本格推理小说。本格推理小说中谜题与解密的关系相对来说更好被定位。本格推理的谜题自然包含两个要素,违背一般社会法律的行为(犯罪行为)与掩盖该行为的措施。要素一保证了该书可以被成为本格推理,而要素二则是文章中形成迷的核心。这种掩盖措施被读者概括为:死前留言、暴风雪山庄、双胞胎、不可能犯罪等等种类。
而社会派的推理小说中,什么可以称之为谜团?首先,社会派的特色即是淡化了杀人方式而着重于构建杀人动机的谜团。那么我们接着提问:什么可以被称为杀人动机的谜团?这一问题则略显模糊,甚至是无法定义。一般情况下,能被成为社会派的推理小说中谜团可能是一组人物关系,例如情感关系,世仇关系,家族关系等等,也可能是某种社会矛盾,例如有关金钱的纠纷,或是团体间的对抗,甚至是历史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什么是社会派笔下的谜团呢?笔者会在此尝试建构一种定义方式,它包含二大类谜团:一般社会语境下的谜团,在书中语境中形成的谜团。而后者还能被区分为:情感类与概念类。
请容我从最简单的概念解释起:什么是一般社会语境。换一种说法便是一个受到过一定教育并且与他人交往过的人可以“直觉性”理解的谜题。例如“复仇”这一概念,如果是有社会经验的人便可以“直觉性”理解。又或者说“讨债”这一概念,有社会经验的人也可理解为什么这能形成杀人动机。这是笔者所定义的“一般社会语境”。
那么什么是书中语境谜题?书中语境谜题意为只有根据特定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剧情脉络才能被理解的谜团(杀人动机)。这种分类下,情感类的谜团会更加多,而这类谜团的解密过程通常是直接或间接跟随着杀人凶手的经历,理解该凶手杀人的原因,而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通常也会随着该凶手的经历产生情绪起伏,从而形成“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可能也会如此选择”的心境。
那么最后一种,也是最为“奇怪”的一种,便是概念类的书中语境谜题。这类谜题首当其冲的作者便是京极夏彦,从某种角度上说,整个对社会派的分类就是为了让我们尝试理解京极夏彦这个难以揣摩的作者而准备的。
该类小说最大的特色便是,如果我们将杀人动机,也就是小说核心的谜题答案提出原作,我们带入到一般社会语境中去理解这类动机,这种论述将会失灵,通常会变为“不知道在说什么”或是“这怎么能算是人的杀人动机呢?”等质疑。一方面这种概念性的动机难以揣摩,而另一方面,这种动机甚至是难以构造。这需要作者拥有大量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知识的构造来形成一个“全新的世界”与“那个世界中的杀人动机”。让我们用实际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模型。
京极夏彦,生于北海道小樽,被称为“妖怪型”推理作家。《魍魉之匣》获第四十九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同时也被动画化搬上荧幕,而京极堂系列之中《姑获鸟之夏》,《狂骨之梦》,《络新妇之理》等书也均被漫画化。京极夏彦在从事小说创作前,曾经从事着图像设计工作,而他的创作主题正是妖怪。这一点,就从他给小说取名上都可见一斑。
本章小标题的三个元素实际上有不同的摆放方式,现在所呈现的是读者视角能够看到的顺序。京极夏彦设置不同的谜团,谜团会以妖怪的方式呈现于小说中心,而在最后解密的部分,隐藏在妖怪这个表现后的人物行动动机即谜团本身通过详细理念的方式被论述清楚。而其中笔者认为京极堂系列论述相当精妙的一本便是《阴摩罗鬼之瑕》。
京极夏彦在该书中描述了如此一种妖怪——阴摩罗鬼。其被描述为:“新死尸之气易变化为阴摩罗鬼”, “一物如鹤,色苍黑,目炯炯如灯,鼓翅大呼甚厉。”
而这个妖怪则是该书核心概念的表象化,京极夏彦在本书中想要讨论人对“死亡”一概念的理解。如果我们将他构造的概念拆离文本,那么该书的谜底(杀人动机)有二:其一是对“死亡”这个概念的错误理解,其二是严酷的儒教家庭规则。如果我们用命题方式列出以上的概念便会形成一个可以被理解的谜底:
京极夏彦将儒教的家族准则定义为,在一个大家族只有家长,也就是家中辈分高的男性,拥有话语权。或是说拥有自由思考的权力。
假设存在一个从出生开始没有出过家门的人。他通过被挑选过的书本获得对于外部世界的信息,除开对儒教的理解外,此人脑海中并不存在“死亡”这个概念,只存在“不存在”这个概念,而死亡被理解为“不存在”一词的同义概念。即死亡=不存在。换一种角度说也就是该人理解的死亡并非生物学意味上的脑死亡,因此只要肉体存在对该人来说就是活着。
根据以上的概念,书中的凶手便推导出了每当其与非家族人员结婚后,便需要杀死此人,以此达到令该人成为儒教家族一份子的目的。
以上是对《阴摩罗鬼之瑕》的描述,乍一看相当耸人听闻——残忍将人杀害却认为此人没有死。但京极夏彦写作的精巧之处便在于他构造出了这种动机作为谜团可能的世界。并将这个世界以怪异的方式进行了处理,只有到文末,待到他根据不同的宗教,民俗,哲学所堆积出的语境下,一个不同于日常社会语境的世界才被呈现,而凶手行为的动机只有在“那个世界”构建后才能被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炫学作为一种写作方式也有了其必要性。实际上,京极夏彦的炫学在他的《狂骨之梦》一书中也有很好的诠释,不过碍于篇幅,还请读者自己去阅读与体会。
那么,在理解了京极夏彦这一拓宽社会派概念的作家后,我们反过来看待相对传统的本格派推理,会有何种启示?
碍于笔者有限的阅读,以下的说法也许早已有作家提及。如有,劳烦读者在评论中补充。
笔者认为本格派可以借鉴的部分便是:构建仅在书中语境意味上才可行的谜团。当然,这里说的并非构建不同的杀人方式,而是重新定义什么是“杀人”或是什么是“死亡”。一般来说,本格推理的死亡指的是生物学意味上的脑死亡。那么还会有其他方式定义死亡么?
笔者能够想到的仅有三点。其一,社会意味上的死亡可以被重新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假死,而这种假死可以被利用去服务其他目的(构成有不在场证明的行凶,隐蔽等)。其二,类似于京极堂主,混淆一个特定的人对死亡的理解,从而达到引导他人去行凶的目的。在此更进一步,混淆一群人对死亡的理解,从而形成一种有组织犯罪。
写到此处,实际上笔者回忆起了以上三类对死亡或是杀人概念的重构都或多或少被不同的作者提及过,但也请读者理解本文仅仅是在做一个尝试,笔者希望借此机会会有更多有趣的点子被发掘出来,那么本文也算是达到了它的目的。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