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两个多月的居家封控生活,身心都倍感疲倦,只有钻进幻想的空间才能略微舒缓政治性抑郁的情绪。
香水商金斯利一向招蜂引蝶的漂亮太太走了,她捎来一封要求离婚的电报,马洛受命追查。在香水商位于小鹿湖边的渡假小屋,马罗却意外发现:小屋跛脚管理员的金发老婆,竟然深埋在湖中……
我在上学时代特别不喜欢“硬汉派”,现在随着年纪增长,倒是更能够体会以侦探和其他人物的互动为主要卖点的文字魅力。
菲利普·马洛毫无疑问是个极富魅力的侦探,他有足够的机智但并不像日本某些名侦探那么神神叨叨,他有果断的行动力但并不像福尔摩斯那样全知全能。最重要的是,马洛是个嘴很贱的家伙,他时常对嫌疑人甚至委托人报以马克·吐温小说般的反唇相讥,经常一句回怼就戳到人肺管子上。马洛的嘴贱程度甚至让人心生怀疑:这样得罪人当侦探真的可以吗?和波洛这种妇女之友绅士比起来,马洛不论从做派还是言行上都更加下里巴人,我想即便面对凶手,波洛也绝对说不出“你这个婊子”这种话。
当然,这不意味着这本小说就纯粹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情景喜剧,作为情节核心的杀人案件精彩程度毫不欠奉。核心诡计是个古典推理中非常常见的手法,算得上阿加莎的最爱。不行了,再多说下去可能就要泄底了。
雷蒙德钱德勒作为欧美推理黄金时代的继承者与改革者,他毫不掩饰对之前过分浮夸的推理创作套路的批判。在《谋杀的简约之道》中雷蒙德·钱德勒说:“无论何种形式的小说,都希望自己真实可信。”以前的我并不十分赞同这句话,但现在我理解了。只有具备可信度的小说才能让读者真正在乎书中的角色及故事,进而书中的诡计或反转才具备冲击力。
而可信度的基础则是接近正常的情感。不过如果笔下角色完全正常,那也就不存在小说了。因此推理小说需要的应该是有栖川有栖所说的“偏离五度”的异常。
偏离五度就好,在区区五度之中雕刻出整个世界。这就是雷蒙德·钱德勒最令人称道的能力。
异想天开的菜鸟绑匪 VS 富可敌国的八十岁女中诸葛。这辈子,只想漂亮地圆一场梦。
三个有盗窃前科的小贼联手绑架纪州富豪柳川老夫人,并喊出史上最高的赎金价码一百亿!在全球媒体的关注下,绑匪三番两次玩弄警方于鼓掌之间……这些初出茅庐的菜鸟到底有何申通,令身经百战的警界巨头都束手无策?聪明一世的老夫人究竟能否化险为夷、逃出生天?随着这部幽默推理巨作的画卷展开,故事的最后不仅令人捧腹,竟直击人心柔软处,荡漾着一片抓不住的无奈与怅惘……
个人其实不是太喜欢绑架题材,但这本书实在写得太好。
故事大致分为绑匪和警方两个POV视角,其中穿插一些配角。从警方视角来读,绑匪简直通天遁地、无所不能。但从绑匪视角叙述,整个故事却又是那么可爱,教人忍俊不禁。
作为推理小说,整部书的大梗其实应该是动机。不过警匪交锋的各种斡旋、各种手法同样非常精彩。电视转播、国会咨询、保险赔付、美国的介入……各种元素应有尽有。本书荣获第三十二届推理协会赏,“幽默推理”这个称号可谓当之无愧。
我孙子武丸第一部非系列作品,创作于1990年。故事描述一位天才导演大柳登志藏在拍摄推理电影期间无故失踪。虽然所有电影场景都已拍摄完毕,却不知道导演准备如何剪辑,所以没人知道电影结局。然而,眼看电影上映时间越来越近,导演却迟迟不出现,众人只要自立自强,从这些片段场景中寻找线索,找出真相,剪出正确的版本。
以前也提到过,我孙子武丸老师是个玩心很重的作家。或者说法月纶太郎、绫辻行人、歌野晶午这批1987年后陆逊出道的新本格代表作家在创作时都有很强的玩耍心态,因为他们本身都是推理爱好者协会出身。《侦探电影》这本书就是玩心的体现。我孙子老师本人承认他自己其实不是很懂电影片场的制度,写作时常常需要找人帮忙确认细节。他跳出速水三兄妹系列的舒适区,为了完成一个梗而不惜造一片森林,这份执着的玩家心态不得不令人敬佩。
回到《侦探电影》这本书。这部作品双线并行,一条线解决电影结局,一条线解决导演失踪,最后两条线交汇到一起。这种写法如果两条线的精彩程度能达到不相上下的程度,那整个系统会更加相得益彰。
可惜的是,读者大多更喜欢众人关于电影结局的大讨论,寻找导演那条线颇为乏味。乏味的失踪线影响了电影结局真相的冲击力,这也应和了上文雷蒙德·钱德勒所说的话。可信度不足的话,真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也会不足。
小说里众人提出的各种电影结局令我想到了西泽保彦的《啤酒之家的冒险》。同样有发散性推理,同样有搞笑伪解答。
《Mom Doth Murder Sleep》 詹姆斯·耶弗
