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方向吹来,雪花慢悠悠的飘落到布满泥污的力士鞋并在布面上晕开。寒意透过羊皮内衬直达脚背。你不情愿的往内侧挪了挪身子,送上来的熟土豆早已冻成冰疙瘩,表面上几道淡淡齿痕也许是另一位同志的倔强,灰黄色的颜色混杂着表面融化的冰水。捏捏肩膀上的军粮袋,三日份的主食炒面所剩无几,透过白雪皑皑的山脊线望去,进攻信号弹还没打响。
等等,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个零下35摄氏度的寒冬,来看看更为全面和详细的志愿军之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传统农耕文明的主食自然是由各种谷物为主基调,似乎主食的种类选择和供给并不是问题,但先让我们把视角移回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 1949年前长期的水利荒废和战争破坏使得新解放区的农田失去了大部分防灾能力,而即使是算上土改后老解放区的全国粮食平均亩产量也仅仅为180.7斤,甚至低于战国中晚期亩产216斤,更不及唐、宋的2/3。尽管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后国民经济有所好转,但是主食物资产量仍不宽裕。而副食品短缺问题始终则贯穿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加重了主食的需求量。
在三年战争中的主食配给数量标准变化微乎其微,质便成为了各级指战员和战斗员关注的重中之重。1951年7月16日总后勤部便向中央财政部要求提高细粮比例,9月5日的回复中,鸭绿江以东的志愿军细粮配给提高至70%比例,而以西部队依然按40%比例供应。直到1952年的12月5日,经过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副主席双双批准才将1953年度的志愿军细粮配给比例提高到了80% ,故入朝作战的主食精粮占比一般情况在60%至80%之间,随着后勤保障的完善和国内经济恢复建设逐步提高。
各位读者朋友但凡是吃过集体伙食的都能明白,哪怕是同样的预算,同样的食材,上级是否足够重视,炊事班能不能开展好工作才是决定伙食质量的关键,在军事后勤学上则是称之为给养运用能力,糟糕的伙食可以将战士逼迫到逃亡。而调剂得当,口味良好的餐食则能大幅度提高战斗力和士气。按照上图执行的主食标准数量是勉强够吃的,但是能否保障吃好吃营养就是摆在后勤部门面前非常棘手的问题。
主食和副食品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更丰富更投口的主食可以减少副食品的需求。而最为糟糕的情况则是难以供应副食品且主食的质量和形态及其糟糕,也没有足够的燃料来进行烹调和进一步加工。
根据我军抗战时期冀中平原作战记录,粗糙的小米饭和黑豆饭甚至可以实现吃多少拉多少的奇妙功效,吃进去什么样子出来原封不动,以至于战士们越吃越多,人却日渐消瘦。
心灵手巧的炊事班利用有限的主食种类仍可实现丰富多样的搭配组合,如1951年192师尚能保证前沿战士吃上面条馒头 、花卷、包子。二线部队和后方机关过年也给前沿部队送上了饺子,保证全军过年都能尝上家乡滋味,相比1950年的寒冬,战线上似乎也不再那么肃杀。
影视作品中高频出现的炒面,在志愿军战士心中地位其实堪比被美军称之为灵肉的spam午餐肉一样糟糕。从战争前期战士编出顺口溜便可窥知一二。
毛主席叫高主席送好面,高主席听错了送炒面。抗美援朝吃炒面,夜里瞎子成了串。
这种由70%面粉,高粱、苞米或大米粉构成30%和一些盐的混合野战口粮,即使是在执行短期进攻任务的部队里也不太受到欢迎。因为配比不算科学而导致战士上火和拉肚子也是常有的事情,副食品短缺导致的维生素a缺乏型夜盲症的锅也一并丢到了炒面头上。对炒面厌恶的战士也耍起了小脾气,如行军时遇到运输炒面的汽车不让路,或者撒炒面作为路标,故意损坏携行的炒面袋子。作为野战口粮其甚至不如馍馍干受欢迎。
个人厌恶部分学校集体组织学生吃冻土豆这种行为,我们的战士也是人。形式主义的教学只能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广阔且人烟稀少的朝鲜国土上就地采购副食品的成效自然很差,除了少量当地政府和群众提供,主要副食品来源依然是上级供应,也是以国内尤其是东北地区提供前送。而利用有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正是人民军队的本色。就拿配发的黄豆来说,192师574团后勤小组硬是发出豆芽,酿出酱油,制成臭豆腐酱豆腐大豆酱,点出豆腐丝豆腐干。军后勤部参观学习加之推广至全军。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九个月时间15军阵地上竟总共种植收获172万斤新鲜蔬菜。在52年后全军大部分部队实现了两菜一汤,早上吃油条喝豆浆也不再是个别现象。68军607团3连在夏秋时节乘着各类蔬菜丰富成功实现了了一顿饭吃上四个菜的壮举。
