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更新内容是我以往未曾尝试过的,因为我一向不太愿意暴露自己的一些“偏激”观点,比起那些科普的文章,我觉得这类文章写起来我会更没有安全感吧。
某种意义上说算是“掏心掏肺”的一篇文章,我有很用心地写哦~
这次的文章内容是讨论一下虚拟偶像、网恋以及我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看完,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进行讨论交流。
偶像作为一个造梦的职业,一直尽职尽责地给粉丝们提供一种虚幻的快乐和幸福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偶像也已经不再拘泥于肉身,他们甚至拥有了诸多虚拟形象,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粉丝。
早期的偶像市场受时代和科技的限制,只有真人偶像的存在,人们没有其他选择。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数字偶像和虚拟主播也应运而生。在这个日渐壮大的偶像市场上,数字偶像和虚拟主播不断蚕食着原有的真人偶像市场,且有不断壮大的趋势。
一类是真人偶像,类似于周杰伦、新垣结衣、石原里美等;
一类是虚拟主播,拥有一个虚拟形象,但其背后还是真人扮演,比如绊爱、Asoul等;
还有一类是实现了虚拟形象和真人的分割的数字偶像,比如初音未来、洛天依等。
在我看来,初音未来这么老的ip现在还有市场存在,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真人和形象的分离。当然,初音未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它不是自主式的虚拟偶像,它的歌曲创作还是要依赖于真人去供给。我猜测,未来如果技术更加成熟的话,会出现那种完全不依托于真人的自主式数字虚拟偶像。
但不论偶像随着时代进化成什么形式,它的本质还是不会变的。在我眼里偶像就是提供一种服务的“商品”。真人偶像作为商品来说其实并不那么合格,经常会出现偶像台上台下性格不符,人设崩塌、翻车塌房的事件,给粉丝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虚拟偶像就不太会出现这种“人设崩塌”的情况,毕竟,虚拟偶像本身就是人设,并不会崩塌。
从这个角度去讲,虚拟偶像是比真人偶像更稳定、更安全的商品。
所以也注定,偶像这个职业会变得越来越资本化,但这并不是什么人被异化了,而是偶像它从出生开始就流动着资本主义的纯血。被市场所需要着的商品,是不需要人性的。
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真人偶像身上发现这种资本的纯化迹象,比如肖战的成功,可以说是资本一手铸造的。他看似是非常自由的偶像,但实际上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资本提前规划好的,作为一个个体来讲,其实毫无自由可言——但这就是市场所需要的。
将风险降低,提供更稳定的服务是资本所不断追求的。所以在真人偶像之外,资本也在不断尝试更为安全的虚拟主播和完全可以将真人与偶像剥脱开来的数字偶像。
虚拟主播虽然会因为背后的扮演者出现翻车的情况,比如绊爱的毕业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皮下频繁换人导致的。但即使是这样,也比真人偶像翻车的风险小得多。毕竟,虚拟偶像可不会嫖娼和吸毒。当然,要想更安全更稳定,还是要像初音未来这样的偶像一样,实现人和偶像的全面剥脱。
迟早有一天,偶像会实现这样一个场景:只要你不断地向偶像提供金钱,你就可以持续的从偶像身上获取餍足,不论是精神上还是肉欲上。
偶像给我们构筑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它悬置于沉重的现实之上,它是“轻”的。只要你肯付出时间和金钱,偶像会努力保持它的纯洁性,不断地给予你所需要的一切。
虚拟偶像更是如此,它可以给予粉丝24小时不间断的情感支持,它不会劳累,更不会主动地打破自己塑造的梦幻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要高喊逃离三次元,前往二次元,因为只有二次元的东西才是漂浮于现实之上的,它悬置于此,是很多人疲惫现实的精神致幻剂。
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谈恋爱,难免会受伤。但是跟偶像谈恋爱就不会,它提供给粉丝的永远都是一种无痛化、便捷式、轻飘飘的恋爱。跟偶像谈恋爱的你,是绝对安全的,甚至不需要付出真实的情感。唯一需要付出的,只有钱。
可,虚拟偶像真的如此美好吗?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当我们“看到”皮套背后真实存在的个体后会如此的撕裂呢?
