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整理核对成功海外发行且过版号的国产买断游戏名单,大家自己看一看,想一想。
我们看一下《永劫无间》,《永劫无间》开发时间是三年。
游戏立项在2018年11月,版号在2020年9月发放,于2021年8月全球发售。非常完美,一气呵成,商业成绩喜人。
不管网易其他游戏有多少争议,但我认为,网易内部决定拍板投资这个项目的老总,喜欢《永劫无间》的玩家们应该向他道一声感谢。没有资本的支持,不可能做出这么高品质的游戏。
再来看《帕斯卡契约》,这游戏在机核有采访节目,大家自己去听吧。
游戏版号于2019年11月发放,于2020年1月IOS端全球发售。
巨人网络大家都知道,即使其他游戏存在争议,不管以前和以后情况如何,但在《帕斯卡契约》这个项目上,喜欢这个游戏的玩家应该向拍板投资的老总道一声感谢。
肯定会有人不服气,说这是背靠大公司有靠山所以才能做得这么好。对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商业资本投资,要学会和投资人打交道。而且即使有投资,项目组本身也要把工作做好。要有坚定不移的目标,要有强力的进度管理,不能拖泥带水,要一鼓作气。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游戏已经完成,等版号过了马上发售,所以发售时间和版号时间同步。在以后的更新,我会具体分析一下情况。如果有做游戏的朋友不服气觉得委屈才华被埋没,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晒出来让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没,也可以私信我,我可以给你匿名写游戏评测。
政策这玩意,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项目如果自身内部有严重矛盾,只需要被政策碰一下就会崩盘。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投资人支持,要和投资人团结在一起,要有明确坚定的目标,想好每一步该怎么走,要坚定的执行,要能做出规划好的成果,要及时反馈给投资人,给投资人信心继续支持。这样坚韧的项目组是不怕政策审核的,能成功过关。
如果我是游戏项目制作人,我就是老板。我努力获得投资人的信任支持,渡过政策期,成功把游戏上市发售。那些有各种内部问题的同行竞品,撑不下去,直接被政策踢出局。我甚至都不需要担心有对手水军来捣乱,公关费都省了,也没有舆论压力。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政策那边,我只要专心做好我的游戏和宣发就好。天下还有比这更爽的事吗?
一定要给政策送审定个明确的提前量。在投资人和发行商的支持下,如果一个游戏大概做三年出品,我觉得预期进度应该要预定四年,然后争取在第四年年初上市,留一年以备不测。游戏送审时间应该定在第二年中旬,要给版号预留足够多的时间。之所以预定四年,就是为了防止版号延后,除非版号全部暂停,不然等个两年多总不至于出不来。这就要求项目进度要明确可控,在送审的时候,要已经做好一定量内容,千万不要憋了一年多两手空空,这让投资人怎么想。
制作人一定要有强劲执行力,要明确目标,全盘思路要清晰,切不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果游戏反复被推翻重改,就会很危险。投资人也会乐于信任这种制作人的。即使游戏上市以后盈利不算很好,只要能在预期时间内成功回本,并且多少赚一些,投资人会认可的。毕竟这只是第一个游戏,项目组还需要磨合,能不亏钱再赚一点,进度可控符合预期,就算成功。
做大不了下个游戏抽卡,先稳住公司底盘,然后第三个游戏再回来做买断。在抽卡手游营收的支持下,继续尝试做买断,这就比较合适。如果按照三年左右做一个游戏,只要执行到位,人这一辈子还是可以做很多游戏的。
如果我的游戏做好了,还在等政策,那也没事,因为我们有投资人支持。不能上市销售,责任不在我身上,我可以一边打磨游戏,一边做宣发炒热度。只要游戏本身质量够好,政策反而能够成为一个宣发热点,拉高玩家预期。因为玩家们已经试玩到了,已经认可了,压力全在政策那边,我怕什么?找投资人就是为了渡过这段最困难的空白期。海外发行也要做,先做EA测试,接受全世界玩家的检验,都是很不错的办法。“全球同步发售”是一个宣发热点。
