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4月的亚平宁半岛北部依然西风飒飒。毗邻拉斯佩齐亚湾,一艘巨型的灰色军舰近期完成了舾装工作,拔锚驶向深洋。远远来看,这艘军舰展示出的线条轮廓相较以前略有不同,除了高耸且不太雅观的烟囱以外,甲板上几乎没有上层建筑,只能清楚的看见五座低矮的炮塔,其中两门为305 mm /46 Model 1909双联装炮塔,三门为305 mm /46 Model 1909三联装炮塔,此外还有18门分布于舰体两侧的120毫米廊炮(120 mm/50 Model 1909)。为抵御鱼雷艇,还搭载了14门英制76.2毫米火炮(QF 14-pounder),这些76.2毫米炮大多安装在炮塔顶,当然也可以安装在艏楼或上层甲板的位置(此外还有三具三联装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位于舰体两侧和舰艉)。
此时她正以22.2节的航速稳稳地航行着,这艘无畏舰全长176米,全宽28米,吃水深度为9.3米,满载排水量超过25000吨。整舰由三组帕森斯蒸汽轮机组供给动力,两组驱动舰体两侧的外螺旋桨,一组驱动两根内螺旋桨。20部布莱钦登式水管锅炉供给这些蒸汽轮机组,其中8部采用纯燃油燃料,剩余的12具采用燃油-煤混合燃料,以此希望输出31000马力,达到计划中22.5节的航速(41.7km/h)。但事与愿违,但以往的海试过程中,最高也只跑到了22.2节。在满载燃油和煤炭的情况下,能达到以10节的速度航行4800海里(19km/h—8900km)。
她就是意大利皇家海军“加富尔伯爵”号战列舰(无畏舰)。其名称和先前的“但丁·阿尔吉耶里”级一样,取自意大利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而“加富尔伯爵”指的是意大利统一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卡米洛·奔索,同时也在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卡米洛·奔索对意大利海军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他在谈及海军问题的时候曾说道:
“我希望这些战舰能够航行在整个地中海,能搭载最强大的火炮,能达到最快的速度,能装载最多的燃料…我将竭尽所能…建设我们的海军以满足国家的需要。”因此将“加富尔伯爵”之名授予这艘军舰,饱含荣耀与期待。
“加富尔伯爵”号于1910年8月10日开建,1911年8月10日下水。在这个时间点,“无畏舰”的概念刚刚铺开,假想敌法国也计划开建“孤拔”级无畏舰,为了全面对飙法国,“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开工了。除了“加富尔伯爵”号、还计划并建成了“朱利奥·凯撒”号以及“莱昂纳多·达芬奇”号(这艘在1916年因为弹药库殉爆沉了)。
“加富尔伯爵”号服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但鲜有活动。因为意大利海军传奇元帅保罗·塔翁·迪雷韦尔指出: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活动的潜艇和布雷舰过于有效(因为亚德里亚海峡很窄),此类水下武器对大型水面舰艇的威胁太大,因此无法组织出大型舰队。所以此时的“加富尔伯爵”号被派遣至亚德里亚海南部担任海军旗舰,利用小型水面单位(例如MAS艇)对奥匈帝国进行侵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富尔伯爵”号仅在1923年科浮岛事件期间、被派遣前往科浮岛采用76.2毫米火炮对主要城区进行轰炸。此后的时间,一直到1933年重建之前,“加富尔伯爵”号一直属于意大利皇家海军的预备役舰艇,除了零星的护送国王、接待外宾等任务 (被迫营业) ,其余处于闲置状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加富尔伯爵”号就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改装。首先76.2毫米火炮的数量减少至13门,全部安装在炮塔顶部,并在后烟囱旁安装了六门新式76.2毫米高角炮。此外,前甲板还安装了两门40毫米炮(QF 2磅炮,经许可生产)。除了舰上的测距设备的升级以外,还在舰艏左舷配备了固定的飞机弹射器,以弹射有可能上舰的马基M.18水上飞机。
