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3度到12度|晴|金尚某饼店
下了班之后,最急需解决的事情,就是吃一顿,喝一杯。
上班时的摸鱼,下班时的寒暄和爱侣接送,或者三三两两互相组合的同事聚餐,都会随着一个人没有班上之后而消失。行动会消失,肚子却不会理会,依然在按照其自身的精密的运转。
一人食,通常情况下是在满足肚子的运转需求,但另一些情况,则是转移自己的视线——没有班上,也没有要再去接的人,真正的回归到独自一人,在剥离的状态中小心地将自己保护起来。
想到这些的时候,已经到了金尚源的门口。寒风之中肚子也按时响起了闹铃。
绕过门卫,走向里面的时候不由得担心是否这个决定有点奢侈了?这里的一楼,虽然有很多可以填饱自己的方式,但这些都绝非一人食所能承受的重:并非在乎金钱本身,也关于到食物的分量。
“暴食这件事可不能接受啊”,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了楼中。因为已经做好了不暴食的准备,而考虑到这里几乎都是为了满足三三两两人群的菜量,打包的选项已经优于菜单的选择跳入了脑海之中。
“要找些吃不完也能打包带走的东西吧”,这样的目的简直违背了一人食的标准:那种看似孤独却怡然自若的状态,变成了为了果腹而果腹的行为。如此一来,怕是食物也不能接受自己被这样对待了。
“说服自己一下”,拍了拍脑袋,才意识到其实根本不用考虑如此入细入微——无论几个人吃,其实都有打包的可能,所以打包本来就不需要被纳入考虑之中啊。那思考打包的问题,恐怕只为了一个事实:的确是一人食,却还是幻想着能有另一个人和你一起吃完。
“青豆汤、番茄汁蒸海红、四季披萨。”——构成了最基础的头盘、汤、和主菜。
“就当是在今天给自己小小的放假吧,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中。”欺骗自己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对自己撒谎不需要勇气,只需要借口。
因为室内过于的喧嚣,而选择了坐在室外。天气虽然已经冷了下来,但是这两天却有了回暖的迹象,虽然是强弩之末,但也足以成为选择室外的借口。
“屁股还是很冻啊。”抱着热水喝下去,微薄的暖意才能稍稍抵抗寒意。看来还需要找些别的方法。
拿起手机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推送,原来是一个播客聚合的新内容。索性带上耳机,然后听取一片聒噪:两三人的对话型播客造成了错觉:说话人就仿佛坐在身边,于是无需开口,只要安心扮演饭局上那个只听不说,埋头猛吃的朋友即可。
“潜意识,人类所独有的直觉,厄运爆发前的无名征兆。但很多人并不相信它。或者说在大部分时候应该去相信它的时候,总是选择不相信它。因为通常它的出现都会伴随着另一件事而来,美好而又虚幻的假象。潜意识就是戳破假象的那一根针,但是针是锐利而危险的,大部分人会更习惯将它收起来。于是,潜意识就这么把自己放在了假象之下,然后在某些没有被注意到的时刻悄悄露出来,提醒着危险性。”
青豆汤就在这时候上桌了。冒着热气并有着小面包酥的点缀,以及一抹奶油——色彩上就在挑动着舌头去品尝一番。虽然是每日的例汤,但却有被小心翼翼的处理过,被打磨成细粉的青豆和奶油混合,成为了一种绵密的味觉体验。而本身豆子所带来的涩味和豆腥味被综合调味处理,成为了这道汤中十分田园风光的独特味道。但更关键的还是在于其温度——寒夜中,这种被奶油所保温的暖汤,足以成为美好的一餐的起点。
没想到耳机中的播客节目已经到了输出的环节,咋一听不免一愣:
“很可悲的是,人们通常不会注意到这点。美好转瞬即逝,抓住它都不易,更有谁愿意去分辨它的真假呢?”
“什么狗屁嘛。”左胸正在跳动的地方似乎在回答着这个问题——
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那么潜意识就不会是潜意识了。马后炮的感觉才是潜意识的主体表现,而这一炮通常都是向自己开炮。是遍体鳞伤之后的自我责备,然后归结于潜意识的未被发掘,这是自我原谅自我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唯一的结论就是为自己的懦弱和不甘心找到了一个借口。根本就没有什么美好而又虚幻的假象,假象就是假象。当所有的假被剔除之后,真正能剩下来的东西寥寥无几,这似乎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不断追逐新鲜事物的原因。
“新鲜的事物啊。”可是还是无法走出熟悉的舒适区,点菜牌上都是老朋友。
第一次吃蒸海红是在十来年前,那时候北京能吃到的地方无非就那么几个。如今这道菜已经算不上特别,但是做的好与不好,真的有天壤之别。
上桌的海红和洋葱与小番茄共同处理,借用了其本身的酸味来提高海红的味觉层次。北京离海远,海鲜也无法当天进京,所以新鲜的海红对北京来说是一种奢望。这里的调味显然是为了掩盖那种并非高品质的海红而有意为之的行为,同时也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味觉上的偏向。
但无论怎样,都无法改变海红本身的味道。那种饱含着大海呼吸的味道。只不过这种味道十分考验海红的年龄:青少年时期的海腥味和中老年时期的海臭味,又或者是因为时间放置太久而形成的软糯感,都构成了这道菜的基础味觉体验。越加丰富的调味行为就越加的掩饰着内里的苍白——无法改变的永远都是主体,而不是依附在主体上的行为和装饰成为了主体。
耳边的播客还在继续,已经从潜意识谈到了对爱情的主观想象——于是按下了暂停键,并取下耳机。夜风呼的一下就灌进了耳朵中,迅速带走了耳机刚刚压迫所造成的不适感。而主菜也及时上桌。
芝麻菜、火腿、松露、蘑菇、香肠,基本上能够概括出它的“四季品味”,但混合味道才是重点。因为点菜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打包的问题,于是小小的私心也会浮现:不如打包不同口味的披萨,然后再吃的时候就会因为它本身味道的新鲜感而觉得幸福。
披萨要趁热吃。半流淌的芝士质感混合着麦饼的坚韧度形成了对味蕾最强劲的刺激。混合着红番茄酱及食材所提供的咸味和酸味,刺激着其他辅料的味觉呈现,而烧烤之后所形成的焦糊感所带来的苦味也积极的加入,和生火腿、芝麻菜以及蘑菇片的口感混合,一口咬下进入口腔的时候带来了漫溢的香气和稠密的顺滑感。这种味觉上的体验包含了多种的味觉可能,而并非只有简单的一个主味道。饼,酱,芝士,辅料各自呈现出独特的口感和质感,形成了对味蕾的四重打击。但简单混合之后产生的却是奇异的香气感:麦香、芝士味、辅料带来的不同咬合感的体验,林林种种,汇集在了舌头的各个位置。
还沉浸在味觉之中时,忽然抬头已经发现披萨已经被拿起了最后一块。看来打包的需要已经不存在了,却还在之前犹豫那么久。不禁失笑,曾经犹豫的事情根本和想象就不太一样。
如果说,那是潜意识的作祟,不如说是庸人自扰。面对着过往的经验总结伤痛,然后规避伤痛,听起来是一种高明美妙的做法,却不如说是最愚蠢的决定。
因为规避伤痛并不能真的带来些什么,它只会带走时间。
带着这样的感受,便能更加轻易的理解某些瞬间。后知后觉是一种自我修复。
评论区
共 1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