那么要获得投资人支持,在游戏类型上就要有所取舍。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尽量为玩家提供足够长的有效游戏时长,才能获得更灵活的定价空间。
在谈如何跟投资人打交道前,还需要发一些铺垫做做思想准备。虽然大部分网友都只是普通公司员工,只是打工而已,也没什么办法主导项目,但万一哪天祖宗功德保佑,让我们有了机会接触投资人创业做游戏,那么需要注意一些策略。
其实我在写这些吐槽的时候也在想,到底需不需要写这些东西呢?这些话其实看上去确实很大空话,算是“正确的废话”,但是当我在B站搜索“独立游戏开发”,看到满屏的各种年轻人毕业直接闷头全职做游戏,做了很久也没憋出个像样的东西出来,死活不开窍。我就觉得还是值得说一下,挂在机核上大家随便看看。机核上肯定也有很多年轻人,想要全职做游戏或者正在做,如果看到我的话,能有一点点帮助,至少能提醒一下,少走点弯路,那也是很好的。
我在去过的几次核聚变上,都和感兴趣的游戏制作人主动认识,直接写邮件给制作人说游戏建议。别人听不听我不管,但我一定要说出来。如果游戏成功了,大家都高兴。如果游戏不幸被我说中了问题翻车了,那制作人也不要觉得委屈,因为已经有人提醒过了。我一直在做这些事。我不喜欢加群,一般都是和制作人单线邮件联系,尽量做保密建议,不公开说。
我知道机核还有很多老板在潜水看热闹,在此也是表达一下对于国产游戏市场的看法。关于市场政策风向这方面,我总觉得以后有机会。最后会不会搞成“《原神》拯救世界”,就要看各位的努力。
当然能说这属于商业公关,但别人也要愿意接才行。央视可不是谁都能随便上的。以前舆论可不是这样。我这个83年的老哥长这么大,作为玩家,对国内游戏市场的变化还是有体会的。人只有活得够长,才能看到一些变化。
投资人投资项目的唯一目标就是赚钱,这个不需要争。我们一定要用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这事。当然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种:
看中项目的长期价值。比如大公司对一家媒体平台投资入股,以后就长期将其作为自己产品和社区的外延补充,方便做更广范围的宣发。表面上两家只是合作关系,但做的业务一定能得到最多份额。
看中项目内容风格。投资人觉得其比较符合自己公司业务风格,又或者希望能有一些不同风格的产品丰富自家业务,所以直接要求收购版权。上市公司这么做,可以把扩充以后的产品库用来炒概念,拉高公司股价估值。
看中项目实际盈利能力。投资人觉得项目能赚钱,投钱等项目上市盈利,再收回本金和利润,又或者在盈利后不收本金不撤资继续持股,只收长期利润。
我们如果是做游戏见投资人,一般是第二和第三种情况。
想起个乐子,以前互联网经济很火热的时候,特别是2015年以前,资本市场对互联网科技公司特别喜欢,几乎是个人会做PPT,去一线大城市找投资,只要能说会道脑子灵活,长相不至于太拿不出手,很容易拿到投资。那个时候大公司们资金充足,都在砸钱抢占市场,很容易就会来收购所谓的“新兴独角兽公司”。
这就正中一些专业人士的下怀。这些人往往能够联系到有名气的天使投资人,然后专门研究大公司的业务需求,去注册成立相应的所谓互联网科技公司,好好包装一下,就去找大公司谈投资。大公司由于规模臃肿,所以内部信息传递也不太顺畅,投资部门需要完成上面要求的投资目标,就很容易吃这套。
专业人士把公司卖给大公司,拿到大公司给的钱,和投资人分钱,然后继续研究,继续成立新公司去找大公司谈收购。专业人士和天使投资人在中间来回牵线,推波助澜,靠大公司收购金大赚特赚。结果大公司最后收了一堆垃圾公司,投资被薅走,一地鸡毛。反正割大资本家的韭菜也是喜闻乐见了。大公司后面肯定发现了问题,所以这种发财也就持续了一段时间而已,现在不可能有了。
投资人的需求使得我们在谈判时必须全力围绕“项目盈利”来展开。如果对商业赚钱感到厌恶,就不要去找投资,没必要自找不痛快。自己的路自己选,别后悔就好了。
那么供给端做游戏这边我话说完了,下篇来说需求端买游戏那边的问题,非常刺激,高能预警,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我需要点时间准备素材。
评论区
共 1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