随着虚拟偶像珈乐的毕业,让一些观众老爷们“黑发人送纸片人”,而其背后的扮演者的薪资待遇也让人唏嘘不已。迪士尼乐园里著名的玩偶,给我们在逛迪士尼乐园的时候增添了莫大的乐趣,创造了童年的梦境,可是玩偶内部扮演者的实际待遇与童话可是千差万别的。
这些扮演者脱离了“皮套”之后,真实的生活跟我们或许也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可以被任何一个人替换,他们的喜怒哀乐没人在乎,他们就像东北的雪一样,覆在一片冻得硬邦邦的黑土上,被车轱辘来回地碾,融化成污水,最后太阳一出来,全蒸发了,什么都不剩下,只有一栋大烟囱,苍白地冒着烟。
当这种现实的重被放置在轻飘飘的虚幻之上,虚幻世界的遮羞布也就被拉扯下来。而当残酷的现实浮现的时候,置身于梦幻之中的人们就会有一种撕裂感。这种撕裂感,就是人性。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机会去见识和理解这个世界有多美好。也正因如此,我那个年纪的小孩子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我可以虐杀虫子毫不手软,但现在,我看见稍微跑的快点的虫子都要尖叫。
当你在珍惜一切美好的时候,你会明白人是人,昆虫是昆虫,人完全可以随便杀死昆虫,但这样的行为带给人的精神伤害远比昆虫承受的物理伤害要巨大。
粉丝之间总存在着一种悖论,因为喜欢所以拼命地想要知道皮下到底是什么人在扮演。你当然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去知道到底是谁在这个虚拟形象下扮演,就像小时候的我捏死一只虫子那样。可一旦知道之后就无法再回到被偶像构筑的理想国里了,于是只好被放逐。
所以当你意识到虚拟主播或者迪士尼玩偶下面是有真人去扮演的,当你意识到现实和虚幻之间的撕裂的时候,你就只能在现实中流浪了。当你不再能够用轻飘飘的视角去审视它的时候,这个偶像就死去了。
从商品的意义上来说,人的属性是偶像的缺陷,这种属性只能带给粉丝撕裂感。而这样,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品了,它是瑕疵品。偶像的功能就是造梦,当它失去了这个功能的时候,它也就不再是偶像了。
人都是渴望爱的,但爱并不是忠诚。忠诚更像是为了维护爱所付出的代价,只是有的人并不想承担这个代价。所以偶像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你无需付出灵的代价,就可以获得肉的快乐。
粉丝们对偶像的爱,是一种物化的爱,他们爱你是因为你有用、有价值,但这其实并不是爱,是包装成爱的权力。一方面偶像可以从粉丝这里汲取金钱,而另一方面粉丝可以从偶像这里汲取权力和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这就是双向奔赴吧。
除去完全商业化服务于粉丝的偶像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主播。他们就是网络上相传的“菩萨”和“福利姬”——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暴露自己去博得关注。但是这就是一些女孩子的现状。软色情为每个曾经被忽略的女孩创造了一种虚拟的“机会”,来证明自己的“性爱价值”。
对自我意识过剩或缺乏安全感的女孩来说,科技是一种有害的瘾,是一种无法满足的饥饿感,她们不仅想要和他人联系,还想获得所有人的喜欢,而后者是一项永不可能达成的奢望。
这些女孩们,在互联网上做着浮士德式的交易,她们牺牲了真实的自我去换取残缺和虚假的关注和爱。在被这种虚假的爱不断侵蚀的过程中,她们与自身内部失去联系,在粉丝不断的呼声中失去判断关系暴力的能力。最后沦为大家口中的那个“菩萨”。
在我们不断向偶像汲取的时候,我们是没有把人当成人来看待的,她们只是一个用后即抛的工具罢了,而这个工具在市场上永远有更多的替代品。
我们处在一个灵与肉相背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灵与肉是可以轻易分离的。爱与性是可以分割开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性是容易的,而爱才是最难的。我们用这种方式去逃避爱的痛和真实,我们用这样方式将自己溺毙在温水里。因为没有勇气直面爱的真实,所以就用金钱和精力把自己囚禁在单向度的、无痛化的囹圄中。
一方面是方便大家提意见,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是方便我去沉淀更好的内容(拖更),毕竟全写完也实在是太长了。
这篇文章里我们谈了一种无痛化恋爱的流行,实际上网恋中也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下一篇我就会着重地谈一谈网恋的无痛化、速食化倾向以及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譬如:数字媒介真的可以表达自我吗?亲密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速食式恋爱开始流行?
评论区
共 3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