人到中年的戴夫是纽约市一名警探。某一天,当地某个业余剧团在上演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时,舞台上发生了堂而皇之的杀人。戴夫束手无策,不得不寻求他那位七十二岁的老母亲帮忙……
众目睽睽之下,舞台上的演员被刺死了,警探的老母亲用心证和逻辑来破案。本书是最最典型的欧美古典推理流,和阿加莎的波洛系列一脉相承,属于家访心证流。案发后,侦探或侦探的代理人一个一个和嫌疑人谈话,在确立角色性格的同时埋下伏笔。最后老母亲再将之前埋好的伏笔一口气全挖出来,使逻辑链成型。
作者詹姆斯·耶弗除了写小说,同时也是好莱坞的一名编剧,因此小说中有很多戏剧元素。甚至本书标题就化用了《麦克白》的台词。如果你对电影或戏剧有兴趣的话,那么本作的阅读体验会更加美妙。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本书出版于1991年。但是除了偶尔提及的《夺宝奇兵》等电影名外,整部小说的行文里几乎读不出任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印记,角色言行都充满着五十年代的痕迹。
七濑久里子从服装专科学校毕业后就茫然不知所终,每天只在餐厅打工。她在打工时总会看到一个老人坐在固定的座位喝咖啡。某天,久里子在附近公园遛狗时再次遇见了这位老人。攀谈一番后,久里子发觉这位叫国枝的老人充满了智慧,似乎能解开久里子心中的郁结……
不久后,镇上发生了毒杀狗狗的事件,久里子的小狗也中毒了。毒杀小狗、餐厅恐吓、失踪儿童……一连串扑朔迷离的事件不断上演。国枝老人每次都能找到问题的关键,解决疑难事件。老人到底是谁?久里子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近藤史惠是个文笔很细腻的作家。其成名作《牺牲》就是从极微小处入手剖析全世界。本作是日常推理短篇集。宠物狗投毒事件,餐厅恐吓事件,兄弟绑架案,用三起事件勾勒出了一个类似伊坂幸太郎笔下黑泽先生的义贼形象。但在盗亦有道的世界之外,主人公七濑久里子这位二十出头女孩的心理描写得也相当好。我们可以从她的视角看到青春尾巴的惶恐。
《女郎她死了》,约翰·迪克森·卡尔 。诡计浓度很高的一部作品,有很多小诡计串联起来的大型案件。但是在关键时刻,小说使用“凶手不慎”这个写法比较让人忍不住想要吐槽。这部小说的伪解答设定在二战不列颠空袭期间,伴随凶案落幕有种很浪漫的意境。
《名侦探原田亘》,白井智之 。这本书就是雷蒙德·钱德勒所指“可信度”的完美反例。超不现实的情节伴随以敷衍之极的角色刻画,令整个故事都没法让人提起任何一丝一毫的兴趣。这种情况下,作家哪怕想出的诡计再怎么惊天动地,大多读者也只会“哦,这样啊”,因为读者不关心就不会感到任何冲击力。更何况本作还是设定系,诡计和反转完全依赖读者能否吃透或接受小说设定的世界观。我严重怀疑白井老师根本没有好好研读过他在书末列出的参考文献,估计最多只了解一下历史悬案的案情大概,因为行文真的很敷衍。
《時計屋探偵の冒険》,大山诚一郎 。“破解不在场证明”系列第二作。作为短篇集,诡计重复率很高,文笔描写方式重复率更高。大山老师简直是机械化创作,这种对打磨文字毫不用心的创作方式真的不如去编应用题。话虽如此,本书第三作《一家人的不在场证明》还是颇具创意的,对这个系列或系列改变日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其他人就不推荐了。
《时空旅行者的沙漏》,方丈贵惠 。作为出道作,各方面都能看出作者的努力。本质上是个科幻设定,但限定了很多条件把主角放入了本格推理的框架里。环境背景是金田一耕助系列那种豪门大族,可惜文字背景刻画严重缺乏古意,这个是很多新生代作家的通病了。
《春逝百年抄》 。不是小说,但还是想要推荐一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新本格好像就跟设定系绑定了。这个游戏的剧本底子不错,演员表演也很卖力,但这些努力都被超无脑的UI和更无脑的第五章给毁了。我真的不理解是谁想出了那个六边形的推理界面,哪怕填满所有六边形,我都没觉得对掌握案情有什么帮助。而且它的六边形是固定摆放的,哪怕选对了词条,不放到固定位置都不行,这么脑瘫的设计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啊!
说了这么多,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个瑕不掩瑜的推理游戏。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