1933年10月,“加富尔伯爵”号位于的里雅斯特的亚得里亚海联合造船厂(Cantieri Riuniti dell'Adriatico)进行大规模重建工作,一直持续到1937年6月才结束。首先,“加富尔伯爵”号的舰艏进行了整改,使其全长达到186.4米(增加了10.31米),全宽也增加到28.6米,因此吃水深度达到10.02米,满载排水量近乎三万吨。搭载的官兵数量也从1000名增至1260名。
动力方面,拆除了两具螺旋桨,将先前的老旧动力系统替换为两座意大利国产贝卢佐型汽轮机,辅以八座亚罗燃油锅炉,动力输出功率提升至93000马力,最高航速可以达到28节(51.86km/h)。
上层建筑和甲板也焕然一新:两座烟囱的位置相较先前变得更加低矮且紧凑,四脚桅杆拆改成了标准的舰桥,并布置了火控系统与顶部硕大的测距仪。
舰载武器方面,主炮搭载了305 mm /46 Model 1909改装而来的320mm /44 Model 1934,布局没有发生改变。先前采用的120 mm /50 Model 1909全部被替换为O.T.O产120 mm/50 Model 1933双联装炮,每侧布置三门;主要防空武器更新为O.T.O产100mm /47 Mod. 1928双联装炮,每侧四门,每侧布置两门;此外,次级防空炮采用了16门布雷达37mm /54 Mod. 1932双联装水冷机炮,以及12门布雷达20mm /65 Mod. 1935双联装机炮。舰舯的炮塔和鱼雷发射管被拆除。简单来讲,她的火力提升了一个阶级,但防空与反潜能力依旧薄弱。
“…这种长时间的停泊从侧面反映出意大利的战争局势,以及意大利造船厂、造船工业的整体形势。以上因素致使意大利海军调整了舰艇的建造优先级,并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包含鱼雷快艇、反潜巡逻艇、轻型护卫舰和护航雷击舰,以上舰艇的建造优先级为最高;第二组包含海军其他所有类型的舰艇,同样按照建造优先级从上到下细分为15类,还专为“帝国”号设置了第16类——也就是最低的建造优先级。但由此不能反映出当下意大利海军对大型舰用途的重新考量,因为航空母舰“天鹰”号(由客轮“罗马”号改装)依然占据第二组第二类的高优先级,同时正在重建中的战列舰“加富尔伯爵”号也保留了高优先级,但此行是否有必要还待商榷。”
水下防护系统采用了著名的“普列塞鱼雷防护系统”,基本上是在船体水线下方两侧布置可以装载燃油或者水的圆桶,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鱼雷爆炸时产生的威力。但由于“加富尔伯爵”号船体较旧小,无法布置满血版的普列塞系统,因此“普列塞圆桶”没有足够的纵深吸收鱼雷的爆炸,尤其是在这个时间段,各国海军都开始采用新型鱼雷。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加富尔伯爵”号几乎没有执行过战争行动。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宣布正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富尔伯爵”号被派遣至塔兰托海军第五分舰队担任期间,并悬挂海军上将坎皮奥尼的将旗。
1940年7月9日,“加富尔伯爵”号迎来了生涯中的首次海战,也是战争开始之后、意大利与英国的首次海上交锋,即斯蒂诺角海战。这场海战是双方都始料未及的,实则是两方的护航遭遇战。
1940年7月6日,应陆军元帅格拉齐亚尼的要求,意大利皇家海军将护卫五艘运输船、装载70辆坦克,从那不勒斯前往利比亚的班加西,以开始对英军发动进攻。为了护航行动,海军派遣出两支护航舰队(第一护航舰队的旗舰为“加富尔伯爵”号,第二远程护航舰队的旗舰为“波拉”号),总计五支巡洋舰分舰队、七支驱逐舰中队参与;英国皇家海军那边则是需要执行往返马耳他的护航任务,由安德鲁·坎宁安坐镇的“厌战”号、带领其余两艘战列舰和一艘航母、以及一票巡洋舰与驱逐舰组成的护航舰队。