虽远不如美军的复活节火鸡和师一级的冰淇淋机,元旦春节建军国庆四个节日每人也可以领取到1斤猪肉。如若献血100cc以上,无论群众还是战士均奖励10斤猪肉,而回民部队在库尔班节可以领取一斤牛羊肉。在运输困难,交通线被绞杀作战的异国战场已是实属不易。
后方许多工人同志在前送的冬服中放入慰问信和少许慰劳品,这给予了前线战斗员极大的鼓舞,有成排成连及整个兵团写信回来感谢。比如1952年深秋的一天,时任庆华工具厂党委书记的李志坚收到一封来自丹东的信。 信中这样写道:
在一次战斗中,我们使用你们厂生产的冲锋枪,把敌人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你们制造这样好的武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革命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在远离祖国的朝鲜战场,日夜想念你们,不知是谁制造的冲锋枪,也不知你们叫什么名字。所以,请把造枪工人同志的照片寄来,让我们全体志愿军战士看看,是哪些工人同志制造冲锋枪……
而香烟的问题则更为棘手,战争中的烟是重要的军需品,据统计70%志愿军战士都有抽烟的习惯,个别战士甚至把树叶野草和棉套代替烟来抽,少部分国内配给的烟丝也无法找到合适的烟纸,在美军开展细菌战之后。唯一易得的敌机空投宣传品也因为防疫要求战士不得拾取。只能采购了3万个烟斗发给战士们以解燃眉之急 。
以环境最为恶劣的前沿坑道部队为准,在无法自行做饭的情况下由连炊事班送上去,在敌炮火封锁间歇中每日两餐中间间隔12小时。能够以班或排自行做饭时候,燃料上相较于缴获的美军汽油炉,使用后方烧制好的无烟木炭无疑是更为经济和安全的做法。
坑道作战人员物资是优先保证的,大多数时候咸鱼和虾皮不如肉类副食品那么惹人喜爱,鱼肝油和维生素b和c也是主要供给给坑道部队,热食和开水保障更是迫在眉睫。
所以开头一幕大多出现在50年冬季穿插作战中,51年后这些情况就很少见了。在之后餐食标准一直按1952年制定执行直至停战。想象一下53年的前线战壕,早上起来能喝上热气腾腾的豆浆配着油条和糖包子,中午闹上一大搪瓷杯子的猪肉豆腐烩粉条,搭配点美国罐头。晚上吃完饺子往新发的棉衣里面一摸,掏出的是家乡送来的水果糖,保卫和平的心才能更加坚定。
本文主要参考书籍为已经脱密的《抗美援朝后勤经验总结》系列书籍,关于前线餐食配给和烹调的部分暂告一个段落,还有许多故事因为篇幅问题无法一一分享,比如关于支前民工的夜餐补助,对技术人员如x光医生、无线电通信兵、运输汽车司机的中灶特殊照顾, 也有52年夏天救济朝鲜灾民的紧急拨物。
一般情况下军师级为小灶待遇,团级为中灶,营连以下则为大灶。行政机关是部长、司局长为小灶,处长科长为中灶一般干部为大灶。
穷是错误的办法产生出来的,在有了合乎人民利益的新政策之后绝不会穷。——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当我们看到前线志愿军后勤标准的提高和配给方法改进的同时,断然不能忽略新中国1950年水利支出是国统时期最高年水利支出18倍,而51年为42倍,52年为52倍。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2264亿斤提高到了1953年代3278.3亿斤。食盐则从299万吨提高到了495万吨。这些成就都是在国内匪患未平,国外连年作战下实现的战时经济良性循环,是全体人民群众在坚强领导下自发的投入生产生活。
从战火中一路走来的人民军队,在新时代军改和反腐后的伙食标准更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各种专业特种炊事车也频频亮相在珠海航展上,野战烹饪炒糖色也成了军迷津津乐道的故事。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
相比劝诫普通人远离战争,珍视和平。也许学习战争和保卫和平是更值得为之努力奋斗的。朝鲜战争的例子就告诉我们,和平既不是依靠忍辱负重签订条约,也不是去拉帮结派就可以获得,只有依靠智慧和勇气去捍卫的和平才是真正弥足珍贵的。最后我想引用一篇经典课文作为结尾,尤其是在今天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更显其内涵。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评论区
共 52 条评论热门最新