“……这场遭遇战是在地中海中部开始的,英军舰队试图冲散坎皮奥尼的舰队,这时成功护送舰队到班加西且安全返回的坎皮奥尼十分冷静。他似乎胸有成竹:坎宁安的舰队在爱琴海的行动中遭遇了“严重的打击”,从而战斗力减半(事实上只有“格鲁斯特”号被击中然后缺席了战斗)。实话说这个计划是完美的,尤其当坎宁安“想要”他的舰队在去塔兰托的路上主动迎战意军队:英国人似乎中了圈套。拥有如此强大的舰队,坎皮奥尼和海军最高指挥部都希望空军最高指挥部能够交付卡拉布里亚、西西里和普利亚的制空权,因为“舰艇上面的大炮会代替飞机好好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计划也是失败的,因为空军完全没有侦察到任何敌军目标。7月9日,意大利的侦察机徘徊了整个上午都没有侦察到任何英军的舰队。到了13时30分,侦察机上的一名观测员才看到坎宁安的三艘战列舰和八艘驱逐舰。得知此消息,坎皮奥尼在这个时候更加倾向于在远距离给予敌人打击。他将舰艇分列至四处且相互相隔五英里:有解释说如此中心火力区永远会被两艘战舰和驱逐舰覆盖。
“坎宁安继续推进他的三列舰队。领头的是以“厌战”号为中心、五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跟随其后的是两艘低速战舰、航空母舰“鹰”号和受损的“格鲁斯特”号。15时15分,意军巡洋舰分舰队开火,15时53分“朱利奥·凯撒”号开火射击“厌战”号,均未命中目标。随后“厌战”的381毫米主炮迅速瞄准战列舰“朱利奥·凯撒”号并进行了一轮炮击,“朱利奥·凯撒”号船艉的排烟口被击中。
“爆炸使得航速降至18节。坎皮奥尼有些担心,于是命令驱逐舰中队展开反击以试图冲散英军舰队之间的联结。而坎宁安并不想在此久留,他只想和他的意大利同事们玩一会儿然后转向去亚历山大港。16时43分,意大利的空中支援部队终于抵达战场并开始轰炸英军舰队,但直到21点,机群用光了所有的弹药连一艘敌舰都没有击中,甚至还误伤了未识别出的己方舰艇。”
斯蒂诺角海战之后,参战双方的损伤都很轻微,结果称得上是平手。但对于意大利皇家海军来说,是战术上的失败。因为意大利皇家海军一直在计划用飞机和潜艇削弱英军位于地中海的海上势力,结果证明是几乎无效的,且对于这一次没有战果的遭遇战,德国驻地中海战区的联络官魏肖耳德评价为:“错失良机。”
1940年8月30日,“加富尔伯爵”号跟随海军第一舰队的大部分舰艇参与交破行动,企图拦截英军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目的地为马耳他的补给行动,英国人那边称之为“帽子行动”。意大利皇家海军在这次行动上首次动用了最新锐的两艘“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海上风暴迫使意军的舰艇返航(适航能力差的驱逐舰等),导致未能成功接触英军舰队。
紧随其后的就是著名的“塔兰托之夜”。具体细节不再赘述,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加富尔伯爵”号。
1940年11月11日至12日的夜间,英军“光辉”号以及“鹰”号上搭载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一举大破了意大利海军半数停泊在塔兰托的舰艇。其中有一枚航雷命中了“加富尔伯爵”号舰艏弹药库附近的位置(没有殉爆),由于船体结构强度不高,左舷被爆炸撕裂出一个18×8米的洞,导致舰艏大量进水,整个舰艏(乃至整个船体)倾覆于水中,搁浅在海床上之后,海水淹没了主甲板,基本只露出烟囱和些许上层建筑。这枚航雷的爆炸导致舰上16名船员死亡。
“…11月12日上午的塔兰托港荒烟野蔓。被鱼雷击中三次的“利托里奥”号为防止沉没,选择主动搁浅在希蕾娜浅滩附近;“杜伊利奥”号的舰艏弹药库被一枚鱼雷炸出了一道约7×11米的裂口,也选择在12日凌晨4时45分搁浅;命中“加富尔”号的鱼雷在舰底龙骨附近爆炸,并在舰艏弹药库附近制造出约18×8米的裂口,随即被判定为有沉没危险的舰艇,被拖拽至岸边时海水已几乎淹没了主甲板;“特伦托”号与“西南风”号虽被航弹命中,但都没有发生爆炸,带来的损伤微乎其微。另外还有两架水上飞机被炸毁,海军基地与燃油库的损伤可以忽略不计。人员的伤亡情况分别为:“利托里奥”号阵亡32人,“加富尔”号号阵亡16人,“杜伊利奥”号阵亡1人,还有一些平民的伤亡。”
英军的此次空袭突显出“加富尔伯爵”号近代化改造程度不足、防空能力欠缺。1940年12月22日,船体被打扰上浮之后,拆除了炮塔和测距仪,并被送往旱坞。时隔一年之后,于1941年年底,“加富尔伯爵”号被转移至的里雅斯特的“圣马可”造船厂以完成检修以及接受更加现代化的改装工作,尤其在对空防御方面,搭载12门最新锐的135/45 Modello 1938双联装高平两用炮(意大利停战时已搭载在“加富尔伯爵”号上),此外还有12门65mm/ 64单装炮、23挺20mm/ 65毫米机炮。还计划安装全新的火控系统以及增设雷达。
事已至此,“加富尔伯爵”号再也没有进入服役。因为意大利皇家海军总司令部继续大建护航舰艇(例如驱逐舰、鱼雷艇,因为能解决燃眉之急),“加富尔伯爵”号修复工作的优先级被海军排在名单的最底,所以在1943年意大利宣布停战之时,“加富尔伯爵”号的修复改装工作依然没有完成。
在“加富尔伯爵”号参战的五个月时间内,总计航行了5583海里,轮机运行时间为297小时,消耗了8401吨燃油。
停战之后,“加富尔伯爵”号依旧无法出海,因此在1943年9月10日,船员们选择分分下船。第二天,的里雅斯特被德军占领,并控制了“加富尔伯爵”号所在的造船厂。但德国人对“加富尔伯爵”号不感兴趣,于是用拖船将其脱离旱坞,以便腾出空间做其他的事。
1945年2月20日,盟军针对德占的里雅斯特发动空袭,“加富尔伯爵”号多次成为盟军的打击目标,并有两枚航弹成功命中“加富尔伯爵”号。虽然爆炸造成的损伤不太大,但由于船体结构的一些错位,裂开一条进水的通路,导致大量海水源源不断地灌入船体内,最终还是翻了。舰炮、舰桥和桅杆这些上层建筑深深地插在海床的泥沙中,致使“加富尔伯爵”号的船体一览无余。
“…1943年6月,盟军即将登陆意大利本土,意大利海军决定停工所有“远未完工”的重要舰艇(战列舰“帝国”号、“加富尔伯爵”号,航空母舰“天鹰”号,以及防空巡洋舰“埃特纳”号与“维苏威”号),以便释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建造当下急需的那些小型舰艇和潜水舰。”
未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任务
1925年进行了初步改装
从1928年5月12日开始闲置
1933年10月12日在的里雅斯特亚得里亚海联合造船厂进行大规模重建工作,一直持续至1937年6月。
1940年6月9日,在斯蒂诺角与英军舰队交火
1940年8月31日至9月5日:拦截英军前往马耳他的护航舰队失败
1940年9月7日至9月8日:拦截英军H舰队失败
1940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在地中海执行针对英军舰队的任务部分失败
1940年11月12日:在塔兰托遇袭,坐沉港内
1941年7月1日:打捞,运至的里雅斯特造船厂维修
1943年年初:维修工作依然在继续
1943年10月10日:被意大利海军凿沉在海军基地内
被德国人控制,盟军进攻后最终于1945年2月最终沉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加富尔伯爵”号最终于1947年2月27日被除籍。打捞工作于1950年12月8日开始,这项工作极其复杂,因为此处海床的位置相当浅,无法像1919年通过常规手段打捞“莱昂纳多·达芬奇”号那样进行。因此,最终决定引入压缩空气到船体内排水,排空所有的海水之后会减轻船体的重量,随后可以重返海面。然而,一些上层建筑插入海床的位置过深,阻碍了工作的进行,所以决定将这些约3000吨的建筑切割之后,使“加富尔伯爵”号重新漂浮了起来。
打捞工作于1952年3月29日完成,“加富尔伯爵”号重新漂浮以后不久就被拖走,进行拆解工作。(打捞“加富尔伯爵”号这段的详细过程十分有趣,有空写一写)
当代的“加富尔伯爵”号是一艘正航,与2001年7月17日开工建造,2004年7月20日下水,最终于 2008年5月27日正式服役,当今依然在服役工程中。
2011年,“加富尔伯爵”号被指定为意大利海军旗舰,接替“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的地位。
2018年底,“加富尔伯爵”号航母进入塔兰托港开始为F-35B上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工作。2020年5月7日“加富尔伯爵”号航母完成现代化改装,2020年6月12日离开塔兰托港进行出海测试。
本篇所有引用资料(斜体加粗的段落)均来自我与59所著《亚平宁之巅:“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一共九个部分,三十万字,发表于《NAAS》上)
评论区
共 1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